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首先闡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其次,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 問題;接著,針對本研究作範圍介紹與重要名詞定義;最後則是說明本研究的重 要性與限制為何。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國內女性隨教育程度及自主意識提升,勞動參與率逐年成長,雙薪家庭比率 亦較以往增加。2006 年我國已婚有偶女性家庭中雙薪比率 37.0%,其中 25-34 歲之比率 52.2%最高,35-44 歲 48.5%次之,且各年齡層比率均呈現增加態勢,

顯示夫妻共同負擔家庭經濟漸趨普遍(行政院主計處,2007)。

雖然現今雙薪家庭(double-income family)已蔚為時代主流,但在傳統的社 會價值觀影響下,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仍然深植人心。在做家事、照顧家 人及教養子女的時間方面,我國女性平均每日花費 2.4 小時,低於法國 3.6 小時

(其中準備餐食 1.1 小時)、日本 3.2 小時及美國 2.9 小時;主要國家女性操持家 務時數均高於男性,其中以日本女性為男性之 8.0 倍為甚,我國為 4.8 倍,另法 國為 2.0 倍,美國僅 1.7 倍。至於每日工作時數則以男性較高,除法國(自 2000 年起法定正常工時修正為每週 35 小時)男性工作不滿 6 小時以外,我國、日本 及美國男性皆超過 8 小時,惟兩性在工作時數上的差距不若操持家務時間顯著,

女性工作時數約為男性之 0.8~0.9 倍(行政院主計處,2007)。在兩性投入工作 時間差距不大,而先生收入普遍高於妻子的情形下,面對工作與家庭之抉擇時,

似由妻子放棄工作的機會成本較低。然而在性別平權的今日,女性在職場上的表 現也不遑多讓,只是對於子女的教養仍負有較多的責任和社會期待,故本文中有 關工作與家庭照顧之探討以女性為主,並進一步瞭解我國學生青少年階段其母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就業情形及其選擇就業的機制為何。

由上述發展可知,職業婦女的選擇對於工作與孩子教養兩者的兼顧確有其挑 戰性。然而我們更關心的是,母親工作對於孩子學業成就的影響力究竟為何?學 者研究指出母親的照顧對於孩子的教育期望、學習成效的預測較父親來得更為顯 著(Williams & Radin, 1993),同時也對於孩子社會資本的累積有所助益,因而 職業婦女的選擇可能會減少親子互動的時間和認知的刺激,進而削弱家庭內社會 資本(Ruhm, 2005;Waldfogel, Han, et al., 2002)。但在以往的研究(Baum, 2004;

Goldberg, Prause, et al., 2008;Parcel & Menaghan, 1994)亦顯示,家庭經濟資本 的增加(母親出外工作)能滿足孩子基本需求以及獲取所需資源,進而有利於學 習。而角色模範理論亦指出,職業婦女之形象對於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有正面示範 功能,刺激其成就動機與成功需求,對於學業成就有間接的促進作用(Goldberg, Greenberger, et al., 1996; Goldberg, Prause, et al., 2008)。因此,在這樣的脈絡下,

母親身兼母職與工作生涯的角色衝突,對於孩子的學業成就影響究竟是利大於弊 還是弊多於利?本文利用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以下簡稱 TEPS)分別於 2001 年及 2003 年蒐集到的第一波和第二波資 料來分析母親就業型態的選擇對於青少年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

而對於此一議題的回答涉及因果推論的問題,最好的方式是透過嚴謹的實驗 設計最能得到精確的答案。亦即,利用隨機選取及分派的方式把相同條件的受試 者隨機放到實驗組和控制組中,然後比較其結果,如此得到的效果會比較正確。

但很明顯的是,社會科學研究常無法做到真正的實驗效果。反觀過去國內研究(姚 若芹,1985;陳姿秀,1995)對於母親就業的影響採用地區性的觀察資料進行分 析,如迴歸分析等,來進行因果推論實有其一定的困難度。因為可能會有自我選 擇(self-selection)或遺漏重要自變項(omitted variables)的問題,而使得主要 自變項的效果可能會被嚴重高估。為克服利用觀察資料在因果推論上的困難,以 反事實推論分析的架構來進行因果推論,及依此架構所衍生之統計方法來進行大 規模資料分析的應用已受到社會科學界的高度重視(引自關秉寅、李敦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2008)。為能適切估計母親就業對青少年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本文將以反事實 推論分析的理論架構,以及傾向分數配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簡稱為 PSM)的分析方法回答研究者所關心之議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動機之想法與討論,提出本文欲探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觀察我國青少年階段學生其母親就業情形,並進一步瞭解母親就業的選擇機 制為何。

二、探討母親就業型態的選擇對於青少年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

三、分析不同就業可能性與不同家庭背景變項的母親就業對於青少年子女學業成 就的影響效果。

貳、待答問題

一、哪些因素決定母親是否就業?

