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學童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必先培養良好的說話能力,而培養說故 事能力是增進口語表達很好的策略之一。本研究旨在運用心智圖法以提升 國小五年級學童說故事之能力,本章分為四節探討,分別為研究動機、研 究目的與問題、名詞釋義、研究範圍。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國語科教學原則於民國六十四年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採取混合式教 學法為旨,將「聽、說、讀、寫、作」融入於國語課堂中,透過發表機會,

以增強學童的口語、書寫發表能力。教育部(2011)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語文學習領域十大基本能力中提出「表達、溝通與分享」,特別指出學童 要能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個人想法,與他人溝通,分享生活經驗,並從 中學習聆聽的技巧。張淑娥(1993)認為十二歲前是說話能力培養的關鍵 期,所以國小階段說話教學是很重要的課程。然而,研究者於教學現場發 現,目前的國語科教學時數縮減,便在「重讀寫、輕聽說」的教學過程中,

逐漸失去說話課程應有的教學機會,因此學童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普遍低 落的現象,例如站在台上感到畏懼、不適應,說話時音量不足、語調平淡,

發表時無法切入重點,這些對於學童未來的發展將有很大的影響。

現代社會重視人與人之間的社交互動關係,口語表達是融入社會的基 本能力,但如何有技巧、組織、系統性的說話,卻非一朝一夕即可習得,

因此如何透過有效的教學策略,養成學生的說話能力,為本研究之發展重 點。「故事」是國小學童熟悉的學習媒介,透過故事可以說理、讓學生省 思。人人都愛聽故事,故事裡充滿想像力、幽默的情節,能引起學童的興

2

趣與創意(李欣蘋,2011)。連美惠(2013)指出透過說故事訓練,加強 孩子對故事的理解,並透過自己對故事的整理再加以複述,讓孩子能明確 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必能提升孩子的說話能力,也提升他們未來在社會上 的競爭力。邱翠珊(2004)指出,故事可以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想像力 與學習興趣,教導學童與如何與人分享並增強語文能力。從以上研究者的 研究可以得知「故事」是學童從小就接觸的文本,內容充滿想像力、趣味 性,能有效激發學童的學習動機,故為研究者培養學童練習說話最好的文 本。

已知故事為學童最佳的說話文本,就需要一個工具來協助學童如何理 解文本後,轉化為自己的故事,進而提升學童的說故事能力。研究者參與 心智圖法研習課程,發現心智圖法能幫助閱讀者如何找出關鍵字後,將其 繪製能心智圖。心智圖法利用空間、圖形、想像、色彩、順序、排列、邏 輯、文字、代碼、關聯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使焦點明確、容易記憶,可 創作出個人特色,還能增進創造力、記憶、組織性,並幫助回想(林秀雲,

2010;羅玲妃,1997)。透過顏色、線條、文字、圖像四要素,將文本的 重點濃縮成一幅圖, 以便從中擷取資訊。研究者也發現教學現場的學童 於平日的國語科學習,經由研究者提問後,找出國語科課文重點,進而說 出課文大意,甚感困難,採取被動式學習,往往需要研究者花較多的時間 在此琢磨,也間接的影響學習效率,故研究者將透過本研究心智圖法教學 指導學童掌握故事整體結構後,應用至說故事之技巧,設計一系列的引導 模式,期能幫助學童建構富含邏輯思維、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之技巧,協 助學生在說故事時能抓住故事重點,並以創造力及活潑風趣方式呈現故事 內容。

李秀美(2003)研究說明五年級學童在口語表達上出現語句零散、片

3

段、敘事不連貫、不願主動發表、用語單調、詞彙欠缺…,等嚴重問題。

陳品蕙(2012)歸納出學生對於公開表達溝通害怕犯錯或被同儕嘲笑,因 此學生主動發表也逐漸減少。當學生說話時,內容常常有簡短、語意不完 整的現象產生;另一方面可能受到口語化的影響,以致於形成跳躍式思考,

語句不順、不完整;或尚缺乏組織性導致說話沒有重點。這已顯示出學童 雖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但在口語表達方面尚待加強,本研究亦以五年級 學童為研究對象,使用心智圖法為教學策略,以期能幫助學童學習如何說 一個好故事。

綜合上述,針對國小學生如何提升其說話能力,研究者將進行說故事 能力之研究,也透過閱讀文本後繪製心智圖,增進理解能力後,再將重點 重新組織、概念化,加上想像力、創造力,重述故事精華,讓故事比原文 本更加精采、有趣。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經前測,透過 閱讀文本後,繪製心智圖的教學策略,再經後測,以評估學生說故事的能 力,期望學生經由說故事訓練能提升其口語表達能力。茲將本研究的研究 目的與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有下列幾點:

一、探討心智圖法教學提升說故事能力的課程實施、研究者省思成長 與課程修正歷程及因應。

二、探討以心智圖法教學提升學童說故事能力之成效。

4

貳、待答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對應出相關研究問題如下:

一、探討研究者進行心智圖法教學提升說故事能力的課程實施、研究 者省思成長與課程修正歷程及因應為何?

二、探討心智圖法教學對學童說故事能力之提升,有何影響?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探討心智圖法提升兒童說故事能力研究,本節針對本研究 中相關重要名詞加以解釋,為使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內容與探究的問題更 精確詳實,茲將本研究相關名詞解釋陳述如下:

壹、心智圖法

心智圖法是種提綱挈領的關鍵字思考法,將其系統化、邏輯化。本研 究運用之心智圖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從文章中擷取關鍵字,利用圖像、線 條、符號、色彩、文字從中心主題使用網絡將內容延伸,最後製作成心智 圖。在編排上透過系統化、組織化,以階層的方式繪製,使學童透過聯想 畫出想法,並激盪出許多的創意。

貳、說故事能力

說故事能力是利用說話傳達出故事內容的能力。本研究之說故事能力 是指學童能先閱讀文本,再繪製心智圖法,透過心智圖表之輔助,能將故 事重新創作,並將故事脈絡有條理、完整的呈現,在表達過程中,能同時 結合語調、肢體動作、儀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實施過程中,研究者雖力求嚴謹,但因時間與人力有限,茲將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範圍就內容、對象、時間、觀察範圍作說明。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探討高雄市森林國民小學(化名)五年級學童「心智圖法教 學」對於兒童「說故事能力」提升之成效。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高雄市森林國民小學(化名)五年級小熊班(化名)學童,

人數為二十七人,男生十四人、女生十三人。

三、研究時間

本研究課程進行的時間為期十二週,共十三節課,利用彈性課程時間 進行教學。第一週的心智圖法教學為二堂課,第二週至十二週為每週一堂 課。

四、觀察範圍

本研究範圍為界定學童在心智圖法說故事課程中之表現,透過研究者 教學、課程觀察、同儕互評及回饋、前測與後測為研究觀察範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