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統計假設形成

為了回答本研究所提出之三個研究問題及考驗其所對應之三個主要研究假 設。本節分別針對所提出之三個研究假設,列出其統計假設,同時說明本研究對 所蒐集之實徵資料所要考驗的標的。

一、研究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家庭狀況)之大學生知覺父母衝突的 形式(建設性衝突、破壞性衝突)、情緒(不)安全感,與婚姻態度有差異。

1. 研究假設1-1: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的形式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大學男生組與大學女生組在大學生知 覺父母建設性衝突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 性衝突量表得分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2. 研究假設1-2: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知覺父母破壞性衝突的形式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大學男生組與大學女生組在大學生知 覺父母破壞性衝突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生知覺父母破壞 性衝突量表得分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3. 研究假設1-3: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情緒(不)安全感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大學男生組與大學女生組在大學生的 情緒(不)安全感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生的情緒(不)

安全感量表得分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4. 研究假設1-4: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的婚姻態度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大學男生組與大學女生組在大學生的 婚姻態度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生的婚姻態度量表得分所 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5. 研究假設1-5:不同家庭狀況之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的形式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雙親家庭之大學生與非雙親家庭之大 學生在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 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量表得分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6. 研究假設1-6:不同家庭狀況之大學生知覺父母破壞性衝突的形式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雙親家庭之大學生與非雙親家庭之大

學生在大學生知覺父母破壞性衝突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 生知覺父母破壞性衝突量表得分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7. 研究假設1-7:不同家庭狀況之大學生的情緒(不)安全感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雙親家庭之大學生與非雙親家庭之大 學生在大學生的情緒(不)安全感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 生的情緒(不)安全感量表得分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8. 研究假設1-8:不同家庭狀況之大學生的婚姻態度有差異。

此一研究假設在本研究中所要考驗的是雙親家庭之大學生與非雙親家庭之大 學生在大學生的婚姻態度量表得分平均數的差異。其針對依變項:大學生的婚姻 態度量表得分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本研究在統計上考驗此一假設的標的為虛無假設 。

二、研究假設(二):大學生知覺父母衝突之建設性衝突、破壞性衝突形式的組合 和情緒(不)安全感、婚姻態度的組合有最佳組合的關係。

研究假設(二)在本研究中是想要了解大學生知覺父母衝突的形式之建設性 衝突、破壞性衝突在某種適當的組成會與大學生情緒(不)安全感、婚姻態度在 某種組成時,會形成有意義的最佳關係。再從各自組成樣式中,解釋並了解大學 生知覺父母衝突的形式與大學生情緒(不)安全感、婚姻態度之間可能的關係樣 貌。其可考驗的統計假設會有兩組,其中第一組來自:(1)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 性衝突分量表得分與大學生知覺父母破壞性衝突分量表得分各自適當加權後加總 的線性組合分數,所形成的典型變項(因素)名為 ;(2)大學生情緒(不)安 全感分量表分數與大學生婚姻態度分量表分數各自適當加權後加總的線性組合分 數,所形成的另一個典型變項(因素)名為 ;(3)計算求取上述兩典型變項(因 素)的相關係數 ,並在 極大化的條件下求取(1)與(2)中各自適當的 加權係數;(4)求取典型結構係數,即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分量表得分、

破壞性衝突分量表得分二者與典型變項 之間各自的相關係數,藉以了解典型變 項 可能的具體意涵;(5)求取另一組典型結構係數,即大學生情緒(不)安全 感分量表分數、婚姻態度分量表分數二者與典型變項 之間各自的相關係數,藉 以了解典型變項 可能的具體意涵。

因此,研究假設(二)第一組統計假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研究假設(二)的第二組統計假設則是來自於:(1)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 衝突分量表得分與大學生知覺父母破壞性衝突分量表得分,在排除 的影響後,

各自求取適當的組成,所形成的典型變項(因素)名為 ;(2)大學生情緒(不)

