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情境

一份研究的完成,有賴於研究資料的完整蒐集與研究歷程的持續累積,因 此,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的學校為研究場域,任教班級學童為研究對象,茲分別 說明如下。

一、研究場域

研究者任教的學校為彰化縣的陽光國小,位於鄉鎮的中心地理位置,以人數 而言,是一所中型學校。由於地理位置關係,多數學區內的家長職業以務農及作 工為主,其社經背景與其他市區學校相比,屬中或中下階層,白領上班階級與軍 公教人員反而較少,此外,相較之下,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情況普遍,經濟弱勢 的家長們多忙於工作及營生,投注在教育的時間與應具備教養的觀念明顯缺乏。

陽光國小成立到民國一百零六年已經有一百一十九年,目前國小部有普通班 28 班,資源班 1 班,幼稚園部 1 班,合計 30 班。

二、研究班級

研究者任教的三年四班,班上男童有 13 位,女童有 12 位,共 25 位學童。

學生族群背景方面,幾乎全為漢族人,除了越南新住民 1 人。學生經濟背景方面,

家長從事的工作多為一般上班族,經濟狀況多為小康家庭,班上計有中低收入戶 4 位。班上學童家庭經濟狀況尚可,加上家長大都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因此學

27

童放學大都前往安親班,所以學童回家作業安親班都會協助處理完成,導致學童 覺得回家作業都會有安親班可以協助完成,造成學童被動的學習態度,學習動機 低落,困擾教師的授課教學,同時學童也養成敷衍的做事態度,因為都會有人可 以協助或叮嚀他完成應該做的事情,若不積極介入,尋求解決策略,恐將影響學 生學習生涯。

三、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對象是以研究者擔任導師的三年四班學童為研究對象,學童特質方 面,班上學童個性大多純真善良、活潑好動,有幾位一至三年級均同班,感情深 厚,除了一位特教班學童外,此學童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其餘為普通的學童,

與三年級其他班級相較,平均學業成績並不高,升上三年級後,課程難度加高,

學童多次表達有明顯的課業壓力出現。而仔細觀察學童們的人際互動,有注意力 缺陷的男童,不但自己上課時無法專心,還發出聲音干擾同學,缺乏自我管理觀 念。

四、研究者描述

今年正好是研究者擔任教職的第九年,前五年還是每年暑假煎熬奮鬥的教甄 生,一直到一 0 三學年考上正式教師後,才正式踏入教育大門,為了學童的未來 而不停努力著。

也是在今年研究者順利從考上的學校介聘回彰化,回到家鄉任教後第一個任 務就是擔任導師,研究者發現國小階段尤其是中年級的學童,正面臨他律與自律 的轉換期,也是人格品性陶冶的黃金期,課業知識的教授固然必須,待人接物的 教導更是重要。將來長大成人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也許有一天,

學童們會忘記課程內容,卻不會遺忘老師曾教過的處事原則,如同錦囊般,陪伴 且祝福他們的人生。

經過了在台東大學四年的求學之路,加上現在研究所的學習、經驗的累積與 歲月的洗禮,身為教師,研究者深深明白肩上的責任,是甜蜜而沉重的,我期許 自己能成為一個對學生有幫助的老師,幫助他們知識的學習,更幫助他們懂得待 人處事的原則,擁有良好的品格,學會視人如己,成為溫暖幸福的人。期許藉由 此次的行動研究,期望能將所學理論和實務經驗結合,有效改善班級負責現象,

培養學童正確價值觀念,並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能成長。

28

第三節、行動方案設計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應避免落入盲目追求學業成績或授課千篇一律的迷 思,而使教學流於公式化,除了致力於教學精緻化與課程精進化以外,不該遺忘 教育的初衷,要有行動研究的精神,更有要行動研究的行動力,知行合一,將教 育現場遭遇的難題,經由行動研究、專家合作與自我反思,以科學化、系統化方 式歸納出解決之道,也藉由行動研究的歷程,教師不斷進修、充實專業,在尋求 最佳方案的過程中,不但投注大量心力關注自身的學校場域、行政工作和班級學 生,更促進了課程教學與班級經營的革新,增進師生與親師之間的互動,拉近理 論與實務的距離,有助於教師之自我成長與提升,若能因此幫助學生與革新教 學,教育工作將更具意義。

