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綠建築標章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一節 綠建築標章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第四章 實證分析

本章依據研究設計,進行特徵價格迴歸式估計,並根據實證結果分析綠建築 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實證分析分為三大部分:綠建築標章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

綠建築特色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綠建築價值和建商商譽之關係。

第一節 綠建築標章對不動產價格之影響

為探討綠建築標章對不動產價格的影響,首先將綠建築標章的虛擬變數加入 OLS 迴歸式,接者進行分量迴歸,探討綠建築標章的有無在各分位的影響,最 後依據實證結果,和問卷中消費者對綠建築價值的認知做對話。

一、綠建築標章對不動產價格之實證分析

為了觀察綠建築對房價的影響,首先模型一以一般建物變數加入綠建築標章 的虛擬變數做迴歸分析,調整後 R2為 0.902,一般建物變數皆在 1%的顯著水準,

屋齡係數值為負,其他的係數皆為正向,皆和預期符號相符;時間變數的購屋年 期方面,民國 99 年購屋、民國 100 年購屋、民國 101 年購屋皆有顯著,係數影 響為正,在購屋的季別方面,第一季購屋和第二季購屋為負向顯著;但綠建築標 章的變數不顯著。

接著,本研究的樣本中,成交總價範圍為 220 萬元到 3400 萬元,範圍相當 廣,所以為了瞭解在房價高低時的影響差別,進行分量迴歸分析,一般分為 0.1、

0.25、0.5、0.75 和 0.9 等五分量進行討論,相對於普通最小平方迴歸估計式乃是 指解釋變數對被解釋變數的平均邊際效果,而分量迴歸估計式則是解釋變數對被 解釋變數的某個特定分位數之下的邊際效果,進行分量迴歸,建立 0.1、0.25、

0.5 和 0.75 分量的分量迴歸模型(以下分別以 q10、q25、q50、q75 表示),欲了解 在低價位、中低價位、中價位和中高價位的影響力,因受限於樣本數不多,所以 排除 0.9 分量的高價位,而 R2分別為 0.622、0.654、0.688、0.733,分位越高,

模型配適度越好。在 q10 時,綠建築標章係數不顯著;在 q25 時係數值為 46.54 且達 5%顯著水準、q50 時係數值為 47.42 且達 1%顯著水準、q75 時係數值為 48.87 且達 10%顯著水準,此結果亦符合預期,對房價呈現正向影響,且觀察圖 4-1,

價位越高影響力越大,可推論房價價位越高,面積越大,若有綠建築標章認證則 節能效果較佳,綠建築節能效果越形重要,故對價格的正面影響也越顯著。然而,

在分量間的差異檢定,由表 4-2 結果發現 q10-q50、q10-q75 和 q25-q75 時綠建築 標章的差異不顯著,顯示各價位間綠建築標章變數的影響無顯著不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q10 q25 q50 q75

OLS QR 表 4-2 綠建築標章係數差異檢定

q10-q50 q25-q75 q10-q75

綠建築標章 18.62 2.33 20.07

註:***、**、*分別代表在 1%、5%、10%顯著水準下,該變數顯著異於零。

圖4-1 綠建築標章的最小平方法與分量迴歸

二、消費者對綠建築價值之認知

本研究設計問卷,以了解「綠建築特色」或「綠建築標章」會使房價上升的 認同比例。「綠建築特色」和「綠建築標章」的差異在於「綠建築特色」係指個 案有此設計,但未有官方認證;「綠建築標章」則是在設計後有經過官方認證;

以順序變項來區分強烈程度,1 表示非常不同意,2 表示不同意,3 表示普通,4 表示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

由表 4-3 可發現,受訪民眾大部分皆認同「綠建築特色」和「綠建築標章」

會使房價上升,但實際訪談中發現,兩組間同意比例和非常同意比例的差異不大,

對於民眾來說,注重的是有無綠建築特色設備,但有無官方認證差異不大。

表 4-3 「綠建築特色」/「綠建築標章」會使房價上升的認同比例

項目 非常不

同意

不同意 普通 同意 非常 同意

「綠建築特色」 會使房價上升 0% 5% 32% 50% 13%

「綠建築標章」 認證會使房價上升 0% 7% 21% 53% 19%

綜合上述,最小平方法的綠建築標章變數不顯著,可和問卷結果做呼應,民 眾認為綠建築標章和綠建築特色差異不大,案例可以沒有綠建築標章認證,但是 需要綠建築特色設備來提升生活品質。因此,下一單元將分析綠建築特色對不動 產價格之影響,找出對不動產價格有顯著影響之綠建築特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