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 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 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郭李宗文 博士

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 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邱靖婷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六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 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邱靖婷 撰 指導教授:郭李宗文 博士

中華民國:103 年 6 月

(4)
(5)
(6)

謝 誌

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郭李宗文 博士的悉心指導與諄諄教誨,使 論文的架構與內容,更臻嚴謹,也讓我體會到了做學問的態度以及寫論文的方法,

這歷練過程,點點滴滴都是珍貴的收穫與成長;同時也感謝論文口試委員鄧蔭萍 教授、簡馨瑩教授,悉心審閱論文以及給予的匡正、鼓勵,而使得本論文能更臻 周詳。

另外,更要感謝這一路上許許多多貴人們及研究所同學佳雱、淑美、麗英、

視君的熱心協助與支持,也因為有你們幫忙發放或填寫問卷,而使得本研究能順 利進行並完成,由衷感謝;也要謝謝師出同門的雅樺、苓綣、淑宜,在撰寫論文 過程中,給予的加油打氣及彼此的相互督促,是促使我不斷前進的動力,一起攜 手走過的情誼,將永難忘懷!亦要感謝淑美、麗英、宛曄、小天、佳蓉學妹等,

在論文口試前後及當天所給予的協助,有你們真好!謝謝!

最後,謝謝親愛的家人,在撰寫論文的這段期間,總是讓我無後顧之憂,能 專心書寫,並照顧好女兒的身體,你們的默默關心與支援,是我最強大的後援;

同時,也要感謝男友宗達,總在我情緒低落或遇到挫折時,安撫、鼓勵著我,要 我別擔心,並陪我面對、解決問題。當然也要鼓勵自己能為夢想而堅持的決心,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抵達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走在夢想的路上,是的,辛勤耕耘 後的果實,果真甜美呢!

在此願將喜悅分享給所有幫助、支持、鼓勵我的貴人,謝謝你們!

靖婷 103.6.6

(7)

i

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 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

作 者 : 邱 靖 婷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 行為問題之現況與相關性,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與本議題的差異性。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臺北市與臺東縣 4-6 歲幼兒及其母親 為對象,包含施測的畢保德共得有效問卷 511 份。研究工具包含「母 親親職效能問卷」、「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長處與困難問 卷」,獲致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現況均呈現偏高情形;而幼兒情緒 與行為問題現況則呈現偏低情形。

二、積差相關結果,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有顯著正相關;而 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則有顯著負相關。

三、典型相關結果,母親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皆有相關性。

四、城鄉母親親職效能未有顯著差異;城鄉幼兒詞彙能力有顯著差異

;城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僅「同儕關係問題」層面有顯著差 異。

五、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多有顯著差異。

最後依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親職效能、詞彙能力、情緒與行為問題、城鄉

(8)

ii

A Correlative Study of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and Vocabulary Ability an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Urban and Rural Children

JING-TING CIO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of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and children's vocabulary ability,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ir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the objects were with four-to-six-year-old children and their mothers in Taipei City and Taitung County, including valid 511 samples of surveying the Peabody questionnaire. Maternal-

parenting-efficiency questionnaire,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PPVT-R), and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 were used as the research tools for collecting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1.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and children’s vocabulary ability showed above average, but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showed below average.

2.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it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and children’s vocabulary ability, but it’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ldren's vocabulary abilit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3.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it showed correlated between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4.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amo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t opposite to children's vocabulary ability among ones.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mong urban and rural area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t only among Peer Problems Scale.

5. Maternal parenting efficiency, children's vocabulary abilit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background variables.

Finally, according to research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practical

sugg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Keywords: Parenting efficiency, Vocabulary ability,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Urban and rural areas

(9)

iii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

目次………... iii

表次……….…v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7

第二節 詞彙能力意涵與相關研究 ... 19

第三節 情緒與行為問題意涵與相關研究 ...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3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3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54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7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 57

第二節 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現況分析 ... 66

(10)

iv

第三節 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分析 ... 68

第四節 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分析 ... 73

第五節 家長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之差異分析 ... 79

第六節 幼兒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之差異分析 ...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1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19

參考文獻 ... 121

一、中文部分 ... 121

二、西文部分 ... 126

附錄一 ………..………128

附錄二 ………..………130

附錄三 ………..………136

(11)

v

表 次

表 3-3- 1 臺北市原樣本取樣 ... 40

表 3-3- 2 臺北市調整後樣本取樣 ... 41

表 3-3- 3 臺東縣樣本取樣 ... 41

表 3-3- 4 臺北市與臺東縣行政區抽樣與發放問卷幼兒園數 ... 42

表 3-3- 5 臺北市與臺東縣畢保德施測與回收情形 ... 42

表 3-4- 1 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各層面題數與反向題 ... 44

表 3-4- 2 母親親職效能量表信效度一覽表 ... 44

表 3-4- 3 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信效度一覽表 ... 45

表 3-4- 4 SDQ 量表各層面題數與反向題 ... 46

表 3-4- 5 預試問卷發放與回收情形 ... 47

表 3-4- 6 SDQ 預試問卷家長版-總體困難面向分析結果 ... 49

表 3-4- 7 SDQ 預試問卷家長版-情緒症狀分析結果 ... 50

表 3-4- 8 SDQ 預試問卷家長版-同儕關係問題分析結果 ... 50

表 3-4- 9 SDQ 預試問卷家長版-過動/注意力缺失分析結果 ... 51

表 3-4- 10 SDQ 預試問卷家長版-品行問題分析結果 ... 51

表 3-4- 11 SDQ 預試問卷之信度分析 ... 52

表 3-4- 12 SDQ 預試問卷分析表 ... 52

表 3-4- 13 SDQ 正式問卷之信度分析 ... 53

表 4-1- 1 基本資料表 ... 60

表 4-1- 2 合併後基本資料表 ... 63

表 4-2- 1 母親親職效能各層面與整體分析摘要表 ... 66

表 4-2- 2 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分析摘要表 ... 67

表 4-2- 3 SDQ 家長版各層面與整體分析摘要表 ... 67

表 4-3- 1 母親親職效能和 SDQ 家長版之積差相關矩陣摘要表 ... 68

表 4-3- 2 層面縮減分析 ... 69

表 4-3- 3 母親親職效能和 SDQ 家長版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69

表 4-3- 4 母親親職效能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積差相關摘 要表 ... 71

表 4-3- 5 SDQ 家長版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積差相關摘要 表 ... 72

表 4-4- 1 城鄉母親親職效能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 ... 74

表 4-4- 2 城鄉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 ………..……….………….75

表 4-4- 3 城鄉 SDQ 家長版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 ... 77

表 4-5- 1 父親、母親年齡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79

(12)

vi

表 4-5- 2 父親、母親教育程度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81

表 4-5- 3 父親、母親職業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82

表 4-5- 4 父親、母親收入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84

表 4-5- 5 父親、母親宗教信仰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85

表 4-5- 6 父親、母親族群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86

表 4-5- 7 家庭型態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87

表 4-5- 8 父親、母親年齡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變 異數摘要表 ... 88

表 4-5- 9 父親、母親教育程度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單因子 變異數摘要表 ... 89

表 4-5- 10 父親、母親職業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 變異數摘要表 ... 91

表 4-5- 11 父親、母親收入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 變異數摘要表 ... 92

表 4-5- 12 父親、母親宗教信仰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 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94

表 4-5- 13 城鄉和父親宗教信仰之卡方分析摘要表 ... 94

表 4-5- 14 城鄉和母親宗教信仰之卡方分析摘要表 ... 95

表 4-5- 15 父親、母親族群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 變異數摘要表 ... 96

表 4-5- 16 家庭型態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變異數 摘要表 ... 97

