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豺狼和綿羊將和平相處;豹子跟小羊一起躺臥。小牛和幼獅一起吃奶;小孩 子將看管牠們。母牛和母熊一起吃喝;小牛和小熊一起躺臥。獅子要像牛一樣吃 草(以賽亞書11:6-7)。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工業革命開始以來促使大規模的經濟活動,開始造成種種環境問題。1967 年歷史學家 Lynn White 於 Science 雜誌發表「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 ,文中從歷史檢視造成環境問題的根源,他提出過去猶太—基督宗教 (Judeo-Christian) 的信念是造成當代生態危機的根源。2例如該宗教相信一神信仰並去除泛 靈論,造成人類不再敬畏自然,也將人類與自然分別開來,使得人類認為可以任意使用自 然資源,進而冷淡對待自然並破壞環境(莊慶信 2005,4)。而世界強權國家(如歐美大國)

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以猶太—基督宗教為主,加上強權國家亦是主導世界的知識與科技的發 展,進而造成後續環境問題。

White (Pojman 1998, 18;White 1967/2004,58) 認為猶太—基督宗教背後的價值觀,促 使人類忽視自己賴以為生的自然環境。一般認為因為White 的文章,促使基督宗教開始討 論環境危機真是由基督宗教所引起的,有人反對、有人反省,其中「生態神學」便也因此 誕生。例如當代環境倫理學之父羅斯頓(1996/2008,208,213)認為基督宗教的《聖經》

不是一本科學書籍或生態學教科書,無法教導人類如何利用科學方式解決環境問題,但其 中所包含的環境倫理及價值觀,卻能提供人類應如何去愛自然,這是科學叢書所無法解答 的。1990 年,由前羅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出的世界和平日文告標題為「與造物主和好與 受造界共存」 (Peace with God the Creator, Peace with All of Creation),3文中表示生態危機

1 本研究《聖經》章節以「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為主。可參考台灣聖經公會聖經網站,網址:http://cb.fhl.net/

2 Lynn White 的文章「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於 1967 年發表於 Science, 155, pp.

1203-1207. 本研究參考 Pojman, Louis P. (1998). Environmental ethics : reading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 Company, pp. 15-20. 以及 White, Lynn.(2004)(鐘丁茂譯)。環境倫理—生 態危機的歷史根源。生態臺灣,4,53-62。(原著出版年:1967)。

3 此文告第二部份標題即為「生態危機:一個道德問題」 (II. The ecological crisis: a moral problem),可 見對於生態危機的看重。原文文告參考Pope John Paul II. (1990). The Celebration Of The "World Day Of Peace" Peace with God the Creator, Peace with All of Creation. Retrieved January 1, 2011, from

http://peace.fjac.fju.edu.tw/en/1990e.htm.;歷年文告全文可見於「天主教輔仁大學若望保祿二世和平研究中心」

網站http://peace.fjac.fju.edu.tw/peace-msg。

2

即是道德問題,他認為道德牽涉到生態問題的最深刻和嚴肅的指示是對生命敬重的缺失,

世界和平不僅因武器競爭、地區、國家及人們間的衝突,現在更因對自然及天然資源的不 尊重與掠奪而受到威脅。

林明珠(2003,142)認為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許多事上支配著我們,而夏忠堅(2001,

118)認為基督教雖然非常強調內在心靈對上主的皈依,但事實上聖經更加強調「行為」才 是信仰的實踐。如同《聖經》「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雅 各2:20)此處「信心」意指「思想」層面,是用許多時間、精神討論有關信心的事、定 義、或規範等(盧俊義 2007a),但談論再多而沒有行為去遵行或實踐,不如不談。神學中 的「實踐神學」強調的不只是對神學的探究,單單企圖成為神學家,並認為基督徒每個人 都可以是最佳的神學家,唯必須對信仰具有自省的能力,這種自省能力會形成一種不斷重 覆的過程,最後進而成為行動(林明珠 2003,141)。實踐神學強調基督教信仰不僅要相信 上主,也要將所相信的實踐出來。

雖然White 認為環境危機是猶太—基督宗教所造成的,但反過來說,若藉由信仰中充 滿道德的規範與特定價值觀念的教義來影響人們行為的改變,或許突顯聖經中對生態的看 可以提供基督徒面對當代環境問題時判斷的依據,或許信仰要求的信心實踐可促使基督徒 具有實際改善環境問題的行動能力。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2006 年雙十節與朋友二人從臺中出發南下,原本只是一趟單純的單車長途旅行,沿路 順道拜訪朋友。中途來到臺南縣麻豆鎮耶斯列之家住了一晚,這間位在鎮中心一棟透天厝 的教會,屋簷下有著利用蚯蚓與蝸牛處理廚餘的堆肥箱、在一個空魚缸中養蜥蜴、甚至當 我們坐在門前與教會楊禎禕牧師及會友聊天時,還有位教會青年抓了隻烏龜來尋問牧師:

「這是公的、母的?」

楊禎禕牧師也分享到他曾參與當地總爺藝文中心成立的故事。該藝文中心原本是廢棄 已久的臺糖廠區,廠區內有許多樹木自日治時代便已存在,廢棄之後自然而然形成森林般 的生態系。因為預計開發此廠區,所以未來施工興建的結果將移除廠區內老樹群,在地一 些民眾不忍目睹此事發生,於是興起保護老樹活動。而楊禎禕牧師受邀參與其中,並與民 眾共同成立社團努為保留這片自然棲地。後來當他們在廠區內進行老樹普查作業時,意外 發現此地亦為臺灣特有種諸羅樹蛙的棲地,諸羅樹蛙遂亦成為受保護的對象訴求之一。在 他們發起遊說、抗爭、全國連署、最後爭取現地成立藝文中心,經過三年的時間,總爺藝 文中心成立,不僅取代大規模的興建工程,老樹與諸羅樹蛙也留在原地。

