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一、 不同背景因素在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差異討論

背景因素以年齡、性別與父母親教育程度來檢視假設1,結果「部分支持」研 究假設,結果整理為表5-1-1。

(一)研究結果「部分支持」假設1-1:不同年級(五、六年級) 在父母的教養方 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有顯著差異。

在知覺父母教養方式、父母自主支持方面,年級的不同沒有顯著差異。探討高 屏地區與台中地區國小學童的父母自主性支持,也同樣沒在年差異上發現顯著差 異(楊淑美,2011;許愷玹,2013)。

但不同年級的兒童在生活適應中的正向生活適應總分上具有顯著差異,其中親 和力、社會適應方面也同樣具有差異,且皆六年級高於五年級的兒童,代表年級越 高整體正向生活適應、親和力和社會適應會越好。然而本研究樣本數量較低,實際 能使用樣本為175,加之年級樣本數明顯不同,五、六年級人數比為 114:61,這 可能對因人數偏少,其結果誤差性較高。

不過年級的提升代表所經歷的事情越多、有越多機會去學習如何去適應環境和 各種狀態,過去文獻指出相同結果:不同年級的國中小學生在整體生活適應、家庭 與學校適應有皆顯著差異。不同的是這是跨學習階段的研究,發現國小五年級的生 活適應優於國中二、三年級(羅婉麗,2001);而賴靜瑩(1999)的研究以國中生 為對象,也發現在年級不同上的生活適應具有顯著差異,國一生明顯高於國二、國 三生。

(二)研究結果「部分支持」假設1-2:不同性別在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 兒童生活適應有差異(綜合整理請見表5-1-1)。

兒童性別在父母教養和生活適應沒有顯著差異。過去研究在此假設上的結論不 盡相同,簡茂發(1978)研究父母教養態度和兒童生活適應關係與本研究有相同的 結果;但黃靖雯(2006)研究對象是小五和國二學生,其研究結果是男性受試者生 活適應優於女性、羅婉麗(2001)對象是國中小學生的結果是女生的生活適應優於 男生。雖然鄭曉倩(2014)提到:母親的教養方式會因為幼兒的性別而有所差異,

這可能和針對不同的社會期許有關,因此對女孩多教導自我保護,對男孩則鼓勵去 冒險、嘗試,也就是說有關兒童性別在父母教養和生活適應間的差異,可能依研究 對象及比較的群體不同,結果有不一致的情形出現。但本研究在知覺自主支持上,

女孩的結果比男孩高,可能是因為本研究對象是高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年紀女生會 比較成熟、在處事上都會比男生來得穩重,男生在這階段還是相對幼稚的,如賴玲 惠(2008)所說,台灣父母親認為自我主張是建立在成熟與理性之上,因此依據高年 級男女生的成熟度不同,父母親在對高年級男女生的自主支持程度會有所差別。

而不同性別兒童在知覺父親自主支持(M 男:M 女= 17.56:19.48)與母親自支持 (M 男:M 女= 17.95:20.58)方面有顯著差異,女生知覺到的父母自主支持程度皆 大於男生。這與一些研究有相同也有不同,可能是由取樣地區或家庭背景不同有關,

這與楊淑美(2011)有相同結果,國小女生所知覺的父母自主支持大於男生;但不 同於許愷玹(2013)探討不同性別的台中國小生在知覺父母支持上沒有顯著差異的 結果。

(三) 研究結果「未支持」假設 1-3:不同父親教育程度(高中以下、大專以上)

在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有差異。

(四)研究結果「部分支持」假設1-4:不同母親教育程度(高中以下、大專以上)

在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有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父親程度高低(高中以上或以下)在兒童知覺到的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自主支持與其生活適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而母親的教育高低(高中以上或以 下)在兒童知覺到父親回應上,母親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的兒童所知覺到的父親回應 程度比較高。過去有研究結果是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與父親對兒童所持的教養信 念有顯著的差異,黃靖雯(2006)探討五年級和八年級學生父母在兒童學習方面的 自主支持,發現結果與本研究不同,父母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在兒童學習自主上有顯 著差異,父母低教育程度(國中以下)顯著高於高教育程度(大專以上)。吳秋鋒

(2002)結果是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投入於兒童的學習活動,但教育程度的高低 不會影響到教養方式的不同,反而是領有教育相關專業執照的父母都認為兒童學 習時應多給予讚美、支持與鼓勵。

表5-1-1

不同背景變項在各主變項的差異摘要

年級 性別 父親教育程度 母親教育程度

父親回應 大專以上 >

高中以下 父親要求

母親回應 母親要求

父親自主支持 女 > 男 母親自主支持 女 > 男 正向生活適應 六年級>五年級

親和力 六年級>五年級 社交技巧

社會適應 六年級>五年級 課業與遊戲

生活目標

二、 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之相關探討

此部分針對主要變項(共十二項)兩兩之間的相關進行討論,結果「大部分支 持」假設2:父母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與兒童生活適應之間有顯著相關(表 4-1-3)。