表 4-5- 17 父親、母親年齡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98

表 4-5- 18 父親、母親教育程度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99

表 4-5- 19 父親、母親職業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1

表 4-5- 20 父親、母親收入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2

表 4-5- 21 父親、母親宗教信仰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4

表 4-5- 22 父母親族群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5

表 4-5- 23 家庭型態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6

表 4-6- 1 幼兒年齡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7

表 4-6- 2 幼兒性別和母親親職效能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 ... 108

表 4-6- 3 幼兒手足數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8

表 4-6- 4 幼兒排行和母親親職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09

表 4-6- 5 幼兒年齡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變異數摘 要表 ... 110

表 4-6- 6 幼兒性別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獨立樣本t 檢定 摘要表 ... 110

(13)

vii

表 4-6- 7 幼兒手足數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變異數

摘要表 ... 111

表 4-6- 8 幼兒排行和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標準分數之單因子變異數摘 要表 ... 111

表 4-6- 9 幼兒年齡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12

表 4-6- 10 幼兒性別和 SDQ 家長版之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 ... 113

表 4-6- 11 幼兒手足數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13

表 4-6- 12 幼兒排行和 SDQ 家長版之單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 114

表 4-6- 13 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研究結果摘要表 ... 115

(14)

viii

圖 次

圖 3-1- 1 研究架構圖 ... 37 圖 3-5- 1 研究實施程序圖 ... 54 圖 4-3- 1 親職效能與 SDQ 家長版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 70

(15)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部分根據鄧蔭萍教授與郭李宗文教授國科會計畫「母親親職效能、教 養行為與幼兒社會-情緒發展之研究」,旨在探討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 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本章總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 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名詞釋義;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西諺有一句話:「教養孩子是門藝術」,道出了現代父母難為的心聲。親子天 下雜誌 2008 年之專題報導,指出臺灣社會生育率越來越低,平均僅 1.27 位子女

(內政部,2012),除了因經濟條件外,有一個原因竟是不知如何教養子女,顯示 新世代的父母對於自己是否能勝任父母一職之角色,明顯信心不足。再者身為幼 兒園教師常聽到家長談到:該怎麼教孩子,真是越來越沒信心了…等,以及如陳 富美(2001)於研究中亦提到,當教師期待家長擔負管教責任的同時,家長卻對 教養子女充滿無力感,且呈現低親職效能,面對家長充挫折的感受,更凸顯了親 職效能的重要性。Coleman 與 Karraker(1997)的研究即指出,親職效能是關於父 母對自己實行所想要之教養能力的評價,不僅是驅動父母教養子女的先決條件(陳富 美,2005),更是預測父母能否勝任親職角色與正向教養的關鍵因素(Coleman & Karraker, 2000),尤其為人父母的角色,是需要有足夠的堅毅性、持續迎接挑戰,但少數的 父母卻對教養子女感到沮喪,因而忽略孩子,或有虐童前兆,根據衛福部的統計,

臺灣受虐兒人數不僅逐年攀升,且 7 成以上施虐者竟是父母(謝文華,2013 年 11 月 7 日),再再都呈現瞭解臺灣父母的親職效能現況刻不容緩,此為本研究動機之 一。

幼兒階段是詞彙增長的關鍵期,詞彙能力不僅攸關個體語言的發展,更是未 來各項學習的重要基石。Warren 與 Yoder(1994)指出,家庭環境、生活經驗是 影響詞彙習得的重要關鍵,尤其豐富的詞彙是蘊含在家長與幼兒的互動對話中而 產出,故父母在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Hart 和 Risley

(1995)的研究顯示,幼兒詞彙的豐富程度,與父母提供的語言輸入環境有極大

(16)

2

關聯,若父母與幼兒互動時,使用的詞彙越多或越複雜,則子女的詞彙能力也越 佳,但近年來臺灣社會結構的改變,如:雙薪家庭、隔代教養、單親家庭等的增 多,使孩子們因生長環境、條件的不同,乃至父母教養方式、教育程度與職業、

社經背景等因素的影響,都可能間接造成語言發展的差異現象,也因為如此,驅 動研究者想探究親職效能的高低是否會對幼兒詞彙能力發展有所影響?以及幼兒 詞彙能力的現況為何?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家庭是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環境,尤其是父母對子女所造成的影響是最深遠,也最重要 的,若父母能給予溫暖、支持的情緒經驗與回應,對於子女情緒能力的發展與學習、

正向情緒或行為之促進,將提供良好之連結;反之則可能導致子女因調適困難而 有行為問題的出現。許多的研究均已顯示(Bricker, Davis, & Squires, 2004;

Keenan, Shaw, Delliquadri, Giovannelli & Walsh, 1998),幼兒的情緒與行為 問題具有延續性,若未能在學齡前予以發現並適時協助,恐會在長大後造成更嚴 重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引自蔡昆瀛、陳介宇,2009,頁 1);再者,目前國內探討 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較少著墨於學前幼兒,故研究者想進一步瞭解目前 學齡前幼兒在情緒與行為的發展上是否有所困擾?以及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現 況?此乃動機之三。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試圖探究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 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與本議題的 差異。

(17)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 現況。

(二)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

(三)瞭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性。

(四)探討家長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 題之差異。

(五)探討幼兒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 題之差異。

二、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瞭解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 現況。

1.瞭解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效能之現況為何?

2.瞭解學齡前幼兒詞彙能力之現況為何?

3.瞭解學齡前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現況為何?

(二)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

1.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之相關性為何?

2.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3.探討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相關性為何?

(三)瞭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差異性。

1.瞭解城鄉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顯著不同?

2.瞭解城鄉幼兒詞彙能力是否有顯著不同?

3.瞭解城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顯著不同?

(四)探討不同家長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 為問題之差異。

1.家長背景變項(父母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收入、父 母宗教信仰、父母族群、家庭型態)和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差異?

2.家長背景變項(父母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收入、父 母宗教信仰、父母族群、家庭型態)和幼兒詞彙能力是否有差異?

3.家長背景變項(父母年齡、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收入、父 母宗教信仰、父母族群、家庭型態)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是否有差

(18)

4 異?

(五)探討不同幼兒背景變項和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 為問題之差異。

1.幼兒背景變項(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和母親親職效能是否有 差異?

2.幼兒背景變項(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和幼兒詞彙能力是否有 差異?

3.幼兒背景變項(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和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是否有差異?

(19)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母親親職效能

親職效能(parenting efficiency)的概念源自於班度拉(Bandura)的「自 我效能理論」,應用於父母親職教養領域,意指父母對於勝任教養子女之工作有信 心、有能力的信念;或父母評估自己在促進孩子發展與正向行為上,具備足夠的 知識、能力與影響力(Coleman & Karraker, 2000)。而本研究採用郭李宗文、鄧 蔭萍、黃韋翎、張紝楟(2013)所設計的「母親親職效能量表」,探討母職信念、

母職技能表現、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母職心理功能等五個層面,

對母親親職效能之影響程度,故本研究所指稱之親職效能係指學齡前幼兒母親在 親職效能量表上之得分,得分越高,顯示親職效能越高;反之得分越低,顯示親 職效能也越低。

二、幼兒詞彙能力

六歲前是幼兒語言發展與詞彙量急遽發展的重要時期,詞彙量的豐富與否,

影響著語言能力發展的質與量,同時亦是語言表達與理解的重要關鍵。詞彙又稱 語彙,German(2000)指出,「詞彙」乃是語言中所有詞和成語的總稱,不僅是 有意義的語文單位,也是幼兒將外界事物與象徵符號相互結合的第一步(引自朱 麗璇,2008,頁 1)。而本研究所指稱之詞彙能力,係指幼兒在陸莉和劉鴻香(1994)

