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經營策略之概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經營策略之概念

當一個產業在面臨全球市場激烈且多方強力競爭壓力下,其因應 之道就是發展其對應策略。除了產業內部朝向提昇核心能力、降低營 運成本、與提升附加服務外,政府相關機關,也應該給予產業更多的 支持,如:法令制定、產業規劃與發展,如此一來方能快速跟上時代 變遷的腳步,而持續位居產業的領導地位。策略不單止於企業想要去 完成什麼,亦包括企業「真正所做的事」,故策略乃是「一連串的活動 和決定的型態」。Porter(1990)表示策略是一種方向,清楚企業在市 場上的定位,然後在這個範圍內不斷改善提供價值的方式。

經營策略是企業經營最高層次的決策。正確的經營策略往往對企 業或組織的未來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設定好目標及方向,企業才能 循序漸進以達到經營的目標。

一、 經營策略的意涵

策略(Strategy)原本是軍事用語,源自於古希臘文(Strategos),

自 1950 年代起,策略一詞開始出現在企業管理學界的相關研究文獻中,

由於當時企業管理學界對於策略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楚,因此直接引用 自軍事用語之定義,乃表示將軍指揮著軍隊作戰,應用有效之資源,

摧毀敵人之最佳手段。

經過數十年的演進,現今策略一詞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學界中相當 重視的研究領域之一。就管理學角度來探討策略,發現策略與企業目 標、指導原則是彼此間相互相依存在的,亦表示策略離不開企業目標 與指導原則;企業管理與指導原則離不開策略。企業家經由策略來尋 我企業應該遵循的目標或是標的,並且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

資源,來加以規劃出一系統化之指導原則,以達成企業目標。

由於專家學者對策略各有不同的概念及看法,本研究針對已發表 之文獻進行整合,主要目的在於可以更清楚知道「策略」的意涵為何。

故彙整如下表 2-3。

表 2-3 策略定義

學者 定義

司徒達賢(2001) 1.策略是企業經營的形貌,以及在不同的時間,這些形貌 改變的軌跡。

2.企業形貌包括經營範圍與競爭優勢等重要而足以描述經 營特色與組織定位的項目。

吳思華(1998) 評估並界定企業之生存利基,建立並維持企業不敗之競爭 優勢,達成企業目標的系列重大活動,形成內部資源分配 過程的指導原則。

官坤林(2003) 策略不僅止於公司想要去做或計劃去做什麼,而「真正所 做的」,也是策略。所以策略應為「一連串的決定和行動 的一種型態」。

許士軍(2003) 為達成某特定目的所採的手段,表現為對重要資源之調配 方式。

楊欲富(1998) 一連串的決定和行動的一種型態。

Ansoff(1984) 將策略視為企業與環境間共有的引線,而此條共同的引線 包括有成長向量、競爭優勢、市場的範疇、綜效等。

Porter(1980) 企業的競爭策略是企業為了在產業中取得較佳的地位所 採取的攻擊性或防禦性行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根據上述專家學者對於策略一詞的定義可以得知,企業經營必定 存在著一定的企業使命、願景和目標,然而企業為達成企業使命、願 景及目標,就必須在有限資源且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制定出各個階段 之目標,並且透過一些方法、程序、思維來予以完成,而這些方法、

程序、思維就是所謂的策略。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可以理解策略是企業面對未來發展所勾勒 出來的整體藍圖,至少可顯示四方面的意義:(一)評估並界定企業的 生存利基;(二)建立並維持企業不敗的競爭優勢;(三)達成企業目標的 系列重大活動;(四)形成內部資源分配過程的指導原則。因此,採行 適當的策略因應變遷的環境,才能永續經營(吳思華,1996)。

Mintzberg (1990) 認為規劃策略的關鍵就是「推理」兩個字–合理 的控制、針對競爭者和市場所做的系統分析、針對公司優缺點所做的 系統分析,創造出清楚、明確又完善的策略。另一方面就是要相當清 楚組織的能耐到哪裡,如此一來,才能深入思考自己的策略方向。

