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聽力理解涵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節 聽力理解涵義

壹、 聽力理解的背景

聽力在對話中可以影響到雙方交流的開展和對話的延續與流暢,因此要準 確地理解聽到的語言,必須具備聽力理解的三項基本條件。根據何淑貞等 (2008),這些條件包括第一:學習者的目的語基礎。目的語基礎有詞彙的累積、

具備基本語法和句型的知識,以及日常用語之理解。第二:學習者的語言能力 與生活經驗,包括從生活經驗累積對目的語的熟悉和了解目的語交際時所蘊含 的文化背景因素。第三:學習者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在語速、內容的長短、停 頓等種種不同情況下,得借助學習者的記憶能力來完成聽力理解。記憶力的強 弱對理解聽力內容有著不容忽視的因素。

貳、 聽力理解的教學目的

首先,要了解聽力教學目的,就得先了解聽力理解的本質。聆聽理解的本 質是人們利用聽覺器官對言語信號接收、解碼的過程。言語信號指的是每個音 義的結合體—詞語和由詞語組排列合成的語流。接收、解碼就是對聽覺器官收 到的言語信號進行分析、辨別、歸類,同時跟已經儲存在大腦中的經驗成分建 立起聯繫,從而在語音、語法、語意三個層面進行新的感知,理解言語訊號所 表示的意義,並且把新感知的言語信號存入記憶庫變為經驗成分,以便感知更 新的言語訊號(楊惠元,2007)。要提高學習者的聽力, 必須通過訓練使他們具 有靈敏的聽覺器官,幫助學習者儲存大量的經驗成分,還要訓練他們解碼操作的 熟練程度,培養漢語的語感。聽力理解不應只停留在機械似地接收音節、數碼上,

更重要的是將接收到的信號串連起來,利用思維機制對其進行判斷、理解,並 將其變為經驗成份儲存進大腦,成為下一次解碼的聯想成份(毛悅,19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1

聽力教學研究者楊惠元(2007)指出聽力教學目的是訓練學習者聽覺器官的 靈敏度,並能快速準確地辨析語言信號,幫助學習者吸收可能多的語言要素,

同時將所吸收的信號作為經驗成分儲存在大腦記憶庫中。楊先生認為要訓練學 習者聆聽理解微技能,必須有大量和反覆的語言信號輸入,才能提高接收解碼 的熟練程度,啟動聽覺語言中區。有了明確的聽力教學目的,將促使教師開始 從學習者的角度探討如何設計較完整及有利於提升學習者聽力理解的教學策 略。

參、 聽力訓練的重點與原則

根據以上聽力教學的目的,可以了解到聽力理解的本質是:倘若聽者要理 解說話者的意思,聽者大腦中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語言知識與經驗成份。因此,

聽力訓練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幫助學習者積累語言知識與擴充,吸取經驗成 份;第二個重點則是訓練聽力理解微技能。楊惠元先生經過了多年的聽力教學 實踐,提出聽力訓練的八項微技能,包括:辨別分析能力、記憶儲存能力、聯 想猜測能力、聽後模仿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邊聽邊記能力、檢索監聽能力和 概括總結能力(楊惠元,2007)。以上八項聽力微技能是聽力訓練的教學重點。

教師在華語文聽力理解的具體教學上,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可選擇一到兩個微 技能做為訓練重點。

聽力理解教學必須給學習者可理解輸入,也就是 i+1 模式。i 是學習者現有 的語言水平,i+1 是在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的基礎上再提升一項輸入。胡波

(2007)認為當學習者聽明白了教師為學習者提供的語言材料,他們才會有收 穫和提升,同時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才能把聽到的資訊作為經驗成分儲存 在大腦中。因此,他認為要實踐可懂輸入的模式,必須遵循三項原則:

1. 準備課文重點時,要考慮學習者的水平高低。

2. 設計練習時,要設計適合學習者語文程度的練習,讓學習者有成就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聽力理解要求精聽和泛聽。精聽要求從整體到細節全部聽懂;泛聽只要求 聽懂主題,細節可以省略,因材施教。

何淑貞等學者(2008)指出,聽力訓練的原則也包括:多聽、練習中的聽 力訓練、重點突出的階段強化,以及控制課堂節奏和每單元給予學習者的分量。

第三節 華語文聽力理解難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通常採用聽說領先、讀寫後續的教學方式。聽是 交際的基礎,聽不懂就難以正確地回答,因此聽力理解是學習漢語的重點。第 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華語文的過程,總是少不了面對聽力理解的困難。毛悅

(1996)曾探討及調查影響聽力理解正確率的難點,研究對象為中國留學、華 語層度平均相當於漢語水準考試(HSK)中高級水平的外籍生進行了十周的聽 力理解教學測試。研究測試有:語音、聽句子、聽對話、聽一段對話和聽文章 五個方面。此研究發現在聽力理解方面的第一個難點為語音部分。儘管這些留 學生到了中高級階段,語音接收尚會發生錯誤,導致錯誤地將其歸類、分析,

