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早年工作與早期療育和ABA(應用行為分析)有關,工作面對之個案 年紀小,不可避免的一定會接觸到家長,深刻體會除了注意孩子的問題外,要面對 的還有家長的問題,因為家長教養的「觀念」,對孩子有著絕對的影響。這不單只 針對特殊兒童的家長,有不少研究指出,家長的觀念,對於某件事物的看法,會影 響到孩子的行為表現與學校的學習(Ames & Archer, 1987)。

隨著工作模式的變化,我開始接觸到融合教育,因主要參與的學校的學生有很 多少來自不同的國家、不一樣的文化背景,更讓我明顯察覺到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不 同。雖然在個別課程中,也能夠知道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但從實際的社會互動中,

可更明顯感受到人與人的不同。經常觀察上課的狀況,注意到即使是一般的孩子,

也會出現在他們背景經驗下的「問題行為」,這反映了孩子在其情境下的適應問題,

也可能讓導師困擾。

那麼是甚麼原因造成了學生們個別適應上的差異呢?除了孩子本身的個性外,

會想到家長是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的?其中一個印象深刻的例子是:有 位一年級的孩子會以幼兒的方式,哀哀叫、嘟嘴不說話、不理人的行為去表達他想 要及不想要的事情,在校經常因為不高興而影響課堂的參與,坐到一旁不願意上課。

孩子家長的解釋是「我都讓他自然發展,不干預太多。在家時他想做、不想做什麼 都可以。如果他在學校真的不要就隨他吧!」,這反映了這位家長的教養方式,而 如此影響孩子在校的行為表現,這與羅美紅 (2004)「重視家長對於孩子教養的觀 念,會影響到其教育孩子的教養方式之觀點相同,而非常多的教養研究也顯示,家 長教養方式與孩子的行為(邱郁雯,2003)、人際關係(賴孟琳,2017)或情緒方 面(邱郁雯,2003;潘佩妏、翟敏如, 2016;蔡玉瑟、張妤婷、謝孟岑,2006)

有著顯著相關。徐美雯(2013)的結論支持父母的發展信念,會透過教養方式對孩

題並和老師溝通的都是媽媽,也經常會被問到:「老師,我該要怎麼做才能幫助這 孩子呢?」,聽媽媽的描述中也發現到,家中父母的管教方式,或和小孩互動模式 其實是有不同的,因此小孩的行為反應也會因人而異,為此有時會建議媽媽也要和 爸爸談談他們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同時也對父母在教養方式上的不同與角色的差 異上有些好奇。

從例子中可以看出「父母教養」和「自主支持」與「孩子的生活適應」之間是 有關係的,但同時有關此三項關係的研究卻很少。自主選擇的議題近年來越來越被 接受,因能夠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做決定,能夠更開心、激發動機與動力,孩子 每日在校的心情與表現,也會受「感受到的自由」影響(Roth, Assor, Niemiec, Ryan,

& Deci, 2009)。在父母教養方式上,現在台灣的教育漸漸強調給予兒童自主支持,

自主能力也因和未來適應有關而越被看重。國內外針對青少年以上的知覺自主支 持研究有很多,多數結果皆顯示受到自主支持程度越高,對於自律、學業成就或團 體中的行為會有較好的表現,然而最多研究是有關自主決定論與課業的關係。在國 小學童自主方面或是生活適應的研究相對的少很多,而高年級生不同於學齡前的 幼兒仰賴父母的幫助,能夠開始要自己去決定或完成許多事情,也因此會容易和父 母發生爭執,即使在學校也常會和老師同學有相處上的問題。可以肯定的是,無論 是青少年或兒童為主要的相處對象,父母親的教養方式或自主支持對於孩子的生 活與成長皆是有影響的。但針對三者的彼此關係究竟如何,過去研究的探討不多,

因此,本研究欲探討父母親教養、自主支持對兒童在生活上的適應三者間的關係。

第二節 問題與目的

一、 研究問題

(一)不同背景因素對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是否有差 異?

(二)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之間是否有相關性?

(三)不同的父母教養方式、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應是否具有不同預測力?

(四)隨父母對兒童的自主支持增加,是否在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生活適應間 扮演間接效果的角色?

二、 研究目的

(一) 探討不同背景因素對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之差異。

(二)探討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之關聯。

(三)探討父母教養方式、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應的預測情形。

(四)探討父母自主支持對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生活適應之間的中介效果。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 兒童

依據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兒童是18 歲以下的任何人;而台灣《兒童與 少年福利法》指未滿12 歲之人。因考量到兒童的發展能力,本研究所指兒童為年 齡介於10-12 歲,於小學就讀高年級(五、六年級)的學童。

二、 自主支持

自主是個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行為,自主支持則是給予或肯定他人自由選擇 的行為(Deci & Ryan ,2000)。採用 Deci and Ryan (1985)給予自主支持的定義:具有 權威的個體能夠了解他人需求、感受、採納他人意見,並提供適切的資訊、給予選 擇的機會,並盡力減少壓力與要求。本研究的權威個體代表父母親,自主支持定義 為:兒童和父母親相處時,所感受到來自父母親給予的壓力、要求和自身選擇的支 持度的程度。

三、 教養方式

教養方式是父母對其子女的教養方法,是一種親子互動的方式。指父母親對待 子女的具體行為、作法、情緒或態度(Dusek & Danko, 1994)。Maccoby and Martin (1983)的理論為依據,將感受到的父母教養方式分為「回應」與「要求」兩個向度 來探討父母教養方式的特質。本研究採用的定義為:兒童知覺到父母對其的教養方 式,並以Maccoby and Martin (1983)的理論為基礎,教養方式指父母的回應與要求 的程度。

四、 生活適應

生活適應指個體在個人與環境間取得協調的過程(李佩琦,2009),達到可擁 有因為環境而轉變的能力、因應自身因環境而產生的壓力、滿足個人社會、心理、

生理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狀態(Arkoff, 1968; 簡茂發,1986)。本研究使用吳新 華(1996b)的對於正向生活適應的定義:親和力、社交技巧、社會適應、功課與 遊戲的調適、生活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