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在本文的最後一章,針對研究結果作一總結討論,並據以提出對於未來研 究的建議及作為我國婦女勞動政策的參考,期能對國內職業婦女的研究議題有 所貢獻。

第一節 結論

本文研究問題的發現,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複雜,並非如傳統迴歸以單一線 性預測模式來描述母親就業效果,可能發生部分拿橘子與蘋果相比較的偏誤風 險。在傾向分數配對方法的估算過程中,所需考量的配對變項條件、樣本可比較 性等問題往往比迴歸模式複雜許多。我們首先利用傾向分數策略以及不同的配對 方式估算母親選擇就業的平均處理效果,得出母親就業對子女學業成就表現不利 影響的效果值大多低於 2 分以內。接著,針對個人特質以及家庭環境變項進行分 層,探討母親就業與各相關變項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關係,以進一步回答更為深 入的問題。總結並討論如下:

壹、除經濟條件因素外,母親個人特質與家庭環境亦會影響其就業選擇。

對於不同就業類型之母親選擇就業與否的機制不同。控制其他相關因素的情 況下,在子女國中時期皆就業的母親傾向較年輕、擁有較高學歷、就業態度較一 致、配偶多從事低白領(買賣或服務人員)工作、經濟條件較佳、與祖父母同住、

年幼子女數較少、家中無長期照顧需求者、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較高及學校環 境多位於城鎮地區。而只其中一波就業母親特質與前者相異之處為母親教育程度 較低、家庭社經地位較低以及子女數較多等。顯示穩定持續就業的婦女在其個人 特質及家庭環境條件皆處於較為優勢地位。

貳、母親就業對青少年子女學業成就表現有不利影響,但效果值不大。

為控制母親就業效果在不同群體基準線上的差異,以及就業效果異質性的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題,本文採用傾向分數配對的統計方法來評估母親就業影響的效果量。結果發 現,就整體趨勢而言,母親就業對青少年子女學業成就有顯著不利影響,惟其效 果值多僅介於 1~2 分範圍。此外,就母親就業期間長短和階段差異來看,國一 至國三階段母親皆就業者並未出現不利效果往上累積的情形,反而是只其中一波 就業者(短期就業)比皆就業者(長期就業)的不利效果大;其中,只國一階段就業 的母親對子女學習表現的不利影響又比只國三階段就業組為大,可知不同母親就 業組態對子女學業成就影響的效果值亦不同。

參、不同類型條件的母親就業,對其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效果也不同。

本文運用傾向分數配對分析法較以往研究精進之處在於,我們試圖將所有配 對的條件數(即可觀察到的用來預測接受實驗處理與否的共變數)化約為一個預 測每個個案接受實驗與否的機率,在涵括了所有配對條件訊息的情況下,再把此 單一機率進行配對分層,可進一步估算母親就業在不同分層中的平均處理效果,

藉以提供更為細緻的分層效果值的觀察。

因此,首先我們依母親就業的傾向分數高低分層,估算母親就業者的平均處 理效果,結果發現不同就業傾向母親選擇就業與否的效果不同。其中,國一至國 三階段皆就業的母親,就業傾向的效果較無一致的觀察方向。而只其中一波就業 組則是就業傾向低者的不利效果較大,亦即,較不可能就業的母親選擇就業對其 子女學業成就的不利影響比較可能就業者來得大。探究此一發現與研究假設不一 致的可能原因為台灣地區婦女選擇未就業者的素質條件並不比只其中一波選擇 就業者差,因此,與國外文獻提及的傾向選擇就業的母親擁有較高教育程度與家 庭環境分數,當母親出外工作減少對孩子的陪伴與監督,較不利於孩子的學業成 就表現的結論,二者有國情文化上的差異與結果發現的不同。

