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外華語文聽力理解訓練: 一對一同步遠距教學之行動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對外華語文聽力理解訓練: 一對一同步遠距教學之行動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博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老師:招靜琪 教授.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對外華語文聽力理解訓練:. ‧. 一對一同步遠距教學之行動研究. sit. y. Nat. io. er. Develop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learners over the. n. internet: An action research a on synchronous distance tutoring sessions. iv l C n hengchi U. 研究生:關慧凌. 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 五月.

(2) 對外華語文聽力理解訓練: 一對一同步遠距教學之行動研究 中文摘要 近年來全球華語熱的現象促使許多海外大專院校與產業界紛紛投入華語文數位學習的 建設。在科技發達與網路功能不斷地提升,以及網路華語文教材和語文學習網站之發展的 趨勢下,本行動研究試著以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出發,透過網路進行一對一遠距華語文聽. 政 治 大 學習者的聽力理解學習過程與轉變歷程;其次是要了解教師在網路遠距教學上對這三位學 立 習者的教學轉變歷程;最後是以三位學習者的網路學習經驗與教師的教學歷程,透過網路 力理解教學,首要探討在一對一聽力學習遠距環境中,三位國別與文化背景不同的華語文. ‧ 國. 學. 進行華語文一對一遠距教學,了解遠距華語文教學之設計與教材之選取方面須重視的事項。 本研究主要研究對象為三位身在不同國家,華語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初級學習者,並採. ‧. 用網路免費華語文教材「一千字說華語」和線上免費平台進行遠距一對一教學。研究方法 先以發展聽 力理解教學:研究對象接受二十週的聽力理解課,每次一小時,共計二十堂. Nat. sit. y. 課。接著透過行動研究法,應用訪談與問卷蒐集三位個案學習者的經驗與感受,佐以教師 的教學省思,以深入了解此教學行動。所有聽力理解教學包括問卷調查、學習者回饋、教. io. al. er. 學省思、訪談資料等紀錄都用來分析本研究教學的實施情況,同時也參考學習者每堂課的. n. iv n C 研究結果顯示,透過一對一遠距教學情境與網路科技資源應用在華語文聽力理解教學 hengchi U. 前、後測成績做進一步的探究與結論依據。. 中,遠距學習者對網路學習環境、一對一遠距教師之教學、以及網路華語文教材等方面, 皆持正面看法與回饋。問卷及訪談結果顯示三位學習者都同意網路一對一教學可以彌補學 習者週遭學習環境之不足與困難,同時可以提升學習者華語文學習能力的自信心,進而培 養其日後華語文持久的學習動機。本研究能協助網路對外華語文教師了解藉由網路遠距第 二語言初級學習者的需要,並提供教學設計參考,作為其開課前的準備,與提升其教學品 質與成效。研究成果亦提供對外華語文數位學習教材編寫與製作之回饋與建議。. 關鍵詞:遠距教學、行動研究、聽力理解、對外華語文教學.

(3) Develop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for Chinese learners over the internet: An action research on synchronous distance tutoring session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has driven many overse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ies to inves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technologies. The trend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network functioning continues to improve as well as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resourc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websites. This. 政 治 大. action research attempts to integrate technology into one-on-one tutoring sessions for Chi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The first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立. process of learning and the challenges and experiences the students face via online one-on-one. ‧ 國. 學. distance learning. Secondly, it i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and the changes of teaching style toward the students via the internet. Lastly, it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through th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the. ‧. teachers' teaching process.. y. Na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ree beginning Chinese learn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al. io. sit. backgrounds and making use of free online teaching materials provided by "Speak Mandarin in. n. al. er. One Thousand Words" via a free online platform for distant tutoring sessions. The methodology. iv n C hour.h The research section e n g c h i U is. to develop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s that all the students will have a total of twenty classes, with each class lasting for an. based on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observing the students'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er's reflections and to gain insight on the teaching actions. The students’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in each class are referred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basis and conclusion. The interviews and record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earch through teaching.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positive opinions and feedback regarding one-on-one distance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methodology with the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materials.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agreed that one-on-one online teaching can compensate the shortcomings of students in a traditi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 This study therefore concludes non-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confidence in the learner with their ability. Even without a Chinese physical environment, distance teaching can.

