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為何有些組織會滅亡,而有些組織仍持續存活呢?在現今全球化市場競爭白 熱化與產品生命週期縮短的環境下,使得快速回應市場與持續創新將成為組織存 活的關鍵。許多大型組織或企業無法像以前一樣持續地擁有市場佔有率;相反地,

具高度靈活性的新創事業,能夠藉由市場變化與新需求的產生而快速崛起。然而,

創新的內涵相當複雜,組織往往並不清楚創新的關鍵因素究竟為何,更不了解組 織目前在創新上的程度。關於組織中創新的起點,端仰賴組織中個人創意與創造 力之發揮(Amabile, 1997),個人擁有創造力未必可以達成創新,成功的創新不僅 需要來自於組織內部的創造力,而且也需要不斷地從組織外部吸收知識,以研發 出更新穎且更具價值的產品與服務,來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有關組織中個人創造 力的發揮,有兩種不同層次的觀點:第一是從個人的觀點,來看創造力如何受到 組織環境的影響,也就是探討組織中個人創造力如何發展的問題;第二是從組織 的觀點,來看創造力如何獲得組織的助益與支援,最終獲得實現的過程,也就是 組織層次上創新的討論(丘皓政、陳燕禎、林碧芳,2009)。

創業精神就是一種創新活動的行為過程,在此過程中,創業家確認並創造了 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機會,最後開拓出新財富創造的能力,一項創新的考驗並不在 於它的科學或技術內涵,而是在於推出市場後的成功程度,也就是能否為大眾創 造出新的價值(Drucker, 1985)。關於創業精神的內涵,Alvarez and Busenitz (2001) 主張,創業精神是關於認知、發現、追求市場機會與協調知識所導致的異質性產 出;而 Timmons and Spinelli (2009)則認為,創業精神是在機會的探索過程中一種 思考、推理與行動的方式,以達成價值創造與追求的目的。此外,創業精神是一 種行為,而非人格特質;它以觀念與理論為基礎,而非機構本身。任何決策者都

可以學習成為創業家,並依循創業精神行事,視改變為一種機會並加以利用,成 功的創業家不會滿足於對現有事物加以改善或修正,他們會試圖以新穎且更具生 產力的結構,將現有資源結合在一起,以創造新的價值與滿足(Drucker, 2002)。

過去在創新上的相關研究常被侷限在技術或科技方面,然而 Drucker (1985) 卻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創新」一詞應該是屬於經濟性或社會性的用語,而非 科技性用語,只要對於經濟或社會具有價值或貢獻都能稱得上是創新,創新並不 只侷限於高科技產業,也並非一定要全新的產品發明,許多的小創意或本質上的 改善,就能創造出無限的價值與商機。Damanpour (1991)則主張創新可能是一種 新的產品或服務、一種新的製程技術或流程、一種新的管理結構或系統、或是一 種新的組織方案或計劃。換言之,創新也不侷限於技術創新或是某一特定類型的 創新,組織創新應該包含許多層面的創新活動與策略,並從技術面與硬體面延伸 至管理面與軟體面,藉由組織創新廣度與深度的延展,讓創意孕育於組織之中,

以為組織帶來更多的效益。

總而言之,經由創業家所展現出來的創業精神將是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下,影 響組織生存與成長的重要因素,但現有的組織理論卻無法解釋這一部分,在面對 未來環境的不確定性下,創業精神所呈獻的冒險犯難與掌握機會,將是新創事業 成功的關鍵因素(Casson, 2005)。Ireland and Webb (2007)明確指出,創新是新創事 業成功的基本要素,故創業精神的本質就是創新,在於能否為消費者創造出新的 滿足和價值,以確保在長期能成為存活的組織;換言之,新創事業能否在競爭激 烈的環境中求取生存,並進一步尋求發展的機會,主要動能便在於是否具備良好 的創新能力。因此,將焦點放在鼓勵並促使創新能力提升的討論上,將會是組織 獲取持續性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第二節 研究動機

Basadur (2004)指出,二十一世紀最具效能的領導者,將會是能讓組織成員 以創新的角度來思考,以面對快速變化的人。Baron and Tang (2011)認為,在創 業精神的領域中,創業家在新事業的開創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且常 常會將注意力放在組織層次的產出—即新創事業的存活、成長與利潤。而創業家 持續創新的能力就是組織最主要的競爭優勢,以實現永續性存活的企業和持續性 的財富創造(Alvarez & Barney, 2001; Alvarez & Busenitz, 2001)。Zhou and George (2003)認為,領導者可運用其個人的認知,經由機會的辨識、資訊的收集、構想 的產生、構想的評估與修正、以及構想的執行等五個途徑來激發其創造力,以達 成組織創新的目的。因此,如何能引領組織創新將是新創事業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而其中的關鍵之一,將可能源自於創業家個人的認知狀態。認知心理觀點主要聚 焦在探討個人心智模式的黑盒子,而機會辨識涉及資訊的注意、蒐集、理解到解 釋等認知過程,因此創業家個人的認知狀態將會是影響機會辨識能力的關鍵前置 因素(Baron, 2006; Gaglio & Katz, 2001)。

