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學生以在家裡使用電腦上網為主,家中有電腦並可上網的比例甚 高,但不同地區間有顯著落差。

苗栗縣有接近九成的國民小學學生在家裡使用電腦,其中八成以上的學生在家 中可以上網,有七成的學生家中使用寬頻網路上網,顯示苗栗縣國民小學學生整體 在家庭中可使用資訊科技的機會比例已相當高。

但就地區而言,學生家中電腦的擁有率一般地區最高,偏遠地區佔一成多,而 特殊偏遠地區僅佔零點一個百分比,顯現高度落差。

因此,偏遠及特殊偏遠學校顯然成為學生使用電腦上網學習的主要場所,所以 學校在提供學生資訊運用的機會與教育上應更加重視,以彌平落差。

二、國民小學學生使用資訊科技內容之主要目的,以「玩電腦遊戲」、「玩網 路線上遊戲」及「休閒娛樂」的比例最高。

苗栗縣受測學生在運用資訊科技之內容,以「玩電腦遊戲」為使用電腦的主要 目的之比例最高。

在使用網路的主要目的方面,則以「玩網路線上遊戲」為主的比例最高。至於 最常瀏覽的網站類型則以「休閒娛樂」為主,可見,學生以資訊科技輔助學習的習 慣尚未養成。

在知識經濟時代高度資訊化的社會,如能鼓勵學生善用資訊科技與網路資源取 得並運用知識,將可事半功倍,縮短城鄉數位落差,否則學生如沉迷於虛幻的世界,

將形成生活適應與實體生活的落差,人際關係的疏離,而衍生另一個教育問題,值 得慎思。

三、國民小學學生資訊素養因不同父母親族群、職業、家庭資訊設備、學校所 在地區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父母親族群為客家籍者及閩南籍者之學生,其資訊素養方面的得分明顯優於父 親族群為原住民者之學生。

父親職業為高科技者其子女資訊素養的得分最高,父親職業為農林漁牧礦業者 其子女之資訊素養得分低於其他行業。

家中有電腦及網路可以使用的學生,在資訊素養上得分明顯優於在家中沒有電 腦及網路可以使用的學生。

一般地區學校的學生資訊素養平均表現最好,依次為偏遠地區學生,二者在資 訊素養上的得分均優於特殊偏遠地區學生。

由此推論,隨著都市化程度愈高的地區,擁有數位科技使用的機會愈多,學生 之資訊素養就愈高;家中資訊設備、資訊網路的擁有與否也會影響學生的資訊能力。

四、不同性別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機會與資訊素養上無差異,但在使用資訊 科技的內容方面有所不同。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使用電腦主要目的、上網主要目的、使用電腦搜尋資料方 式等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上有所不同。

在使用電腦主要目的方面,女生用於「做學校作業交報告」的比例高於男生;

男生則以「玩電腦遊戲」為主要目的,高於女生的比例較多。

在上網主要目的方面,女生上網最主要目的為「搜尋資料完成作業」比例最高,

而男生則以「玩網路線上遊戲」的比例最高。

在使用電腦上網搜尋資料方式上,女生以「使用搜尋引擎關鍵字搜尋」比例高 於男生,而從瀏覽器「我的最愛」中點選,男生比例則明顯高於女生。

在資訊素養方面,不同性別學生間並無差異,也顯示,苗栗縣國小學生在使用 資訊科技機會與資訊素養上不因性別而有所不同。

五、不同父母親族群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機會、內容與資訊素養上呈現顯著 性的差異。

不同族群學生的使用資訊科技機會,在主要使用電腦連網地點、在家中是否有 電腦可以使用、是否可以上網、家中連網方式等,因父母親族群不同而有所差異,

母親族群為原住民與外籍人士者學生以在學校使用電腦上網為主的佔大多數。

在家中是否有電腦可以使用方面,父親族群以閩南籍、客家籍比例較高,原住 民籍則以沒有電腦可以使用比例最高;不同母親族群則以客家籍有電腦可以使用最 為明顯,原住民籍則以沒有電腦可以使用比例最高。

至於家中是否可以上網方面,父母親為原住民籍者比例最低,閩南籍及客家籍 比例較高。

家中有電腦者在連網方式方面有差異。閩南籍、外省籍以使用寬頻網路上網的 比例較高,原住民籍則以無法上網的比例較高。

學生使用資訊科技之內容方面,不同父母親族群學生在上網主要目的、瀏覽的 網站類型、上網搜尋資訊方式、上網主要困擾與問題等有所不同。

上網主要目的方面,不同族群父親中,以外省籍者子女「玩網路線上遊戲」比 例最高,閩南籍則以「搜尋資料完成作業」較高;母親族群則無差異。

瀏覽的網站的類型方面,父親族群不同之學生溜覽網站的類型有差異。

上網搜尋資訊方式,不同族群母親子女對於搜尋資訊方式有差異,閩南籍以直 接使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比例最高,原住民籍則以點選相關超連結較多。