所「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

簡稱 PPVT-R)上之得分再對照常模轉換為標準分數,得分越高,顯示幼兒詞彙能 力越佳,反之得分越低,顯示幼兒詞彙能力越低。

三、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Kirk、Gallagher 與 Anastasiow(1997) 對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定義「多假設 為行為異常或情緒困擾的孩子,持續表現出與年齡不符合之行為,以至於造成個 人的不快樂、社交的衝突與學業上的失敗」(引自蔡昆瀛、陳介宇,2009,頁 2)。

而本研究所指稱之情緒與行為問題,係指幼兒在 Robert Goodman(1997)所設計 的「長處與困難量表」(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簡稱 SDQ 量表)上之「總體困難面向」之得分,總體困難面向由情緒症狀、同儕關係問題、

過動/注意力缺失、品性問題所組成,故幼兒在 SDQ「總體困難面向」上得分越高,

顯示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的困擾越高;反之得分越低,顯示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 的困擾越少。

四、城鄉

本研究所指稱的城鄉地區係以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為主要研究範圍。

(20)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ㄧ)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係指就讀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公私立幼兒園四足歲 至六足歲之中班與大班幼兒及其母親為主要研究對象。

(二)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為主要研究範圍。

二、研究限制

(ㄧ)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僅以臺北市(城)和臺東縣(鄉)公私立幼兒園四足歲至六足歲 之中班與大班幼兒及其母親為主,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城鄉地區。

(二)研究地區限制

本研究因受限於時間、人力與經費之限制,故僅以臺北市(城)和臺東 縣(鄉)為主要研究範圍,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城鄉地區。

(三)研究方法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與施測畢保德作為量化資料的蒐集,未納入質性與 微觀研究方式,故可能影響母親親職效能和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 問題之相關研究的深度探討。

(21)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母親親職效能、幼兒詞彙能力、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之內涵與 相關研究,內容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親職效能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 幼兒詞彙能力意涵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幼兒情緒與行為問題意涵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親職效能」是將Bandura自我效能理論應用於父母親職教養領域,故本研究 在探討親職效能前,先對自我效能作說明,再進而探討親職效能的定義、內涵與 相關研究。

一、自我效能的定義

「親職效能」(parenting efficiency)的概念,源自 Bandura(1997)的「自 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論。「自我效能」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力與自我價值預 期之信念(Bandura,1994),亦即個人對自我的「能力」有信心,能在特定情境中,

勝任愉快且完成任務的一種「信念」評估,此信念不僅引導個人行為之動機,對 於目標之達成與堅持,更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二、自我效能的來源

Bandura(1997)指出,自我效能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時,對其自身效能感 的一種自我判斷,這種判斷需以一定的知識或資訊作為基礎,因此,個體主要透 過以下四種經驗與途徑來建構自我效能:

(一)精熟經驗(mastery experiences)

影響自我效能的主要關鍵來自於精熟經驗。持續性的成功經驗,有助於 增強個體的自我效能,並對自我能力有信心,即使偶爾遇到挫敗,也能積極 找尋失敗原因,並透過加倍努力來獲取成功;反之重複的失敗經驗,則會降 低個體的自我效能,並對自我能力產生疑慮。一旦建立穩固的自我效能,也 能類化於相似的情境中運作。

(二)替代性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透過觀察他人成功之經驗,強化個體對執行該任務的信心與自我效能;

反之觀察到他人的失敗經驗,自我效能亦會受影響,換句話說,個體能經由

(22)

8

觀察他人表現之結果,評估自己參與類似活動之能力,若觀察楷模的對象與 自己的背景、能力…等越相似,則發揮的影響力越大。

(三)言語的說服(verbal persuasion)

藉由他人言語的鼓舞、正向的回饋,而使個體信心增加並相信自己有能 力可以勝任目標,但言語說服並未提供具體的成功經驗,因此,運用此方式 所建立的自我效能脆弱且短暫,一旦面臨失敗會立即消失。

(四)生理與情緒狀態(physiological and affective states)

生理與情緒狀態也會影響個體自我效能之高低,亦即身心狀態越佳,對 自我能力與自我效能之評估越有幫助;反之身心狀態不佳,如:焦慮、沮喪…

等,則容易降低個體對自我效能的預期。因此,個體常以身心狀態的良好與 否,作為判斷自我能力的基礎,也間接影響自我效能之表現。

自我效能的建立,除了透過上述四種經驗外,更需要經由「訊息整合」

(integration of efficacy information)的過程,才能發揮效用。Bandura

(1997)指出自我效能為個體自我系統中的動態層面(dynamic aspect of the self system),亦即自我效能並非恆定不變,乃會隨個體年齡或經驗之增長 而有所改變,具有變動之特質。

三、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另外,Bandura(1997)指出,自我效能具有中介作用,會透過認知、動機、

情感、選擇四個歷程,而影響個體的思維與行動,茲分述如下:

(一)認知(cognitive processes)

自我效能信念對於個體目標之設定與行為之動機具有強烈影響力。自我 效能強度越強、程度越高者,會設定較高的目標來挑戰,且相信自己有能力 能勝任完成,也因成功之預期,而使個體更加積極行動,即使遭遇困難,也 能秉持堅定、較高的持續力,努力達成目標。

因此,擁有較高親職效能之父母,相信自己具備足夠的知識與能力,能 夠勝任親職角色與教養子女之任務。

(二)動機(motivational processes)

自我效能對於動機的認知調節具有重要影響,且自我效能會透過「因果 歸因」、「結果預期」、「目標確認」等三種型式影響個體的動機。

以「因果歸因」(causal attributions)而言,高自我效能者通常將成功 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與努力,失敗歸因於努力不夠而非缺乏能力;反之低效能 者則將成功歸因於運氣,失敗歸因於能力不足,因此較容易放棄。以「結果 預期」(outcome expectancies)而言,動機的強度取決於個體對於特定結果 的預期,高自我效能者對於行為所導致的結果有較高預期時,會以積極的行 動來達成目標。以「目標確認」(cognized goals)而言,自我效能信念會影 響個體對目標之選定,當目標越明確,個體行為動機越強。

因此,擁有高親職效能之父母,會將子女的發展視為自己的責任,而非

(23)

9

歸因為外在環境或無法掌控因素所導致,較能運用策略幫助子女發展,並朝 目標持續前進。

(三)情感(affective processes)

當面臨威脅或壓力情境,個體的自我效能信念會影響其因應能力及情緒 狀態。高自我效能者,因對自我能力有信心,能藉由正面思考轉換情緒,因 此較不易受負面情緒所牽絆;而低自我效能者,對自我能力信心低落,除了 需要面對解決困難的壓力外,還需額外負擔壓力所引起的焦慮、沮喪等負面 情緒狀態,反而易使自己陷入雙重壓力,進而影響其生活運作。

將情感應用到親職效能領域,發現親職效能較高之父母,較能藉由思考 調節情緒,在教育子女上較不容易有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而導致沮喪,即 使遇到困難,亦能樂觀以對,積極解決。

(四)選擇(selection processes)

自我效能對個體行動之選擇與投入之情境,具有決定性之影響。人們傾 向選擇符合自己能力或自覺能夠勝任的任務,避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挑戰

,故任務的難易度是主觀的且因人而異,從個體選擇任務之結果即可反映出 其自我效能的高低。高自我效能者,會選擇能提升自我能力且有興趣的任務 去挑戰,因而有較高的成功率;低效能者,則會因逃避而阻礙了自我發展的 機會。

因此,親職效能較高之父母,在參與子女教育活動上,不僅積極投入,

對於親子間的互動品質,亦是用心。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自我效能的建立是透過外在環境,再加上個人能力、

