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教學之班級經營

第四章 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班級經營

第三節 網路教學之班級經營

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國際化、多元化和民主化的聲浪甚囂塵上。班級經營 的理念亦應配合時代的脈動,與時俱進。因之,如何跳脫傳統以教師權威為中心,

絕對服從為導向的窠臼,營造以學生自主為中心,民主討論為導向的班級氣氛,

將是教學者必須戮力以赴的目標。

學者 Carvin(1998)認為網路在教學上的四大應用為:網路扮演教師的角色、

網路可作為出版中心、網路是個公開討論的園地、網路是學習內容或教育素材搜 尋的導航器。網路成為公開討論的園地,不僅可應用於教學,更可用於班級經營 之上(吳明隆,民 89a)。目前教育部所推動的「班級網站」,即可協助教學者做 好班級經營之教學。

壹、網路教學經營

一、教學環境之需求分析

要在網路上建立教學的環境,楊家興(民 88)認為首先要了解教學的本質,

然後再看看教學環境要包涵哪些功能項目。基本上,教與學是一體的兩面,教學 是依據學習者的需求將知識經由適當媒體傳播出去的行動,而學習則是有系統的 了解、吸收知識的過程。

美國學者 Gagne 等人(Gagne, Briggs, & Wager, 1992)認為要了解如何教學 必須先要了解如何學,Gagne 等人並且提出「教學事件」(instruction events)的 理論,他們認為:依認知改變的過程,學習者有九種階段性的內在需求,分別是:

感知到刺激、預備心理狀態、選擇有意義的刺激、默記練習、轉化成記憶中的語 意碼、檢索記憶、產生外顯的行為、表現學習的成就、及控制學習的成果。而相 對於這些學習的需求,教學者的教學要有九項活動的安排:吸引注意力、告知目 標、追憶學前經驗、呈現教材、提供指導、實際演練、提供回饋、評量成就、及 強化學習保留與遷移,其對應關係如表 4.3-1。

表 4.3-1:內在的學習需求與外在的教學事件 內在的學習需求

(Internal Learning Activities)

外在的教學事件 (External Events) 感知到刺激(reception) 吸引注意力(gaining attention) 預備心理狀態(registration) 告知目標(informing learner of the

objective)

選擇有意義的刺激(selective perception) 追憶學前經驗(stimulating recall of prerequisite learning)

默記練習(rehearsal) 呈現教材(presenting the stimulus material)

轉化成記憶中的語意碼(semantic encoding)

提供指導(providing learning guidance) 檢索記憶(retrieval) 實際演練(eliciting the performance) 產生外顯的行為(response generation) 提供回饋(providing feedback) 表現學習的成就(performance) 評量成就(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控制學習的成果(control) 強化學習保留與遷移(enhancing

retention and transfer) 資料來源:楊家興(民 88),頁 14。

楊家興(民 88)認為,在進行網路教學環境需求分析時,可以仿照 Gagne 對教學分析之模式,先探討一個傳統教學環境中所應包含教學活動的功能,再依 此分析結果,在網路上建立以資訊科技來相對應的虛擬活動。依其分析歸納之結 果,傳統教學環境之性質及功能敘述如下:

1. 學校是一個組織化的環境,它有對外及對內的關係。對外有宣傳、公關 的責任,對內也有管理、學生註冊、選課等行政管理工作。

2. 學校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學習者學習的機會,而師生在互動過程中需要有 一互動場所,因此學校要有教室、老師研究室等之場所與地點。

3. 學生是學校的主體之一,學習者除了教室上課外,也另外需要有學習的 空間,因此研究室,圖書館是不可少的。

4. 學校的另一主體是老師,老師除了教學外,平時也要有學術研究、準備 教材、輔導學生的場所,因此學校也要有老師研究室之場所。

5. 學校師生除教與學外,還有社交、休閒、娛樂等交誼的需求,所以在教 學環境中也要有交誼聽之場所。

6. 在教學過程中,是以學科教學為核心,在每一學科中,教學者要提供各 種教材、參考資源,同時指定作業、評量等,以引導學習者達到學習目標。

7. 學校的教學活動,其發生時間有定時的(上課時間),也有不定時的(課 後討論);發生地點有定點的(教室),也有不定點的(圖書室、交誼聽);教材 有指定的(教科書),也有選擇性的(參考書)。以上各項教學功能的進行,不但 要達成學生個別化學習的理想,而且要能以群體的、互動的方式來進行。

針對上述教學之功能與性質,網路教學環境之需求可歸納為行政大樓、遠距 教室、教師研究室、學生電子桌、交誼聽、個別課程的教學資源管、及個別課程 的評量中心。如表 4.3-2。

表 4.3-2:網路虛擬學校環境

網 路 教 學 環 境

行政大樓 遠距教室 教師研究室 學生

電子書桌

交誼聽 個別課程的教

學資源管理

個別課程的 評量中心 學校簡介

招生辦法 學習規則 行事曆 註冊選課 成績查詢 請假系統 輔導信箱

教室排程登記 視訊會議教室 網路會議教室

個人網頁 教學進度表 課程教材庫 課程題庫 學生紀錄檔 教學工具箱 個人電子信

修課計畫表 一週課表 個人教材庫 學習工具箱 個人成績紀錄 個人電子信箱

活動公佈欄 新聞站 聊天室 電腦遊戲 意見調查

同學名冊 課程網頁 電子書 視訊隨選 課程公佈欄 疑難信箱 常見問題 鏈結資源

離線測驗 連線測驗 模擬測驗

資料來源:楊家興(民 88),頁 16。

二、教學環境之設計

了解需求後,接下來就是有關網路教學環境之設計與建置,此方面有不少學 者(洪朝富等,民 89;彭成瑋,民 89;廖宜信,民 89;鍾斌賢,民 89;李忠謀、

邱瓊芳,民 88)曾分別從教學功能、使用者角度、適性教學、書房與辦公室設 計等之不同而有不同之探討,茲臚列如下:

