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部分根據鄧蔭萍教授與郭李宗文教授國科會計畫「母親親職效能、教 養行為與幼兒社會-情緒發展之研究」,旨在探討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 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本章總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 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西諺有一句話:「教養孩子是門藝術」,道出了現代父母難為的心聲。親子天 下雜誌 2008 年之專題報導,指出臺灣社會生育率越來越低,平均僅 1.27 位子女

(內政部,2012),除了因經濟條件外,有一個原因竟是不知如何教養子女,顯示 新世代的父母對於自己是否能勝任父母一職之角色,明顯信心不足。再者身為幼 兒園教師常聽到家長談到:該怎麼教孩子,真是越來越沒信心了…等,以及如陳 富美(2001)於研究中亦提到,當教師期待家長擔負管教責任的同時,家長卻對 教養子女充滿無力感,且呈現低親職效能,面對家長充挫折的感受,更凸顯了親 職效能的重要性。Coleman 與 Karraker(1997)的研究即指出,親職效能是關於父 母對自己實行所想要之教養能力的評價,不僅是驅動父母教養子女的先決條件(陳富 美,2005),更是預測父母能否勝任親職角色與正向教養的關鍵因素(Coleman & Karraker, 2000),尤其為人父母的角色,是需要有足夠的堅毅性、持續迎接挑戰,但少數的 父母卻對教養子女感到沮喪,因而忽略孩子,或有虐童前兆,根據衛福部的統計,

臺灣受虐兒人數不僅逐年攀升,且 7 成以上施虐者竟是父母(謝文華,2013 年 11 月 7 日),再再都呈現瞭解臺灣父母的親職效能現況刻不容緩,此為本研究動機之 一。

幼兒階段是詞彙增長的關鍵期,詞彙能力不僅攸關個體語言的發展,更是未 來各項學習的重要基石。Warren 與 Yoder(1994)指出,家庭環境、生活經驗是 影響詞彙習得的重要關鍵,尤其豐富的詞彙是蘊含在家長與幼兒的互動對話中而 產出,故父母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Hart 和 Risley

(1995)的研究顯示,幼兒詞彙的豐富程度,與父母提供的語言輸入環境有極大

2

關聯,若父母與幼兒互動時,使用的詞彙越多或越複雜,則子女的詞彙能力也越 佳,但近年來臺灣社會結構的改變,如:雙薪家庭、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等的增 多,使孩子們因生長環境、條件的不同,乃至父母教養方式、教育程度與職業、

社經背景等因素的影響,都可能間接造成語言發展的差異現象,也因為如此,驅 動研究者想探究親職效能的高低是否會對幼兒詞彙能力發展有所影響?以及幼兒 詞彙能力的現況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家庭是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環境,尤其是父母對子女所造成的影響是最深遠,也最重要 的,若父母能給予溫暖、支持的情緒經驗與回應,對於子女情緒能力的發展與學習、

正向情緒或行為之促進,將提供良好之連結;反之則可能導致子女因調適困難而 有行為問題的出現。許多的研究均已顯示(Bricker, Davis, & Squires, 2004;

Keenan, Shaw, Delliquadri, Giovannelli & Walsh, 1998),幼兒的情緒與行為 問題具有延續性,若未能在學齡前予以發現並適時協助,恐會在長大後造成更嚴 重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引自蔡昆瀛、陳介宇,2009,頁 1);再者,目前國內探討 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較少著墨於學前幼兒,故研究者想進一步瞭解目前 學齡前幼兒在情緒與行為的發展上是否有所困擾?以及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現 況?此乃動機之三。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試圖探究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 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與本議題的 差異。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 現況。

(二)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

(三)瞭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性。

(四)探討家長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 題之差異。

(五)探討幼兒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 題之差異。

二、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瞭解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 現況。

1.瞭解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效能之現況為何?

2.瞭解學齡前幼兒詞彙能力之現況為何?

3.瞭解學齡前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現況為何?

