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美感素養具體內容

本研究欲透過編製美感素養問卷,以探討中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美感素養現 況,研究者首先將美感素養進行分類,再從美感教育相關論述歸納出美感素養內涵,並 參考國內外現行視覺藝術課程標準,藉以提出美感素養具體內容,以作為問卷編製之依 據。

壹、美感素養之分類

美感素養指個體為因應美感情境需求,長期與美感對象互動所累積具備的條件,包 括了認知、技能及情意三方面。Bloom 等人所提出之認知、技能、情意三大領域教學目 標,無論在教學、課程設計或是測驗與評量的編製上,都是廣為教育界所採用的分類,

而 Hauenstein、Wilson、 Davis、Armstrong 等人的觀點亦具參考價值,以下先就 Bloom 等人所提出之三大教育目標分類架構各領域分述之:

一、認知領域

認知領域包括所有對於人事物的記憶、思考、辨認、運用等,而認知領域教育 目標分類法最早是由 Bloom 等人於 1956 年所提出,而隨著教育學術研究的累積提 出檢討的呼籲,Anderson 和 Krathwohl 在 2001 年提出修訂版,將認知領域教育目 標內容分為知識向度與認知歷程向度兩部分。認知歷程向度由低層級至高層級依序 為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鑑和創造六個層次。

34

35

貳、美感素養項目與具體內容

本文對於美感素養內涵之分類,採取 Bloom 等人三大目標分類之基本架構,並從上 述藝術教育目標分類中發現「知覺」是各學者皆提出的層面,可見在藝術教育中「知覺」

具獨特的重要性,故將之獨立出來以凸顯之,而將美感素養之向度界定為:美感知覺、

美感理解(認知層面)、美感探索(情意態度層面)、美感表現(技能層面),如表 2- 11 所示。

一、美感知覺

本文探討美感著眼於心理學角度的美感經驗,美感知覺是美感經驗的起點,乃 個體對於外在「美的事物」的「知覺」。換言之,是人類主觀的「知覺」到客觀的

「美的事物」,是主體與客體之間互動與連結,而在人類產生的內在感受。知覺是 感覺、意識到現象或刺激的存在,一般的教育中所提到的知覺是被動的、習慣性的、

直接的接收對象;而在藝術教育中的知覺有著不同於一般的詮釋,藝術中的知覺是 主動的、超越慣性的、感覺精練的,是美感經驗的起始、是穿越人格、狀況外表去 發掘隱藏在內心的真意。Eisner 認為知覺被隱藏在表面形體或現象事物下的意涵才 是構成美的視覺形態之核心,藝術創作應具備對於下列的知覺力:作品本身的形 式,周圍環境所看到的形式,心理意象間的形式關係,而有助於美感經驗獲得的知 覺,除著眼於視覺表現的形式外,也應包含形式表現的內容 (郭禎祥,1991)。因 此本研究美感知覺的內涵分為:藝術作品、周圍環境、個體主觀感受。

(一)藝術作品

1.透過感官察覺作品的美感元素;

2.覺察作品美的原理;

3.察覺作者透過作品傳達的意涵。

(二)周圍環境

1.察覺生活物品的形式美;

2.察覺自然環境的形式美;

3.察覺環境對藝術表現的影響。

(三)個體主觀感受

1.欣賞者開放專注的心理機制;

2.察覺物我合一的美感經驗;

3.欣賞美感對象產生的情感反應。

36

二、美感理解

依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張春興,2007),國小高年級學生屬具體運思期,

其認知層次以理解為主,故本研究在認知領域以美感理解為項目。美感理解是美感 素養必備的條件,舉凡創作者的思想、意象、情感,作品題材意義、象徵,素材技 法使用、形式法則的相關知識,與美術史中探討的時代、地點、歷史、文化、風格 都是美感理解的範疇。故本研究美感理解的內涵為:美的形式、材料和技法、內容 脈絡。

(一)美的形式

1.美的原理知識;

2.美的元素知識。

(二)材料和技法

1.了解如何運用工具;

2.了解如何運用材料和技法以合乎創作想法意圖。

(三)內容脈絡

1.了解作品的作者、時代、地區、文化背景;

2.了解不同時代、地區、文化中,藝術家創作的背景與特色;

3.了解藝術與其他學科的關聯。

三、美感探索

情意是在伴隨著美感活動而形成,Eisner 認為藝術教育中要重視問題解決的歷 程(郭禎祥,2008),探索是強調主動探究、思考的歷程,在歷程中主體顯現興趣、

態度,反應情感、價值觀,故以「探索」代表情意領域並重視歷程之意,故本研究 美感探索的內涵為:探究思考、發展創作、態度。

(一)探究思考

1.依經驗和想像力進行創作;

2.構思創作的主題與內容;

3.選擇記錄自己觀察;

4.使用收集的圖像、材料資訊來發展想法;

5.在準備創作時能仔細思考規劃將如何進行;

6.透過讀寫增進藝術知能。

(二)發展創作

1.探索點子以完成任務;

37

2.和別人合作完成作品;

3.探究處理過程;

4.選擇搭配材料技法。

(三)態度

1.將藝術欣賞視為終身學習;

2.擴大自己藝術文化的層面;

3.明白自己是文化傳承者;

4.了解藝術的重要性;

5.以正確的觀念、態度欣賞展演活動。

四、美感表現

表現是美感素養應具備之技能,Csikszentmihalyi 與 Robinson 所建構的美感經 驗項目中提出「傳達」,以創作面論,創作者運用工具技術表現思想、傳達情感;

以審美面論,主體透過文字、口語的表現來描述、分析、解釋客體,以傳達其美感 經驗,而生活中的應用與實踐是創作與審美活動的延續(傅斌暉,2004)。故本文 美感表現向度之內涵為:材料技法處理的技能、口語文字表達的能力與生活實踐,

詳述如下:

(一)材料技法處理的技能 1.熟悉工具的掌控;

2.熟悉材料的使用;

3.熟悉創作技法;

4.結合科技進行創作;

5.運用藝術技能詮釋這個世界。

(二)口語文字表達的能力 1.說出自己創作的理念;

2.運用藝術知識詮釋這個世界;

3.說出對自己作品的感受、想法;

4.說出對別人作品的感受、想法;

5.比較自己與別人的作品。

(三)生活實踐

1.參與藝文活動;

2.習慣運用各種方式(含科技)蒐集、分類藝文資訊;

38

3.尋找並收藏藝術小品做為日常生活的愛好;

4.設計、規劃、進行改造,美化生活空間。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