從相關結果(表4-1-3)可得到的結論為:父親教養方式(回應與要求)與所 有的主變項皆有正相關;母親回應除了與生活目標不相關外,其餘皆顯著達正相關;

母親要求除了與課業與遊戲不相關外,其餘皆顯著達正相關。父親自主支持除了與 生活目標不相關外,其餘皆顯著達正相關;母親自主支持除了與社會適應和生活目 標不相關外,其餘皆顯著達正相關。生活適應類型間彼此具有顯著正相關。社交技 巧、社會適應、課業與遊戲三個分類上,父親回應與要求比起母親回應與要求有較 高的相關性,而在親和力和生活目標上則沒有太大差別。整體來說,父親的教養(包 含回應與要求兩者)及自主支持與兒童正向生活適應關聯比母親還高。

過去陳小娥與蘇建文(1977)、Sero and Teevan (1961)的研究就有相同的結果,

他們兒童知覺父親和母親的教養方式,皆和生活適應有密切關係。因此後來有許多 有關家長教養的研究出現,但有關幼兒或兒童的父母教養的研究,如果只研究父母 單一方,基本上都是以母親為主要探討對象,因兒童的主要照顧者是女性,以母親 與祖母為主(利翠珊, 2002),這不只在華人社會如此,在國外也以女性為主,也 就是說兒童教養的責任多數是在母親身上,因此研究上多數以母親為主來討論幼 兒或兒童的行為或適應(賴玲惠,2008;徐雪真,2006;林慧芬,2006;鄭曉倩,

2014)。母親教養的影響針對母親對幼兒的教養發現,開明權威(民主型)的母親 所教養出來的兒童,因高要求高回應的教養方式,兒童在團體的社會規範中,會表 現出母親要求的守規矩、負責任的一面,然而在自我思考面對問題時的能力較差

(鄭曉倩,2014),這也許可以解釋當兒童逐漸長大後,母親同樣的開明權威教養 方式,對於整體生活適應是有正相關的。但本研究認為雙親在兒童成長上皆扮演重 要角色,從相關資料易顯示父親教養或支持與生活適應有一定的關聯。

教養研究整體來說以母親居多,然而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父親教養類型或自主 支持的程度,對兒童生活適應能力的關聯性比起母親來得大。這代表對高年級兒童 的生活適應來說,不單單只是母親的教導責任,父親參與教養兒童的方式甚至與兒 童的適應能力有更大關聯性,李玉芳(2008)對於學齡前兒童的研究得到父親給予 幼兒的反應愈高,幼兒的正向社會行為會越多的結論,代表從幼兒到兒童階段,父 親的教養都是極為重要的角色。造成父親的關聯性大於母親的原因,可能也來自於 教養兒童的多為媽媽(利翠珊,2002),在家是媽媽在管孩兒童的行為及學習狀況,

比起媽媽,會偏向照著角色是玩伴的爸爸的話做,且在開始進入青春期的高年級,

兒童會有較多的反抗心態,因此對時常管教自己的媽媽會反抗、排斥,父親偶爾的 教導反而會令高年級學童願意聽。

三、 父母教養方式、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應之預測分析

以父母教養方式、父母自主支持預測兒童生活適應來驗證假設3 其結果「部分 支持」父母教養方式、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應有預測性,將所有預測結果整理成 表5-1-2。

(一)「部分支持」 假設 3-1:父母單一方的教養方式、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有 預測性。

部分支持假設3-1-1:父親教養方式、父親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有預測性。

部分支持假設3-1-2: 母親教養方式、母親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有預測性。

(二)「部分支持」假設3-2:父母一方的教養方式、另一方的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 適有預測性。

部分支持假設3-2-1:父親教養方式、母親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有預測性。

部分支持假設3-2-2:母親教養方式、父親自主支持對兒童生活適有預測性。

父親或母親單一方的教養方式和自主支持對生活適應的影響中,單父親一方的

情況下,父親回應對正向生活適應總分、親和力、社交技巧有顯著的預測力,父親 要求對社交技巧、社會適應、生活目標有顯著的預測力。單母親一方的情況下,母 親回應對正向生活適應總分、親和力、有顯著的預測力。然而自主支持則皆對兒童

情況下,父親回應對正向生活適應總分、親和力、社交技巧有顯著的預測力,父親 要求對社交技巧、社會適應、生活目標有顯著的預測力。單母親一方的情況下,母 親回應對正向生活適應總分、親和力、有顯著的預測力。然而自主支持則皆對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