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隨著零售市場競爭愈趨激烈,廠商必須絞盡腦汁運用更多促銷手法吸引消費 者的注意並引發其購買的可能性。消費者多少都有類似的經驗:本來已經決定要 購買某品牌的洗髮精,來到賣場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搭配各式各樣的促銷方式,

站在貨架前比較許久,最後買了另一個品牌的洗髮精和本來沒打算買的沐浴乳。

這類現象引發筆者的好奇,消費者的評估及決策過程涉及哪些思考面向?以及對 於不同促銷方式的認知有何差異?

早期學者大致將促銷依據給予的誘因類型分為兩種形式,分為貨幣促銷 (monetary promotion)及非貨幣促銷(non-monetary promotion),並探討消費者如何 評估這兩種形式的促銷方式,包括何種促銷形式對消費者較具吸引力?對於產品 品質的推論有何差異?

促銷可以創造短期的經濟誘因,提高消費者的購買可能性甚至增加購買量;

促銷也可能提高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甚至引發消費者對廠商促銷動機產生懷 疑,用促銷後較優惠的價格進行品質推論,對該產品形成較低的知覺品質。促銷 對品質推論具有負面影響。許多研究發現消費者可能低估折扣商品的知覺品質而 導致負面感受(Raghubir and Corfman, 1999; Scott and Yalch, 1980; Tybout and Scott, 1983),並降低購買的可能性(Dodson, Tybout and Sternthal, 1978; Doob, Carlsmith, Freedman, Landauer, and Saleng, 1969),相對來說,屬性框架(Attribute Framing)認為即使提供與折扣等值的貨幣價值,贈品促銷更能有效維持產品的知 覺品質,因為消費者推論產品品質時較不可能因為贈品而修正價值(Campbell and Diamond, 199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Diamond and Campbell(1989)認為消費者傾向將貨幣促銷視為減少損失,將 非貨幣促銷視為獲得。Thaler(1985)根據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觀點認為人在 面對獲得(gains)時傾向風險趨避(risk-averse);面對損失時則會追求風險

(risk-seeking),人們習慣切割獲得,整合損失;由於促銷通常代表著小小的獲得 與相對大的損失,人們會將獲得切割或與價格整合並將其視為損失的減少。

Diamond and Sanyal(1990)研究發現,相較於降低損失形式的促銷,消費者更偏好 獲得形式的促銷;尤其兩種等值的促銷形式,消費者傾向選擇獲得額外產品(贈 品)的促銷。由此學者開始探討,不同的促銷形式或許會對消費者購買產品時的 知覺價值產生影響;甚至面對不同促銷形式時,可能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差異,而 改變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預期價格,亦即促銷形式對內部參考價格的影響。

本研究基於上述觀點,欲探究到底實質上促銷幅度幾乎完全一致,僅語意上 略有差異的促銷方式,是否確實能影響消費者的認知,形成不同的「知覺品質」、

「內部參考價格」及「知覺交易價值」,進而影響最終的購買決策。因此從市場 上常見的促銷方式中,選擇了「買一送一」、「加一元多一件」及「兩件五折」

這三種促銷方式進行研究。當消費者購買兩件時,這三種方式無論總金額或單位 價格幾乎都一樣,然而進行購買決策時,消費者認知是否因為其中語意表達的差 別而有所差異,為本研究欲探討的議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透過三種深度幾乎一致的促銷形式:「買一送一」、「加一元多 一件」及「兩件五折」作為自變數,探討消費者是否會因語意上的差異而有不同 的產品及交易認知,進而影響其購買意願。欲探討的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 「買一送一」、「加一元多一件」及「兩件五折」三種促銷深度一致的 促銷手法對知覺品質、內部參考價格及知覺交易價值的影響是否有差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並且進而在最後使消費者產生不同程度的購買意願。

2. 三種促銷方式是否影響促銷結束後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促銷(Promotion)是行銷組合(marketing mix)中常被運用刺激短期銷售量的手 段。廠商犧牲短期的利潤給予誘因,吸引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根據操作手法 的不同,可區分為銷售促銷(sales promotion)、廣告(advertising)、人員銷售(personal selling)、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直接行銷(direct marketing)五種,本章節針對 銷售促銷進行探討。過去學者對促銷有不同見解,本研究整理成表 2-1 逐一說明。

表 2-1 過去研究之促銷定義

學者 定義

美國行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1960)

與廣告、人員銷售及公共報導不同,為一 種能夠刺激消費者購買意願與提升經銷商 效能之行銷活動。

Webster(1965) 提供消費者短期刺激以誘使消費者購買產 品。

Luick and Zeigler (1968) 對銷售人員、經銷商和消費者提供額外價 值或誘因的刺激。

Aaker(1973)

製造商與零售商所採用,有別於廣告及人 員銷售的一種短期行銷活動,主要目的在 於刺激消費者購買。

美 國 廣 告 代 理 商 協 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1978)

藉提供超出商品原本價值的額外誘因促使 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所有活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