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繪本教學之省思

在本次研究實施過程中,研究者參考文獻,和研究所同儕以及教學夥伴的探 討,並且在每次課程實施後反思教學情況,為的是避免過度主觀的意識左右了研 究的結果,教學過程中針對現實情況及遭遇問題不斷的修改,配合學童改變教學 方式,已求達到最大學習效果。本節就分為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自我成長,分 述如下:

一、課程設計

(一)慎選繪本教材

當初研究者發現問題後,考量多種方法,最後決定利用繪本來進行教學,主 要考量因素為繪本較易取得,圖書館、書局、班級共讀本均有,且繪本內容淺顯 易懂,幾乎都是用故事方式敘述,能有效引起學童興趣,因此決定使用繪本。而 近年來繪本的普及,訪間出版的繪本不計其數,如何能在茫茫書海中挑選適合的 繪本,對於研究者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挑戰。

選擇繪本是此行動研究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影響行動研究結果關鍵之一。繪 本難度如果選擇過於抽象或艱澀,學童可能降低興趣而會有興趣缺缺的現象,或 是在學習吸收上可能會達不到預期;而選的太過簡單的話,可能在教學目標就無 法達成較高層次的目標,因此須謹慎選擇。研究者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透過課程 讓學童理解抽象的觀念態度,但是又希望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能讓學童保持高度興 趣,所以在教學課程設計、流程的編排,討論問題的規劃,都是經過不斷的思考 以求能將負責的觀念度融入課程中才定案的。符合了國內的相關研究成果(李阡 華,2017;林秋伯,2011)。

和研究所同儕深入討論過後,決定將負責區分為四大主題「為自己的行為負 責」、「為自己的需求負責」、「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信守承諾」,每一主 題又精選兩本繪本來實行教學,所有繪本教材均是研究者在詳閱參考文獻、研究 所同儕彼此討論、考量學童心智發展能力、請益同學年教學夥伴,再經過反覆思 考斟酌後,才編撰確定的。

查詢相關文獻資料、圖書館對於繪本的簡介和網路上推薦的繪本,最後和研

81

究所同儕好友以及學校同學年的教學夥伴共同討論,最後選定了「小麻煩波利」、

「不是我的錯」、「貝雷的新衣」、「南瓜湯」、「安娜想養一隻狗」、「妮妮 的紅長褲」、「慌張先生」、「培培點燈」共八本繪本為教學核心素材。選定教 材之後,接下來就是編撰教案,研究者班級的學童為主要研究對象,留意到學童 的年齡、心智發展、興趣和能力,又不脫離教學目標的情況之下,琢磨再三,期 間也和研究所同儕彼此討論、交換意見,最終完成教案。在實地教學過程中,每 堂課程上完之後,研究者均反思此次教學上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同學年 教學夥伴也很熱情給予了很適用的建議,再加上平時觀看的電視新聞、蒐集的相 關書籍和教師研習上所提到內容,使研究者的教案在教學過程中逐步修正與改 善。而繪本的呈現方式,原本是想要人手一本,無奈難以收集其這麼龐大的數量,

幾經思量之後決定將繪本製作成繪本,利用電腦撥放 PPT 來表現出繪本的內容,

如此字體和圖畫也較大,同時透過投影機撥放,學童聚焦於投影布幕上,也教不 易分心。而教學流程除了研究者對於繪本內容的導讀,還設計了團體討論,引導 學生做深入思考,也設計了狀況劇的演出,學童透過親身實地的體驗,能更加深 學童所學到的知識和品格。最後學習單的書寫,則是希望學童將所學到的觀念態 度,在腦中反覆思考,最後統整出自己的想法再寫下,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學童能 將研究者所教導的內容內化成自己的觀念態度。如此,學童才能真正的改善自身 負責的觀念和態度,這也才是研究者所樂見的。呼應了國內的相關研究成果(李 阡華,2017;張淑惠,2011;林秋伯,2011;楊淑禎,2010)。

(二)課程設計多元

繪本教學課程的實施,雖然都是教學的基本流程來進行編排,從最一開始的 暖身活動,接下來是主要繪本內容的本文導讀,最後是針對教學內容探討並再次 複習重點的綜合活動,接下來可以視教學情形設計延伸活動,來作為教學主題的 延續,雖然看起來一成不變,但是針對繪本而會有不一樣的引起動機,用更貼近 學童日常生活熟悉的一切來做開頭,使學生備感親切,更能容易的將學童拉近繪 本的世界中,使學生可以更快接受、吸收繪本的故事內容。符合了國內的相關研 究成果(吳愛芠,2009;洪雅慧,2006)。

而綜合活動更是繪本教學後的重點之一,用設計過的討論問題來詢問學生,

問題除了能再次提醒學童所學重點以外,更能夠讓學童思考,透過腦力激盪的方 式,讓學童本身價值觀和觀念態度做一種反思,思考繪本教育的內容和自己本身 的為人處事,研究者再給予想法觀念上的引導,藉此提升學童的思考模式,並內

