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位落差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數位落差之相關研究

近年來數位落差的議題逐漸引起注意並受到重視,國內一些政府機構及學術單 位也已開始相關的研究調查。本節主要將從相關文獻蒐集之學位論文、期刊論文、

雜誌等數位落差的研究相關主題及重要發現,和研究的相關建議,歸納成整體和教 育上的數位落差分述如下:

壹、整體數位落差之相關研究

美國商務部國家通信及資訊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 -tion Administration, NTIA, 1995)針對美國一般民眾資訊近用之研究,發現隨民眾之

「收入狀況」、「種族」、「教育程度」及「居住區域」的不同而有數位落差的現 象。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2001)針對OECD會員國進行資訊近用機會與內容之研究調查 發現,在個人收入、教育程度、年齡、職業在資訊科技近用上有差異。

交通部統計處(2001)針對國內一般民眾在使用資訊科技與內容進行調查,發現 在年齡、地區別、性別上有資訊科技及內容近用的差異。

蕃薯藤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1)針對台灣網路使用者進行調查發現臺灣網 路使用者,在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地都市化程度上有資訊科技及內容近用 的差異。

行政院研考會(2001)在台灣地區以2401戶家庭。進行台灣地區數位落差問題之研

究,發現收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地都市化程度、職業在資訊科技近用及資訊 素養上存在差異現象。

行政院主計處(2003)以台灣家庭為對象,調查臺灣家庭的收支調查報告,發現年 齡、收入、城鄉差距、教育程度在資訊科技近用有差異。

美國商務部(2001) 對全國57,000戶,103,700位民眾。資訊科技應用調查,發 現收入、年齡、教育程度、種族、城鄉差距、職業、性別等因素在資訊科技近用上 有差異。

曾淑芬( 2002 )針對一般民眾資訊近用與資訊素養方面的研究發現(1)年齡、收 入、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區域的都市化程度,都會影響到家戶是否擁有電腦及網路連 結。(2)性別、年齡、收入、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區域也會影響到有資訊技能的高低。

項靖 (2003)對社會一般民眾接近與資訊使用機會研究發現(1)不同性別、年齡 層、教育程度、收入間有數位落差出現。(2)居住地區為都市、郊區和鄉村間之數位 落差是明顯的。

陳澤榮(2003)從數位落差探討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網際網路服務,研究發現,

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網路資訊基礎建設程度已達相當之水準,然而網際網路服務程 度卻不高,網路服務的差異則以不同層級公共圖書館差異較大,不同地區公共圖書 館較無明顯差異。

吳宜鮮(2004)以高雄地區家庭內子女為對象進行家庭內性別數位落差之研究,發 現家庭內確實存在性別數位落差的現象。且於「資訊科技近用」與「資訊內容近用」

兩 個表現層面,皆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4)針對台灣地區14,120份有效樣本,進行台閩 地區數位落差調查,發現台灣地區民眾對於資訊接近使用的狀況,確實會隨著不同 的收入、族群、年齡、城鄉發展及教育程度而有所差異。

貳、教育體系中數位落差之相關研究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高度資訊科技化的時代,資訊的運用都建立在網路的基礎 上,網路內容的蓬勃,帶動知識探索速度愈來愈快,網路上所傳達的知識與訊息,

已促使許多教師深入思考網路將會對他們現有的教學模式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在全 球朝向知識經濟,日新月異的觀念與科技,醞釀著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而學校教 育亦不可避免的脫胎換骨轉型,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即是。在此遊戲規則快速改寫、

腦力決勝一切的競爭之下,唯有藉不斷的學習、掌握、創造知識與技能,才能在變 動中開創學校及個人的新局,但亦因此對於弱勢族群,造成進步所帶來的軟硬差距。

茲將相關研究彙整如下:

表 2-9 教育體系內數位落差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份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陳敬如 2000 國中學生 (1)數位鴻溝的差距現象存在於台灣地區中等學校學生 間,家庭收入、居住地區都市化程度的差異,影響及資訊 科技接近使用狀況、資訊內容接近使用型態,以及資訊素 養的程度,(2)台灣地區中等學校學生間的「數位鴻溝」差 距,有因襲社會結構不平等的傾向。

申望毅 2003 國中學生 (1)國民中學學生之間存在數位落差現象,(2)性別、家庭 平均月收入、家長教育程度、學校地區都市化程度等因素,

在資訊科技近用、資訊內容近用,資訊素養上有相當顯著 的差異存在,(3)教育體系與資訊社會間,數位落差現象不 盡相同,但有因襲社會結構不平等的傾向,(4)在學生能使 用資訊科技提昇資訊素養上,家庭及教師扮演重要的角 色,(5)資訊教育發揮減少因社會結構不平等,所造成數位 落差之現象。

表 2-9(續)

研究者 年份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蕭佑梅 2003 國小學生 不同學校所在地、學校規模、性別、族群、家庭資訊科技 資源、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 存在。

鄭欽文 2003 國小學生 (1)學校不同資訊科技設備、資訊師資、重視程度、自由使 用時間、都市化程度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 異。