經驗與成就表現及自我調節機制交互作用之結果。自我效能不僅能引發和改 變個人的認知、行為與態度,對於其堅持、持續及努力程度亦會造成影響。

自我效能亦具中介效用,也是個體預期自己能否獲得成功所抱持的信心與有 把握程度,是一種整體性的自覺能力(Bandura, 1997),會透過認知、動機、

情感、選擇等過程,影響個體自我效能的高低。因此,增強個體的自我效能,

是促使行為改變的重要關鍵,故本研究乃使用自我效能之概念來了解親職效 能。

四、親職效能的定義

親職效能是將自我效能的概念應用於父母親職教養領域,意指父母在擔任親 職工作與教養子女上,對其能力、信心之評估,亦即「父母對於個人在扮演親職 角色能力上預期之信念」(陳富美,2005)。

親職效能是一個心理上的構成,是關於父母對自己實行所想要之教養能力的 評價(Bandura,1997)。親職效能不僅與父母教養孩子的信心有所關聯,也關係著 父母給予孩子的教養方式,適宜與否將會對孩子的生理、心理、認知發展等產生 重大影響,國外的研究已顯示,來自高親職效能之父母學童們,比來自低親職效 能父母之學童們在學校表現較佳,且展現了更好的心理健康特質(Coleman &

(24)

10

Karraker,1997),由此可知,親職效能的重要性。

Coleman 與 Karraker(2000)提出:「親職效能乃指父母對於勝任教養子女之 工作有信心、有能力的信念;或父母評估自己在促進孩子發展與正向行為上,具 備足夠的知識、能力與影響力」。

Dumka、Stoerzinger、Jacjson 與 Roosa(1996)將親職效能定義為「父母有 能力成功扮演好親職角色之整體信心,包含父母能有效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解 決親子衝突之能力等」。而 Teti 與 Gelfand(1991)則定義為「父母對自己在何種 程度下能成功勝任父母角色之期望。」換句話說,當父母知覺自己能夠勝任教養 子女的任務,便能以有效能的方式,展現在親職工作上。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各學者對親職效能之定義,以父母能否具備勝任親職角 色、教養工作來評估其整體能力與信心。因此,本研究將親職效能定義為「父母 對自己整體親職能力之信心與評價程度」。

親職效能不僅是驅動父母教養子女的先決條件(陳富美,2005),更是預測 父母能否勝任親職角色與正向教養的關鍵因素。研究發現,高親職效能與支持性 的教養行為成正相關(Brody,Flor,& Gibson,1999)與高照顧品質、技巧亦有關 聯,也就是高效能之父母能敏銳回應子女的需求、創造有益子女發展的支持性環 境、主動參與子女的學習、以樂觀正向的態度,因應親職問題,同時,樂於接受 親職角色所帶來的挑戰且有足夠的耐力持續以恆等;相反的,低效能之父母,則 易對親職角色感到無助且將焦點集中在關係的困難面上,傾向消極、高度懲罰的 教養方式、有較多負面沮喪的情緒反應、將子女視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威脅等,

照顧者可能因忽略孩子而有虐童之前兆,或對子女生理、社會情緒、認知發展造成 潛在影響(Coleman & Karraker,1997),尤其親職效能與父母教養能力與滿足感 具有高度相關且相互交織,若父母能從教養中獲得滿足與成就感,即能提升親職 效能,反之若未獲致滿意程度,則難以提升父母的親職效能。

由此可知,親職效能是影響父母教養的重要關鍵,且高效能之父母對於培養 心理健康、快樂和適合養育的環境能力是關係密切的,因此,如何使父母在親職 角色與教養任務上得心應手,增進父母親職效能刻不容緩。

五、親職效能的測量取向

Coleman 與 Karraker(2000,2003)以 Bandura 自我效能理論為框架,而發展出 親職效能的研究,並將其測量取向分為三種,且此三種測量的關係是垂直並由特 定到廣泛範圍,其概念與內容茲分述如下:

(一)特定任務(task-specific)

指父母在教養領域內,對自己能否勝任特定養育任務的能力知覺。因此,

其測量的範圍聚焦在透過完成一系列與養育有關的特定任務或具體行為而評 估。例如:照顧、處理子女身體不適之能力、為子女提供特定的休閒娛樂…

等。

(二)特定層面(domain-specific)

(25)

11

將父母在教養領域內,完成各項特定任務的效能整合,以作為整體能力 之評估,亦即將各種單一任務的效能數據,加以概括成廣泛且以教養領域為 主的綜合性測量指標。例如:給予子女情感上的支持與安慰、照顧子女生理 與心理的健康、管教子女之能力…等。

(三)一般層面(domain-general)

指父母對其整體勝任能力、教養信心之預期。這個層面是以一般教養能 力來評估父母的親職效能。例如:對於母親(父親)的角色,我有信心能夠 勝任、身為母親(父親),我有能力滿足孩子的需求…等。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測量親職效能的取向分為特定任務、特定層面、一 般層面三種。對於測量方式的選用,Bandura(1989)指出「特定層面」的測 量跟其他測量比起來,更有可能精確地獲得自我評價(self-appraisals)與 實際行為(actual behavior)之間的關聯(引自 Coleman & Karraker,2003, p.130),然而 Berry 與 West(1993)卻支持「特定任務」的測量,才能準確 提供效能成果(efficacy-performance)之間的關係(引自 Coleman & Karraker, 1997,p.53)。截至目前,未有研究明確指出應該選用何種測量取向最為恰當,

因此,Coleman 與 Karraker(1997)在其研究中針對上述的爭辯,提出了具體 的建議,指出測量的選用不應該受侷限,而應該採用多元、開放之觀點,鼓 勵各層面的分析,才能使親職效能的測量面向更臻完整與深入,同時也具備 廣度與深度之探究。

六、親職效能的測量工具

蒐集國內外有關親職效能內涵測量之工具,發現親職效能量表設計的面向多 元且廣泛,如:陳富美(2005)編制的「父母親職效能感量表」,著重在探討親職 效能之整體感受。而劉百純、陳若琳(2010)和賴怡璇(2006)設計的親職效能 量表內容,也以母職角色整體評價、教養信心、教養能力為重點。

Coleman 與 Karraker(1997)以父母的育兒知識、執行親職能力的信心、對孩 子的回應及重要他人的支持等三個層面來評估父母的親職效能感。Johnston 與 Mash(1989)量表內容則以效能感、滿意度兩個層面為主。

綜觀上述,可以發現國內外測量親職效能內涵的工具以評估整體效能、教養 信心為主要探究焦點,其次為教養能力、教養知識等層面,由於涵蓋的面向較少 有以母親自身內在感受為主,故本研究在親職效能量表的選定上,採用郭李宗文、

鄧蔭萍、黃韋翎、張紝楟(2013)所編制的「母親親職效能量表」,該量表不僅 以母親內在親職效能感受為主,同時依 Bandura 理論中的認知、動機、情感、選 擇作為框架,而發展出母職信念、母職技能表現、母職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 反應、母職心理功能共五個層面的內涵,與其他量表相較,更能完整呈現母親自 身親職效能之感受。

七、親職效能的相關研究

Bandura(1997)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會透過中介作用而對個體的思維與行

(26)

12

動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分別從母親親職效能量表內涵,以及家長與幼兒背景 變項,探討其和親職效能的相關性,茲分述如下:

(一)母親親職效能內涵之相關研究 1.母職信念

親職效能的高低受其所持信念之影響,因此,從教養目標的設定與 教養行為的表現,即可反映出父母親職效能信念的高低。如:Brody 等人

(1999)的研究顯示,親職效能信念與父母正向教養方式具有正相關,

且高親職效能父母會設定較高的教養目標,並以支持性(supportive care)的教養行為來達成;反之低親職效能的父母則傾向訂定較低的教 養目標,連帶的也影響了教養子女的品質。Coleman 與 Karraker(2003)