接著,分別對幾個個人與家庭背景變項作分層,以進一步探討各相關變項與 母親就業可能存在的交互作用關係。在子女性別部分,分析結果發現,母親就業 較不利於男孩的學業成就表現。角色模範理論指出,母親就業正向預測效果特別 顯示在女孩的部分,是因為女孩比較可能認同其母親的角色,對於成就動機與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就表現有正面影響。另一方面,青少年時期男孩若減少陪伴監督時間,所受的不 利影響也易較女孩來得大。

若就母親教育程度來看,教育程度愈高的母親選擇就業,對子女學業成就的 不利影響愈大的假設僅在國一至國三皆就業與未就業者的組別比較中獲得驗 證。而對於母親所從事的工作類別方面,我們發現母親職業聲望愈高者,對子女 學業成就的不利影響愈大。如職業為軍公教人員、律師、醫師、工程、會計、建 築師等專業證照的高白領工作者,比起一般買賣服務或事務人員的低白領工作或 是生產、設備操作及體力工等藍領階級,高白領的母親就業效果較不利於子女學 業成就。從機會成本的概念來看,本身擁有豐富資源的母親選擇就業的成本相對 較高,亦即,高職業聲望的職業婦女因選擇就業帶來高收入及自我實現的滿足,

但卻較不利於子女學業成就表現。

再從家庭經濟狀況分層來看,母親就業較不利於中產階級以上子女的學業成 績。而相對於貧困家庭母親就業則因經濟資本的增加,填補孩子基本需求及獲取 所需學習資源,因此母親就業對弱勢階級子女無不利影響。而若將父親職業聲望 作分層的話,我們同樣發現配偶從事高白領工作的家庭,母親若選擇就業者,對 子女學業成就的不利效果最大。

以上對於家庭經濟狀況與職業聲望的分層效果的討論皆與家庭社經地位變 項有關,正面回應過去研究發現母親就業較不利於中上階級子女學業成就表現的 結果。Hill 和 Waldfogel(2005)曾指出,處於弱勢家庭母親就業對孩子發展的 負面影響效果較小,對此現象解釋是因為這些弱勢階級孩童本來就處於資源不足 的不利地位,比起優勢階級家庭孩子,其原本能失去的照顧和資源就有限,而以 長遠的歷史角度來看,這些家庭的母親出外工作的情況,已發展出較好的適應機 制和支持系統,因此弱勢階級母親就業的選擇對於這些孩子來說或許較能減輕負 面效果。Gottfried, A. E.和 Gottfried, A. W.(2006)亦從家庭適應與發展過程的觀 點,對於低社經階級家庭母親就業對孩子學習有正向影響的發現,提出其原因為 資源的增加與母親自尊的提高,說明社經背景因素在闡釋家庭環境與發展脈絡影

5對此分析結果,本文仍持保留態度。Horwood 與 Fergusson(1999)曾指出,母親就業的有利或 不利效果,關鍵因素在於父母參與過程。在雙親就業且工時長的環境下,可能提供孩子較少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誤的連結關係。其次是分析樣本的選擇,許多母親就業效果的研究採用便利抽樣 的小樣本或是高度選擇性的樣本(如特定的家庭結構、社會階級、種族),容易 導致因樣本選擇的偏誤結論。最後是母親勞動參與型態測量的多樣性,從簡易區 分就業與否到詳細的母親就業性質、程度及孩子出生後的就業歷程發展,不同的 母親就業測量方式會產生研究結果的變異(Horwood & Fergusson, 1999)。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以傾向分數配對法分析結果發現母親就業對青 少年子女學業成就有不利影響,但效果值不大。此一發現很可能因為樣本夠大而 產生統計上的顯著,而非實質上的就業效果造成差異6。若將影響學生學習成就 表現的因素放入更廣泛的架構來看,孩子的成績表現會受到許多可能的因素影響

(如:補習效果7),在這眾多可能的影響因子中,對學習成就或有正面或有負面 影響,彼此間會發生補償或抵銷作用,而本研究只是選擇其中一個因子來探討其 間的關連性。因此,在整體因果推論上仍需更謹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