一、教學課程

本研究的目的在解決實際教學現場中所遭遇的問題,期望能善用行動研究的 特質,透過繪本教學活動,提升學童的道德認知與品格涵養,進而增進學童負責 行為,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態度之成效,藉由文獻探討和資料蒐集做為理論基 礎,運用行動研究的方式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進行研究,觀察研究者任教班級學 童的負責行為與日常生活學習落實品格教育的情形,探討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歸納分析出問題所在,並針對問題挑選適宜的繪本故事作為教學素材,同時於教 學過程中重視師生與學童間的互動及研究者自我省思的循環歷程,以即時檢視修 正教學效果與研究過程,而過程中所蒐集的教學資料,將用來檢視並佐證學童在 實施教學期間行為表現的變化情形,期望能使學童敷衍問題收改善之效,協助學 童們回歸健康快樂的學習生活,亦藉由實踐知識的歷程,活化教學,促進研究者 專業能力之成長,提升教育價值。

(一)繪本的選擇

繪本可取材的範圍相當廣泛,種類繁多,本研究主要是以品格教育繪本教學 來提升研究對象之負責能力,因此,在選擇繪本時也是以能傳達此負責能力的繪 本為主。除此之外,還要考量學生的年齡與興趣、並觀察學生的反應,在課堂上 輔以各種延伸活動,做不同的嘗試,不斷修正。茲列出本研究選擇繪本的考量因 素如下:

1、繪本的內涵要符合本研究想提升的品格教育內涵─負責。這品格教育內涵又

29

各分成四個層面,研究者所選擇的繪本要能夠兼顧與銜接每個層面態度之養成。

2、以學生為主體,選擇活潑幽默、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故事,讓孩子更能設身 處地揣摩故事情節與角色,進而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

3、繪本內容要適合學生年齡與語文理解能力,本研究對象為三年級學生,因此 在選擇繪本時,不能選用有太艱澀的文字、或是寓意過深的故事,這樣反而阻礙 孩子思考。

(二)繪本的教學步驟

本研究以品格教育繪本教學為主要教學素材,因此在教學設計上,以繪本內 容為活動核心,輔以實施延伸活動及指導學生做單元行為紀錄表,希望藉著繪本 討論以及活動參與來達成提升學生負責的態度和行為。

本研究的繪本教學步驟介紹如下:

1、教學前的準備

教師編寫教學活動設計,設計學習單、學生單元行為記錄表,並將教學 繪本掃描成 PPT 檔,在教學現場以單槍投射於布幕上,讓每個孩子都能清楚欣 賞繪本畫面。

2、互動式的繪本教學

研究者以風趣幽默,吸引孩子目光的方式來述說故事,根據圖畫內容及故事 情節邊說邊提問,讓學生可以更專注於圖畫故事所傳達的訊息,以刺激其思考。

3、提問繪本教學內容

教師先根據故事情節以及研究者品德教育內涵所要傳達的訊息加以融合來 設計提問題目,師生進行問題討論,藉此幫助學生將故事情節與品德教育內涵負 責的態度和行為連結。接著鼓勵學生以個人生活經驗為出發點,進行經驗分享,

研究者以同理心來引導孩子發言,了解繪本故事對孩子的影響。

4、延伸活動

配合不同的繪本題材,教師設計適合的延伸活動如:影片欣賞、反省教學、

角色扮演、體驗活動等等,讓知識轉變成帶得走的能力。

30

5、習寫學習單

讓學生藉著習寫學習單來檢視自己的相關經驗,並思考經過繪本教學後,以 後再遇到類似情境時,應該怎麼做比較好。

6、習寫行為紀錄表

每個單元的教學活動結束後,讓學生寫行為紀錄表,依據繪本及學習單內 容,學生觀察自己及同學的好行為記錄起來,來增強學生趨向好的行為。

以上是本研究繪本教學大致依循的教學活動步驟,各繪本之詳細活動內容。

(三)繪本教學內容實施

1、課程設計規畫

依據文獻資料探討、學童品格教育、個人相關經驗與輔導專長教師建議,研 究者設計出四個主題,依此規畫十六節課的繪本教學課程與討論分享課程,合計 十六節課,期望透過繪本教學改善學童負責的表現,讓其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和 學習生活,並達到研究者設定的研究目的,相關教案設計整理於附錄二。

而本研究的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研究時間預計從二零一七年九月至二零一八 年五月為止,於每個主題活動教學後,參照師生討論分享之內容、學童學習改進 之成效等實際教學現場情形,適時修正接續課程,調整與檢視後再進行下一階段 繪本教學活動,以此不斷循環。

2、繪本教學實施計畫

研究課程方案確定後,運用在研究者任教的班級進行實際教學,將依照研究 者班級的每日課表,選定於每週一下午第一節的彈性課程和週五下午第一節綜合 課實施,也會適時與相關領域課程作統整結合,並彈性運用時間與公佈欄分享學 童的學習成果,及進行新聞、校園或班級事件的討論。

本研究分為四個主題,每一個主題活動搭配二本繪本進行教學,共選擇八本

本研究分為四個主題,每一個主題活動搭配二本繪本進行教學,共選擇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