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網路教學

諾貝爾獎得主扁吉爾(Penzias)曾預言:「到了二十一世紀,石油、水、土 壤等資源都將有別的方法來取代,只有陽光和資訊是僅有的兩個無法取代的資

源。」二十一世紀將是個資訊科技的世代,在資訊科技的社會,對生活、工作、

學習、教育等均產生重大的影響(溫嘉榮、吳明隆,民 88)。其中又以網際網路

(Internet)和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稱 WWW)可說是二十世紀末最 熱門且影響最深遠的資訊技術。Internet 跨越了時空的限制,提供人們線上互動 的能力、資料擷取的方便性,以及建立老師與學生溝通的管道,使得老師與學生 彼此之間能夠深入瞭解雙方的需求,進而改善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果。而全球 資訊網的出現更豐富了教學媒體的風貌,並且擴大了媒體應用的多樣性與可行性

(岳修平,民 88)。也由於 Internet 具備跨越國界、文化、種族與時空的限制等 特性,讓教育資源散佈於全球各地,達到教育資源均富的境界,使得 Internet 成 為一個良好且廣大的教育及學習環境(陳年興、王敏煌,民 86)。更由於網際網 路的蓬勃發展與快速成長,再加上 WWW 技術的推波助瀾,造就了網際網路成 為現代最大的資訊傳播網及行銷媒體,也間接促成了網路教學之蓬勃發展。

美國著名的企管教授 James B. Quinn 指出:「一個現代化的公司或國家,經 濟和生產力上多數倚賴思考能力,而很少倚賴固定資產(原料、土地、廠房、和 設備)。」換言之,絕大多數公司成長的關鍵在於發展思考、創新、技術和服務 能力,而不是管理物質資源。德國勞工部長預測,在西元 2010 年將只有 10%的 德國人是在製造業中的生產技術部門工作,麥肯錫公司則預測西元 2000 年時,

在美國所有工作中的 85%和歐洲 80%的工作將是以知識、軟體、或技術為基礎。

這樣的趨勢加重網際網路在現代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也加重網路教育的重要 性(洪明洲,民 89)。

當代資訊社會快速的變遷,加上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技術之蓬勃發展,不僅 影響了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也對學校教育帶來莫大的衝擊。網路教學突破了許 多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無論在國內外都已蔚為一股新興的潮流,並且成為二十 一世紀教學與學習環境之必然趨勢(岳修平,民 88)。Collis(1994)更認為電 腦科技是二十一世紀中「教育再造工程」最有效的原動力。相對於傳統教學,網 路教學可以建構出一個比傳統的真實教育情境更良善的虛擬實體(林奇賢,民 87)。而且網路教學強調人性化、活潑的教學方式,其中又以討論居多。但不同 於一般傳統教學的是,絕大多數的問題,並不強調「有答案」,也不是只有唯一 的答案。重要的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每位學習者都能有自己的意見。由於網路 教學是透過網路來進行教學,無法像一般傳統教學師生共聚一堂,因此,學習者 可以自由決定是否上網學習。所以網路教學老師最大的挑戰是,必須把課程設計

得生動、有趣以吸引學習者,讓學習者都去上課。

壹、網路教學之意義

何謂網路教學?簡單的說,就是老師與學生都不用到傳統的教室去上課,只 要上網到網路教室中ㄧ樣可以選課,拿學分,修學位(陳年興,民 89a)。溫嘉榮

(溫嘉榮、吳明隆,民 88)等人認為網路教學是被視為以 Web 為媒介(medium)、 傳遞教學給遠端學習者的一種革新方法。學者 Khan(1998)以綜合式觀點定義 網路教學(Web-Based Instruction,WBI),他認為 WBI 是一種以超媒體為主的教 學方案規劃,利用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WWW)的屬性及資源,以創 造一個有意義的學習環境,目的在於能培養個體自動學習習慣及支持其持續的學 習活動。

由於全球資訊網具備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立即相互溝通以及符合學習 者主動建構理念,加上軟硬體技術日趨成熟,線上資料不但可以隨時更新,也可 以在網路上以多種不同的型式呈現多元的多媒體互動課程,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 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生領導課堂學習活動進行的機會變多了,有時候老師像一個 引導者或顧問,靜靜地在一旁觀看學生的學習,只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協助或提供 諮詢。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明顯增加許多,同學間的合作也 更加密切,表現在學習的成就上也就有了顯著的提昇。此種因網際網路與全球資 訊網的快速崛起而產生的教學模式,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其跳 躍式遊歷的特長,無遠弗屆的溝通能力,以及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可以滿足學 習者主動建構知識、與他人合作討論、和情境式學習等,因而受到廣泛的重視。

