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綜合分析與啟示

一、綜合分析與討論

研究者綜合文獻探討分析後發現如下:

(一)LBDQ與領導行為之分析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Hemphil和Coons(1957)其所編定的「領導者行為描述問 卷」(LBDQ),使領導研究開啟了一個新境界。LBDQ的編製過程是先搜集一千八 百個有關領導行為的項目,刪除重複的部分將項目分為十組,經因素分析後,可 得「倡導」與「關懷」兩個層面。而兩層面所組成之四個象限之領導型式中,高 關懷高倡導是最好的領導行為;實務上以高關懷低倡導為佳。現今校長的領導行 為以高倡導高關懷型居多,在學校氣氛、工作投入、角色期望一致性、服務精神 等皆造成最高效能;反之,低倡導低關懷造成學校氣氛差及教師工作滿足差,而 低關懷高倡導或高關懷低倡導之校長領導方式,其學校氣氛各有特色。兼重倡導 與關懷的校長,所做決定被接受的範圍最寬廣;教師最能接受其所作之專業決 定,也較能情願順從校長之指示;低倡導之校長所做決定被教師接受的程度較 低,教師較能支持校長關懷層面的領導行為。領導者一方面必須在決策的過程達 成組織的目標,一方面必須關懷、體恤和了解部屬心聲,故領導者應如何調配關 懷與倡導行為的份量,實為一門重要的課題與領導之藝術。

(二)校長領導行為具有關懷與倡導之層面

近年來轉型領導較符合學校教育氛圍與校長領導的趨勢,國內研究者也多以 轉型領導為主要研究領域,而雙層面領導行為理論雖屬於較早期的研究範圍,但 至今依然有不少研究者抱持高度興趣,持續研究。在教育領域裡有眾多研究採用 LBDQ 這種調查工具,影響深遠。由文獻中得知,對現代校長而言,為了提昇學 校的效率與效能,其領導行為多屬於「高倡導高關懷」。男校長與女校長的領導 行為也互有差異:男校長偏重關係層面,女校長注重倡導層面,客籍校長以關懷 行為為主;雖校長對本身領導行為之知覺少有相關文獻分析之,但普遍來講,目 前校長使用倡導行為高於關懷行為,但教師較為期盼校長使用關懷行為。校長運 用倡導行為達成學校組織目標和效能,可能會忽略了關懷層面;校長運用關懷行 為來滿足教師的需求,因而忽略了倡導行為。而高倡導之校長如何維持關懷之水 準,容許使用高倡導行為推行業務,而讓教師能情願順從校長的指示,亦言之,

在學校不同情境中校長如何運用高關懷高倡導的領導行為,展現最佳領導效果,

維持學校合諧氣氛與親密關係,又能順利達成學校目標,此尚待更多研究者投入

更多心力,加以持續探討。

(三)教師對校長領導行為之認知

從教師不同背景變項整體來分析,教師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排序為「高關懷 高倡導」、「高倡導低關懷」、「高關懷低倡導」、「低關懷低倡導」;教師對 校長領導行為知覺在性別方面,男教師傾向評定校長為「高倡導高關懷」,且較 易感受校長人性關懷領導風格;在年齡方面,年紀長的教師,較能認同校長之領 導方式,30歲以下教師比31-40歲教師更易知覺校長任務倡導;在年資方面,年 資高的教師傾向評定校長為「高倡導高關懷」;在職務方面,主任較能知覺校長 領導理念與行為而認知校長容易表現關懷行為;在學校歷史方面,11-20年的國 小教師對校長領導行為「關懷」層面知覺較好;教師感受較多的女性校長表現倡 導行為,教師常知覺男校長展現「關懷」行為;在不同學校班級數方面,班級數 小的教師對校長領導行為知覺有顯著差異;在不同學校規模方面,規模愈大的國 小教師較能所知覺到校長領導行為是屬於「倡導」層面。雖然教師認知校長的領 導行為屬高關懷高倡導,但可能依其情況之不同而認知校長較常表現倡導或關懷 行為。

二、對本研究之啟示

綜合歸納分析文獻探討,其研究結果對本研究有下列啟示:

(一)由「關懷」與「倡導」層面交集而成之四種校長領導行為,高關懷高倡導 是最好的領導行為,低倡導低關懷為最無效的領導方式,實務上以高關懷 低倡導為佳,而校長採取高倡導低關懷領導方式較能達成組織效能。高雄 縣國小校長受到教育改革及時代潮流的影響,在教育現場複雜的環境中,

大多數校長是否運用「高關懷高倡導」領導行為來達成組織目標?而教師 對校長領導行為之認知是否具有一致性,唯有從實務情境中,重新實徵調 查研究並建構校長領導行為,方能瞭解高雄縣校長所運用之領導行為。

(二)通常校長強調倡導行為力求組織目標達成;而教師則期盼校長用關懷之領 導行為來滿足需求,校長對本身領導行為和教師期盼校長表現的領導行為 有差異性,而國小校長採取以倡導為主關懷為輔的領導型式仍屬必要。從 文獻探討中發現,有的教師知覺校長的領導行為是關懷行為高於倡導行 為;有的顯示目前國小教師較常知覺校長展現「倡導」行為。校長應如何 知己知彼將領導方式著重於關懷行為,運用適度的倡導來完成組織的目 標,或則將領導方式著重於倡導行為,運用適度的關懷來完成組織的目 標,此應是校長責無旁貸且須深入了解之重點。

(三)從許多研究結果發現,校長採用「高關懷高倡導」之領導行為,能產生 最佳的領導效果,亦言之,高雄縣校長應思惟如何運用「高關懷高倡導」

之領導行為,讓所有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願意接受校長所做決定,也能情 願順從校長之指示。這對於提升學校效率和效能、及達成學校目標,才有 相當之實質助益,此為一位好校長面對未來世紀挑戰的一個重要而迫切的 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