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綜合討論

本節旨在針對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自尊與幸福感之現況描述、性 別與年級之差異情形、相關以及中介效果進行討論。

壹、 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自尊與幸福感現況描述

一、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之現況描述

本研究顯示大學生在有意義的生活整體表現之平均得分為 3.05,高 於中間值(2.5),進一步檢視分量表之得分發現在「追求智慧與知識」達 3.18 表現最高,其次為「發揮工作長處」達 3.00,最後才是「體現良善 生活態度」達2.96 最低,雖有次序之排行,但三者之得分皆高於中間值,

可見大學生對於意義感的追尋首重為追求智慧與知識,即使是在講求自 由發展的大學校園,仍是如此。「體現良善生活態度」得分最低,也就是 說大學生在生活態度的表現上,相較於知識追尋、工作長處,是較難達 到的層次。

從研究結果可知,大學生能夠發揮個人長處與美德在比自己更高的 層次上獲得真實的快樂,達到精神層次的滿足。在意義感的內涵中,大 學生的表現皆算是中等偏高程度。雖然大學提供自由發展的環境,但是 經過12 年國民教育長期競爭的洗禮,多數學生仍舊習慣將課業擺在第一,

以課業為生活重心,因此,大學生在求學與學習應用上的選擇傾向會略 高於其他兩者。

二、大學生自尊之現況描述

本研究顯示大學生自尊量表整體之平均得分為4.08,高於中間值(3.5),

大學生對自我價值感及自我接受度屬於中等偏高程度,此結果與吳元蓉

(2006)、范振義(2006)、陳怡憓(2009)、盧宜蔓(2009)、朱玲慧(2011)

之現況分析相似,可見普遍大學生的整體自尊狀態屬於中上程度。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階段,不同於大學以前,學生自主空間較低,

除了學校與家庭外,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然而大學的型態,鼓勵學生

75

透過各種不同途徑自我探索,發展自己的能力與興趣,看重自己的能力 及發展優勢,促進人際間的交往,從這些互動過程中獲得自我價值感,

是建構自尊的重要發展階段。研究者認為,在多方探索下,大學生對自 己有了較廣泛的瞭解,也帶動了自尊的成長,因此會有不錯的自尊水準。

良好的自尊狀態表示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可以掌握 自己拿手的事物,藉由完成該事物獲得價值感,進而提高對於未來的掌 握度。

三、大學生幸福感之現況描述

在大學生之幸福感整體之平均得分為 1.41,略低於中間值(1.5),顯 示大學生幸福感呈現中等程度。此結果與曾文志(2007)、黃韞臻、林淑 惠(2012)、朱玲慧(2011)之現況分析相似,研究顯示大學生之整體幸 福感呈現正向表現,而程度上屬於中等狀態,整體幸福感狀況尚可,但 仍有進步空間。

幸福感是一項指標,用以評估正向情緒出現、負向情緒減少以及生 活滿意度高低。從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幸福感僅屬於中等偏低程度。

這可能是因為幸福感並非由單一向度組成,包含主觀認知生活層面、生 命意義、工作成就、未來展望、自我價值…等,研究者認為,這些意義 的思考在大學以前並未受到重視,學生習慣單一面向追求學業成就,往 往忽略其他生活面向,在學業成就面向可以順利接軌,其他面向不見得 能夠兼顧,因此導致大學生的幸福感得分較低,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貳、 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自尊與幸福感性別差異討論

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有意義的生活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之平均得分為 3.06;女 性大學生平均得分為2.96,差距為 0.1,經過差異性檢定發現,不同性別 大學生在有意義的生活之得分上並無顯著差異(t=0.486, p>.05)。此結果與 謝曼盈(2002)、王藝容(2011)、黃聖夫(2012)之研究結果相同;然

76

而,何英奇(1987)的研究發現,女大學生感覺生命缺乏意義感的情形 比男大學生嚴重,與本研究結果不同。

影響研究差異的因素可能來自於社會環境對兩性認知與價值觀的改 變,受過去傳統文化因素影響,社會對於女性追尋知識、工作的期許是 不被重視的,強調女性的犧牲與奉獻,因此該年代女性在職業與婚姻上 的抉擇所面臨的統整危機比男性更為迫切,且受傳統價值觀影響,以致 女性得分低於男性。時至今日,這樣的觀念已逐漸式微,社會平等看待 兩性的受教權及工作權,政府也積極推動兩性平等法案,兩性皆有自由 追求理想的權利,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更甚之。因此,在追求智慧與知 識、發揮工作長處及體現良善生活態度上,並不存在性別差異。

二、不同性別大學生在自尊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大學生自尊之平均得分為 4.17 高於中間值(3.5);

女性大學生平均得分為3.04 低於中間值,兩者差距為 1.13,經過差異性 檢定發現,不同性別大學生在自尊上具有顯著差異(t=2.312, p<.05),男性 自尊顯著高於女性,研究結果與陳怡憓(2009)、謝偉雄(2010)一致。

