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綜合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第三節 綜合討論

壹、藝術心理課程提升幼兒多元智能

一、本研究與國內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目前國內已經有藝術課程與幼兒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在研究工具面向上,本研 究同國內相關研究之藝術教育課程皆是由研究者自行設計方案活動或課程進行;在研 究結果面向上,國內相關研究顯示,幼兒在學習面向而言,藝術課程能提升幼兒多元 智能,且能啟發幼兒的創造力,當幼兒在進行一項智能學習時,潛移默化當中也助於 習得其他智能,並且能將智能融入學習探索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研究在量化 結果具體可以看到藝術心理課程對幼兒多元智能具有成效外,在質性資料中也發現,

幼兒在藝術心理課程中,人際屬弱勢的幼兒會因為課程設計而增加人際互動上的學習 且幼兒會隨著熟悉程度與團體氛圍投入課程,也就是幼兒本身在學習一項智能時,也 會因為課程的設計加上團體氛圍的醞釀,讓幼兒有更多面向的投入進而學習或發展到 其他多元智能;在教師教學面向,國內研究結果中提出,教師教學與課程設計面向中,

多元智能融入藝術課程能提供教師新的教學模式,幫助教師覺察幼兒的優勢智能,教 師也能運用各種智能角度切入,幫助幼兒其他智能的發展,並提供各種智能的學習機 會;本研究在質性資料之結果也與過去研究契合,在研究歷程中,透過課程的設計,

研究者可運用各種智能角度切入,幫助幼兒相關智能之發展,如藝術心理課程能針對 不同特質的幼兒需要調整課堂活動方式,以真的幫助幼兒在多元智能有所學習,亦或 是在課程中,突發的團體衝突事件研究者也會將這些內涵列為人際與內省智能的額外 教材,透過各種教學機會點,全力幫助幼兒多元智能之發展。

二、本研究與國內藝術教育相關研究之特色

目前國內對於幼兒藝術教育之研究甚少,研究結果顯示,一、多數的學齡前藝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教師,皆是從師範體系畢業的女性教師為主,年齡層於 31-41 歲;二、在藝術課程 設計中都以學生為中心;三、蠟筆是幼兒園藝術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材料;四、課程創 作的類型主要以自由繪畫為主;五、從學前階段至中學的藝術教育中,最大的障礙是 硬體設施的不足以及藝術教師知能的缺乏(李駱遜,2004;蔡素麗,2006;吳宜蓁,

2007)。

本研究與過去藝術教育研究之討論,相似之處為藝術課程設計都以學生為中心是 唯一相同點,本研究將研究結果與過去藝術教育研究探討發現特殊之處在於三個面 向:

(一)教師背景的培養

一般的藝術教育的教師背景,大部分來自師範體系,但本研究的研究者背景不但 非師範體系,而是心理輔導與幼兒教育背景,因此在教學面向上會因為會所受的訓練 不同而造成不一樣的教學面貌。但透過本研究可以發現,藝術教育與心理的連結是可 以實踐的,因為教育是治療的根基,藝術教育的工作者是仍有能力將藝術治療的精神,

跨領域地結合到教育活動中(吳明富,2010)。

不同的教師背景,所帶領展現的教學便會有所不同,本研究之藝術心理課程的主 體除了幼兒外,更重視的也是課程的領導者即研究者在整個課程歷程中的反思與調整,

由於心理輔導背景的訓練,會幫助研究者能敏銳與細膩的觀察幼兒語言與非語言的行 為,讓研究者在進行課程中能從中不斷的反思與調整,重視每一位幼兒的個別差異,

透過課程的氛圍與建立,幫助幼兒們更融入、投入。

(二)藝術媒材對幼兒心理發展的選擇應用

從過去藝術教育研究結果,蠟筆是幼兒園藝術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材料。本研究所 使用的媒材,因為研究對象皆為五歲至六歲幼兒,基於安全性考量與課程設計內涵,

本研究故以低複雜度、結構化、硬質媒材(LCSR)與低複雜度,非結構性,流質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材(LCUF)為主,如剪紙、摺紙、吹畫、油滴畫、滾珠畫、線畫、指畫,也包含到 課堂外採集大自然媒材進行創作等。

本研究隨著幼兒課程的設計與幼兒心理發展為考量,納入媒材的選擇,可以看出 本研究與藝術教育特殊之處在於對媒材運用的面向,會特別重視幼兒的心理發展,原 因在於藝術教育治療的理論,教師若能熟悉各類媒材的功能,且能掌握時機,運用於 不同的活動內容之中,則能幫助幼兒在過程中共同學習、正向成長(陸雅青,2001)。