(4) still motivate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This research can help teachers to understand student needs via online one-on-one and it could help provide teachers designing the most effective ways of teach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also provid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Keywords: Distance learning, action researc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目錄 目錄.................................................................................................................................................. I 表目錄............................................................................................................................................III 圖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學. 第二章. ‧ 國. 第三節. 政 治 大 重要名詞釋義..........................................................................................................4 立. 文獻探討..........................................................................................................................6 網路遠距教學..........................................................................................................6. 第二節. 聽力理解涵義........................................................................................................10. 第三節. 華語聽力理解難點................................................................................................12. 第四節. 提升華語聽力理解的教學方法............................................................................13. ‧. 第一節. er. io. sit. y. Nat. al. iv n C hengchi U 研究方法................................................................................................................18 n.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18. 第一節 第二節. 研究場域................................................................................................................19. 第三節. 研究對象................................................................................................................19. 第四節. 研究工具................................................................................................................20. 第五節. 研究流程................................................................................................................21. 第四章. 研究發現....................................................................................................................... 25. 第一節. 遠距教學前置準備歷程........................................................................................25. 第二節. 遠距課堂聽力學習之經驗....................................................................................28. 第三節. 遠距教學歷程之轉變 ............................................................................................63 I.

(6) 第五章. 問題討論........................................................................................................................76. 第一節. 第二語言學習者遠距聽力理解之學習過程........................................................76. 第二節. 遠距教師教學歷程與轉變....................................................................................95. 第三節. 網路華語聽力教材選擇與設計之重點.............................................................. 11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22. 第一節. 結論......................................................................................................................122. 第二節. 研究限制..............................................................................................................125. 第三節. 建議......................................................................................................................127. 立. 政 治 大. ................................................................................................................................. 130. 學. ‧ 國. 參考文獻. 研究對象同意書......................................................................................................... 137. 附錄二. 學習者背景問卷調查................................................................................................. 138. 附錄三. 聽力理解教學與研究資料搜集時間表..................................................................... 140. 附錄四. 測驗設計樣例............................................................................................................. 142. 附錄五. 學習者自我檢測回饋單............................................................................................. 144. 附錄六. 全球華文網 Moodle 開課區介面 ............................................................................. 146. 附錄七. 聽力理解教學流程圖................................................................................................. 147. ‧. 附錄一.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n U. v.

(7) 表目錄 表一 -1. 五種聽說技能的訓練方式與目的 ...............................................................................16. 表一 -2. 短文階段的聽力理解能力訓練與方式 .......................................................................16. 表一 -3.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 .................................................................................................. 20. 表一 -4. 測試題型和檢測項目 .................................................................................................. 22. 表五 -1. 三位學習者華語四大技能之能力自我評估 ...............................................................88. 表五 -2. 三位學習者華語四大技能之難度自我評估 ...............................................................88. 表五 -3. 三位學習者華語四大技能之重要性自我評估 ...........................................................88. 學. 圖目錄. ‧ 國. 立. 政 治 大. 聽力理解教學流程 ......................................................................................................65. 圖四 -2. 四個單元後的教學流程 ...............................................................................................66. 圖四 -3. 生字筆順之網頁連結 ...................................................................................................67. 圖四 -4. 單元九「家具」之資料補充 .......................................................................................69. 圖四 -5. 單元十六「婚禮」影片之資料補充 ...........................................................................69. 圖四 -6. 單元十七「喝茶的藝術(一)」之中國茶具圖解 .....................................................70. ‧. 圖四 -1.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四 -7 單元十七「喝茶的藝術(一)」之泡茶影片分享 ......................................................70 圖四 -8 八個單元後的教學流程 ................................................................................................72. III.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年來許多非漢字圈國家的學習者來台灣或到中國學習華語文。來到海外 學習華語文的留學生,他們的目的不但是希望在一個華語文為母語的學習環境 下習得其目標語,而且對中華文化深感興趣。在全球華語熱的趨勢下,促使多 種華語文學習管道之建構,例如:於 2005 年 7 月成立的中國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向全世界拓展華語文、推廣中華文化、支持華語文教學為主要目的,. 政 治 大 梓紅、湯希,2009)。根據孔子學院主席劉延東女士(2009)指出,全球華語文 立 提供世界各地的華語文學習者一個最有規範和權威的現代華語文教學管道(劉. ‧ 國. 學. 熱,促使孔子學院從 2005 年成立以來,至今的發展已有 88 個國家建立了 282 所孔子學院和 272 個孔子課堂;參與的學員有 23 萬多人及 8000 多班次的漢語課. ‧. 程。藉由華語文發展的趨勢,孔子學院於 2009 年 12 月成立了網路孔子學院,. sit. y. Nat. 在網路上提供各類漢語與文化教學課件,也開展遠端多媒體教學。. io. er. 目前,儘管海外全世界華語非母語的學習者已超過了 4000 萬人(唐燕兒,. al. v i n Ch 國外的一些學校對中國語言、中國文化很感興趣,而且願意開設中文課程,可 engchi U n. 2009),但各國仍然普遍缺乏高水準的華語文師資隊伍和適合本土使用的教材。. 是卻面臨師資短缺的問題。除了師資不足問題,即使來台或赴大陸學習華語文 的學習者重返母國後,離開了華語文學習環境,將甚少或是沒有機會再使用華 語文。久而久之,學習者將對華語文的知識逐漸變得模糊,最終無法達到華語 文學習目的。 從以上的華語文教學趨勢來看,網路孔子學院的創辦也是隨著網路技術的 蓬勃發展,其無遠弗屆的功能,應用在語文教學方面,使得網路教學逐漸成為 教學的配備與潮流。從華語文學習者難以在當地的現實生活中接觸到華語文的 狀況下,學習者的華語文難以更上一層樓。本研究以此需求視為重要考量,展. 1.