目前架設在網路上之遠距教學網站,由於整合超媒體介面,使得資訊的呈現 方式,得以非線性方式表示;並且經由多媒體的方式,達到網站的多變與互動。

此種資訊社會所帶來的趨勢,對我國的教育與學習體系產生極大的挑戰(溫明 正,民 87)。利用電腦所架設的遠距教學系統可分為同步及非同步系統(尹玫君,

民 86),其中非同步(網路)教學意指教與學的過程可不同時進行,且其教學情 境可藉由教學設計來持續提昇品質,教學活動是可控制的,學習者隨時進入系統 學習,對學習的影響層面較廣。根據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的定義,網路教學之 教學活動包含上課、討論、與其他學習活動;且不需再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達成。

而其教學系統必須具備教學、課程進度、同儕與老師交流、系統使用說明、教材

解惑等功能。為達上述所述之網路教學環境,故網路教學必須包含下列元件(資 策會,民 88):

1. 網路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教學、課程進度、教材、作業、評量、師生交 流管道、教學系統使用說明與解惑。

2. 教學方式

(a). 教學:進度、教材供給、作業、討論、教師即時回應。

(b). 教學支援:瞭解個別學生之狀況、瞭解小組互動情形、教師示警機制。

(c). 教材製作:依章節讀取、依教師規畫流程讀取、教材的討論、學習迷航 的解決、教材之著作權、課堂之評量。

貳、網路教學的特性與類型

一、網路教學的特性

基本上,網路教學乃是一種資源為主的學習環境(Rakes, 1996),其中教師 不再是傳統的專家角色,而是以學習促進者的角色來引導學習者的學習;教科書 不再是唯一的的教學資源,不同形式的教材與媒體之應用都可豐富學習者的學習

(岳修平,民 88)。且由於通訊技術的開發使得網路教學的傳輸型態有所改善,

也拓展了網路教學的教材來源。網路教學包含了一些重要特性,這些特性可用來 幫助教學與學習的進行與成果的提昇。此外,網路教學環境也促使學習社群產 生,而學習社群的建立,使得學習方式由「獨學」進入「群學」,學習結構由「封 閉」轉為「開放」,由「知識傳遞」進化到「知識建構」,因此,學者歐用生(民 85)認為網路教學具有開放、對話、反省和平等四種特性。

林奇賢(民 86)認為一個理想的 Web-based 輔助學習系統應能提供下列功 能:多媒體線上課程區、多媒體線上測驗區、公共討論區、個人信箱與首頁區、

學習資源區、教學管理區。其中多媒體線上課程區為 Web-based 學習最主要部 份,學習者利用超本文提供非循序的教材內容,可以動態學習有趣的課程內容;

教學者也可以利用此非循序的特性,設計符合個人化的教材。Khan(1998)更 認為一個規劃完善的 WBI 課程方案應能提供許多的特徵( features),以整合歸納 學習及教學方式。Khan 認為 WBI 學習環境之特徵,包含「主要特徵」(key features)及「附加」(additional features)二者,主要特徵與 Web 具有的特性一 致,必須被整合至 WBI 學習設計中;而附加(次要)特徵主要依賴 WBI 設計的

品質及內容混雜程度而定,附加特徵的有效性端賴主要特徵如何適切的被融入於 WBI 設計的內容程度而定。Khan 的 WBI 主要特徵包括有:互動的、多媒體的、

開放系統、線上搜尋、獨立的設計、距離與時間性、全球化易存取的、一致性全 球使用、線上資源、跨文化互動、多元專家知識、電子化的出版品、學習者掌控、

分散性等。次要特徵包括有:便利性、自我控制、容易使用、線上支持、真實性、

課程安全性、友善的環境、非特殊性、成本效益、容易發展之課程內容、群體學 習、線上評量、虛擬文化等。

周倩(周倩、楊台恩,民 87)從網路的技術層面及其所引發的傳播模式,

將網路特性分為下列幾種:

1. 數位化多媒體資訊的呈現;

2. 超文本(hypertext)或非線性的訊息搜尋、儲存的方式;

3. 提供同步與非同步的互動;

4. 去情境化(de-contextualization)及匿名的傳播方式;所謂去情境化,即 是在某些傳播的環境中,傳播者的性別、年齡、口音、長相、字跡等社會線索(social cues)減少或消失,使得一些如經濟、種族、性別、社會地位而引起的傳播障礙 因而減少。

5. 全球化與分眾化的同時進行;

6. 傳播內容即時性的需求。

陳年興(民 88)認為,網際網路有二個主要的特性,一個是沒有時空的隔 閡,只要能上網就可以連上網際網路上的任何一台電腦或主機。另一個特性是資 源的共享非常容易,使用者對於資訊的取得非常直接與快速。楊家興(民 88)

認為將教材上網是目前網路教學環境中最普遍的做法,但每個網站採用的方式不 同,其教材的組織聯結更是大異其趣,如何吸引學生瀏覽的興趣,並有效利用網 路中的超連結(hyperlink)來協助學生組織知識,才是良好網路教學環境所應具 有的特性。

岳修平(岳修平、林一鵬,民 87)等人認為,網路學習環境主要具有以下 的特性:

1. 允許不定點、不定時的個別化適性學習或群體團隊合作學習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