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有鑑於近年來,中國大陸地區的經濟發展政策已經由沿海逐漸向內陸延伸,

使得華南一帶的勞工缺乏的現象日趨嚴重,臺商迫於缺工困境,已逐漸將廠房南 移至工資較為低廉的東協國家包括印尼在內,臺商子弟自幼隨父母至印尼雅加達 臺灣學校就讀者不在少數,不但如此自 2002 年起,經印尼國民教育部核准本校 招收印尼籍及外國籍學生後,本校學生人數不斷上升。對於身在海外的臺商子弟 與崇尚中華文化的外籍學生而言,認識自己出生地以及傳承中華文化的臺灣就非 常重要,對應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基本內涵中明列的鄉土與 國際意識,也符合本校「認同中華文化、心繫祖國、根植臺灣與文化交流」的設 立宗旨,因此鄉土教育對於本校學生更顯重要。近年來教育部與僑委會分別舉辦

「臺商子弟學校體驗臺灣鄉土文化夏令營」(中央社訊息服務,2011)及「海外華 裔青少年暑期研習營」(劉品希,2011)也顯示臺灣政府對於海外僑民及華裔青年 認識臺灣的重視。

由於海外臺灣學校在異地創校維艱,經費不甚充裕,師資來源非常多元,資 深教師資訊素養普遍較弱,提昇教師資訊素養並導入資訊融入教學成為本校的校 務重點。97 與 98 學年度本校有幸獲得教育部「更新電腦教室」與「建置 e 化教 室」的經費補助,充實了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上的硬體層面,使得資訊融入教學 更便利,學生能得到更豐富的學習機會。也因為身在印尼的海外學子們苦無機會 在臺灣真實的環境中驗證自己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所以採用錨式情境教學法,

利用資訊科技與網路資源模擬臺灣真實情境,讓海外臺灣學校的學子有機會體驗 臺灣鄉土文化,達到增進學生學習成效的目的。

研究者在任教的社會課課堂中發現到本校離鄉背井的臺商子弟與非臺籍學 生由於身處異鄉較少機會親身體驗遊覽臺灣,對於臺灣這片土地的地理位置、風 土人文並不熟悉,也較無興趣。不過在電腦課時對於多媒體與資訊科技卻能夠有 較多的投入,基於此一理由,研究者萌生自編鄉土教材「尼客、臺主高雄深度之 旅」的課程設計,希望藉由錨式情境教學法讓鄉土教學能更加活化與具體,達到 認識臺灣的學習目的。

另一方面,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中有關生活科目的學習領域,強調以學生生 活為中心,明確揭示其基本內涵包括: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 國際意識及終身學習,並配合學生身心發展歷程,激發個人潛能,培養各種人與 自己、人與社會環境、人與自然科技之生活智能,這是九年一貫課程的目標。但 由於受到少子化的影響,一般父母對於子女的照顧無不盡心盡力,再加上傳統士

2

大夫的觀念根深蒂固,往往只要求子女把書讀好就好,使孩童在五育中多半只偏 向智育發展,生活教育往往付之闕如,諸如交通安全教育、民主法治教育、性別 平等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等都是生活教育的範疇,就近處而言,生活常規、人際互 動、獨立自主等都被家長視為繁瑣小事,不必在意,這種情況在海外臺灣學校更 為嚴重,主要是由於海外臺灣學校學生多半家境富裕,日常生活多由父母、傭人、

保母及司機照料,遭遇日常生活問題多由父母、傭人代為處理,獨立生活經驗較 少。因此運用錨式情境教學法,在模擬的真實情境中讓學生練習解決日常生活問 題,並且保留學習經驗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希望能够活化所學,落實生活教育。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法已然是 21 世紀教育學習的趨勢與潮流,所以教 育部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中,即明定十大基本能力中,就包含資訊與創造的能力 (教育部,民 92),而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教育部,民 90)也期待教師能運用資 訊科技,透過教學方式的創新,引導學生多元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與創意,

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動機之一。

此外由於研究者身為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資訊組長,在教師實際的教學上、

教師資訊素養與學校行政上要如何相互搭配,才能順利執行資訊融入教學便成為 研究者在實務工作上的課題,錨式情境教學法是其中的一個方式,所以選擇以錨 式情境教學法應用於鄉土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實驗研究,希望此經驗可做為海外臺 灣學校進行資訊融入各領域教學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發展應用錨式情境教學法於鄉土教育之教學活動設計並進行教學活動。

(二)探討應用「資訊融入錨式情境教學法」及「傳統講述教學法」對於海外 臺灣學校國小六年級學生的鄉土學習成效的差異。

(三)探討應用「資訊融入錨式情境教學法」及「傳統講述法教學」對於海外 臺灣學校國小六年級學生的鄉土學習保留的情形。

(四)探討應用「資訊融入錨式情境教學法」及「傳統講述法教學」對於海外 臺灣學校國小六年級學生的鄉土態度表現的影響。

(五)藉由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相關類科課程教學之參考。

二、待答問題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資訊融入錨式情境教學法應用於「尼客、臺主高雄深 度之旅」鄉土教學,在海外臺灣學校國小六年級教學現場,其對於學生鄉土知識、

鄉土知識學習保留以及鄉土態度表現的影響。

3

基於以上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如何在國小六年級的社會科中,使用錨式情境教學法進行鄉士教學?

