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 使用網路進行同儕互評效果顯著

過去以傳統紙筆方式進行同儕互評研究,每一位參與的學生都需要準備的紙張,進 行一次互評的活動,整個活動完將耗費很多的紙張;而且,在同儕互評的過程中,同學 之間容易知道評量的對象,會因為自己的情誼,會有不客觀的評分;在互評結果的回收 與彙整工作,對實施同儕互評教學的教師來說,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所以,事前事後 的準備,不但讓教師耗時費心,而互評的結果,可能也會沒有預期的理想。

網際網路崛起後,利用網路所提供的優點,來進行同儕互評,可以更為快速、方便。

本研究使用網路進行同儕互評,經過本研究驗證,效果顯著,筆者歸納結果如下:

一、匿名性:

使用網路進行同儕互評,本研究使用的 3 Rounds Peer Assessment System 在設 計學生使用介面上,經由身份確認登錄後,無論是評論他人,或者查看他人 給予的評論或評分,都無法看到對方的任何資料,對於想要「直言」建議或 評量的同學,可以放心地去評論,而不用害怕傷害到同學間的情誼。

二、公平性:

本研究進行的網路同儕互評,將評論者的數量訂在十位同學,在本研究中,

發現高中同學互評與專家教師的評量有顯著相關性,也意味高中同學的評論 結果,具相當的公平和客觀,具有教師們參考的價值。

另外,在同學心得與感想的回饋中,也發現許多同學認同所謂「英雄所見略 同」的網路同儕評量模式,也就是說,多數評論者都認為是好的作品,是有

一定程度的品質。而為了促使學生認真去提作品和互評,由任課的專家教師 告訴學生,互評結果將會被計算為一次平常成績。鑑於有些同學在意少數同 儕會胡亂評量同學作品,而影響這次的平常成績,對於評論者給分兩極化的 同學作品,筆者提供解決的方式,是建立 Email 申訴信箱,且讓學生可以在 上課實作時向老師反應,由任課的專家教師去仲裁;假如這樣的案例數量足 以影響公平時,筆者進一步提出捨去極值計分法,因為本研究互評系統每一 位同學每一回合都分配有十位評論者,而若捨去最高和最低的兩個極端分 數,再除以所剩下的評論者人數,可以將這種可能是胡亂評量的結果影響平 均的情況作一簡單過濾,依據此計分方式結算學生的平常成績,而這種方式 也被學生認同;上述只是任課的專家教師將本研究結果作為一次平常成績的 處理,而本研究結果所使用的計算方式,仍然採用所有評論者的平均來計算。

Tsai et al. (2001) 曾提到,網路同儕互評有三項重要的結果,應該列入評量的 考量,以求整個互評活動的公平性和品質,分別是:一、第一次的同學作品 評量結果、二、最後的同學作品被評量結果、及整個同儕評量的品質。因為,

本研究發現,當三回合同儕評量活動後,幾乎所有同學的作品都有進步,最 終的評量結果固然重要,然而,第一次的作品就相當優秀的同學,將在後面 得分上有固定的空間,對於後續的網路同儕互評活動,這些同學也扮演著「小 老師」的角色,他們會用自己作業的標準,去評論指導其他同學,本研究相 當認同這點,這些在第一回合被認為是好的作品的作者,不只是優秀同學有 發揮教學效果,其作業還有典範作用,當其他同儕評論到他們的作品,同儕 會有模仿效果,所以,第一回合後的同儕評量結果很重要。

三、形成過程的矯正性:

在本研究中,使用的是三回合的同儕互評模式,也就是一件作品,會經過三 次同儕給予意見與評分,作者有兩次機會修正或改良自己的作品,相對於傳 統教學中,作業繳交給老師後,學生完全就沒有修正獲重新改良的機會,學

生可以獲得多次的修正機會。在學生的後測態度問卷之心得感想回饋,發現 許多高中同學認為,在形成好作品的過程中,「網路同儕互評」不但讓他們有 機會觀摩別人的作品,也讓他們可以「效法」別人,改善自己的缺失,也符 合皮亞傑與 Vygotsky 的知識建構的理論。

四、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近幾年,使用寬頻或撥接等方式,連接上網,已經越來越普及,在未來政府 建立數位化城市,也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教師使用網際網路,來進行各類 教學,也將是一種潮流。由本研究的對象表中,可以發現,許多的學生家中 都具備可上網的電腦,而使用網路進行同儕互評,學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既 定時間內,完成進度外,也讓學生學習如何利用或調整自己空閒的學習時間,

