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繪本教學與智能障礙兒童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繪本教學與智能障礙兒童的相關研究

Picture books 原指美國公共圖書館兒童館藏的分類用詞,在台灣則譯為

「圖畫書」,除此之外,亦有人引用日本的說法,將圖畫書稱為「繪本」(鄭 麗雯,1999)。以下分別就繪本的定義及特質、繪本教學的應用及繪本教學 與智能障礙兒童的應用,三部份進行文獻探討。

一、繪本的定義及特質

(一)繪本的定義

繪本主要是以學齡前後階段的兒童對象,因為這些幼年讀者的需求及 特質,使繪本在圖像及文字部份皆有特殊要求(林真美,1999)。張子樟

(1998)也指出繪本是結合文字與圖畫的故事書,文與圖之間必須是相互 配合,書中所出現的插畫並非單純地伴隨內文,也需適宜地呈現書中真實 情節與觀念,進而引發讀者的想像力與好奇心。蘇振明(2002)更進一步 地將繪本分為「廣義的圖畫書-有圖畫的書」及「狹義的圖畫書-給兒童看的 畫本」兩種。由此可知,繪本是一種利用文字及圖畫來呈現特定主題內容 的圖書,其對象大都以兒童為主。

(二)繪本的特質 1.兒童性

繪本主要以學齡兒童為對象,因此在教學時要避免選用寓意過深之繪

21

本,文字應力求淺顯易懂,符合兒童的理解程度,故事內容應符合孩童的 發展需求及興趣,配合孩童生活經驗(蘇振明,1987)。在圖畫方面,應配 合學童的視覺心理的發展,運用趣味、動態、具體、鮮明的造型及豐富的 色彩,來吸引學童好奇心及注意力,並提升學習興趣(林敏宜,2000)。

2.教育性

林敏宜(2000)指出優良繪本應能發揮促進兒童在認知、人格、生活 態度與行為上正向發展。周紫芸(2000)也認為一本質量俱佳的繪本除了 能傳遞豐富且正向的訊息,亦能陶冶兒童的高尚人格,提供孩子一個優良 的楷模,使其養成良好習慣,表現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

3.趣味性

楊振豐(2005)認為繪本因為包含了趣味的元素,使兒童們能產生興 趣,進行提高注意力及持續閱讀的意願。林敏宜(2000)也認為由於繪本 中文字的幽默感、插畫的遊戲性和音樂性,再加上整體的設計及安排,使 兒童在閱讀繪本時充份得到快樂、想像及情緒紓發。

4.藝術性

繪本的基本是文字加上圖畫,因此優良的繪本,除了要能善用想像、

譬喻、描繪、敘述等文字的表現技巧外,圖畫亦必需配合文章內容製作「有 條件的、有目的的繪畫」(許玉佩,2006)。當兒童在閱讀繪本時,最先映 入眼簾的是圖畫,因此繪本圖畫要能觸動甚至感動兒童,吸引他進入文字

22

世界,所以在選擇繪本的圖畫時,形象就重於色彩的考量(劉滌昭譯,

1996)。蘇振明(1987)即指出繪本的藝術性插圖必須重視創意的構想、趣 味的情境、新穎的技法、和諧的版面、美感的造型、獨特的風格及精巧的 印刷等,這七項影響繪本圖畫好壞的創作要件。

5.傳達性

繪本除了利用文字描述及解說之外,亦更結合各種不同造型、色彩、

質感、空間等視覺圖畫來傳遞訊息及概念(林敏宜,2000)。也因為繪本中 文字與圖畫都要能提供讀者思考的方向,所以在創作繪本時,作者需審慎 留意利用繪本傳達出去訊息,是否有達到教育的正向效果(陳嬿如,2007)。

二、繪本教學的方式

繪本的教學方式大致可分成朗讀故事、說故事、故事討論及延伸活動 設計五部份,教學步驟大都先從暖身活動、朗讀故事及說故事開始,而後 進行故事討論,最後依教學成效來進行與繪本相關內容相關的延伸活動(方 淑貞,2004;李連珠,1991;李慕如、羅雪瑤,2000;吳鼎,1980;林敏 宜,2000;紀祝華,2005;陳芝沂,2005)。

(一)暖身活動

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可以先利用引起動機,如書名解讀、遊戲活動、插 圖索引、情境佈置等,以激起學生學習意願及興趣。

(二)朗讀故事

23

Jenson (1985)指出唸繪本活動對於兒童在故事知識及閱讀知覺方面是 有助益。孩子藉由聽別人朗讀故事自然地認識生字新詞、熟悉語法、了解 情節鋪陳及引發閱讀的興趣(林敏宜,2000)。朗讀故事前,朗讀者須先挑 選能吸引孩子且適當的繪本,預讀幾遍揣摩故事內容、並安排舒適的傾聽 情境,朗讀過程要流暢自然,而在朗讀時,除了呈現繪本內容與圖畫讓孩 子欣賞之外,朗讀者亦需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及適時做出處理和回應。

(三)說故事

說故事者利用口語方式,將他心理與情緒的影像透過故事投射到聽者 身上,為了配合故事內容及當時情境或觀眾需要,他亦會使用口語、肢體 動作及手勢等。說故事者不要死記故事內容,除了要保持說故事的順暢之 外,還要保持眼光和孩子的接觸,注意孩子的反應,利用這些線索適度修 正活動內容與進行的節奏(林敏宜,2000)。

(四)故事討論

為什麼要進行故事討論?林敏宜(2000)認為討論故事有兩個層面:

一為心理的反省層面,運用「換個想法」及「換個角度」的思考技巧,如 聯想、分析、想像、創造、同理心、假設及價值澄清等;二為哲學層面,

利用高層次的思考技巧,從交換心得與經驗中開始尋找普遍性、建立抽象 概念、建立有意義的認知系統、形成行為信念、建築完善推論、確立價值 觀。不同類型的問題都可以刺激或引發孩子不同的思考,如此將有助於孩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