由此可知,藝術媒材的選用在整個藝術教育過程中佔有極重要的關鍵地位,若是適當 的選用媒材則有助於幼兒情緒的紓解;反之使用不當,則會造成學生挫折、抗拒或導 致反效果(鄭安修,2002)。

(三)課程設計重視幼兒心理面向成長

在藝術教育研究結果發現,課程設計以「發展幼兒創造力」是多數藝術教師的教 學目的,常選用的創造題材是「生活」,創作教材常運用「幼兒自行創作」的方式(吳 宜蓁,2007)。本研究與藝術教育特殊之處在於,在課程創作的內涵上面,雖然重視 幼兒自由創作,但在課程設計中會加入目標,如藉由課程活動設計提升幼兒藝術創作 的操作能力、透過多元的藝術媒材幫助幼兒學習各種媒材的使用、增加團體成員間的 互動,學習人際溝通與交流、讓幼兒學習同理與分享等正向的行為、幼兒能透過團體 了解自我,達到自我悅納的心理層次、讓幼兒能運用媒材表達自己的情緒或想法;藝 術教育治療的中心精神是利用創造性活動來達成自我實現(Lowenfeld, 1987),幼兒生來 就是藝術家,藝術學習是幼兒自我成長與自由發展的結果,具有依循成長階段發展的特 性,觀察幼兒藝術創作的歷程即可了解其各方面的發展,並給予適當引導。本研究跳脫 專門發展幼兒創造力為目的,重點重視幼兒心理面向的成長,因為透過課程的設計與理 論的建構,藝術心理課程除了能增加幼兒視覺空間智能或提升其創造性活動發展外,更 能幫助幼兒自我實現與心理正向的成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2

貳、藝術心理課程之歷程重要性

本研究之藝術心理課程,目標以提升幼兒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智能與內省智能 為主,透過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可以發現,這樣的結合與發展的確可落實在當今幼兒教 育場域。藝術教育與藝術治療一直是兩門相關但不相同的學問,教育是治療的根基,

藝術教育的工作者是仍有能力將藝術治療的精神,跨領域地結合到教育活動中(吳明 富,2010),在實驗歷程透中研究者也發現,到幼兒、教師與家長對於藝術心理課程 的有相當大的接受度,其實藝術心理課程如同藝術教育治療的初衷相同,係以視覺藝 術為促進情感和認知成長的媒介,但其運用上應避免因標準化模式的影響而產生偏見

(吳明富,2010)。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可以成為一個以藝術教育治療發展課程之出發 點,透過藝術教育治療與幼兒教育課程做多面向的結合與發展。

本研究採用的結果分析是以質量並行的方式進行,目的是透過量化資料的結果證 實藝術心理課程具有提升幼兒多元智能之視覺空間、人際與內省智能之成效,從中質 化資料輔助整個研究的結果分析,其中本研究透過質化資料的分析,發現幼兒在藝術 心理課程的歷程中的確有許多面向會影響幼兒多元智能的提升,正如吳明富(2010)

提出「過程就是幫助。」,本研究發現課程歷程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內涵,過程中課 程所設計的目標就已經透過各種層面與幼兒進行融合,因此在研究結果中可得知歷程 中許多可以探討的層次,以增加研究面向的廣度與深度。

参、藝術心理課程之研究結果應由多面向的參與與評析

本研究由於實驗組分成兩個團體,因此實際上課各組只有五週的時間,從幼兒 多元智能量表施測的結果,無法看到大幅度或是明顯的提升數據,但從教師、家長與 整個藝術心理課程之觀察紀錄,發現幼兒的確在視覺空間、人際與內省智能有提升,

因此本研究發現,藝術心理課程應由多面向的參與與進行評析,將會有更多面向的結 果與發現。尤其藝術教育治療的中心精神是利用創造性活動來達成自我實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3

(Lowenfeld, 1987),羅恩菲爾提出藝術教育治療是讓幼兒從創作中發現自己,進而 達到接納自我的目標,若幼兒是透過大人的互動來學習正向的價值觀,以及如何與他 人和環境相處,透過此歷程,幼兒會學會如何藉由藝術創作去表達、發現和接納自己。

換句話說,幼兒可以從透過大人的互動來學習正向的價值觀及如何與外在環境互動,

因此本研究將教師、家長在幼兒後續回到班級、與家庭之觀察,皆納入為研究質化資 料之參考依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