(二)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

1.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之相關性為何?

2.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3.探討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三)瞭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性。

1.瞭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顯著不同?

2.瞭解城鄉幼兒詞彙能力是否有顯著不同?

3.瞭解城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顯著不同?

(四)探討不同家長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 為問題之差異。

1.家長背景變項(父母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收入、父 母宗教信仰、父母族群、家庭型態)和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差異?

2.家長背景變項(父母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收入、父 母宗教信仰、父母族群、家庭型態)和幼兒詞彙能力是否有差異?

3.家長背景變項(父母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收入、父 母宗教信仰、父母族群、家庭型態)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差

4 異?

(五)探討不同幼兒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 為問題之差異。

1.幼兒背景變項(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和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 差異?

2.幼兒背景變項(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和幼兒詞彙能力是否有 差異?

3.幼兒背景變項(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是否有差異?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母親親職效能

親職效能(parenting efficiency)的概念源自於班度拉(Bandura)的「自 我效能理論」,應用於父母親職教養領域,意指父母對於勝任教養子女之工作有信 心、有能力的信念;或父母評估自己在促進孩子發展與正向行為上,具備足夠的 知識、能力與影響力(Coleman & Karraker, 2000)。而本研究採用郭李宗文、鄧 蔭萍、黃韋翎、張紝楟(2013)所設計的「母親親職效能量表」,探討母職信念、

母職技能表現、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母職心理功能等五個層面,

對母親親職效能之影響程度,故本研究所指稱之親職效能係指學齡前幼兒母親在 親職效能量表上之得分,得分越高,顯示親職效能越高;反之得分越低,顯示親 職效能也越低。

二、幼兒詞彙能力

六歲前是幼兒語言發展與詞彙量急遽發展的重要時期,詞彙量的豐富與否,

影響著語言能力發展的質與量,同時亦是語言表達與理解的重要關鍵。詞彙又稱 語彙,German(2000)指出,「詞彙」乃是語言中所有詞和成語的總稱,不僅是 有意義的語文單位,也是幼兒將外界事物與象徵符號相互結合的第一步(引自朱 麗璇,2008,頁 1)。而本研究所指稱之詞彙能力,係指幼兒在陸莉和劉鴻香(1994)

所「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

簡稱 PPVT-R)上之得分再對照常模轉換為標準分數,得分越高,顯示幼兒詞彙能 力越佳,反之得分越低,顯示幼兒詞彙能力越低。

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Kirk、Gallagher 與 Anastasiow(1997) 對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定義「多假設 為行為異常或情緒困擾的孩子,持續表現出與年齡不符合之行為,以至於造成個 人的不快樂、社交的衝突與學業上的失敗」(引自蔡昆瀛、陳介宇,2009,頁 2)。

而本研究所指稱之情緒與行為問題,係指幼兒在 Robert Goodman(1997)所設計 的「長處與困難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簡稱 SDQ 量表)上之「總體困難面向」之得分,總體困難面向由情緒症狀、同儕關係問題、

過動/注意力缺失、品性問題所組成,故幼兒在 SDQ「總體困難面向」上得分越高,

顯示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困擾越高;反之得分越低,顯示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的困擾越少。

四、城鄉

本研究所指稱的城鄉地區係以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為主要研究範圍。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ㄧ)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係指就讀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公私立幼兒園四足歲 至六足歲之中班與大班幼兒及其母親為主要研究對象。

(二)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為主要研究範圍。

二、研究限制

(ㄧ)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僅以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公私立幼兒園四足歲至六足歲 之中班與大班幼兒及其母親為主,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城鄉地區。

(二)研究地區限制

本研究因受限於時間、人力與經費之限制,故僅以臺北市(城)和臺東 縣(鄉)為主要研究範圍,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城鄉地區。

(三)研究方法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與施測畢保德作為量化資料的蒐集,未納入質性與 微觀研究方式,故可能影響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 問題之相關研究的深度探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