(2)不同家庭收入、社經地位、父母支援態度、家庭資訊科 技設備的學生之間在數位落差上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李京珍 2004 國小學生 不同性別、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家庭收入、居 家地區、家中擁有電腦與網路、學校規模,在數位落差上 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熊慧婷 2004 國小學生 (1)國民小學學童之間存在數位落差現象。

(2)資訊科技近用、資訊內容近用之程度,在資訊素養培養 上佔重要地位。

(3)環境變項是造成國小學童數位落差的影響因素。

(4)個人變項是造成國小學童數位落差的影響因素。

黃玉玲 2004 國中學生 (1)國中生之間存在數位落差現象。

(2)國中生之數位落差現象與個人背景(地區、族群及家庭 資訊設備)有重要關係。

(3)國中學校之資訊學習環境,彌補了偏遠地區學生網路近 用機會缺乏的現象。

表 2-9(續)

研究者 年份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楊榮宗 2004 國小學校 (1)在校長對數位學習推行的重視程度上,高度重視的佔 38.7,中度重視的佔55.3,低度重視的佔6

(2)學校有達到班班有電腦的佔48.7,尚未達到的佔 51.3;達到班班有網路的佔76,尚未達到的佔24 達到班班有電腦及網路的佔46,尚未達到的佔54

(3)學校規模愈大的學校,資訊設備的建置經費較為充裕。

(4)在「電腦喜愛」、「電腦應用」、「性別差異」、「電 腦信心」四個層面上,男性教師皆顯著優於女性教師。

(5)不同「任教年資」、「教師類別」的教師在「電腦喜 愛」及「電腦信心」上,有顯著差異。

(6)不同「資訊經歷」的教師在「電腦喜愛」、「電腦應 用」、「性別差異」及「電腦信心」上,皆有顯著差異。

(7)不同「學校規模」的教師在「電腦喜愛」上,有顯著 差異。(8)不同「年齡」的教師在「電腦信心」上,有 顯著差異。 (9)不同「資訊經歷」教師對縮減校園數位 落差在「優勢」層面的策略分析上,有顯著差異。(10) 不同「教師類別」、「學校類型」、「學校規模」對縮減 校園數位落差在「學校行政」向度的策略分析上,有顯著 差異。(11)不同「資訊經歷」教師對縮減校園數位落差在

「學校教師」及「政府政策」兩個向度的策略分析上,有 顯著差異。(12)「電腦態度」與「數位落差策略」呈現顯 著相關。

表 2-9(續)

研究者 年份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黃嵩傑 2005 學區、國中生 (1)在同學區不同居住區域的學生彼此間有:在「資訊內容 接近使用」、「資訊素養」上有明顯的落差存在;學生家 庭每月平均收入有明顯的落差存在。(2) 不同家庭資訊科 技設備之國中學生數位落差現況。(3) 不同家庭收入的學 生在資訊科技接近使用的機會、資訊內容接近使用、資訊 素養上有明顯的落差存在。(4)不同家庭類型在資訊科接近 使用的機會、使用資訊內容接近使用上、資訊素養上有明 顯的落差存在。(5) 家長教育程度不同之國中生在資訊科 技接近使用的機會、資訊內容的接近使用上、在資訊素養 上有明顯的落差存在。

徐松郁 2005 國小學生 (1)學童識讀與學習經驗差距不大。(2)數位表現如電腦操 作能力、使用網路統整能力、線上作及網路倫理差距較大。

(3)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童在數位學習機會、數位表現上 存在著落差,(4)數位學習機會與數位表現呈顯著相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從數位落差的相關研究結果中,可以發現影響個人之間數位落差的 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了:居住地區、家長社經背景、家庭收入、家長年齡、家長教育 程度、家庭資訊科技設備、住區都市化程度、家長職業、性別等因素,而學校方面 造成個人的影響因素則以學校不同資訊科技設備、資訊師資、學校重視程度、設備 自由使用時間等--等,值資訊教育推動之參考。

參、學者專家對數位落差之相關建議

國內學者專家(李京珍,2004;陳敬如,2000;曾淑芬,2002;申毅旺,2003;

黃玉玲,2004;楊榮宗,2004;徐松郁,2005;黃嵩傑,2005;鄭欽文,2003;蕭 佑梅,2003)對數位落差相關研究之結論,提出許多建議及改進或解決數位落差的方 法措施,作為對教育、行政機關,對學校暨家長之參考,彙整如后。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 加強、持續提升學校資訊基礎建設的普及與完備並定期調查發展狀況。

(二) 增加對弱勢學生資訊相關設備與費用的補助。

(三) 落實資訊教育,普遍增強資訊素養能力的培育。

(四) 補助資訊科技設備較差的學校並提供相關資訊技術。

(五) 結合社區與學校資源,協助低社經與低收入戶家庭的子女。

(六) 積極充實城鎮與鄉村地區的資訊科技資源。

(七) 整合資訊師資課程並增進資訊教師的資訊教學應用能力。

(八) 加強偏遠離島地區學校及小型學校教師資訊教學知能,提昇資訊教學品質

(八) 加強偏遠離島地區學校及小型學校教師資訊教學知能,提昇資訊教學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