•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楊禎禕牧師的生態實踐、理念 

(一)楊禎禕牧師的生態實踐 1、從自然中認識上主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自然經驗,我們可以看見楊禎禕牧師亦擁有個人特殊的自 然經驗,但是當他看待自然經驗,並不只視為一般性的經驗,而是與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信 仰連結並反思。所以他反省後體會到上主才是救贖能力的來源,並非牧師,沒有一個人可 以拯救另一個人、上主創造的自然具有生命,而非死的、以及從自然中體會上主的力量。

2、從自然經驗中學習與自然相處

生態學認為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且循環性的系統,楊禎禕牧師利用環狀與網狀觀念所 詮釋的生態觀,與生態學的認知相似。而他認為管理自然首先必須調查環境,待調查完畢 後,再以不破壞自然循環的方式進行管理,因為有先前的調查基礎,才能在後續管理時發 現問題與異狀。楊禎禕牧師不論在教會內外的工作,往往皆涉及人與自然二部份,然而因 為他過去持續不斷的與自然相處的經驗,有助於他在人與自然的工作。

(二)楊禎禕牧師的生態理念 1、重新思考創造與救贖

楊禎禕牧師重新詮釋基督教「創造」與「救贖」二個觀念,他認為世界起初的創造到 未來的救贖不應呈現線性,應該是一個環狀的模式。所以創造與救贖位於同一端點,救贖 成為所謂的「再創造」,而人類與上主一同工作照顧大地,這樣的過程亦等同於再創造。再

76

者,因為「受造物的完整」是為上主救贖的目標,他以何西阿書2:18-23 為例,視其為人 犯罪之後,上主再次與人類及自然二者同時立約的根據。於是同樣身為受造物的人類與自 然兩者皆包含在救贖之中,只有當上帝、人類與自然三者彼此連結時,救贖才完全。

2、生態理念的實踐原則

為達到受造物的完整,楊禎禕牧師提出「生態教會」與「再生教會」二種實踐的可能。

其中生態教會具有兩個層面: (1) 教會與人的生活方式必須符合生態循環的觀念; (2) 企 圖打破世界上集中式的思維。例如世界多以金錢做為判斷人或自然的價值標竿,而循環的 觀念便是要破除視金錢為唯一尺規的情況。另外,再生教會則強調上主所賦予人類與自然 的內在價值,其督徒當學習以上主的眼光對待人類與自然。此點亦有助於打破集中式的思 維,因為看見內在價值的同時,將不再受限於人的標準做為評論的根據。

(三)楊禎禕牧師的生態理念與實踐的連結 1. 救贖的對象,人類與生態

我們將楊禎禕牧師的生態神學觀對照於第一節的行動實踐,不難發現有其脈絡可循,

環狀的創造與救贖觀點中,受造物的完整是為救贖的目標,而受造物包含自然與人類。過 去楊禎禕牧師工作的主要對象是人,會與環境有所牽扯是因為屬於生活的一部份,例如「帶 領生態營隊」、「從日常生活中做生態調查」、「阻止毒魚,讓下一代可以持續捕魚」等,

意識中並未主動將生態列為對象,但有趣的生態仍被包含在其中。這或許與他的個人特質 有關,做事習慣從身邊著手。

而當生態神學的觀點逐漸形成,生態與人類二者成為楊禎禕牧師工作的目標,不但如 此,他更將二者連結於一起,例如「雨水回收循環系統」、「回收製成的藝術品」、「蚯 蚓堆肥系統」、「教會成為動物農莊」、「透過分享蓮花與鄰居連結」、「人要照顧土地,

地要出產」等。

2. 生態教會

生態教會包含二個原則,生態系統循環與破除集中式的世界思維。其中生態系統循環 的概念,可以回應至楊禎禕牧師對生態系統的認知與管理的方法,採以先瞭解後依循自然 的規律,雖然可能對於生物學的知識不盡正確或完整,但他會透過詢問、查閱資料來補足。