不論家中、學校或可上網的地方,就可以進行學習。

貳、 教師仍扮演仲裁公平的角色

在本研究最後的同學建議與心得感想紀錄中,不難發現同學對於老師在網路同儕評 量的教學活動裡,仍然扮演有裁示的地位。在整個互評的流程裡,不論在同學使用互評 系統上,與專題作業的寫作,以及評論的方向上,都仍然需要教師作一個說明者與裁判 的角色。

資訊多元化的時代,或許有些教師惶恐,害怕將被電腦取代,而在本研究的學生感 想建議回饋中,發現教師最重要是去扮演一個公平裁示或仲裁的角色。譬如學生最關心 的分數問題,有學生因為擔心自己努力的作業,因被某些少數同學亂評,影響了成績的 情況,所以,筆者提供最後成績結算的解決方式,摒除最高以及最低的評分後,再作同 儕評分之平均,做為每回合的平均成績來結算。

另外,例如作業遲交問題,許多老師會訂定遲交或補交作業的獎懲規定防止,但有 可能這些同學利用下課時間,到辦公室將作業插入教師未批閱的作業堆中,這類問題的

公平性常困擾老師,也在本研究系統得以解決,因為系統採用身份密碼認證,凡同學因 為遲交張貼,或補交,皆可以由互評系統加註時間戳記,這類同學的行為可以完全記錄,

教師可以不用將一疊的作業搬來搬去,或一定要某天前批閱完,教師只要根據系統資 料,「公正」地執行事先訂定的獎懲標準即可。

參、 使用網路同儕互評,增長學生學習的時間

一件作品的完成,是需要花費時間與腦力,而一件好的作品,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 協助;本研究使用網路同儕互評模式,不但讓學生有機會有機會去完成作品,而且,在 完成的過程中,有二、三十人的意見供其參考。在最後的心得建議回饋中,有學生認為 網路同儕互評活動,評論別人相當耗時費神,Topping(1998)認為學生在評量同儕的作 品,需要去瀏覽、比較、摘要、給予回饋或批判、釐清觀念等,這些工作都是需要花費 時間的,本研究也認同,這些工作,其實也是學習,當同學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會作為 榜樣,在下一次自己要張貼作品前,試圖去修正,看到比自己還不足的作品,學生會作 為警惕,在下一回張貼作品前,檢視自己的作品是否也犯同樣的錯誤,進而去修正這偏 差,在這種反覆來往過程中,學生的確需要花上許多的時間去完成這些工作,使用網路 來進行,還可以讓學生回家後,利用自己空閒的時間進行這些工作,讓學生不知不覺地 沈浸在教師所要求的教學目的範圍,這比起傳統的教學講解題目,讓學生在課堂練習或 思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花費在學習更多的時間,且這些多花的時間,有助於其本身觀 念的整合、批判、融會等高層次的思考。

肆、 使用網路同儕互評讓教師、學生一起受惠

使用網路來進行同儕互評活動,學生可以在互評的過程中,真正的由他人建議回 饋,修正自己的學習與作業成果,這種由「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對於學生在思考問題 與處理問題思維,具有相當的助益。另外,學生在評論到比自己優秀的作品時,會有很 好的典範效果,意味著他在下一次修正時,會將自己的作品朝向這種典範作品來改正;

當學生評論到他認為比自己還差的作品時,也會有警惕效應,在修正自己作品的同時,

會去檢驗自己是否也有著相同的錯誤。這點是學生們第一個受益的地方。

學生第二個受益的地方,在於每一位學生在為期六週,也就是一個半月的時間內,

經由三回合的網路同儕互評活動,平均一個學生收到三十篇的同儕回饋意見,來修正自 己的作業,這種學習的品質,是平常的教學,在同樣的時間內,教師所無法給予每一位 學生如此多量的個別作業回饋指導。

伍、 鼓勵性回饋的正增強和教誨性回饋的負增強影響

本研究認為「同儕互評」雖然不是教學萬靈丹,但是,由研究結果發現,同儕的增 強性回饋(Reinforcing)是有助益於同儕作品的品質提升,而教誨性(Didactic)的回饋,

反而是負面影響,對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部分都是屬於教誨式的回饋,這種方式,是 有它的盲點,本研究認為使用網路同儕互評,可提供學生多元的機會學習與回饋,對於 輔助傳統教學品質,會有很大提升。

如上所述,使用網路的互評模式,還可以減輕教師對學生指導的負擔,藉由網路同 儕互評軟體的開發,以及後續的累積修正,將讓想要再實施網路同儕互評模式輔助教學 的教師,更為輕鬆容易與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