二、母親就業是否不利於青少年子女學習表現?

三、不同就業可能性的母親選擇就業與否對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為何?

四、不同家庭背景條件的母親選擇就業與否對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本研究採用國內長期追蹤教育資料庫進行分析,茲說明使用資料及主要變項 來源與內容如下。

壹、研究範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本文以臺灣的國民中學階段學生學習與其母親就業情形為研究範圍,在資料 分析上取自時間範圍在 2001 年就讀國中一年級,2003 年就讀國中三年級的青少 年階段學生為研究對象,資料來源為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EPS)第一波

(2001)與第二波(2003)國中學生樣本,資料的選取同時包含學生與家長問卷,

作為研究資料來源及範圍。

貳、名詞釋義 一、母親就業

國內已婚婦女選擇進入勞動市場,自由從事經濟活動並領有薪俸的成年女 性。爰就實際操作變項的使用則以 TEPS 第一波(2001)及第二波(2003)國中 家長問卷中,勾選題目「您現在的工作狀況」,答題選項:有工作、沒工作但曾 經工作過、已退休及從來沒有工作過。

二、學業成就

本文所指青少年子女學業成就是以 TEPS 第二波中利用 IRT3-P 的綜合分析 能力測驗作為學生能力的估算值,IRT3-P 指的是三參數 IRT,即是考量了題項難 度、題項鑑別度以及可猜對的機會三個參數值,所估算出來的學生能力(楊孟麗、

譚康榮、黃敏雄,2003),並以此結果來代表學生學業表現。

第四節 研究之重要性與限制

孩童政策研究多半倚賴實驗和觀察資料來估算對孩子幸福的影響。在這領域 的多數實驗大部分聚焦在特定干預(interventions,如:親子關係)的操作。然 而,由於倫理和邏輯的限制,實驗往往無法處理我們所感興趣的核心議題,例如 可能造成所選擇的樣本無法適切地推論到真正感興趣的母體。

Hill 和Waldfogel等(2005)在母親就業與孩子發展一文中提出,研究此一因 果關係最困難的方法學議題之一即是在母親是否於孩子出生後第一年就工作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選擇有實質上的差異。例如,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就工作的母親特質傾向於擁 有較高學歷者、較高收入者、以及較有可能為正常婚姻狀態。而這些特質也與孩 子的成績有正向關聯。Vandell 和 Ramanan(1992)研究亦指出,職業婦女在心 理傾向測驗得分較高以及偏向較高學歷,職業婦女的選擇與現今家庭功能的測量 結果有關,亦即母親就業者傾向較不貧窮以及擁有較高的家庭環境分數,而這樣 的情形可能間接影響了孩子的學業成就。同樣地,在本文研究台灣青少年階段的 母親就業情形的條件正好也有類似的思考方向。而要知道某些特定結果的差異是 否是因為這些初始背景條件的差異(亦即混淆變項,如母親 IQ)幾乎是不可能 的。在沒有對這些混淆變項作適當地控制的情況,在經濟學領域稱為「選擇性偏 誤(selection bias)」,而在統計文獻中稱為「不可忽視的實驗處理分派

(nonignorable treatment assignment)」。

為因應上述問題,本研究在資料來源上,使用國內大型且長期追蹤資料庫

(TEPS)的數據進行分析;同時,在方法學上,針對此一傳統教育社會學爭論 議題,使用更為精進之研究設計與統計方法,亦即運用反事實分析架構進行實驗 分派的想像以達到較為審慎的因果關係推論。

此外,在本文的研究限制上,雖使用 TEPS 資料庫作為研究資料來源,為具 全國代表性的樣本資料調查,但也會受限於既有問卷內容。為符合本研究目的,

在變項選擇受資料庫題目限制情形下,將依過去文獻、理論找出適當的代表變 項,如果資料庫中無完全符應之變項,則利用相關替代變項進行分析。

最後,PSM 分析法雖然在理論模式的發展上,很早就已經拓展到同時分析 多種實驗處理(multiple treatments)的情況,但是目前公開可供普遍使用且比較 成熟的程式,則只能處理一個實驗處理的情形(關秉寅、李敦義,2008)。這是 使用 PSM 分析法的限制,也是本篇論文的限制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