同樣指出,職效能信念與母親教養能力、子女能力發展之表現有顯著相 關,亦即高效能父母能將對自我能力的信心,透過知識與技巧付諸行動,

因而也較易從子女的回饋中獲得增強與肯定;反之低效能父母,對親職 能力缺乏信心,而抑制了新技巧的學習,也因此較難從親子互動中得到 增強。

研究也顯示,親職效能對貧窮家庭而言,具有調節功能,如:Elder、

Eccles、Ardelt 與 Lord(1995)提出,如果貧窮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了影 響,顯然是間接透過破壞父母親職效能所導致,只要貧困家庭的父母能 秉持親職效能信念,即可將危機減至最低。如同 Rutter(1993)當家庭 或父母個人處於極度壓力下,親職效能信念具有正向保護作用,不僅是 個體的資源(individual resources),也是父母因應危機與壓力最強 大的力量與後盾(引自 Elder et al.,1995,p.783)。

由此可知,親職效能信念是啟動父母親職表現的重要樞紐,也是有效 預測父母教養行為、子女發展的最佳指標,由國外文獻探討中,其重要性皆 已獲得驗證,然而本土研究則有待進一步檢驗。

2.母職技能表現

動機的強弱取決於個體對自我能力的肯定、成功結果之預期及目標 明確與否有關,若三者皆具備,則個體的動機最強。研究顯示,高親職 效能者的動機強度優於低效能者,如:Brody 等人(1999)指出,高親職 效能父母會設定具體目標,並以正向的教養方式來達成;相反地,低親 職效能父母則傾向設定較低的教養目標,呼應 Bandura(1997)提到,自 我效能會透過目標確認影響個體動機,若個體對於完成特定任務所設定 的目標越明確,其行為動機也越強。套用到親職領域,則是父母設定的 教養目標越明確,行為表現上也會越積極。

Bornstein 等人(1998)以阿根廷、比利時、法國、以色列、義大利、

日本、美國七個國家,育有 20 個月大的母親為對象,發現當母親相信自 己有能力並能在教養行為上影響子女時,則會以更積極的態度來促進子

(27)

13

女的發展。如同 Coleman 與 Karraker(2000)指出,親職效能和父母的 能力具有高度相關,擁有高效能的父母會預估子女的責任與需求,從親 子互動中直接進行,並能主動知覺、因應孩子的行為問題;相反地,低 親職效能父母則對教養感到沮喪,很難知覺孩子的行為問題,卻又表現 出支配性的親職行為或消極因應的態度。呼應了 Bandura(1997)提到結 果預期是影響個體動機強弱的重要因素,當個體對特定行為所導致的結 果有較高預期時,會以積極之行動來展現。換言之,當父母對於教養結 果有高成功預期時,表現在親職行為上也會越積極。

從以上研究中,已發現高親職效能的父母會增強內在動機,認為成 功之預期與明確目標之設定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反之低效能的父母則因 不相信自己具有掌控之能力因而有低預期。

3.母職堅持度

當面對育兒挑戰時,父母能否有堅毅的耐力持之以恆,堅持度的強 弱乃是重要關鍵。研究顯示,高效能者的堅持度比低效能者表現佳,如:

Froman 與 Owen(1989)指出,高親職效能的母親,即使面對艱難的養育 工作或挫敗,也能堅持到底,努力解決(引自葉婉真,2008,頁 47)。

Teti 與 Gelfand(1991)也同樣指出,高親職效能之母親,面對教養難 題,能發揮較大的容忍力與持續度,努力突破;相反地,低親職效能的 父母則缺乏持久性,並認為教養子女負擔沈重。

4.思考模式和情緒反應

Bandura(1997)提到,高效能者即使面對困難,也相信自己有能力 能堅定的應對困境,和低效能者比起來,他們較少使用挫敗的思考模式 且經歷較少的壓力和沮喪。如:Elder 等人(1995)指出,即使面對艱難 之環境,高親職效能之母親,能深信自己擁有成功教養子女之能力,不 會因為面臨多重的壓力而改變其思考模式,依然樂觀以對,也較少有負 面情緒之感受,如:憂鬱、沮喪等;反之低親職效能之父母,面臨超出 自己能力所能掌控的壓力情境,則提高了主觀之苦惱,也因此帶來了焦 慮、憂鬱等情緒反應。

同時,已有更多的研究證實,父母的壓力、憂鬱、沮喪等情緒反應 與養育的負面影響,如:虐待和忽視(Halpern, 1993;Mrazek, 1993)、

孩子適應不良的問題(Donovan & Leavitt, 1989)連結在一起(引自 Coleman & Karraker, 1997, p.67)。由此可知,親職效能會因思考模 式與情緒反應而呈現不同的表現,故本研究也將進一步深入探究。

5.母職心理功能

親職效能的高低亦受到心理功能所影響。尤其高效能者的心理功能 調適優於低效能者。如:Donovan、Leavitt 與 Walsh(1990)指出,高 親職效能的父母,面對教養子女的困難,會視為此乃提升能力的必要挑

(28)

14

戰,且相信自己能勝任,也因為對成功的高預期,使父母投注更多的心 力將已具備的技能以創新方式應用在與子女的互動上;反之低親職效能 之母親,則將教養子女之困難,視為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所能應付的威脅,

且倍感焦慮與心理壓力,容易將關注的焦點轉為對成功的低期待,而使 得母親易輕言放棄;同時,Bugental 和其他研究者皆已證實,比起高親 職效能之母親,低親職效能的母親更容易從艱難的養育任務中退出(引 自 Coleman & Karraker,1997, p.61)。

(二)家長背景變項

Coleman 與 Karraker(2003)指出,過去十五年來進行的研究,已發現親 職效能與教養行為具有相當大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親職效能信念對 家長與孩子產生許多教養變項上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依據研究問題中的背 景變項與親職效能的關係予以探討,茲分述如下:

1.父母年齡

許多研究均顯示,父母年齡與親職效能有相關。如:Froman與Owen

(1989)的研究顯示,母親的年齡是預測親職效能的重要因子,且母親 的年齡越大,教養子女的信心也越高,即使面臨育兒挑戰,也能化阻力 為助力,勝任成功(引自葉婉真,2008,頁47)。潘怡彣(2006)同樣顯 示,母親年齡越高,親職效能也越高,尤其是四十歲以上的母親,生活 經驗與歷練多,能以適宜的方式教養子女,因此親職效能相對也較高。

葉婉真(2008)也持相同發現,母親年齡越大,親職效能也越佳,尤其 在親子情感交流、溝通表達上皆優於年齡較低之母親。

然而也有許多研究持不同看法,如:Coleman與Karraker(2003)、

Holloway、Suzuki、Yamamoto與Mindnich(2006)皆指出,母親年齡與 親職效能並無顯著相關。陳富美(2005)也同樣發現,父母的年齡差異 並未顯現在親職效能上。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持年齡與親職效能有關之研究,均認為母親的 年齡越大,歷練與經驗也多,因此,在育兒的照顧上可能比年輕的母親 更得心應手,且能施行有益子女發展的教養行為,但也有研究呈現不同 的結果。

2.父母教育程度

多數研究均指出,教育程度與親職效能具有顯著相關,且教育程度 高者的親職效能優於低者。如:Hoover-Dempsey、Bassler與Brissie

(1992)的研究即發現,家長的教育程度與親職效能有顯著相關,且教 育程度較高之家長,親職效能也較高。Froman與Owen(1989)、Cutrona 與Troutman(1986)也同樣指出,母親的教育程度與親職效能相互關聯,