策略製作過程中,最基本的就是思考與行動,但策略不一定是深 思熟慮下的結果,有時是以浮現的方式出現。在一個人的組織裡,執 行者就是構思者,所以任何創新措施可以立刻被併入策略裡頭;在大 型組織裡,創新者可能距離領導人有十個階級之遠,所以此名創新者 可能得去說服數十名同儕才行,通常最後都是無疾而終。許多預謀性 策略的設想並不完善,其問題大多是一開始就把構思與行動區分開來,

而且都假設思考應獨立於行動之外,或許有時候,是可以透過組織的 行動和經驗,慢慢地發展出策略。策略計劃上會往往在安定與改變之 間作協調,也就是說一邊要注意營運效益和獲得利潤,同時要改造現 有的一切及組織以適應外在之環境變化。

關於經營策略的分類,前期學者有許多不同的分法,茲以出現的

Bussell 1975 建立策略、保持策略、收割策略 Canon 1968 成長策略、選擇性策略、生產力策略 Galbraith 與

Schendel

1983

並加強成本的控制,以使公司在不忽略品質、服務的前提下,

較其他競爭者花費較低的成本,並獲得高於產業平均的報 酬。

2.差異化策略

公司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在產業中被視為獨一無二。

透過差異化,公司可為顧客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因此可以 有較高的售價,進而使公司獲得超越產業平均的報酬。但差 異化策略並未忽視成本,只是成本並非其主要的策略目標。

3.集中策略

公司專注於特定的市場區隔,提供其所需的產品或服務;

由於對該市場區隔的深入瞭解,使得公司較那些目標廣泛的 競爭者更有效率,同時也達成了差異化,因而獲得高於產業 平均的報酬。

(三)功能性策略

主要是在事業策略的指引下,如何改善公司內的功能性作 業,例如:製造、行銷、物料管理、研究發展以及人力資源等,

以達成卓越的效率、品質、創新、以及顧客回應,並進而使企 業獲得競爭優勢。因此,功能性策略是屬於支援性的策略。

四、 經營策略的擬定

日本經營者團體連盟(1988)認為在建立經營策略及經營計畫時,

應該要注意下列各點:

1.確定經營出發點與分析外部環境。

2.分析公司本身的現況。

3.建立應有形象。

司徒達賢(1995)曾著書提及,策略是指企業的形貌,以及在不

同時點間,這些形貌改變的軌跡。而策略制定就是指下列事項:

1.檢討現在企業的現況。

2.將來期待的願景。

3.為什麼要變成這個願景。

4.要採取何種行動,方能實現願景。

而企業制定策略要分為總體策略與事業策略兩方面來思考:

1.總體策略的制定

經營領域涉及多角化的企業將會面對總體策略的問題。

在分析與制定總體策略時,需要考慮下列事項:

(1)公司的經營領域可以劃分為多少個近似獨立的策略單 位?

(2)各個策略領域或策略單位的比重應該如何?

(3)多角化的事業間彼此互相支援與搭配行動?

2.事業策略的制定

尚未從事多角化的企業,即所謂的「單一企業」,所進 行的策略分析與決策,稱為事業策略。實務上制定事業策略 需要考慮下列事項:

(1)本事業未來產品線廣度與特色。

(2)目標市場之區隔方式與選擇。

(3)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捨。

(4)相對規模的決定與規模經濟的發揮水準。

(5)地理涵蓋範圍。

(6)競爭武器的設計與創造。

綜合上述可知,各學者基於研究對象或研究領域之不同而提出不 同之策略構面,而各學者所強調之重點也不相同,但皆可協助企業瞭

解產業內之競爭與運作。本研究綜合各文獻對產業經營發展策略及提 昇產業競爭力之見解與論述,經由前揭產業競爭環境分析及專家訪談 摘要,歸納出主要影響小客車租賃業經營發展策略的四個構面:公司 形象、服務品質、消費金額、消費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