(9) 開對外華語文遠距教學之研究。筆者認為今後的網路教學不僅輔佐傳統教室現 場教學,也能獨立建構為虛擬教室,讓學習者有多元的選擇學習機會,接觸資 訊社會的學習環境。遠距對外華語文教學已可藉由網路各種媒體所能產生之教 學互動性來設計一套能夠真正提昇海外華語文教學的教學系統。 在每個語言教學中都有四大技能,即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外國人學 習、習得華語是從聽開始的(吳勇毅,2004) ,聽力理解的能力也是學習第二外 語的初步技巧,是人們互動中的一項必要活動。筆者認為在聽說教學當中,聽 力特別重要,學習者要提高說話和口頭交際能力,就得先聽得懂對方的語言發. 治 政 大 胡波,2007;楊海康,2002)。一般來說,在交談中,聽要先於說,因為只有聽 立 音,理解聽力內容後,才能有意義及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楊惠元,1996;. 懂對方的話,才能有針對性地與對方對話;要是聽不懂,交際活動也就無法進. ‧ 國. 學. 行(楊惠元,1996) 。若是以華語文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無法及早適應以改善華. ‧. 語文聽力理解能力,可能會成為語言學習的障礙。. 根據北京語言大學副教授胡波(2007)對聽力課教學法的深入研究,他認. y. Nat. er. io. sit. 為聽力理解是通過聽覺器官對言語信號進行接收和解碼的過程,它包括語音信 息特徵的辨別,如:辨音、辨調、辨重音、說話的語速和節奏。在此基礎上,. al. n. v i n 學習者應用詞彙與語法知識,結合上下文來理解整個句子或段落所傳達的意 Ch engchi U 思。在日常生活中,對話中的語音信息就在瞬間刺激聽覺神經後即刻消失,聽 者難以對聽到的話語進行反覆的推敲,即使沒聽懂也很難再重複。真實的聽力 過程是很難控制的,因此聽力理解是一項不容易掌握的技能。除此以外,聽辨 能力和大腦中儲存的語言知識量相關。大腦中對目標語的語言知識量越豐富, 聽懂的程度就越高,聽力理解的反應速度也明顯提升 (楊海康,2002)。語言知 識量和反應速度密切相關,不同聽者的反應速度也會相異,因此聽力理解的性 質決定了它是一項專門且不容忽視的語言技能。 作為第二外語教師,筆者了解聽力理解在語言學習上的重要性,更了解到 2.

