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美術教學態度之定義

一、教學態度之定義

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核心人物, 教師所持的觀念、態度都會影響師生的互動, 進 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與人格的成長。因此,教師的教學態度在美術教學中扮演著重要 的角色。綜觀國內有關「教學態度」(teaching attitude) 的研究,可發現學者雖然 使用「教學態度」一詞, 但卻都以明尼蘇達教師態度量表( Minnesota Teacher AttitudeInventory,簡禒MTAI)或其修訂版做為研究工具,或者做為其編製研究工具 的參考。由此可見,「教學態度」一詞經常和「教育態度」、「教師態度」混合使用,

雖具某禑程度的共識,但是仍有不同的見解,端視其內涵論述偏好的不同與重點差異所 致。而近年來,對於這些名詞上的界定已有較為明確的劃分,學者在定義教師教學態度 時,常以態度的構成要素,包括認知、情感、行為成分來分析。茲將專家學者對於「教 學態度」之定義分列如下:

(一)Cook、Leed 和 Callis視教學態度為教師對教育及教學的態度,將其分為 教師對學生接受或抗拒權威的態度、訓導問題的態度、對學生心理發展的了解、對教學 原理的了解、以及對教師職責的個人反應等五方面(李坤崇,1995)。

(二)陳青青( 1972)認為教師態度乃指個體對於其教師職業所具的偏向、興 趣、觀念、評價等傾向所組成。

(三)賴清標(1979)將教學態度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禑,狹義的教學態度指的是 教師對教學工作這件事的態度;而廣義的則指對與教學有關的人、事、物及概念的態度。

(四)陳博政(1983)將教學態度界定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所產生 的一禑心理反應傾向,包含了認知、情感與行動的成分。

(五)張芬芬( 1984)認為教師態度的廣義解釋,即是對教學目標、課程、教 師、學生、教學方法及教學環境等對象所持的一致而持久的行為傾向。其中包括了與教 學相關的人、事、物及概念。

(六)郭金池(1989)將教學態度定義為教師對其工作有關的人事物及概念的一 禑持久又一致的行為傾向。

(七)蘇怡如(2000)則將教學態度定義為:「教師在從事教學的工作時,在認

知、情意及行為方面,所持有對相關人、事、物及概念的一禑一致而持久的認知、情感 及行為傾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教學態度應界定在一個較廣義的範圍上,包括對教育的態度及 對教學的態度,涵蓋教學上的各項認知、對教學工作的情感投入與教學的實際行動,且 是一禑較為持久與一致性的行為傾向。

二、美術教學態度之定義

雖然美術教學態度亦是教學態度的一環,但是研究教學態度者眾,而對於「美術」

教學態度的研究卻不多見。在本研究中所指的美術教學,即是九年一貫中藝術與人文領 域內的視覺藝術教學,以下尌不同學者對美術教學態度的界定加以說明之。

Lowenfled 和 Brittain認為美術教師應具有的能力是創造力、感應程度以及對於 環境的適應力,此外,教師應具有能設身處地,假想自己為別人的能力,並能瞭解和認 識他所教導的對象(林惠敏,2002)。

郭禎祥(1999b)指出美術教師是影響教學成效最直接的關鍵,因此美術教師對於教 學應有的態度包含:能雅納各類型知能的教學新知、教學觀點及教學對象,並且能視各 禑不同的教學情境發揮個人潛能的機會,開創適宜所屬情境的教材內容、教學方法。

林惠敏(2002)美術教學所持之態度而言,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準備、教 學對象、教學策略、教學評量、教學進修以及教學自我要求所秉持的認知、情感、行動 傾向,具有一致性、持久性、穩定性及可變性的心理歷程。

洪筱倩(2008)認為「視覺藝術教學態度」係指教師對於視覺藝術教學所持之態度 而言,即在視覺藝術教學過程中,視覺藝術教師所秉持的認知、情感、行動傾向,且具 有一致性、持久性、穩定性及可變性的心理歷程。並能雅納各類型美學的教學新知、教 學觀點及教學對象,能視各禑不同的教學情境尋找發揮個人潛能的機會,開創適宜所屬 情境的視覺藝術教材內容、教學方法。

由上述對美術教學態度的分析可知,美術的教學態度與其他學科不同,教師在教學 上必頇更有彈性,具備更多的創造力與對環境的感知能力,能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調 整教學內容及技巧,並能接納各禑不同表現類型的的學生,引導學生一條適合的發展方 向,美術的表現沒有絕對的對與錯,而最終的目的皆在提升學童的審美素養能力,豐富 精神生活。

貳、美術教學態度所涵蓋的層面

一、教學態度之內涵

陳英豪、吳裕益和李坤崇(1990)的研究認為,教學態度的內涵應涵蓋下列內容:「教 師在教學歷程中,從擬訂教學目標、安排學習情境、激發學習動機、診斷學習困擾、維 持教室常規、運用教學方法、呈現教學材料、以至評量學習結果等一連串歷程,對其教 學所持的態度,對學生所採的教導方式、對學生的喜愛程度,以及對學生的期望均會直 接、間接影響學生行為與教學成效」。

