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 1.0

1.5 2.0 2.5 3.0 3.5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我國銀行業長久以來的獲利模式,是以吸收存款支付存款利息,再貸 放放款收取放款利息,以存放款中的利差為主要的獲利來源。然而自1993 年政府開放新銀行設立以來,國內銀行家數劇增,許多銀行為了爭取客源 將放款利率調低,或是為了吸引客戶存款而拉高存款利息,在激烈的競爭 下使存放款利差不斷縮小。對銀行業而言,在經歷東南亞金融風暴、雙卡 效應等事件後,各家銀行無不虧損連連,傳統的利差收入不但風險極高而 且獲利越來越少,如圖1 中可見,台灣地區銀行存款利差自 1994 年約 3%

降至2008 年約 1.7%,因此許多銀行業者逐漸將業務重心移至財富管理業 務,以無風險且固定的手續費為獲利的重要來源。

圖1:台灣地區銀行存放款利差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各銀行為了爭奪財富管理業務這塊大餅,紛紛設立貴賓理財中心,在 人力上也建置了許多位理財專員,以利銷售金融商品,提高手續費收入。

隨著金磚四國崛起,新興市場國家股市大幅揚升,銀行理財專員大量的銷 售國外基金給客戶,並且引進連動式債券、投資型保單、雙元貨幣商品等 新式金融商品,國內投資人也因為逐漸依賴銀行財富管理為投資管道,而 聽從理財專員購買了許多本身不了解的金融商品。

然而自從美國爆發次級房貸事件,接著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 Inc.)宣佈破產,在全球金融海嘯襲擊下,國內許多投資人資產瞬 間縮水,持有號稱「保本」連動債的投資人發現連動債居然也會虧損,才 了解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購買了許多根本與自己投資屬性不符合的金 融商品。為了保護投資人投資安全,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 管會)多次頒布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應注意事項,其中規定銀行銷售金 融商品時,必須建立一套商品適合度政策,針對不同投資屬性的客戶,提 供風險不同的商品,而為了判定客戶的風險承受度,多數銀行會請客戶填 寫客戶風險評量表(Know Your Customer, KYC),藉以了解客戶之投資風 險屬性1

在金管會制定相關規範後,所有投資人在投資前都必須由銀行判定投 資屬性並予以分類,倘若被歸類為保守型的投資人,則只能投資於債券等 風險較低商品;若歸類為穩健型的投資人,則投資於風險較高的商品不可 超過某一定比例,超過的部份則限制無法投資;而積極型的投資人在投資 上便完全沒有任何限制。主管機關原意是為了保障投資人,但有時反倒成 為投資人的因擾,許多年紀較大或是學歷較低的投資人,希望投資風險較 高的商品,然而在被判定成保守型投資人後,則投資時處處受限。

1 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作業準則第九條:銀行應建立一套商品適合度政策,包括客戶風險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所謂共同基金,乃是指投資信託公司向不特定社會大眾募集資金,將 資金交由專業經理人投資於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藉由基金經理人的專 業知識及投資經驗,使資金在投資中增值,最後再將投資收益分配給基金 的投資人。隨著台灣銀行業積極發展財富管理業務,銀行開始加強宣傳投 資理財的概念,不論是定期定額的小額投資或是風險較高的單筆投資,共 同基金投資已經成為多數人的投資工具。所有投資人投資的目的,不外乎 是希望自己的資產能夠增值,產生出更高的報酬。然而在預期的報酬背 後,隱含著所必須要承擔的風險,每一位投資人對於預期能夠得到的報酬 不同,對於自己所能夠承受的風險也都完全不一樣,而在經濟學中,根據 能夠接受風險的程度不同,也簡單的將投資人分成風險愛好者、風險中立 者、風險趨避者等三種類型。

影響投資人投資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屬於客觀的因素,包含年齡、

學歷、性別等,這些客觀因素是極明顯且無法改變的,能夠清楚地讓所有 人辨認。而在影響投資人投資的因素中,有些則是較為主觀的因素,包含 投資經驗、個性、資金用途等,這些因素乃是取決於投資人自己本身,每 個人都不相同。在種種客觀及主觀的因素影響下,使得投資人產生了不同 的投資行為,然而投資人在投資之前對自己本身的認知,不論是主觀因素 還是客觀因素,有時卻又會和投資的內容相衝突。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 在於:

(1). 積極型、穩健型、保守型的投資人,其構成的因素為何?

(2). 投資人在建立風險屬性分類後,其投資行為是否相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文研究架構共分為六章,除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的背景及目的之 外,其餘架構說明如下:

第二章為相關研究文獻回顧,將針對與投資人屬性相關的文獻及與投 資行為相關的文獻進行整理。

第三章為現況分析,第一節說明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及相關的法規,第 二節則敘述目前各銀行辦理財富管理業務現況。

第四章為研究方法,第一節為實證模型介紹,第二節為資料來源說 明,第三節為變數定義及說明,第四節則為研究限制。

第五章為實證結果分析,第一節分析女性投資人實證結果,第二節分 析男性投資人實證結果,第三節則為實證模型正確度之檢驗。

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依本研究各章節所論述說明及實證分析後之結 果,說明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本研究進行流程如下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建立實證模型

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 文獻回顧與整理分析

以模型加以估計、分析、解釋估計結果,並說 明變數對投資人積極程度的所造成的影響

結論與建議

圖 2:研究流程圖

研究目的:台灣地區共同基金投資人 投資行為之影響因素分析

與投資人屬性相關的 文獻及實證研究結果 與投資行為相關的

文獻及實證研究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