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WHO, 2002) 公佈的統 計資料顯示,在 2004 年時,全球約有 815,000 人死於自殺,佔全球 15-44 歲族群 的第四大死因;每年與自殺有關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同一資料預估,到 2030 年全球死於自殺人數將高達 200 萬人口。而每年青少年因自殺身亡的人數也 有 9 萬人(WHO, 2003),使得「自殺」成為當今公共衛生的重大議題。

目前 WHO 依各國自殺死亡率,將自殺死亡分為高、中、低三種盛行率區域,其 中 2002 年高盛行率區域(自殺死亡人數超過每年每十萬人口 13 人)包括中國大 陸、韓國、日本、澳洲、紐西蘭,以及多數歐洲國家等; 中盛行率區域(每十萬 人在 6.5-13 人之間)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家;而低盛 行率區域(每十萬人小於 6.5 人)則包含墨西哥、埃及、伊朗及多數中南美洲國 家等。與 WHO 的資料相較之下,台灣在 2007 年之全人口自殺率為每十萬人口中 有 17.2 人,屬於高盛行率區域(如圖 1-1)。

圖 1-1 世界自殺死亡率分布圖

(資料來源:WHO,2002)

台灣在近十年內的粗自殺死亡率由 1994 年每十萬人分 之 6.85 人增加至 2007 年的 17.2 人,呈現上升趨勢,根據衛生署統計資料(行政院衛生署,1998;2000)

亦可發現,自 1997 年起,自殺名列國人第十大死因;1999 年起躍升至第九大死因;

2003 年起,青年自殺已由第三大死因,攀升成第二大死因,僅次於事故傷害(行 政院衛生署,2006)。根據 2008 年行政院衛生署報告(行政院衛生署,2008)(如 圖 1- 2),雖然 2007 年整體自殺死亡人數與 2006 年相較減少 473 人,下降 12.2%,

下降幅度為歷來之最;然而 15 到 24 歲的年齡層卻例外地逆向增長,比前一年增 加 2.8%;由 2000 年至 2007 年趨勢之得知,15~19 歲自殺死亡率由 1.99 人上升到 3.28 人(上升幅度 65%);20~24 歲則由 5.96 人上升到 10.77 人(上升幅度 80%)

(行政院衛生署,2008),顯見年輕族群的自殺行為已日趨惡化,足見青少年自殺 防治在我國的公共衛生議題上亟需迫切的注意與重視。

圖 1-2 84 年至 96 年全國年齡層別自殺死亡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 自殺防治,2008)

2007年台北市衛生局針對青少年自殺比例不降反升的現象,進行市內116所國 中小及高中職學生心情溫度計普測活動(台北市政府衛生局,2008)結果發現,

國中生有中重度心理困擾者居多(30.1%);其次高中職生28.3%,其壓力來源,三成 以上都是因為課業壓力。另台灣北部國中小學生的研究(江宜珍,2007)發現,

在國中階段學童自陳有過自殺意念之比率已到達44~51%,表示接近半數的台灣學 生在國中二年級以前已有過自殺意念,且根據研究中自殺意念發生率之結果,可 發現國小階段每年的發生率均在11%,但在國中一年級達到高峰(14%),國中二年 級亦有12%的學童開始有自殺意念,表示學生在國小升國中階段時,是一個重要的 轉捩點。顯見學生從國小進入國中,需面對新的學習環境,容易遭遇適應上的困 難而引發自殺意念,使其發生率可能躍升的趨勢值得重視。

1997年研究(Wise&Spengler)資料亦指出,曾有自殺的念頭與自殺的企圖是兩項 導致十四歲以下的孩子自殺的高危險因子;15歲以下的青少年較少有自殺行為,

常見以自傷行為呈現,然而早期的自傷行為的危險在於它製造可能自殺的傾向,

在日後以更致命的方式表達。因此早期自傷行為應是為自殺漸近過程之起端,值 得注意及防範(Orbach,1989;高慧芬譯,2000)。

然而在青春期階段由於身體變化導致身心急劇改變,使得青少年充滿強烈且 不穩定的情緒。若再因為生活事件改變過於頻繁遂引起壓力。青少年面對壓力調 適困難時,自覺可依賴的資源極少,又加上本身能力有限,不足以應付個人所面 對的問題時,就會興起自我了斷的念頭。另青少年的自殺不僅與人格特質有關聯,

其生活情境也是一個重要的評估考量;若家庭功能或學校師長同儕支持欠佳,對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會有其嚴重的影響,進而產生負面的意念或行為。

但台灣過去針對兒童與青少年之自殺意念研究資料相當鮮少,尤其對學生因 升學轉換學校的關鍵時期,更是尚未見到相關的研究。由於避免或降低青少年因 升學轉換學校的壓力產生,可預防學生自殺意念的形成,故,本研究的目的在探 討學生從六年級(國小)升到七年級(國中),其自殺意念之改變情形,並根據改 變類型進一步找出相關因子,以作為政府衛生機構日後發展青少年自殺防治介入 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利用兒童與青少年行為之長期發展研究(Child and Adolescent Behaviors in Long-Term Evolution,簡稱 CABLE 計畫)(Yen et al.2002)之長期追蹤資料庫,

進行次級資料分析。以研究樣本於六年級(2006 年)及七年級(2007 年)時所填答的部 份資料,探討以下問題:

研究目的一:瞭解研究樣本於六年級及七年級時,有自殺意念變化的情形 研究問題 1-1:研究樣本於六年級(2006 年)和七年級時,有自殺意念者所佔比

率為何?

研究問題 1-2:研究樣本於七年級時,有自殺意念的新增比率為何?

研究問題 1-3:研究樣本從六年級到七年級的兩年間,自殺意念的改變類型有 那些?各類型的比率為何?

研究目的二:探討與研究樣本於六、七年級兩年間自殺意念改變類型有關的因素 研究問題 1-1:研究樣本的個人因素中,有那些變項與自殺意念改變類型有關?

研究問題 1-2:研究樣本的家庭因素中,有那些變項與自殺意念改變類型有關?

研究問題 1-3:研究樣本的學校因素中,有那些變項與自殺意念改變類型有關?

研究問題 1-4:整體而言,研究樣本的個人、家庭及學校因素中,與自殺意念 改變類型有關的變項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