(10) 身在海外非華語文為母語的國家且熱衷於華語文的學習者之需要,筆者希望拓 展遠距華語文聽力理解教學,提供海外學習者另一種方便且有效的網路聽力訓 練課程,幫助學習者提升聽力技能。 聽力訓練的作用和任務就是讓學習者打好聽力基礎、培養聽的技巧、培養 聽的適應能力、注意力和開發智力(呂必松,1996) 。隨著人們對聽力課教學的 認識不斷深入研究,聽力理解被認為是學習過程的認識層面。聽力理解與語言 知識學習相結合,增強了聽力課程的實踐意義,因而產生了聽辨訓練、聽讀訓 練、聽寫訓練、聽說訓練和聽測訓練等五種教學方式。本研究將以聽說和聽讀. 治 政 大 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和活躍網路課堂的教學氣氛,同時也希望達到鞏固和 立 訓練為研究教學的主軸。筆者認為透過遠距進行聽說和聽讀教學訓練,有助於. 強化學習者華語文聽力技能之作用,達到本研究遠距聽力理解教學所預期的效. y. 研究目的. sit. Nat. 第二節. ‧. ‧ 國. 學. 果。. io. er. 本研究目的在於從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及學習者使用之觀點,嘗試著推廣. al. v i n Ch 「一千字說華語」(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09) e n g c h i U ,筆者也依據各個單元的題材 n. 遠距華語文教學。除了應用師生雙方都能透過網路取得之免費華語文聽說教材. 內容提供補充資料給學習者聽力理解的訓練,同時針對學習者的聽力學習策略 做深入探討。 本研究主要分為三個構想進行。第一、分析第二語言學習者遠距聽力理解 學習過程與轉變歷程;第二、分析教師遠距華語文聽力理解教學的歷程轉變; 第三、探討遠距華語文教學之選材與設計方面的重要事項。 本研究期望能夠透過遠距教學系統平台之教學環境及網路工具與網路教材 之使用,事先規劃適合學習者的教學內容,並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設計符合 學習者特性的學習策略與方法,以促使學習者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達成預 3.

(11) 期之學習成效。除此之外,筆者希望透過實踐教學的方式,為遠距教學環境的 建構,如教材的提供、儲存與傳遞、教學工具的使用適應性、教學模式的探討、 如何與目前的教學環境整合等問題,提出建言。.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將涉及的重要名詞,包括行動研究、遠距教學、對外華語文教學、 華語文聽力理解,定義如下:. 一、 行動研究. (Action Research) 政 治. 立. 大. Jean McNiff (2004) 認為行動研究的意思是指它是一種探究自己學習歷程. ‧ 國. 學. 的研究方式,是透過觀察自己的實務工作來檢驗這些實務工作是否有達到自己 所預期或所希望的發生與進展。若是自己對實務工作感到滿意,就應該能對自. ‧. 己的方式及自信做出解釋。倘若覺得自己的實務工作在某方面需要改進,自己. y. Nat. sit. 就應該採取行動去改進,同時也應該能提出證據來證明實務工作確實獲得改進。. n. al. er. io. 潘世尊(2005)指出,行動研究的目的是「揭露及解決問題以求改善」,在研. i n U. v. 究當下透過積極的介入,以改善參與者的知識、能力、實務或教育實際。. 二、 遠距教育. Ch. engchi. (Distance Education). Keegan (1996) 結合各種遠距教育的定義構成一個易於理解的遠距教育定 義,其中的主要元素包括:教師與學習者的教學過程像是永遠分離的、使用科 技媒體傳播課程內容、提供雙向溝通、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是單獨學習而非團體 學習。. 4.