研究者認為,大學與過去求學階段不同,需要比過去擁有更多的自 主性,許多成就是需要積極爭取才會有所收穫。然而在開放的大學環境 中,許多事物是需要主動爭取才有機會進一步發展,相較於安分守己,

積極開放的態度容易獲得更多的機會,自尊即是在不同情境中的評價所 產生,因此性別在性格上的差異,進而影響了自尊的高低。

三、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幸福感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大學生幸福感之平均得分為1.42 低於中間值 (1.5);女性大學生平均得分為 1.41 低於中間值,兩者差距為 0.01,經過 差異性檢定發現,不同性別大學生在幸福感得分上並無顯著差異(t=0.440, p>.05),可見大學生之幸福感不因性別不同而具有差異存在。此研究結果 與施建彬(1995)、林子雯(1996)、朱玲慧(201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

77

象結果一致;在國外研究方面,Tong, Yuehua, Song & Shanggui(2004)與 Miliha(2006)均發現大學生的幸福感不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的存在。

男、女大學生在幸福感皆屬於中等偏低程度,性別並不影響幸福感 的高低,從研究結果推論,現今大學講求兩性平權,社會賦予兩性的角 色日趨平等,男女大學生所需面臨的責任日益相同,學生具有相同的機 會可以自由選擇在各個領域發揮一己所長,從中獲得學習樂趣,增進幸 福感,故男女大學生在幸福感不具差異性。

參、 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自尊與幸福感年級差異討論

一、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有意義的生活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有意義的生活之平均得分為:一 年級(M=3.01)、二年級(M=3.08)、三年級(M=3.00)、四年級(M=3.10),所 有年級的平均得分皆高於中間值(2.5),經過統計考驗已達到顯著差異 (F=3.551, p<.05),經事後比較發現,四年級學生在有意義的生活得分上顯 著高於一年級與三年級。

研究者認為,影響大四和大一的差異因素為成熟度及對環境的適應 度,成熟是指個體身心隨年齡自然生長發展的歷程(張春興,2006)。大 一新生在成熟度的發展尚不及大四學生。然而剛進入新環境,所面臨的 挑戰為探索與適應,當個體能夠適應環境,才能進一步實踐有意義的生 活,這是造成兩者差異的原因。另一方面,大三學生面臨的是生涯抉擇,

洪文婷(2009)研究發現,大三學生在生涯定向量表的「生涯不確定成 因」得分高於各年級,可見大三學生對於生涯的焦慮感是最高的,經過 前兩年的洗禮,漸漸了解自己在學校的定位,也開始規劃生涯方向,將 會是一項焦慮來源,也因此造成較低的生活意義感。

二、不同年級大學生在自尊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大學生在自尊的平均得分為:一年級 (M=3.99)、二年級(M=4.13)、三年級(M=4.07)、四年級(M=4.14),所有年

78

級的平均得分皆高於中間值(3.5),各年級之平均數皆不同,經過統計考 驗並未達到顯著差異(F=1.196, p>.05),大學生之自尊不因年級不同而具有 差異存在。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級之間的差異性並不顯著,大學生自尊概念會 隨著年級的不同而呈現浮動狀態,並非固定不變,與各年級需面臨的壓 力有關聯,然而並不影響年級之間的差異。

三、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幸福感之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大學生在幸福感的平均得分為:一年級 (M=1.40)、二年級(M=1.46)、三年級(M=1.37)、四年級(M=1.42),所有年 級的平均得分皆低於中間值(1.5),各年級之平均數皆不同,經過統計考 驗並未達到顯著差異(F=0.716, p>.05),也就是說大學生幸福感不因年級不 同而有差異存在,此研究結果與施建彬(1995)、陸洛(1998)、巫雅菁

(2001)相同。

本研究結果顯示,年級之間的差異性並不顯著,從各年級平均得分 上可以看出幸福感有些微差異,可見幸福感並非固定不變,推測大學生 幸福感受各年級發展型態影響,然而並不造成年級之間的差異。

肆、 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自尊與幸福感之相關討論

一、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與自尊之相關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有意義的生活與自尊之相關係數為.405(p<.01),

達顯著正相關,在有意義的生活分量表與自尊的相關性:追求智慧與知 識之相關係數為.265;發揮工作長處為.461;體現良善生活態度為.274,

三者皆達顯著正相關,研究結果與王藝容(2011)、黃暐純(2012)、陳 雅雪(2012)相同。

從上述之相關係數可以得知,在有意義的生活與自尊的相關中,發 揮工作長處相關程度最高,其次為體現良善生活態度,而兩者之差異幾 乎為倍數,由此可推論大學生自尊與有意義的生活之間,能否發揮一己

79 著正相關,此結果與Cha(2003)、陳郁茜(2009)、謝秋嬋(2009)、朱玲 慧(2011)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發現一致,其研究結果均顯示,個體 的自尊與幸福感之間有顯著相關存在,自尊較高的大學生會擁有較高的

80

幸福感。此外,施建彬(1995)、李美蘭(2006)指出自尊為幸福感的來

幸福感。此外,施建彬(1995)、李美蘭(2006)指出自尊為幸福感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