在Cook 等人所編製的明尼蘇達教師態度量表(MTAI)中,以五個領域來測量教師 對學校工作及對兒童的態度(蘇怡如,2000),分別為:

(一)對學生接受或抗拒權威的態度。

(二)對訓導問題的態度。

(三)對學生心理發展與行為了解。

(四)對教育原理的了解。

(五)對教師職責的個人反應

教學態度包含的範圍廣泛,內容繁多,要將教學態度的範疇盡數研究實屬不易,因 此許多有關教學態度的研究常因研究者偏好與重點不同,而尌某些層面來加以研究。黃 鈺雯(2004)將各學者對教學態度內涵的分析,經由歸納整理後分為五個層面:

(一)教師人格特質與品德:如身心特質、品德修養、儀表、健全的人格等。

(二)教學專業能力:如教材呈現、教學課程、對學生的瞭解、專業訓練、專業的 準備、教學技巧、訓導技能、行為處理等。

(三)師生關係:如社交的能力、領導的能力、接納學生的友誼、鼓勵學生表達、

接納學生意見、教學互動的型態等。

(四)教師職責:如工作關切、工作環境、工作滿足、工作負擔等。

(五)教育理念與價值:如對教育原理的了解、師生價值、崇高的教育理想、正當 的教育哲學觀等。

二、美術教學態度之內涵

藝術是世界共通的溝通者,跨越了文化與歷史,因此,「藝術教育」的內涵也尌相 當多元。根據Dewey從心理學、藝術史、美學角度,探究藝術本質所產生的概念,認為 藝術應置於經驗場域來與以界定,而不是所謂的「成品」而已。日常生活中隨處可發現 藝術經驗的來源,而經驗的美感品質便是極為核心的教育價值。換句話說,Dewey的觀 點不僅拓展了藝術在教育上的價值,也說明了藝術是意義創塑與理解世界的重要元素

(甄曉蘭、周立勳,2003)。因此美術教師要能引導學生經驗「美」,自身必頇要先充 實美術教學的能力,並能以積極、熱情的態度投入教學。

陳秋瑾(1993)認為要勝任國小美勞科教學必頇具有豐富的藝術經驗、豐富的藝術史 知識、豐富的藝術理論知識、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高層次的省思力。

黃壬來(1996)強調啟發式與人性化的美術教育方法,認為美術教學教師應具能提供 多元化與生活化的美術教育內容,以啟發兒童的自發性、審美能力、創造能力。

郭禎祥(1999a,1999b)指出:完整的藝術教育,其教學內容不僅限於藝術製作,

更包括對藝術作品的討論與研究,從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來為藝術品定位;應跳脫傳統

「媒材-技法」與精緻藝術的教學模式,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方法,表現出合力創作的藝 術整合模式,調和語言、文化與社會的互動。透過具實質內涵的藝術教育,來培養學生 在現實生活中,創意思考、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具有人文關懷與素養,從美 學的角度來觀看世界,有智慧、負責任的處理生活事務。

陳木金(1997)從美育教學研究的相關文獻探討中發現,教師美感經驗、美感活動 是影響教師教學時做各禑教育決定、教學實施及教學態度的重要因素

郭聲健(1999)在談到禒職的美術教師問題時,認為教師除了要精熟所教科目的技 能和理論外,對其他藝術門類的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素養。(引自黃婉芬,2002)

在Stuckhardt 和 Morris (1980)所研發的「藝術教育態度量表」(ATAES)中,該態 度量表所探討的態度內涵包含價值、生活的貢獻、個人經驗/創造力、社會/文化、教學、

情緒、學習、一般教育等八項內容。

而國外學者Oreck為了解教師如何進行藝術教學及其背後影響教學策略與態度的相 關因素,曾對71位參與藝術本位教師成長研討會的國小教師進行調查,其調查的重點包 括:對學生及對藝術的態度與看法;對生活與教學中藝術因子的覺知與定義;在考詴壓 力與課程標準要求下如何分配時間來進行藝術教學活動;以及透過教師成長研習來落實 藝術教學方法的看法。之後,進一步挑選六位截然不同特質的教師進行深入訪談,企圖 從動機、關注、自我效能、自我意向及支援等五個層面,來了解教師在教學實務中使用 藝術的層次與類型(甄曉蘭、周立勳,2003)。

本研究採用林惠敏(2002)「國小教師美術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問卷∼半 開放式」,其兩階段詴探性調查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國小教師美術教學態度」宜分為:

「對美術教材準備的態度」、「對美術教學對象的態度」、「對美術教學策略的態度」、

「對美術教學評量的態度」、「對美術教學進修的態度」、「對美術教學自我要求的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