(12) 三、 對外華語文教學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對外華語文教學是一種外語或是第二語言教學。學習者為母語非華語者, 也就是說華語文為外語的對象,以學習華語文的目的不僅是要習得語言與文化 知識,將習得知識儲存於記憶當中,而且還要把它們應用於各種華語文交際情 境中。. 四、 華語文聽力理解 (Chi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治 政 大 Vandergrift (1999) 認為聽力理解是一種複雜的、主動的過程。在這種過程 立. 中,聽者必須區別不同的語音,理解詞彙和語法結構,闡釋重音和語調。聽者. ‧ 國. 學. 得把上述處理的結果儲存起來,並在上下文語境以及社會文化語境中對它們進. ‧. 行統一解釋。本研究的聽力理解意義建構過程,主要是藉由楊惠元(1996) 所總 結的八項訓練聆聽理解微技能,包括:辨別分析能力、記憶儲存能力、聯想猜. y. Nat. er. io. sit. 測能力、聽後模仿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邊聽邊記能力、檢索監聽能力和概括 總結能力。以上八項都是聽力訓練的重點。在本研究具體教學上,每一堂課的. n. al. i n 教學內容將選擇一到兩個微技能做為訓練重點。 Ch engchi U. 5. v.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遠距教學. 壹、 遠距教學之發展 遠距教學 (Distance Education),又稱遠程教育,最早於 1840 年代以函授教 學方式進行。1990 年代之後,由於電腦網路觀念的興起,網路傳播技術的成熟 發展,使得遠距教學的形式傳遍世界各地並且開始運作起來。隨著無線廣播與. 政 治 大. 電視的相繼發明,使得遠距教學進入多媒體教學的新階段。1969 年英國成立的. 立. 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利用電視和廣播做為實施遠距教學最初的傳播工具,. ‧ 國. 學. 獲致相當豐碩的成果,其地位被提升為運用科技以推廣教育的先驅。此成果致 使世界各國紛紛成立遠距教學的專責機構,以彌補傳統學制所不足的部分,並. ‧. 逐步推演出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 y. Nat. sit. 隨著網絡教學的發展帶動眾多網絡資源和網絡課程的開發工程。對外華語. n. al. er. io. 文教學界使用網絡科技也越來越普及。當前遠距教學系統之發展,大致可分為. i n U. v. 三類,第一:「非同步」遠距教學 (Asynchronous Distance Learning),是一種透過. Ch. engchi. 網站開設課程,將教學個案製作成網路教材,透過電子郵件通訊方式聯繫,使 世界各地的學習者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進行課程的學習。第二: 「同步」遠 距教學 (Synchronous Distance Learning),是一種即時性且交談式地進行教學與課 程學習。其教學以視訊或網路電話方式進行,不但能增加教師與學習者之互動 討論的機會,而且有利於進一步掌握學習者的學習進度及學習過程。第三: 「混 合式」遠距教學,也就是將「非同步」與「同步」教學合併使用的遠距教學。 電腦網絡已將世界各國聯成一體,遠距教學的做法也因此漸受關注。台灣 於 1940 年第一個實施遠距教學的中華函授學校正式開課至今已屆 70 年。中華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吳英毅(2010)表示中華函授學校為面對全球海外需求的多 6.

(14) 樣化與資訊科技及數位學習發展逐漸成熟的趨勢變遷,開始運用中華函授學校 遠距教學網站平台,定期舉辦同步線上互動教學與非同步之課程討論。其目的 不僅是讓華語文學習多樣化,也是學習跨越時空限制,營造全球各地的網絡學 習社群,使海外的學習者有更好的管道學習華語文。 除了台灣的函授學校,前述之中國網路孔子學院也透過遠距教育積極地向 海外推廣華語文學習。網路孔子學院不僅提供循序漸進的華語文課程,讓海外 學習者使用電腦學習外語,也讓學習者通過網路跟教師、同學、以及以華語文 為母語的人進行交際,使學習者習得之華語文知識能夠學以致用。另外,北京. 治 政 大 網。學習者註冊付費後,上課的課程將授予學分認證,是中國境內對外漢語教 立 語言大學網路教育學院漢語教學部也開發了漢語遠端教育平台 eChinese 中文. 育領域唯一能提供網上學歷認證的學校。該網站不但提供豐富的華語文學習資. ‧ 國. 學. 源,包括課件資源、媒體分類素材、試題庫等,而且其漢語教育也含蓋了漢語. ‧. 學歷教育、非學歷漢語培訓、少兒漢語、HSK 漢語水平考試輔導、休閒漢語, 以及國際漢語教師培訓等。. y. Nat. er. io. sit. 近年來華語文學習的熱潮也促使了熱衷於華語文教學的人士和公司開始使 用電腦推動網路遠距華語文輔助教學,如 ChineseTeachers. com、verbalplanet.com、. al. n. v i n eChineseLearning、 漢語教師在線教學網等。網站的建立吸引了各國不少學校及 Ch engchi U 學習者。遠距教學,不管是全職生、在職生或是全職工作者都能有更多的學習 彈性,不再因為工作時間和選課發生衝突,並且可以輕而易舉的透過網路,根 據自己的時間表學習華語文。 儘管遠距教育漸漸受到關注,但有關線上教育的品質和使用情形常是人們 所質疑的,例如:學習效能、教學上的學習風格、線上合作學習、師生滿意度. 等。史隆聯盟 (Sloan Consortium) 集合了致力於發展高品質的線上教育組織與機 構,評估美國線上教育的品質與發展程度。美國進行第六屆線上教育研究取名 為:Staying the Course-Online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08)。該機構從美國. 7.