82

化成本身的觀念態度,成為能真正影響久遠的價值觀。符合了國內的相關研究成 果(王馨梅,2007;張燕文,2007)。

延伸活動較注重學童再一次學習,因此設計了狀況劇來讓學童思考和討論、

情境劇來加強學童的觀念態度、學習單書寫和繪畫紀錄再一次讓學童重新體驗,

每種設計都是為了讓學童思考討論,且貼近日常生活的取材來引起共鳴,而不在 是簡單的繪本教育的導讀,重視的是所內涵的意義,提升課程的多樣性和豐富 性,企圖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取代傳統的講述式的學習,提供另一種方式讓學童可 以探索和察覺自己本身的觀念態度,而學童會在最後探索自己的人生觀,再重塑 更使其更為完整。

二、課程實施

(一)課前準備

學童從二年級升上三年級後,慢慢研究者在發現班級有這些問題之後,為解 決學童的問題行為,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不僅訪問學童低年級老師,以求能夠更 快深入了解學童,在繪本教學課程正式實施以前,為瞭解班級整體概況,以期能 設計出真正適合班級,且能解決學童行為問題的課程,藉由科任教師、同學年教 師及低年級導師的描述,知道先前的情況,對於學童有初步的認識,再觀察班級 學童行為表現,無論是課堂上、下課後、打掃時、室內課或戶外活動,留意他們 的互動和平時的表現,針對特殊的行為予以紀錄,對於學童表現出讓研究者不解 的表現時,就利用空閒時間加以訪談以求更了解學生的觀念和態度,之後參照訪 談與觀察記實,判斷出班級確實有必要針對負責的觀念態度進行加強之情形,著 手研擬改善方法,因為為三年級學生,想良道學童的心智年齡,較為抽象和艱深 的題材必須捨棄,針對學童設計與挑選適合的教學活動、寓意深遠的繪本教材、

深入思考的學習單等,並先將教學活動、繪本教材、學習單與研究所同窗討論,

透過同窗和研究者的討論,作為修正的參考,確立所有教學內容後,製作課程所 需的電子檔、教具、用品、資料,並在上課前,熟悉教學流程,特別是將故事導 讀部分反覆演練,盡可能調整到最佳狀態,因為課前周全的準備,使教學活動皆 能順利完成,達成教學目標。符合了國內的相關研究成果(李若瑋,2016;李君 怡,2015;林語喬,2016;洪秀雲,2014)。

83

(二)教學情形

由於研究者班級學童對於使用電腦撥放相關教材來進行上課內容已經習以 為常,因為平常的上課方式就已經如此,但是,這次教材內容換成繪本後,引起 學童極大的興趣,吸引了學童的注意力。也因為這樣三年級學童好奇心被激發 了,開始詢問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培培點燈裡的故事主角培培,他幾歲?為 什麼可以工作?這樣不是雇用童工嗎?又或是貝雷的新衣裡的貝雷,學童總是 問,幫助別人為什麼要求回報呢?不是要樂於助人,不求回報嗎…等等問題。

這些問題總是讓研究者啼笑皆非,雖然問題有些不在繪本的核心價值上,但 是也是學童思考過後發現的疑問,而似乎每個問題又可以引申出新觀念又或是可 以強化原本負責的觀念,所以研究者就非常重視導讀講續完繪本內容之後的討論 時間。感覺這個時間可以很輕鬆的和學童講講話,學童很坦然的敘說自己本身的 想法,研究者傾聽學童心理的聲音,沒有所謂的對或錯的問題,這時可以真正了 解學童的想法,就像是走進學童的心裡。研究者和學童建立起了互相信任的橋 樑,可以直接給予繪本想表達的意義,而學童則是透過自己的思考,選擇接受,

或是提出疑問,再和研究者一起討論。這個時間是研究者和學童教學相長的時 刻,不僅是學童在被動式的學習,同時也是主動的提問,而對於研究者,更是一 次和學童近距離的交流,彼此間都獲得很大的成長。

繪本的教學過程就不僅止於引起動機、主要活動和綜合活動這三大基本流 程,而是有更多的溝通交流時間,也不在是教師所謂的講述式學習,更像是和學 童一起討論、一起學習的過程。研究者也可以透過教學看到學童的成長和轉變,

此次繪本教學對於學童和研究者,都是一次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符合了國內的 相關研究成果(李靜芬,2009;蕭麗鳳,2008)。

(三)繪本教學提升學童閱讀興趣

這次研究參考了很多教材,後來選定了繪本為本次研究的教材,原因無非是 透過繪本故事的敘說,不用太多文字述說,但是卻能表達出繪本所內涵的意義,

這次研究參考了很多教材,後來選定了繪本為本次研究的教材,原因無非是 透過繪本故事的敘說,不用太多文字述說,但是卻能表達出繪本所內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