情感在認知上的影響已在廣泛的商業環境中被觀察到,尤其是正向情感,它 被發現到對於個人、人際關係和組織過程具有正向影響,而且正向情感也會影響 許多組織行為的形式,如組織公民行為與工作團隊成員間的合作(Baron, 2008;

Beersma, Hollenbeck, Humphrey, Moon, Conlon, & Ilgen, 2003; Brief & Weiss, 2002;

Lee & Allen, 2002)。Forgas and George (2001)的情感沉浸模型(affect infusion model, AIM)主張,情感對於個人的認知與行為過程有直接的影響;而正向情感 在許多重要的組織過程中也被發現具有強烈的正向效果,如績效考核、工作面試、

工作滿意和工作績效等(Brief & Weiss, 2002; Isen, 2001; Lee & Allen, 2002)。然而,

雖然正向情感對於創業家在新創事業中來說,已被預測到會是扮演一個重要的角 色(Baron, 2008),但到目前為止,很少有證據來說明他們之間的效果(Baron &

Tang, 2011),故此乃誘發本研究動機之一。

再者,由於每個人對於資源價值的認定有所差異,並且只有少數人知道哪裡 有可利用的閒置資源,因而產生資源上價值判斷與使用之差別,故在資訊不對稱 的情況下,當創業家具備較多相關的先前知識時,將能有助於個人對於資訊的注 意、蒐集、理解以及解釋,因此會比他人有更高的能力去辨識出創新機會(Corbett, 2007; DeTienne & Chandler, 2007; Marvel & Lumpkin, 2007; Shepherd & DeTienne, 2005)。然而,在先前知識的影響下,個人是透過何種能力去理解與認知所擁有 的資訊到辨識出創新機會的過程,目前仍未有清楚的脈絡,故此乃為本研究動機 之二。

對於新創事業而言,不僅要面對市場混沌未明的情況,更可能隨時遇到阻礙 而夭折,因此創業家對於機會辨識,將是新創事業能否成功的關鍵第一步(Shane, 2000)。Baron (2006)認為創業機會應該具有以下的特性:(1)創新:用不同於以往 的方式(包含技術、顧客、以及資源組合的改變),來達到新的目的;(2)市場需 要性:創業機會必須能彌補或創造市場供需的缺口,並能符合市場的需求;(3) 可行性:機會必須能配合適當的技術、資源、人力,以共同達到機會的實現。上 述三項特性皆為機會辨識的結果。

然而,影響創業家個人機會辨識能力的主要因素究竟為何?而這些因素能否 有效連結機會辨識能力的前置因素與機會的辨識結果?為了填補現有的研究缺 口,本研究將從個人的認知觀點出發,以試圖探索創業家在機會辨識過程中完整 的脈絡。Baron (2008)指出,創造力(creativity)在機會辨識上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 色,此乃有助於組織層次上的創新(Baron & Tang, 2011)。此外,在創業精神領域 中,警覺性(alertness)被認為是會影響機會辨識,而機會辨識則是會影響創業成 功的關鍵因素,但是目前對於警覺性的探討與研究卻很少;Kirzner (1973)是最早 提出創業警覺性(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這個名詞與概念,他根據認知心理學的 觀點,指出創業家個人的認知模式是影響機會辨識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將

層次上創新之間的連結機制,故此乃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第三節 研究目的

對於新創事業而言,創業家如何建立起長期且無法取代的競爭優勢,進而達 成預期目標並邁向成功之道路呢?這對於探討新創事業成功之關鍵因素的重要 性則不言可喻。本研究將從個人的認知觀點出發,並填補現存的研究缺口,以 試圖探索在新創事業中,創業家在辨識創新機會過程的清楚脈絡。

本研究提出以下二個研究問題:

1. 在鼓勵組織創新的出現上,創業家個人的潛在角色究竟為何?

2. 個人的前置因素—正向情感與先前知識,是否會對創業家在辨識創新機會過程 中的創造力或警覺性造成影響?

本研究目的藉由提出上述二個研究問題,以檢驗在新創事業中,創業家個人 的前置因素(正向情感與先前知識)與機會辨識能力(創造力與警覺性)之間的關 係,並進一步驗證對於組織創新之影響。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1. 探討創業家個人的正向情感、先前知識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

2. 探討創業家個人的正向情感、先前知識與警覺性之間的關係。

3. 探討創業家個人的創造力、警覺性與組織創新之間的關係。

此外,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相關貢獻和管理意涵,本研究亦將對新創事業在創 業過程中提供明確建議,以及創業家在實際執行經營管理時,有更明確的遵循方 向,並提供學術界在創業管理領域有更多的瞭解。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首先,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觀點與理論,並配合 創業精神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進行系統性與整合性的比較分析與整理。其次,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首先,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觀點與理論,並配合 創業精神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進行系統性與整合性的比較分析與整理。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