(二)接受資訊融入錨式情境教學法鄉土教學之學生,與接受傳統講述法教學 學生,在鄉土學習成效上是否有差異?

(三)資訊融入錨式情境教學法應用於鄉土教學,對學生學習保留之成效,是 否優於傳統講述法教學?

(四)接受資訊融入錨式情境教學法鄉土教學之學生,與接受傳統講述法教學 學生,在鄉土態度上是否有差異?

(五)參與此次研究的研究者的經驗與省思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海外臺灣學校

海外臺灣學校,指中華民國籍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為教育其子女,

於國外設校並向當地國立案後,報教育部核准立案之私立學校。海外臺灣學校應 依我國教育宗旨、各級學校教育目標及現行學制辦學,與國內教育銜接。海外臺 灣學校受轄區我國駐外使領館、代表處、辦事處或其他外交部授權機構輔導。海 外臺灣學校課程之實施,除當地國另有規定外,依國內同級同類學校課程綱要辦 理,選用我國教育部審定合格或編定之教科圖書及補充教材。海外臺灣學校得提 報外國課程實施計畫,經轄區駐外館處轉我國教育部核准後附設外國課程部或 班。海外臺灣學校學生回國就學,其學歷、資格,與我國同級學校學生相同;其 符合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之規定者,得以僑生身分依該辦法規定申請回國升 學。(教育部海外臺灣學校設立及輔導辦法,2011)。

本研究所指之海外臺灣學校為印尼雅加達臺灣學校。

二、資訊科技

所謂資訊科技,一般泛指以電腦為基礎。Potor 和 Millar(1985)認為資訊科技 除了電腦,還包含資訊識別設備、通訊設備、工作自動化等。謝靜儀(2001)認為 資訊科技是運用電腦多媒體、網路媒體進行搜集、處理、儲存及傳輸文字、圖形、

影像、聲音等技術。徐新逸、吳佩瑾(2002)認為資訊科技指電腦多媒體或網路科 技等媒體科技,具有數位化影音多重刺激,易存取、快速處理及便於溝通等功能。

4

張庭榮(2004)指出資訊科技可當作組織知識、取得、創造、儲存、移轉、分享等 活動的重要媒介。

本研究所指之資訊科技除了電腦設備,亦包含各項諸如數位相機、攝影機、

投影機及影片編輯軟體 Presenter Soft Power Video Maker。

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中重要的議題之一,依據徐新逸、

吳佩瑾(2002)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即是教師在教學時,配合課程內容與教學方 式的需要,應用電腦中多媒體網路的特性,將資訊科技視為教學工具。邱志忠 (2002)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教師以資訊科技為教學輔助工具,充分利用資訊 科技的特性,使教學準備更快速,教學活動更活潑,與教學評量多樣化,以順利 達到教學目標。

準此,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乃教師依據教學目標,透過資訊科技相關設備及媒 體的運用,在適當的時機融入各領域教學的活動中,使教與學的活化、學習內涵 的趣味性與豐富性提升,協助學生學習。因此可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視為一種方 法或一種程序。

本研究將從教學前準備、教學活動中及教學後各時程以資訊科技融入認識高 雄的鄉土教學。

四、鄉土教學

由於本校是海外臺灣學校,學校設立主要的服務對象為臺灣子弟,大多在臺 灣出生。依據王洪文(1980) 認為鄉土的範圍是沒有一定的界限,是心理的、主 觀的、感情的考慮,所以出生地可以算是鄉土,現住地也可以算是鄉土。故本研 究者將鄉土範圍定義為學生出生地祖國臺灣而非學校所在地印尼。此外於民國九 十二年公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鄉土教學已不再獨立設科教 學,而是以融入各科的教學方式來實施。

本研究的鄉土定位為認同的鄉土,透過社會學科與資訊教育領域之能力指標 發展出「尼客、臺主高雄深度之旅」的鄉土教學活動。

本研究的鄉土定位為認同的鄉土,透過社會學科與資訊教育領域之能力指標 發展出「尼客、臺主高雄深度之旅」的鄉土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