(15) 超過 2500 有授予學位並具有學術領導地位的高等教育機構,以問卷方式調查了 有關學習者、教師以及教學機構對於線上教育的態度,同時也調查線上教育的 品質是否與傳統面對面的教育一致。該報告結果顯示:2007 年的秋季,超過 390 萬名學習者參加至少一個線上課程,與 2006 年相比增長了 12%。美國高等教育 機構有將近 50%的學院同意進行在線課程,超過 20%的學習者至少選修一個在 線課程。 另外,根據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鄭艷群教授透露,日本早稻田 大學想要提升日本學習者的漢語口語能力,但在漢語學習者眾多和師資短缺的. 治 政 大Tutor 透過網絡連接, 語遠程 Tutorial 課程,與中國台灣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的 立 情況下,該校 CCDL (Cross-Cultural Distance Learning) 漢語組於 2002 年開發了漢. 開設了網絡漢語口語課,讓漢語教師為身處日本的學習者教授漢語口語,形成. ‧ 國. 學. 了「Tutorial 漢語遠程教學模式(Tutorial Chinese Distance Instruction-TCDI)」,並. ‧. 有研究證實這種模式是個有效的遠程語言教學模式(鄭艷群,2004) 。因為它能 把國際間的交流實踐,通過在網路上營造的傳統課堂教學氛圍開展遠程口語教. y. Nat. er. io. sit. 學,成功地建構虛擬課堂,並創造了使用漢語進行交流的環境,有利於學習者 掌握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的應對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習者對外學習的. al. n. v i n 積極性。由此可見,網路教學的發展已是有目共睹的趨勢,也證明了遠距教育 Ch engchi U 的成長是樂觀的。 貳、 遠距教學意義與特色 王福權、陳素鉛(2003)認為遠距教學是近代教學方法的一項重要改革, 是落實終身教育理念最具體的行動,其定義是教學者與學習者之間有一段距 離,採用網際網路科技突破空間的限制,利用媒體將系統化設計的教材,傳授 知識給學習者的教學過程。不論學習者所在的地理位置,皆能接受相同的教學 內容與品質。 8.

(16) Simonson(2006)對遠距教育定義為:由教育機構提供的 (institution-based) 一種正式教育,身處各地的學習者、學習資源和教師是透過網絡多媒體來進行 連繫與互動。Simonson 等作者(譯者沈俊毅,2007)對遠距教育與教學成效的 直接關係提出了六個結論。第一,學者們認為訓練遠距教育教師策劃有效的教 學策略是很重要的、第二,教師在開課前得仔細地設計與發展遠距課程、第三, 課程概念與想法的視覺化是遠距課程設計的重要考量、第四,教學者必須提供 學習者適當的支援系統,並讓學習者取得相關的資源與服務、第五,教學成效 也必須包括師生及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第六,教學評量的設計應該與. 治 政 大 Becker(2007)則認為遠距學習的特色是以遠距離和非面對面授課方式進 立. 教學經驗所產生的特定學習成效相互反映。. 行,同時結合科技的應用及豐富資源的提供,讓學習步調個人化、具有彈性、. ‧ 國. 學. 並且能讓學習者善用既有的經驗來發展自身的學習策略。. ‧. 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教授、中國計算語言學專家-鄭艷群博士 (2008)認為網絡上的課堂應當具備的特徵包括由真人教師和學習者構成虛擬. y. Nat. er. io. sit. 的學習群體、網絡課堂得體現課堂授課的真實過程和氣氛、另外還要讓學習者 有參與感,可以進行提問、會話和練習等。為了達到遠距教學目的,華語文教. al. n. v i n 師應當透過網路教學平台進行線上開課區(如應用全球華文網的 Moodle、 Ch engchi U Voicethread、Ning.com、Diigo 等平台) ,同時應用網路尋找中文學習資源、網上 平台討論交談、電子郵件通訊交流、師生網路遠距視訊等互動,這些高科技成 為師生交流的新管道。 隨著教學技術的發展和成熟,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遠離目的語 環境的學習者選擇遠距學習方式。因此,遠程語言教師在教學上不但要扮演著 引導者和輔導者的角色,而且還要以鼓勵者的角色來增強學習者在線學習的動 機與信心,並能持續學習。這種能力需要訓練和經驗的累積,未來的教師確實 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了。. 9.

