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探討本 研究之研究目的;第三節說明論文結構安排,以下分別詳述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處於競爭劇烈的市場及快速變動的環境,如何發展相對應的競爭策略及差 異化的活動,將是企業建構長期穩定之獲利模式的關鍵(Wigging and Ruefli, 2005; Barreto, 2010)。這也是目前實務界及學術界所關注的議題。Teece, Pisano and Shuen(1994)率先提出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y)的觀點,強調廠商為了獲 取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必須不斷地偵察產業環境的變化,調整組織內外部的資 源結構,藉以因應環境的各種變化。相較於過去僅從產業結構分析(五力分析) 及資源基礎理論的靜態觀點來看廠商獲取競爭優勢的能力,動態能力更能夠避 免廠商的能力陷入核心僵固(core rigidity)的危機。

為深入了解動態能力的演化過程,本研究即以電信產業的發展背景及華為 為個案公司,探討其成長轉型的不同階段中,在面對不同環境的變化下,其策 略定位的轉變及相對應之動態能力的演化過程,最後更進一步探討在上述變化 下,其組織結構運作的調整過程。

受到近幾年雲端運算架構環境日益成熟,3G 以上的基礎建設逐漸普及,行 動網路傳輸速度不斷提升,各種多樣化的網路平台,線上應用服務,行動手持 裝置,及 Data Center 大量出現,不論是企業或消費者,對於網路的頻寬需求亦 變得越來越迫切。過往行動上網及各類行動應用之所以無法普及,乃因於網路 頻寬不足,傳輸速度低,因此一旦技術瓶頸獲得改善,不僅可大幅降低過去下 載所耗費時間,且內容提供者亦能提供更多高品質的內容供消費者選擇,此將 有助於提高消費者使用之意願。也正因如此通訊業產生了變革,使得產業正跨 足「行動網際網路」的新時代。面對電信業的變革,網路架構也相對發生改 變,個案公司華為稱之為「雲端、管、端」。作為「雲端、管、端」策略中重 要的一員,終端的重要應日益凸顯,也帶動網路增長之契機。

根據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在 2011 年 12 月公布資料顯示,全球光通 訊市場總產值於 2011 年以達到 271 億 7100 萬美元的規模,較 2010 年成長幅度 為 8%,預期至 2014 年,將持續以 9%的幅度成長率速度在成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消費者為中心,致力於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智慧型 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且愉悅的行動網際網路應用之體驗。華為終端的 研發始於 1993 年,在 WCDMA、CDMA、GDM、接入終端、應用終端等多個 終端技術領域累積多年豐富的經驗。產品涵蓋手機、行動寬頻、家庭終端等多 種形態的系列產品,並包括智慧雲端應用商店和「Hi Me」管理雲端,使終端產 品更加智慧易用。

華為終端在美國、歐洲、印度、日本及中國等地區建立 9 大研發中心及 5 個消費者導向的產品規劃中心,銷售服務網路覆蓋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客 戶提供優質快速的服務。產品遍及全球 140 多個國家和地區,與 500 多家營運 商合作。目前華為終端產品全面服務「世界電信營運商 50 強」,成為中國行 動、Vodafone、T-Mobile、英國電信、中國電信、法國電信、中國聯通等世界 領先營運商的策略合作夥伴。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個案公司動態能力的演進如何協助其達到成 長的目的,首先在面對既有市場之經營環境的變化下,如何在產業中找到適合 自己生存的競爭定位,並透過本身資源與能耐的運用及延伸,進而形成廠商藉 以成功轉型的能力,隨後更進一步說明個案公司根據策略定位的轉變,其相對 應之組織活動的調整過程,最主要的貢獻所在。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本研究以電信產業的發展背景及華為為個案公司,探討華為在動態成長及 國際化的歷程中,其核心能耐的建構與核心能耐延伸的過程,如何以一個後進 者的角色快速在市場上取得有利的競爭定位,並逐步在電信市場上取得領導地 位,甚至在手持裝置市場取得一席之地,以下針對上述研究內涵進一步延伸出 本研究所欲探討之研究問題與目的。

一、研究問題

針對上述背景與動機的論述,本研究結合電信產業的發展概況、電信產業 環境的變化,以及華為成長轉變的過程等三個層次的初級與次級資料,試圖以 質化研究的分析模式,強化探討動態成長過程之問題分析的邏輯性,並加以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華為動態能力形成的過程?