且教育程度越高,親職效能越高(引自Holloway et al.,2006, p.239)。

Bandura(1997)提到,精熟經驗來自於個體學習上持續獲得成功之結果,

(29)

15

教育程度較高者,在學習上擁有較多的成功經驗,因此當自我效能發揮 於親職教養上,其表現也較佳。

Coleman與Karraker(2000)也指出教育程度較高之母親,能將擁有 的親職知能,有效運用於教養子女的策略上,也因此擁有較高的親職效 能。如同Bandura(1997)指出,當母親對兒童發展的知識越豐富,親職 效能與教養行為的關係就越明顯,給予子女的人力資本相對也越多。

而陳楷仁(2009)、葉婉真(2008)、潘怡彣(2006)的研究也皆顯 示,教育程度高者,親職效能也高,尤其父母教育程度為大學(專科)

或研究所以上,親職效能顯著高於高中或國中程度者。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親職效能越高之父母,教育程度也越高,由此 可知,持續的成功經驗有助於自我效能的增進,進而影響親職效能之表 現。

3.父母職業

國內相關研究顯示,職業類別越高的父母親職效能優於低者。如:

張紝楟(2013)、黃韋翎(2013)以城鄉地區4-6歲幼兒母親為對象發現,

母親親職效能與職業類別有顯著差異,且母親職業為經理、主管及專業 人員,親職效能最高。呂貞嬅(2007)也發現,父母職業類別越高,親 職效能也隨之提升。

然而也有研究顯示,親職效能與父母職業並無相關。如:陳鳳珠

(2007)的研究發現,母親職業類別在親職效能上並無顯著差異。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父母職業會影響其照顧子女的時間與心力,但 是否導致教養變化,進而影響親職效能之表現,則有待進一步探究。

4.父母收入

許多研究均指出,家庭的經濟收入是影響親職效能的重要因素

(Coleman & Karraker, 1997;Brody et al.,1999;Elder et al.,1995),

且家庭收入較高者的親職效能優於低者。如:Coleman和Karraker(2000)

發現,擁有較高收入之家庭,父母的親職效能也較高。張紝楟(2013)、

黃韋翎(2013)也持相同發現,母親親職效能會因為家庭月收入不同而 有差異,且家庭收入越高,母親親職效能也越高。陳楷仁(2009)同樣 發現,家庭平均月收入越高的父母,親職效能也有越高之趨勢。相對地,

Coleman與Karraker(1997)則指出,低社經地位家庭與較低的親職效能 是有關的,如同Elder等人(1995)提出,面臨經濟壓力之家庭,父母易 對環境產生無力感,而這樣的無力感也易展現於親職效能上,削弱父母 教養子女的信心,也使父母認為自己並不能為子女發展帶來積極、有益 之影響。研究亦發現,親職效能與父母的教養信念、目標、行為息息相 關,也就是在經濟過的去的狀況下,父母才會相信自己有能力給予子女 支持性的教養。

(30)

16

然而Hoover-Dempsey等人(1992)的研究卻持相反結果,指出家長 的地位特徵,如家庭收入、性別、婚姻、工作狀況,並不會對親職效能 造成影響。另外,呂貞嬅(2007)則發現,個人收入與父親的親職效能 有顯著相關,但與母親的親職效能則無關。

從以上研究,可以發現家庭經濟無虞,才能使生理需求獲得滿足,

進而使親職效能也提升,故本研究也將深入探討家庭收入的多寡對親職 效能的影響。

5.父母族群

MacPhee 和 Fritz、Miller-Heyl(1996)以美洲印地安人、英裔美 國人、西班牙裔美國人為對象所做的研究顯示,不論族群背景,高親職 效能與有效教養子女之經驗具有相關,低親職效能則與懲罰性教養有關

(引自林慧卿,2006,頁 30)。

而國內張紝楟(2013)、黃韋翎(2013)的研究結果顯示,母親親 職效能會因為母親族群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且母親為非原住民族群,親 職效能最高。

然而周禧慧(2011)的研究卻發現,平地與原住民幼兒母親「整體 親職效效能感」並無顯著差異,但在「教養信心」向度上達顯著差異,

且原住民幼兒母親的「教養信心」顯著高於平地幼兒母親。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親職效能在不同族群之間的表現情形,但因目 前族群與親職效能之相關研究僅發現張紝楟(2013)、黃韋翎(2013)、

周禧慧(2011)三篇,尚需要本研究探究族群變項對親職效能之影響。

6.家庭型態

家庭型態的改變是家庭重大的危機,連帶的也使家庭功能發生了轉 變,尤其目前社會中以核心家庭佔最多數,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的 增多,再再都顯示家庭型態的變動對家庭成員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目前母親親職效能與家庭型態的相關研究中,僅發現張紝楟(2013)、

黃韋翎(2013)的研究顯示,母親親職效能不會因為家庭型態不同而有 差異,故無從進行比較研究,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家庭型態的不同 是否對親職效能有所影響。

7.城鄉

目前有關城鄉母親親職效能的相關研究,僅發現張紝楟(2013)、

黃韋翎(2013)的研究指出,母親親職效能會因為城鄉不同而有差異,

且臺北市(城)幼兒母親的親職效能顯著高於臺東縣(鄉)幼兒母親的 親職效能,但因僅有兩篇,無從進行比較研究,故本研究將城鄉也納入 背景變項中予以探討。

(三)幼兒背景變項 1.幼兒年齡

(31)

17

多數的研究顯示,幼兒年齡與親職效能有顯著相關,如:Hudson、

Elek與Fleck(2001)的研究指出,初任母親的親職效能會隨子女年齡的 增長而有所改變(引自葉婉真,2008,頁52)。呼應Bugental、Blue與 Cruzcosa(1989)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加,母親會變得越來越有效能且對 家長角色更有經驗(引自Suzuki, Holloway, Yamamoto & Mindnich,2009, p.1515)。黃凱霖(1995)也發現子女性別、子女數皆與父母效能感有 顯著相關。

然而張紝楟(2013)、黃韋翎(2013)、潘怡彣(2006)的研究卻 發現,母親親職效能並不會因為幼兒年齡不同而導致差異。

2.幼兒性別

Holloway和Behrens(2002)的研究指出,日本母親對兒子比女兒更 為放縱與寬容,且擁有男孩的母親會感到更有效能,子女的性別不僅反 映了日本母親在對待男、女孩的差異,也顯示了親職效能亦受到子女性 別之影響。陳鳳珠(2007)則發現,擁有女生的父母,親職效能比擁有 男生的為高。

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幼兒性別與母親親職效能並無相關,如:Bondy 與Mash(1999)以4-5歲幼兒母親為對象,發現母親親職效能並不會因幼 兒性別而有不同(引自陳楷仁,2009,頁25)。張紝楟(2013)、黃韋 翎(2013)、黃美惠(2007)也持相同發現,母親親職效能不會因為幼 兒性別而有差異。

綜合上述,父母是否會因子女性別而有不同期待,導致教養目標不 同,連帶的也影響親職效能之表現,本研究亦將進一步檢驗。

3.幼兒手足數

Blake(1985)的「資源稀釋假設」提到當子女數越多,每位子女能 得到父母的關注、陪伴等家庭資源就會越稀釋(引自李敦仁、余民寧,

2005,頁10)。黃迺毓(1996)的「家庭資源管理」觀點也同樣提出,家 庭中的子女數越多,越會減少父母照顧子女的心力與資源分配。

Froman與Owen(1989)的研究指出,子女數可以預測母親親職效能(引 自葉婉真,2008,頁30)。然而多數的研究皆指出,子女數與母親親職效 能並無顯著相關,如:張紝楟(2013)、黃韋翎(2013)、黃美惠(2007)