安全感分量表分數與大學生婚姻態度分量表分數,在排除 的影響後,各自求取

適當的組成,所形成的另一個典型變項(因素)名為 ;(3)計算求取上述兩典 型變項(因素)的相關係數 ,並在 極大化的條件下求取(1)與(2)中,

在排除 的影響後,各自適當的加權係數;(4)求取典型結構係數,即大學生知 覺父母建設性衝突分量表得分、破壞性衝突分量表得分二者與典型變項 之間各 自的相關係數,藉以了解典型變項 可能的具體意涵;(5)求取另一組典型結構 係數,即大學生情緒(不)安全感分量表分數、婚姻態度分量表分數二者與典型 變項 之間各自的相關係數,藉以了解典型變項 可能的具體意涵。

因此,研究假設(二)第二組統計假所對應之統計假設分別: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三、研究假設(三):針對所提出關於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破壞性衝突形 式與其情緒(不)安全感、婚姻態度的正負向關係,可以用來解釋所得實徵資料。

具體的說,本研究提出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形式與其情緒(不)安全 感呈現負向關係,與其婚姻態度則是呈現正向關係;而大學生知覺父母破壞性衝 突形式與其情緒(不)安全感呈現正向關係,與其婚姻態度則是呈現負向關係,

如圖 3-5-1 所示。為了要考驗整組正負向關係的形式,本研究採用 Van de Schoot、

Hoijtink 與 Deković(2010)所提出於線性結構方程模式中考驗不等限制條件假設 模式的方法。Van de Schoot 等人將含有不等限制條件的假設稱成為訊息假設

(informative hypotheses),並提出兩類統計假設及其考驗方法,分別為類型 A 與 類型 B 兩種統計假設。再者,本研究所提出之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破壞 性衝突與其情緒(不)安全感、婚姻態度的正負向關係,也有兩種可能性,其一 是當正向關係時,可能的關係是大於 0,當負向關係時,則可能的關係是小於 0。

這是相對寬鬆可能的假設。其二是當正向關係時,可能的關係是顯著大於 0,當負

向關係時,則可能的關係是顯著小於 0。這是相對嚴苛的可能假設。這兩種可能性 與 Van de Schoot 等人的兩類型統計假設組合在一起。本研究之研究假設(三)會 有四組統計假設。前兩組是較為寬鬆的統計假設類型 A 與類型 B,後兩組則是較 為嚴苛的統計假設類型 A 與類型 B。上述四組統計假設均為單尾的假設類型。

1. 統計假設 3-1 對立假設:

虛無假設:

統計假設3-1為寬鬆的類型A統計假設,在統計上考驗此類假設的標的仍為虛 無假設 。根據考驗結果視其是否達拒絕虛無假設的 .05統計顯著水準,若達統計 顯著水準,則表示所提出關於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突、破壞性衝突形式與其 情緒(不)安全感、婚姻態度的正負向關係適合用來解釋本研究所調查的資料。

若未達顯著水準,則表示不適合用本研究所提出關於大學生知覺父母建設性衝 突、破壞性衝突形式與其情緒(不)安全感、婚姻態度的正負向關係來解釋調查 資料。

2. 統計假設 3-2

對立假設:H1 沒有任何限制條件下估計模式參數 虛無假設:

在四個同時不等限制條件下估計模式參數

統計假設3-2為寬鬆的類型B統計假設,在統計上考驗此類假設主要是在檢視 與H1各自成立的條件下,在本研究指的條件分別是:沒有任何限制條件與四個

同時不等限制條件,在各自估計模式參數後模式適配(goodness of fit)程度,比 較二者在模式適配度的差異是否達 .05統計顯著水準。根據考驗結果差異若未達顯 著水準,則表示沒有任何限制條件的模式與四個同時不等限制條件的模式是可以

同時不等限制條件,在各自估計模式參數後模式適配(goodness of fit)程度,比 較二者在模式適配度的差異是否達 .05統計顯著水準。根據考驗結果差異若未達顯 著水準,則表示沒有任何限制條件的模式與四個同時不等限制條件的模式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