在劇烈變動的產業經營環境之下,動態能力的建構往往是廠商得以永續經營的 關鍵要素。在廠商持續營運成長的過程中,透過能力、知識的累積,讓廠商得 以隨時回應環境的變化,從中找到最適的策略切入具利基及成長性的市場,例 如 IBM 顧問服務的轉型、聯想併購達到品牌國際化。然而究竟動態能力是如何 形成,有時動態能力的形成並非全然來自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而必須搭配外 部具有價值且互補性的資源,進而讓廠商得以更有彈性的因應變化,強調的是 系統性的佈局策略。本研究首先將探討華為動態能力形成的內外部原因,亦即 探討一家原本僅有中小型規模的企業,其成長轉型及動態能力形成的過程,同 時探討在既有產業定位下,未來如何運用其動態能力來達到持續成長的目的。

2.華為核心能耐之建構與延伸的動態調整過程為何?

動態能力乃是廠商能耐基礎的展現成果,而動態能力形成的背後往往代表著廠 商本身已發展出能夠獲取超額利潤的核心能耐。能耐基礎成長模型主要在說明 企業能耐形成,以及企業如何透過核心能耐的建構與延伸來達到下一個階段成 長之目的,因此,本研究若能瞭解華為賴以成長的核心能耐,以及華為如何有 效建構與延伸核心能耐,以符合定位的轉變。在能耐成長的路徑上,華為藉由 掌握上游通信技術的優勢,將營運觸角往下游的消費性應用市場(智慧型手機) 進行佈局,並在中國本地市場深耕佈局自有品牌,同時將營運觸角往國際市場 延伸,期許成為結合電信及手機硬體製造的國際化品牌。對於往後可能面對到 不斷改變的競爭環境,以及核心僵固等危機,華為該如何重新定位,亦或是發 展全新的商業模式,以追求永續經營之目的。

3.華為的國際化發展進程,對核心能耐發展及組織內部營運活動的影響?

本研究以中國電信設備大廠華為為例,探討在成長轉型過程中,進入國際市場 策略的佈局對其能耐形成的影響,以及組織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的變化(華為 基本法)。華為早期一直深耕在國內的交換器市場,不斷累積市場經驗,同時透 由國際合作案累積技術研發實力,逐漸在國內市場站穩領導者的角色,有鑑於 持續成長的需要及品牌聲譽的建立,領先國內業者開拓海外的電信設備市場,

基於國際競爭力仍不足的考量,首先採取鄉村包圍城市之策略,展開華為的國 際化之路,也藉此在許多未開發國家逐漸培養國際市場營運的經驗;同時藉由 華為基本法的建立,維繫海內外一致性的營運管理模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問題,本研究主要圍繞在華為在成長及國際化過程中,如何動態 因應外在環境的轉變,據以調整策略定位,同時有效運用內部核心資源及能 耐,發展一系列的營運活動,以獲取外部成長的機會,達到內、外部配適。本 研究主要之研究目的歸納為以下 3 點。

(一)從動態能力的角度,進一步思考華為在成長轉型的過程中,如何運用有彈 性的策略思惟,快速回應市場變化,擬定最佳成長策略。

(二)根據動態能力觀點,探討華為成長轉型及國際化的過程,其資源累積、能 耐形成與成長間的關係。

(三)藉由本研究對於華為過去相關經營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勾勒出華為過去、

現在的經營模式,以及未來永續經營的策略藍圖,解析華為競爭優勢的來源及 公司動態成長的過程,藉以作為華為未來策略思考的依據。

第三節 研究流程

首先選定本研究議題主要探討的個案公司-華為,隨後蒐集報章雜誌、公司 年報、產業經濟新聞及產經資料庫等次級資料,並與個案公司之相關利害關係 人訪談,藉此取得初級資料;隨後將初級資料及次級資料進行交叉分析,結合 動態能力觀點與能耐基礎成長策略等相關文獻,藉此勾勒出本研究之概念性架 構。期望透過初級資料及次級資料的彙整、分析和理論框架的整合,歸納出個 案公司華為成長與國際化的過程。研究流程整理如圖 1.1 所示。

第一部份:描述華為所屬之電信產業的發展背景,並據此提出本研究之研究問 題,以及本研究期望達到之目的,隨後提出研究方法與流程。

第二部份:彙整相關理論文獻,包括資源基礎理論、能耐基礎成長理論及動態 能力觀點等,藉此作為本研究質性分析的立論基礎。

第三部份:針對電信產業,進行產業結構的五力分析。

第四部份:以時間軸的方式,呈現華為成長轉型的發展過程、現狀及未來可能 的發展方向。

第五部份:垂直分工至垂直整合之營運策略的轉變、國際化與動態能力的發展

第五部份:垂直分工至垂直整合之營運策略的轉變、國際化與動態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