進而引起錯誤的聯想和理解。

第二個難點是學習者的詞彙量有限。在聽句子、文章、對話時,學習者總 會接收到未曾學過的新詞和語法,造成錯誤的言語資訊接收。

第三難點是語速。第二外語學習者在還未養成使用華語文思維的習慣下,

對收到的言語資訊分析較慢,有很多時候抓不住在語句中其它相關的重要詞 語,而這些詞語已成為過去而不被記得。除此之外,語言的重音、停頓、語氣、

語調的變化,也體現出學習者語意內容的接收困難,影響利用信號進行聯想思 維的過程。因此,聽覺器官的靈敏度和思維活動速度對語言學習有莫大的關係。

第四難點是母語思維的幹擾。第二外語學習者難免會被自己的母語幹擾,

影響目的語的使用,解碼速度減緩,降低聽力理解的準確性。

第五難點是華語語法規則及習慣用法。語法規則的掌握程度影響著聽力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解的精確度。學習者在對言語信號解碼的過程,需要具備一定數量的語法規則 和有關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知識等經驗成份。因此,要如何把儲存在學習者大腦 中的語法規則在必要時正確地提取使用於解碼過程,是教師們關注的訓練重點。

第六難點是難以在大段對話中抓住對話重點。在成段的對話中,說話者有 時候為了說清楚自己的觀點、意見,將以不同的角度來論述,但其中的關鍵句 卻只有一、二個。一旦對話中呈現出多種的語句和用詞的數量增加,聽者的注 意力容易被分散,其語言解碼跟不上說話者的語速時,便難以抓住重點,只記 得對話的最後結果,導致聽力理解內容錯誤的分析。因此,如何辨認重點與非 重點,以及各種事情的關連性,是學習者目的語進行思維、聽力理解的難點。

聽力教學研究者楊惠元(2007),對外籍學習者聽力理解的難點也做出了分 析,包括:分辨近似的音和調、辨別同音詞、多義詞的理解、長句子、語言的 表達習慣、生活文化的背景知識以及說話的語速。

以上的聽力難點都是華語文教師必須關注且繼續作探討的研究問題。

第四節 提升華語文聽力理解的教學方法

聽力理解在對外華語文教學中是一門重要的語言技能訓練基礎課。從以上 對外華語文聽力理解教學所面對的種種難點將是聽力理解教學課挑戰的一項語 言學習技能。要提高第二外語學習者聽力理解層度,教師必須針對學習者的學 習難點找尋聽力理解各個階段的應對策略,改變教學方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壹、 聽力理解教學階段

劉頌浩(2005)以實際的聽力測試,提出了提高學習者聽力理解的策略。

他認為在聽力理解教學階段,詞彙和情境的熟悉有利於聽力教材的理解;可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情境和文化因素的背景知識則是聽力理解障礙。因此,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是 影響聽力理解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學習者的聽力能力,精聽和泛聽技能必須結 合使用。精聽課主要是來解決句法和熟語的問題,泛聽課則用來熟悉和鞏固詞 彙,並使學習者盡可能多地接觸真實的語料。教材的編寫得重視情境的設置,

熟悉的情境有助於學習者華語文理解的提升。

根據胡波(2007)的聽力理解教學,必須分為三個階段,有語音階段、語 法階段和短文階段。

一、 語音階段

語音階段教學涉及到辨別分析能力包括:辨別聲母、韻母,聲調,指出聽 到的聲母或韻母(楊惠元,2007)。教師的聽力教學任務就是要使學習者準確地 識別聲母、韻母、聲調,分辨近似音、變調後的三聲與二聲的區別,同時能在 言語對話中識別目的音,對每組音節的目的音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準確地 記錄和模仿。此任務可以通過聽力技能的訓練,使學習者準確地感知單個語音 及其順序,從而辨認出符合漢語意義的詞,並且容易儲存在大腦的記憶庫中。

二、 語法階段

語法階段是學習者華語文學習過程中,累積理解資訊的經驗和技巧重要的 一環。這個階段能決定學習者在進入中、高級階段後,理解可以比較順暢。教 師得通過語聲形象啟動學習者大腦中的語言知識庫,使學習者可以提取和使用 已知的詞彙、句型、語法和語意,同時也強化語言理解資訊,使短時記憶轉化 為長時記憶的儲存,以便有助於將來的聽力理解經驗。語法階段得訓練學習者

語法階段是學習者華語文學習過程中,累積理解資訊的經驗和技巧重要的 一環。這個階段能決定學習者在進入中、高級階段後,理解可以比較順暢。教 師得通過語聲形象啟動學習者大腦中的語言知識庫,使學習者可以提取和使用 已知的詞彙、句型、語法和語意,同時也強化語言理解資訊,使短時記憶轉化 為長時記憶的儲存,以便有助於將來的聽力理解經驗。語法階段得訓練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