呂貞嬅(2007)、潘怡彣(2006)的研究均指出,母親親職效能並不會 因為幼兒手足數而有不同。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多數研究皆顯示母親親職效能並不會因為子女 數而有差別,可能原因是子女數少,母親認為在育兒照顧上能更全心全 意;相對地,子女數多,母親從經驗累積中,得到更多的滿足與成就感,

也因各有其優點,故本研究亦將手足數納入,以探討其對母親親職效能 的影響。

(32)

18 4.幼兒排行

Gross、Rocissano與Roncoli(1989)發現,母親之前曾有照顧幼兒 的經驗和孩子的出生順序,是預測母親信心與親職效能的最佳指標(引 自Coleman & Karraker, 2000, p.15)。Schneewind(1995)的研究也 發現,在美國排行老大的孩子比之後出生的孩子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

但同時也給予更多的責任(引自Holloway & Behrens, 2002,頁29)。

然而張紝楟(2013)、黃韋翎(2013)、黃美惠(2007)的研究皆 指出,母親親職效能與幼兒排行沒有關聯。楊國樞、余德慧、吳英璋(1991)

指出,由於受西方育兒觀念的影響,使父母在教養子女上,不會因為子 女排行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因應方式。再者,少子化的趨勢,每個孩子都 是家中的寶貝,因此,排行是否會對母親親職效能有所影響本研究將予 以探究。

歸納以上相關文獻,可以發現影響親職效能的因素,層面廣泛,顯 示母親親職效能與其持有的信念、技能表現、堅持度、思考模式和情緒 反應、心理功能有所關聯,也會因父母背景變項,如:父母年齡、父母 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父母收入、家庭型態,以及幼兒背景變項,如:

年齡、性別、手足數、排行等而影響親職效能的表現,也因為國內相關 文獻中很少論及父母宗教信仰、城鄉等背景變項與母親親職效能的相關 性,故本研究將上述變項皆納入,以作為探究母親親職效能相關研究之 重點。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親職效能會影響父母的親職角色、教養行為,

進而影響幼兒的發展與行為表現,相對地,父母也從與子女的互動中,

檢驗親職效能,如同Coleman與Karraker(1997)所述,親職效能並非是 一個簡單的歷程,而是有許多因素,如:信念、動機、認知、情感等交 互作用之結果,亦即親職效能會隨個體內在心理、外在環境等因素的改 變而有所不同,因此,親職效能也具有變動之特質。

(33)

19

第二節 詞彙能力意涵與相關研究

一、詞彙能力的形成

詞彙(vocabulary)是語言的基礎,也是語言發展上最先被觀察到的重要指 標之一。詞彙能力不僅攸關個體語言的發展,也與未來學業成就、社會互動等均 有所關聯,且認知程度越高,掌握的詞彙也越多,亦即認知與語言的發展密切相 關(黃慧真譯,1994),由此可知,詞彙能力的重要性。

Warren 與 Yoder(1994)指出,家庭環境、生活經驗是影響詞彙習得的重要 關鍵,尤其豐富的詞彙與片語蘊含在家長與幼兒的互動對話中。Huttenlocher、

Haight、Bryk、Seltzer 和 Lycons(1991)、Hart 和 Risley(1995)的研究均發 現,嬰幼兒詞彙的豐富程度,與父母提供的語言輸入環境有極大關聯,若父母與 嬰幼兒互動時,使用的詞彙越多或越複雜,則子女的詞彙能力也越佳,換句話說,

當父母給予的語言經驗或刺激越多,且親子互動越佳,越有利於幼兒從與父母的 互動過程中增進詞彙能力的發展。因此,本研究將先從詞彙的定義、內涵作說明,

進而探討相關之研究。

二、詞彙的定義

詞彙又稱語彙,German(2000)指出,「詞彙」乃是語言中所有詞和成語的 總稱,不僅是有意義的語文單位,也是幼兒將外界事物與象徵符號相互結合的第 一步(引自朱麗璇,2008,頁1)。竺家寧(2004)更指出,只要是生活上所接觸 到的詞或用語都可包含在詞彙的範圍內。因此,本研究所指稱的詞彙能力,係指 陸莉和劉鴻香(1994)所修訂的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簡稱PPVT-R)上所得之分數,再對照常模轉換為標準分數而得。

三、詞彙發展階段

六歲前是幼兒語言與詞彙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進行質與 量的改變,故了解幼兒語言與詞彙發展階段有其必要性,茲分述如下:

(一)語言發展前期(出生〜1歲)

新生兒以啼哭等發聲動作,表達飢餓、疼痛等生理需求。咕咕聲(cooing)

、牙語期(babbling)、回響期(echolalia)皆是語言發展前期的明顯特徵

(靳洪剛,1994),此時期嬰兒會發出類似母音或重複音節,如:ㄅㄚㄅㄚ、

ㄇㄚㄇㄚ等語音。另外,Jusczyk(1997)發現八個月大時,嬰兒已出現詞彙 理解之能力(引自劉惠美、曹峰銘,2010,頁507),約十〜十五個月大,幼 兒則開始使用可辨認的詞彙來表達訊息(錡寶香,2002)。

(二)單詞期(1歲〜1歲半)

Bloom(1991)指出,幼兒約在一歲左右或更早的八個月大,即出現第一 個有意義的表達性詞彙,如:媽媽(引自劉惠美、曹峰銘,2010,頁507),

(34)

20

從第一個詞彙(first word)出現後,幼兒的表達性詞彙即快速增加,且以 名詞(如:人物、動作…等)所佔的比例最高(錡寶香,2002),幼兒在單 詞期所發出的音節,即可能代表一個完整的詞彙,如:發出ㄐㄧ,代表飛機,

或以音節重疊的詞彙來指稱該物,如:汪汪,代表狗。

(三)雙詞期或詞彙結合期(1歲半〜2歲)

Nelson(1973)指出一歲半左右,幼兒的詞彙突然迅速地增加,稱為「詞 彙暴增」(vocabulary spurt),亦或是「命名爆炸」(naming explosion)

(引自劉惠美、曹峰銘,2006,頁77),從大約說出50個字進展到說出400個 字(引自張慧芝譯,2003,頁292),顯示幼兒對詞彙的辨識速度與準確度呈 穩定增長,Brown(1973)指出,此階段幼兒也開始能將二〜三個熟悉的詞彙 串連成短句,如:媽媽襪襪,意即媽媽的襪子…等,不僅詞彙組合規律,符 合「語意-語法的關係」,有的更類似成人所使用的語法(引自劉惠美、曹峰 銘,2010,頁507),也因語句簡略而斷續,故也稱為「電報句」(telegraphic speech)。另外,幼兒早期出現的詞彙結合類型,以「動作者+動作」,如:

媽媽抱抱最多,其次為「主詞+名詞」,如:媽媽鞋鞋,顯示幼兒的詞彙內容 皆與人、物或當下情境…等因素有關(錡寶香,2002)。

(四)簡單句、複合句發展期(2歲〜6歲)

二歲左右,幼兒開始使用簡單句表達,詞彙的使用也從名詞、動詞,發 展至形容詞、代名詞與介系詞,五歲時已能使用成人式文法,且隨著年齡的 增長與生活經驗的累積,幼兒的句子結構不僅愈趨完整與複雜,連詞彙亦不 斷地增加。Smith(1926)指出,三歲幼兒約有869個詞彙,四歲約有1540個 詞彙,五歲約有2371個詞彙(引自林寶貴,2002,頁40)。Hulit和Howard(2006)