上網主要困擾與問題方面,父母親不同族群學生對於其上網時最主要的困擾與 問題有差異,以「網路速度太慢塞車」最顯著,其次為「搜尋不到合適的資料」和 網路連線的費用太貴。

父母親不同族群之學生在資訊素養的得分,達顯著水準,父母親族群為客家籍、

閩南籍者之學生,其資訊素養方面的得分優於父母親族群為原住民者。

六、父母親教育程度較高,其子女在家中有電腦可以使用及上網的比例較高。

父親教育程度為碩、博士者學生在家中有電腦可以使用的比率最高,其子女主 要使用電腦上網地點在家裡也最明顯達百分之百,其次為大學專科。

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學專科者,其家中有電腦可以使用者明顯高於國中以下者,

至於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方面沒有差異。

在使用機會上,父母親教育程度較高者,家中資訊設備的擁有率比較高。

七、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機會、內容及資訊素養方面,因父母親職業不同而有 差異。

在使用資訊科技機會方面,學生在使用電腦連網地點、家中是否有電腦可以使 用、家中是否可以上網等不同父親職業者之子女間有顯著差異。

父親職業為高科技及製造業者,其子女主要使用電腦上網的地點在家中比例較 高,父母親職業為農、林、漁、牧、礦業者則在學校使用電腦上網的最多。

家中是否有電腦方面,以父母親職業為高科技業者,其子女在家中擁有電腦可 以使用的比例最高,農林漁牧礦業者比例最低,在家中是否可以上網方面,以製造 業者家庭比例較高。

在使用資訊科技內容方面:使用電腦主要目的、上網主要目的,因母親職業不

同而有所差異。

在資訊素養方面,父親職業為高科技業者資訊素養得分最高,而父親職業為農 林、漁、牧、礦業者資訊素養得分最低,而有差異;不同母親職業之學生在資訊素 養的得分沒有差異。

八、不同地區學校之學生,在「數位運用機會、內容」和資訊素養上呈現高度 落差。

在使用資訊科技機會方面發現,不同地區學校學生連網地點方面有差異,一般 地區學校的學生主要使用電腦上網地點在「家裡」最明顯,偏遠地區學校學生上網 地點除學校外為社區網路中心,而特殊偏遠地區學生則高達九成以上的學生是在學 校上網。

在家庭資訊設備擁有方面,一般地區學校學生有七成以上在家中有電腦可以使 用,偏遠地區為1.2成,特偏地區比例最低僅0.1成,呈現高度落差。

在家中是否可以上網方面有差異。一般地區可以上網比例最高,偏遠地區0.9

%,而特偏地區比例最低,僅佔家中有電腦可以上網總體的0.2%。

在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方面,學生使用電腦的的主要目,特殊偏遠地區學生以

「玩電腦遊戲」比例最高,一般地區學生使用電腦的主要目以「做學校作業」的比 例最高,特殊偏遠地區學生用於「做學校作業」的部份則為零,而有顯著的不同。

不同地區學生在資訊素養上得分達顯著水準,一般地區的學生資訊素養平 均表現最好,依次為偏遠地區學生,且二者在資訊素養上的得分均優於特殊偏遠地 區學生。

九、不同地區學校在資訊教育相關課程數及內容上有所不同,電腦教室使用情 形則無差異。

不同地區學校學生,在學校電腦相關課程堂數達顯著差異,一般地區學校學生

以一堂課最為明顯,偏遠地區兩堂課比例較高,特偏地區則以四堂課最多,而有所 差異。

學校在電腦相關課程中以有上電腦教室的使用規範課程的比例最高,其次為電 腦基本概念與基本操作、網路資料搜尋、電腦繪圖;而在電腦與生活、電腦輔助教 學應用軟體、電腦的使用倫理、智慧財產權方面,比例明顯偏低,而有所差異。

十、家中擁有資訊設備資源之學生,其在資訊素養上表現優於家中沒有資訊設 備之學生。

在家中是否有電腦可以使用對學生在資訊素養得分上,達顯著差異,家中有電 腦可以使用的學生,在資訊素養上得分優於在家中沒有電腦可以使用的學生。

家中有網路可以使用的學生,在資訊素養上得分優於在家中沒有網路可以使用 的學生。

隨著網際網路的運用逐漸普遍,電腦及網路能力使用的差異,將造成資訊取得

隨著網際網路的運用逐漸普遍,電腦及網路能力使用的差異,將造成資訊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