(17) 第二節 壹、. 聽力理解涵義. 聽力理解的背景. 聽力在對話中可以影響到雙方交流的開展和對話的延續與流暢,因此要準 確地理解聽到的語言,必須具備聽力理解的三項基本條件。根據何淑貞等 (2008),這些條件包括第一:學習者的目的語基礎。目的語基礎有詞彙的累積、 具備基本語法和句型的知識,以及日常用語之理解。第二:學習者的語言能力 與生活經驗,包括從生活經驗累積對目的語的熟悉和了解目的語交際時所蘊含. 政 治 大 頓等種種不同情況下,得借助學習者的記憶能力來完成聽力理解。記憶力的強 立 的文化背景因素。第三:學習者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在語速、內容的長短、停. ‧ 國. ‧. 貳、. 學. 弱對理解聽力內容有著不容忽視的因素。. 聽力理解的教學目的. y. Nat. er. io. sit. 首先,要了解聽力教學目的,就得先了解聽力理解的本質。聆聽理解的本 質是人們利用聽覺器官對言語信號接收、解碼的過程。言語信號指的是每個音. al. n. v i n 義的結合體—詞語和由詞語組排列合成的語流。接收、解碼就是對聽覺器官收 Ch engchi U 到的言語信號進行分析、辨別、歸類,同時跟已經儲存在大腦中的經驗成分建 立起聯繫,從而在語音、語法、語意三個層面進行新的感知,理解言語訊號所 表示的意義,並且把新感知的言語信號存入記憶庫變為經驗成分,以便感知更 新的言語訊號(楊惠元,2007)。要提高學習者的聽力, 必須通過訓練使他們具 有靈敏的聽覺器官,幫助學習者儲存大量的經驗成分,還要訓練他們解碼操作的 熟練程度,培養漢語的語感。聽力理解不應只停留在機械似地接收音節、數碼上, 更重要的是將接收到的信號串連起來,利用思維機制對其進行判斷、理解,並 將其變為經驗成份儲存進大腦,成為下一次解碼的聯想成份(毛悅,1996)。 10.

(18) 聽力教學研究者楊惠元(2007)指出聽力教學目的是訓練學習者聽覺器官的 靈敏度,並能快速準確地辨析語言信號,幫助學習者吸收可能多的語言要素, 同時將所吸收的信號作為經驗成分儲存在大腦記憶庫中。楊先生認為要訓練學 習者聆聽理解微技能,必須有大量和反覆的語言信號輸入,才能提高接收解碼 的熟練程度,啟動聽覺語言中區。有了明確的聽力教學目的,將促使教師開始 從學習者的角度探討如何設計較完整及有利於提升學習者聽力理解的教學策 略。. 參、. 聽力訓練的重點與原則 治. 立. 政. 大. 根據以上聽力教學的目的,可以了解到聽力理解的本質是:倘若聽者要理. ‧ 國. 學. 解說話者的意思,聽者大腦中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語言知識與經驗成份。因此, 聽力訓練的第一個重點,就是要幫助學習者積累語言知識與擴充,吸取經驗成. ‧. 份;第二個重點則是訓練聽力理解微技能。楊惠元先生經過了多年的聽力教學. sit. y. Nat. 實踐,提出聽力訓練的八項微技能,包括:辨別分析能力、記憶儲存能力、聯. io. er. 想猜測能力、聽後模仿能力、快速反應能力、邊聽邊記能力、檢索監聽能力和. al. v i n Ch 教師在華語文聽力理解的具體教學上,每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可選擇一到兩個微 engchi U n. 概括總結能力(楊惠元,2007)。以上八項聽力微技能是聽力訓練的教學重點。. 技能做為訓練重點。 聽力理解教學必須給學習者可理解輸入,也就是 i+1 模式。i 是學習者現有 的語言水平,i+1 是在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的基礎上再提升一項輸入。胡波 (2007)認為當學習者聽明白了教師為學習者提供的語言材料,他們才會有收 穫和提升,同時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才能把聽到的資訊作為經驗成分儲存 在大腦中。因此,他認為要實踐可懂輸入的模式,必須遵循三項原則: 1.. 準備課文重點時,要考慮學習者的水平高低。. 2.. 設計練習時,要設計適合學習者語文程度的練習,讓學習者有成就感。 11.

