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綜合討論

研究者將於本節綜合前三節研究結果和相關文獻進行深入的探討,以下將依 前三節內容分項說明之。

一、想像力技巧融入寫作教學課程有助於提升一般寫作能力

研究者透過作文成績前、後測共變數分析後,發現實驗組在「作文評定量表」

文法修辭、內容思想、組織結構三向度後測得分均高於控制組,且實驗組後測得 分也達顯著水準,表示本研究之想像力技巧融入寫作教學確實能有效提升受試者 之一般寫作能力。

由於想像力為創造力的前源能力(許育齡、梁朝雲,2012),而寫作則是一 種具體行為的創造,加上除了基本的遣詞造句、標點符號和修辭的使用以外,還 必須要以細膩的觀察力創造富有新意的內容,才能令人眼睛為之一亮(陳秋瑤,

2004)。而在文法修辭指標中,評量細項為詞彙生動、修辭精確、文法通順、句 型豐富等向度,這在本次課程設計中,結合想像力技巧多元的變化,並提供參與 的學生嘗試各種詞彙、句型的使用,對受試者在詞彙生動、修辭精確以及句型的 變化上,都能有較好的發揮。

在內容思想向度中,涵蓋取材適切、旁徵博引、見解獨特、事理分明、題目 新穎、文題相符等細項,而本次課程設計則利用想像力技法當中的「結合、取代、

如果……」等技巧,其中「結合」技巧,強調將兩個或更多事物進行結合而形成 新的事物,提供受試者在寫作當中在立意、取材方面創造出更多情節素材的可能 性構思;而「取代」則注重取代原有功能或材質的技巧,這些都可以協助學生打 破固著思維,先練習分析題目,再針對結合、取代等技巧進行材料的重組,以激 發受試者完成具有創意與新奇性的寫作素材,對受試者在作品的取材適切、見解 獨特、文題相符上有較多的影響。

在組織結構向度的評量細項包括段落清晰、承轉曲折、前呼後應等內容。雖然本 次課程的想像力技巧未能針對此部份加以著重,但想像力技巧當中著重新奇性的 結合、取代等技巧,則有助於受試者在構思時內容時,對論點架構的提出,符合 組織結構中的論點周詳、起始有力、結論得體等指標。因此,受試者在組織結構 向度的得分情形,仍舊達到顯著差異。

二、想像力技巧融入寫作教學課程有助於提升創意寫作能力

研究者透過作文成績前、後測共變數分析後,發現實驗組在「創意作文評量」

的敏覺性、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精密力等五向度後測得分均高於控制組,

且實驗組後測得分在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精密力等四向度達顯著水準,表 示本研究之想像力技巧融入寫作教學確實能有效提升受試者之創意寫作能力。

探究其原因發現,無論是想像力技巧當中的「結合」技巧,強調將兩個以上 的事物進行結合而形成新的樣貌;或是「取代」技巧,注重取代原有功能或材質 的可能性,都讓受試者在變通力中「觀點多面」,和獨創力中「內容新穎、見解獨 到、風格獨特」的指標上有所提升。而且各種想像力技巧的運用,都必須依賴受 試者以現有知識的背景為前提,對現實生活進行觀察與發想,並從中提取寫作素 材,因此也能對敏覺性中的「觀察入微、體會深刻」、流暢力中的「文思流暢」以 及精密力中的「段落連貫、題文相符」等細項能力有所助益。

加上,研究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採用社會互動模式的寫作教學理論基礎,

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以及同儕間的互動,並藉由這樣的方式,刺激學生對 寫作主題的發想,因而有助於學生在創意寫作能力的提升。本研究結果與其他研 究者(李虹佩,1998;柯志忠,2000)之研究結果相同。因此,可以發現除 了想像力技巧本身對學習者的創意寫作能力有所幫助外,社會互動式的教學 方式能讓受試者在討論、分享的過程中,跳脫現有的思維框架,提升學生的 寫作能力。(涂亞鳳,2006)

70

三、想像力技巧融入寫作教學課程能部份提升想像能力

研究者在分析受試者「未來想像傾向量表」和「想像思考測驗」中的前、後 測得分表現後,發現在「未來想像傾向量表」的「鑒往知來」指標達到顯著差異。

而在「超越現實、情節建構、情感價值」三項指標中,則未達顯著差異。而實驗 組在「想像思考測驗」的「超越現實、想像鮮明性」這兩個指標的前後測得分差 異,也未達顯著差異。因此本研究之想像力技巧融入寫作教學未能全面提升受試 者之想像能力。

探究其原因在「未來想像傾向量表」鑑往知來這個向度著重在「個體找出可 能影響未來的原因線索,以過去的因果經驗法則,推測事情未來的發展的傾向」,

與本次課程設計中的主題涵蓋對未來世界的想像,以及未來生活的重要發明等主 題探討有關,因此較能提升此向度指標。

而情感價值中「個體認為未來想像活動具有意義與價值,並可獲得正向感受」屬 於想像力態度的部份,因此在此向度未能有顯著差異的原因或許如同張春興(2006)

所指出的「態度是個體對人、事、周圍的世界所持有的一種具有持久性與一致性 的取向。」這說明了態度必須長時間的培養,無法一蹴可幾,而本次研究期程僅 僅七週,加上學習環境等各項因素干擾下,因此,在此指標下的想像力態度難以 在短時間內建立。

另外,在超越現實指標中所謂「個體運用擴散思考想像出超越時空與超越現 存的未來事物」以及情節建構中的「個體運用可能性思考,假設想像出可能的未 來情景」,都需要受試者在現有情境之外,跳脫既定的框架,想像出未來的事物或 情景,這和研究者在設計課程中所運用的想像力技巧中的「結合、取代」乃依據 現存經驗或知識進行改造有本質上的差異。因此難以在這兩個指標中測驗出學生 的超越現實和情節建構的特質。

而在「想像思考測驗」中的超越現實指標指的是「想像思考中,以語文方式 表徵的創造性想像內容。」因此,在該測驗中除了繪製未來背包的式樣外,在功

能的說明上也是重要的評分依據。然而研究者發現部份受試者在後測的語文敘述 的內容有下降甚至不闡述的現象,歸納其原因或許和研究者前、後測皆採同一份 測驗內容,導致受試者產生厭倦感有關。

另外,在想像鮮明性指標指的是「想像思考中,在觀念或構想上精益求精、

力求完美的特性。」其呈現的方式為繪製未來背包的圖樣,並依據「圖形精緻分 級表」進行級分之評定,但許芳彬(2011)在研究中曾提及「提醒評分時不要受 到圖像的藝術性及複雜性影響,但針對圖形評分的精緻指標,仍然對於專家共識 評量有極高的關聯,可見圖像的複雜、精緻程度仍為評定想像思考表現的重要依 據。」因此,該指標牽涉到受試者原有的視覺空間及繪畫能力,然本次課程設計 並未著重繪畫等相關技巧訓練,因此在「想像鮮明」的指標中未能看出受試者在 前、後測成績中的顯著差異。

7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