當然「雨水回收循環系統」、「回收製成的藝術品」、「蚯蚓堆肥系統」等本就是按循環 的觀念而成,尚有「流浪的沙,因為上主創造的自然是活的」

另外,「自以為在救海星的人,其實打亂上主創造的規律」、「自然因人類而改變」

部份,包含「大量海星的消逝」、「阻止毒魚,讓下一代可以持續捕魚」、和「保存棲地—

總爺藝文中心」、「透過分享蓮花與鄰居連結」、「人要照顧土地,地要出產」等都包含

77

破除集中式的思維,將重心放在上主的身上。

3. 再生教會

再生教會亦包含二個原則,人與物的再生,主要來自於「再創造」的概念。其中人的 再生的概念比較不是本研究的主題,然而生態神學中人的再生亦表示人與人之間要連結,

不要因為社經地位不同、信仰不同便自動隔離或不相往來,代表的案例有「帶領生態營隊」

「阻止毒魚,讓下一代可以持續捕魚」、「透過分享蓮花與鄰居連結」。

物的再生與生態循環的概念較為相似,如「雨水回收循環系統」、「回收製成的藝術 品」、「蚯蚓堆肥系統」。

二、從楊禎禕牧師個案看生態神學—另一種認識上主的管道 

我們從生態神學文獻與楊禎禕牧師的生態理念中,可以發現在各種觀點的討論都離不 開信仰的主要對象「上主」,諸如創造、救贖、聖約立約的主體、人類與自然的內在價值等。

這也是基督宗教中的環境倫理概念與一般環境倫理最大的差異,因為前者具特殊信仰對象,

所以生態神學最主要的目的並非自然,而是一種更認識上主的方式。

雖然如此,生態神學仍能促使基督徒對於自然具有正向的價值觀。基督徒常會教導要 瞭解上主對於人的愛,因為理解上主如何愛人以及先被愛,人便也有能力、也應該學習上 主如何去愛其他的人。而透過生態神學的觀點,可以使基督徒看見上主並非單獨創造人類,

也創造了自然、末日的救贖不再侷限於人類,也含括了自然。於是因為瞭解上主的愛亦包 含自然,人類便也應該學習去愛自然,研究者認為基督宗教中應具有關心環境的訊息在其 中。

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 1887-1948;1949/1998,338-340)利用土地金字塔 說明生態系統,而物種物愈多則代表金字塔的形狀愈完整,亦表示生態系統結構愈趨穩定,

研究者認為基督宗教信仰亦可用金字塔做為比喻。因為生態神學增加金字塔穩定度的原因 之一(如圖5-1)。此座信仰金字塔可視為一個立體三角形,其中的四個角分別由「上主」、

「自己」、「他人」、與「自然」四者代表。

一般基督宗教的神學在「上主」、「自己」和「他人」形成一個三角形,也就是圖8 中 A 面這道牆,較為扁平化的結構。例如女性神學、黑人神學等分別從女性與有色人種的角 度詮釋,述說著上主並沒有因為性別或膚色而大小眼,而是視男人及女人、黑人白人或黃 種人皆平等。而生態神學的加入增加「自然」成為四個角,三角形也轉變成為立體三角形,

底層的基礎由自己、他人與自然三者形成,向上與上主完成所有的連結。若以楊禎禕牧師 為例,他是站在自己這角落,透過與他人的連結(A 面)、與自然的連結(B 面)、以及他 人與自然的連結(C 面)三者彼此共同的串結,進而達成與上主的連結。

78

另外,如果彼此相連的自然與人愈多,這個金字塔將愈大、愈完整。若為了使這金字 塔更加的穩固,不論與上主、人、或自然的連結都不可少。如果基督徒光只談論上主,猶 如圖形中自己與上主的一條線,是極為薄弱的連結,同樣的若單獨僅與自然或他人連結亦 是如此。各種不同的神學都是增加基督徒對於上主的理解、以及對信仰的認識。如果我們 找到新的方式可以更認識上主,何不嘗試。所以研究者認為生態神學提供了基督徒認識上 主的新的道路,更是穩定信仰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