也指出,3〜7歲幼兒能理解的詞彙約有6000〜8000個字;表達的詞彙約有2500

〜2800個字,顯示幼兒所理解的詞彙比表達的詞彙還要多(引自朱麗璇,2007

,頁1)。從二歲半開始,幼兒會說複合句,至五歲發展更臻成熟,其特色是 將兩個以上關係較密切之單句,排列成句子,可分為聯合複句和主從複句兩 大類,聯合複句中出現最多的是並列複句,如:媽媽看書,小美吃餅乾;主 從複句中則以因果複句較多,如:小美吃完飯,要到公園玩。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幼兒詞彙發展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擴增,語句也 由簡單漸趨複雜,同時,隨著生活經驗的擴展,接觸的詞彙類型更加廣泛,

也因如此,使幼兒對詞彙的意義也漸漸能精確掌握,最後得以類化使用於日 常對話互動中並完整表達。

四、語言習得之理論

詞彙是幼兒邁入複雜語言的第一步,關於語言獲得之理論,主要可以分為先 天論、學習論、互動論等三大理論,茲敘述如下:

(一)先天論

Chomsky(1972)提出人類具有學習語言的天賦能力,乃因大腦與生俱

(35)

21

來即擁有「語言習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簡稱LAD),

使幼兒能快速地學習語言、詞彙並推導出其規則,因此,生理成熟是語言習 得的重要關鍵(張慧芝譯,2003),同時,Chomsky也強調語言與認知是平行 發展的兩個系統,亦即語言是獨立於認知系統外的獨特能力(吳信鳳,2000)。

(二)學習論

Skinner(1957)強調幼兒語言之學習,乃是透過操作制約而獲得。當幼 兒發出類似成人的語音,或因模仿成人話語或詞彙,而得到正面之增強,如:

誇獎、讚許等,即形成語言習得之有效迴路,換句話說,語言的習得是經由 一再重複的「刺激」與「反應」而形成連結,因此,環境才是影響幼兒語言 學習的重要因素(張慧芝譯,2003;吳信鳳,2000)。

(三)互動論

連結內、外機制,主張語言發展乃是先天生理機制與後天環境交互作用 之結果,亦即語言的習得來自幼兒生理成熟、認知能力及與環境互動而促成。

Piaget主張語言是個體內在心智與外界經驗互動後,經由同化、調適等認知 過程而習得,並支持語言的習得乃是認知發展的一部份。而Vygotsky(1978)

提出的「社會互動理論」,則強調幼兒的語言發展乃是從與成人的對話互動 中建構而成,亦即社會性的互動過程才是語言與思維發展的重要基石,尤其 成人所提供的鷹架(scaffolding)支持,是一種鼓勵幼兒努力學習的系統,

也就是父母若能依幼兒的需求搭建學習鷹架,並給予必要之協助、引導(谷 瑞勉譯,1999),不僅有助於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對於詞彙能力的增進亦 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由此可知,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生理成熟是語言發展的基礎之一,然而後天環境的 相輔相成亦是不可或缺,詞彙的學習也是如此,不僅需要生理的成熟,還需 要豐富的語言環境刺激,特別是與家庭中父母的互動經驗,才是幼兒詞彙習 得以及豐富與否的關鍵,故為人父母者應積極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使幼兒 能透過與環境中人、事、物的互動過程而累積詞彙,進而提升其詞彙能力。

五、語言評量工具

蒐集國內外有關語言的評量工具,發現適用於評估學前幼兒的評量工具,如:

張欣戊(1991)所編制的「學前兒童語言能力測驗」,適用於評估2.5〜6歲幼兒 的國語句法理解能力;而陸莉和劉鴻香(1994)所「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

適用於3〜12歲兒童,藉由測量受試者聽、讀詞彙能力,評估其語文能力,或用做 初步兒童智能的篩選工具;楊坤堂、張世慧、李水源(2003)編制「學前幼兒與 國小低年級兒童口語語法能力診斷測驗」,則適用於4〜7歲兒童,主要測量口語 語法,內容可分為接受性、表達性口語語法測驗,然而研究工具的選用會依研究 目的、需求而選擇合適的工具,故本研究在測量幼兒詞彙能力上,係採用陸莉和 劉鴻香(1994)所「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簡稱PPVT-R),該測驗適用於3〜12歲兒童,並依受試者受測之得

(36)

22

分再對照常模轉換為標準分數,即可評估其詞彙能力之表現。

六、詞彙能力的相關研究

幼兒詞彙能力的表現,受到諸多因素所影響,除了先天生理因素外,後天家 庭環境,特別是父母更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分別從家長與幼兒 本身的背景變項來探討其和幼兒詞彙能力的相關性。

(一)家長背景變項 1.父母教育程度

McGuinness(2005)指出,父母教育程度與兒童詞彙能力的關聯性,

已得到許多文獻的支持(引自林佩伃,2012,頁38)。如:Ninio(1980)

的研究顯示,高教育程度的母親能依幼兒的發展需求而提供較多的刺激

,故幼兒的自發性詞彙也會較多;反之低教育程度的母親則以幼兒現有 的發展程度教導詞彙,因此較難敏銳察覺幼兒詞彙能力的轉變(引自白 華枝,2012,頁27)。而Walker、Greenwood、Hart與Carta(1994)也 顯示,家庭社經地位,如:父母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收入與幼兒的語 句長度、詞彙量有顯著相關,且高社經家庭之幼兒比起低社經家庭之幼 兒較能從與父母的對話互動中接觸到更多樣變化的詞彙,且較少被禁止 談話。

國內林佩伃(2012)以幼稚園幼兒為對象,發現父親教育程度對幼 兒接收性詞彙能力的影響比母親教育程度來的高,且關聯程度也高,可 能是父親的教育程度反應經濟地位,因而影響了幼兒接收性詞彙能力的 表現。然而吳詠蘭(2006)卻發現,父親教育程度並未對幼兒聽覺詞彙 理解能力有影響,反而是母親教育程度越高,幼兒的聽覺詞彙理解能力 越好,可能是幼兒階段主要照顧者為母親,因此母親教育程度對幼兒的 影響比父親更大,也更重要。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因成功經驗也多,故在 語言環境的提供上可能較豐富、多元、刺激也多,故有利於幼兒詞彙能 力的增進。

2.父母職業

Hart、Risley(1989,1992,1996)的研究發現,教育程度、職業 類別低的父母親,因花費較少的時間與子女進行建設性的交談,使子女 置身於缺乏語言變化的環境中,故子女的詞彙量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引 自張慧芝譯,2001,頁 303)。McCarthy(1930)則顯示,父親職業的差 異對子女語言行為有顯著影響,且高社經家庭之子女語言表現優於低社 經家庭之子女(引自吳幼妃,1980,頁 95)。而包美伶(1989)也發現母 親職業類別與學前幼兒語言表達的詞彙數、句數有顯著正相關,且母親 職業類別越高,幼兒的詞彙數、句數越豐富,可能是因為母親的角色比 起父親的角色對學前幼兒更為重要。

數據

圖      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motional dialogues between mothers and children at 4.5 and 7.5 years: Relations with children’s attachment at 1 year.. Parental style talking about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Efficacy and Parenting Pressure in the context of Han and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Hsi Hui, Chou Abstract The purpose

Ther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onality Traits of “Ability of social skill” and “Emotion Expression” of children’s

Keywords: single parent family children, emotional competence, emotional picture book, marriage conflict, parenting interactive

It aims to: (1) explore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on promoting emotional vocabulary comprehension in structured teaching with picture book for children with

Questionnaires "mother parenting efficacy scale"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Inventory children" were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further analysis with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present case, the mothers’ marital satisfaction comes the situation of above-average satisfaction, parenting self-efficacy comes to the

2.Gender of children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spects such as ability to expression emotion, ability to emotional autonomy, and total scale of emotional competence of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