保存老樹、為諸羅樹蛙著想,思考自然環境與人之間的關係,似乎僅是一件單純的環

3 聯華 1979,1-2)。換言之,必需有所嚴謹。然而本研究目的,並非單純探究「生態神學」此一門學問,如同 倫理學以思維辯證的方式,加上研究者缺乏對神學研究的訓練。故本研究所整理的「生態神學」主要以一般

4

整原有信念,進而影響個人的價值觀系統,最後可能改變行為模式以符合該價值觀系統,

若說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也不為過。如前所述,羅馬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認為生態危機即是 道德問題,而羅斯頓認為《聖經》能夠提供環境倫理與價值觀。如果基督宗教與《聖經》

能加強正確的價值觀(如生態神學)是否便能改善生態危機?

雖然目前教會中普遍關心的仍以人為主要對象,顯少提及身邊的環境問題,但是想起 曾經遇見過楊禎禕牧師,也聽見他描述生態教會,便想要描寫臺灣教會具有環境行為的實 踐,以及基督徒如何從聖經和信仰來面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故事。這也是研究者一直尋問自 己的問題,為何自己要做「生態神學」的研究(吳柏毅,研究手札,民97 年 11 月 18 日)?

如果基督教中具有環境關懷或以環境的觀念詮釋經文,是否有像楊禎禕牧師一樣正在實踐 的案例,藉由研究是否可以讓更多的基督徒瞭解並看見,原來自然也是上主所關心的對象。

第三節 研究目的、問題與限制

一、研究目的與問題 

研究者自從聽見「生態神學」後心中極為興奮,便在進入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 所(簡稱環教所)就讀時,便盼以「生態神學」為主題,希望透過研究的過程瞭解自己所 相信的信仰中具有何種保護環境、看顧大地的觀念?如果「生態神學」成為每間教會或每 個會友信仰中的一部份,教會是不是也可成為傳揚自然重要性的地方?如果教會都沒有這 樣的概念亦無所謂,「生態神學」正好可以做為基礎向基督徒傳遞自然的重要性,而且這 並非研究者自己說的,因為《聖經》就這麼寫。

環境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希望人不要只停留在知識面的建構,而應該具有行動的能力。

環境行動 (Environmental Action) 可定義為積極行使有利環境的說服、法律、政治等行動,

或奉獻時間金錢給環保團體(Tanner 1998, 400;許世璋 2003,121-122;2005,442)。而 負責任的公民環境行動包含下列五項:生態管理 (Ecomanagement) ;說服 (Persuasion) ;消費 者主義 (Consumerism) ;政治行動 (Political action) ;及法律行動 (Legal action)(Hungerford et al., 1985;引自楊冠政 2006,144-146)。另外,與「環境行動」相似的「公民參與」及

「負責的環境行為」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皆指公民具有知識、態度與技 能後,採取行動參與各種環境問題的解決,或是說明「行為的意圖或結果必須與自然生態 過程相同」(Marcinkowski, 1998;引自楊冠政 2006,260)。

環境行動是透過瞭解,採取不同方式進行對於環境友善的行為,所以環境行為重點不 僅是「具體」的行為,更要是「正確」的行為。如果尋找到一個具有生態理念且正在實踐 的教會或牧師,便與環境教育的目標相同,擁有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及行動能力。

5

根據以上所述,本研究目的為藉由瞭解協同研究者探索基督宗教中的生態理念與實踐,

故本研究問題為透過協同研究者探索基督宗教具有哪些生態理念?在教會中如何實踐?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者的限制與對策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是個重要的工具,雖然研究講求中立,但似乎是無法全然達到,

例如在資料的詮釋會受到個人思維影響,研究者本身是基督徒背景,但未受過神學訓練,

僅在收集文獻時多閱讀生態神學相關資料,對於協同研究者所闡述他的觀點時,研究者可 以瞭解,但難免帶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可能錯失許多珍貴的研究發現。

(二)資料的限制

本研究過程中較少現場觀察,或者並未參與過去發生的事實中,多透過訪談做為資料 的收集,轉訊的過程喪失第一手的資料。

第四節 名詞定義

一、基督宗教  (Christianity) 

猶太—基督宗教 (Judeo-Christian) 是較為廣泛的包含所有信仰上主的猶太教與基督教 的統稱。而基督宗教 (Christianity) 是指相信耶穌是彌賽亞(基督、救世主)的所有教派,

聖經典籍則包含《舊約聖經》 (Old Testament) 與《新約聖經》 (New Testament),猶太教 僅相信上主,不認同耶穌是救世主,聖經典籍並不包含《新約聖經》。

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公教 (Catholic) 、正教 (Orthodox) 、新教 (Protestant) 三大派及其 他一些小教派。在華人世界,常將新教稱為基督教,羅馬公教則稱為天主教,後來為避免

基督宗教包括羅馬公教 (Catholic) 、正教 (Orthodox) 、新教 (Protestant) 三大派及其 他一些小教派。在華人世界,常將新教稱為基督教,羅馬公教則稱為天主教,後來為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