1. 從資訊管理、檢索、分析、攫取角度:鍾斌賢等人(民 89)認為一個理 想的網路學習環境應該是利用網際網路結合各類教學伺服器,設計成一套輔助學 習系統,來幫助學習者學習。依鍾斌賢之規劃,伺服器可分為學習控制伺服器

(learning control server)、學習資料庫伺服器(learning database server)、教材伺 服器(teaching materials server)、電子佈告欄伺服器( BBS server),如圖 4.3- 1。

學習控制伺服器:是整個系統中心,是對外服務窗口,主要工作是負責對使 用者透過網路所提出的要求做服務,目的在紀錄與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歷程。

學習資料庫伺服器:存放教材內容或鏈結位置、學習者基本資料等,好讓學 習者能夠使用。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新資訊,亦存放於此伺服器中集中控管。

教材伺服器:當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有不了解之處,可尋求教材伺服器之 協助。教材伺服器就是將相關教材蒐集、整裡後讓學習者使用,提供學習者相關 資訊查詢的功能,讓學習者能進一步專心學習,而不必四處去找尋資料。

電子佈告欄伺服器:當教材伺服器無法滿足學習者需求時,電子佈告欄伺服 器提供一個可以讓學習者討論的地方,透過師生間、同儕間的討論與互動,可以 讓學習者對問題有更多方面的想法,加強學習效果。

2. 從使用者的角度:彭成瑋(民 89)認為網路教學環境涉及教師、學生及 系統管理者,因此在網路學習環境之規劃與設計必須考慮管理者介面、教師介 面、及學生介面,如圖 4.3-2。

管理者介面:是系統管理者所使用的介面。提供管理者可以配合教學者建立 教學課程之相關資訊,或根據不同教學者要求,迅速產生符合老師需求的教學網 站。

教師介面:教師或助教所使用的介面。提供教學者課程管理、教材製作、及 線上互動之功能。課程管理包括學生基本資料建立與查詢、學生成績處理。教材 製作提供教學者製作線上教材、編寫線上作業的題目和答案等。線上互動提供線

BBS Server Teaching

Material Server Learning

Database Server Client

Browser

Client Browser

Learning Control Server

INTERNET

圖 4.3-1:虛擬學校學習環境系統架構圖 資料來源:鍾斌賢(民 89),頁 369

上即時聊天室、課程討論區、及線上即時訊息傳送,讓教學者與學習者可以同步 或非同步的方式進行討論、溝通。

學生介面:是學生在網路上學習所使用的介面。經由此介面,學習者可以觀 看課程教材、修課資訊、個人成績、學習狀況或是進行線上測驗或線上作業的練 習。另外也提供線上即時聊天室、課程討論區、及線上即時訊息傳送等功能,讓 學生可以和老師或同儕進行互動的學習。

彭成瑋並據此將教學功能區分為個人學習、社群學習、學習歷程、和學習評 量等四種。在個人學習部份提供了公告(最新消息、課程介紹、課程安排)、線 上教材、隨選視訊等功能;在社群學習部份提供了非同步討論區、同步討論室、

與線上即時互動等功能;在學習歷程部份則提供了學習者資料管理、成績管理、

和學習追蹤等功能;在學習評量部份則提供了線上作業和題庫管理功能。

3. 依適性教學環境:洪朝富等人(民 89)認為一個適性的教學環境,其系 統架構應分為三個層次。首先系統劃分為四個主要的服務對象,分別是參觀者、

學習者、教師、及系統人員;而實際的動作處理,則是利用模組來完成相關的處 使

用 者

註冊

登陸

使用者 資料庫

教師 學生 系統

管理者

教師 介面

學生 介面

管理者 介面

圖 4.3-2:網路教學系統介面架構圖 資料來源:彭成瑋(民 89),頁 7。

理動作,使得系統能為各類的資料流,依照其屬性,為其找出適當的資料庫伺服 器端,進行存取動作,其架構如圖 4.3-3。

學生模組:依據學習者目前程度提供教材,讓學習者在學習指定進度後,由 系統為學習者提共適當的考題進行評量測驗,以了解學習者對目前教材、教學進 度,是否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教師模組:提供教師對放置於系統上之各類教材製作與考試題目,進行建 構、維護之功能,讓教學者可以為學習者安排目前所學習各類教材之進度與評量 標準,並規劃未來相關教材之安排與教學進度。

討論模組:主要採用 WWW 上常用的留言版與討論區,作為交流管道,讓 師生間能藉由此管道,進行課業上討論,達成教學相長之效,也可以作為學習者 與其他人(同儕、系統人員)之間意見溝通的橋樑,以達成多方互動之目的。

系統模組:提供系統人員對系統內部所有資料庫的資料,進行強制性的修 改、刪除動作等功能,而涵蓋的範圍包括有報名處理、各類權限指派、教材、習 題的資料維護作業等等。

I N T E R N E T

學生介面 教師介面 參觀者介面 系統人員介面

學生模組 教師模組 討論模組 系統模組

學籍資料 教材資料 習題資料 討論資料

圖 4.3-3:網路教學系統架構圖

資料來源:洪朝富等(民 89),頁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