(19) 3.. 聽力理解要求精聽和泛聽。精聽要求從整體到細節全部聽懂;泛聽只要求 聽懂主題,細節可以省略,因材施教。 何淑貞等學者(2008)指出,聽力訓練的原則也包括:多聽、練習中的聽. 力訓練、重點突出的階段強化,以及控制課堂節奏和每單元給予學習者的分量。. 第三節. 華語文聽力理解難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通常採用聽說領先、讀寫後續的教學方式。聽是 交際的基礎,聽不懂就難以正確地回答,因此聽力理解是學習漢語的重點。第. 政 治 大 (1996)曾探討及調查影響聽力理解正確率的難點,研究對象為中國留學、華 立 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華語文的過程,總是少不了面對聽力理解的困難。毛悅. ‧ 國. 學. 語層度平均相當於漢語水準考試(HSK)中高級水平的外籍生進行了十周的聽 力理解教學測試。研究測試有:語音、聽句子、聽對話、聽一段對話和聽文章. ‧. 五個方面。此研究發現在聽力理解方面的第一個難點為語音部分。儘管這些留. sit. y. Nat. 學生到了中高級階段,語音接收尚會發生錯誤,導致錯誤地將其歸類、分析,. io. er. 進而引起錯誤的聯想和理解。. al. v i n Ch 會接收到未曾學過的新詞和語法,造成錯誤的言語資訊接收。 engchi U n. 第二個難點是學習者的詞彙量有限。在聽句子、文章、對話時,學習者總. 第三難點是語速。第二外語學習者在還未養成使用華語文思維的習慣下, 對收到的言語資訊分析較慢,有很多時候抓不住在語句中其它相關的重要詞 語,而這些詞語已成為過去而不被記得。除此之外,語言的重音、停頓、語氣、 語調的變化,也體現出學習者語意內容的接收困難,影響利用信號進行聯想思 維的過程。因此,聽覺器官的靈敏度和思維活動速度對語言學習有莫大的關係。 第四難點是母語思維的幹擾。第二外語學習者難免會被自己的母語幹擾, 影響目的語的使用,解碼速度減緩,降低聽力理解的準確性。 第五難點是華語語法規則及習慣用法。語法規則的掌握程度影響著聽力理 12.

(20) 解的精確度。學習者在對言語信號解碼的過程,需要具備一定數量的語法規則 和有關目的語的社會文化知識等經驗成份。因此,要如何把儲存在學習者大腦 中的語法規則在必要時正確地提取使用於解碼過程,是教師們關注的訓練重點。 第六難點是難以在大段對話中抓住對話重點。在成段的對話中,說話者有 時候為了說清楚自己的觀點、意見,將以不同的角度來論述,但其中的關鍵句 卻只有一、二個。一旦對話中呈現出多種的語句和用詞的數量增加,聽者的注 意力容易被分散,其語言解碼跟不上說話者的語速時,便難以抓住重點,只記 得對話的最後結果,導致聽力理解內容錯誤的分析。因此,如何辨認重點與非. 治 政 大 聽力教學研究者楊惠元(2007) ,對外籍學習者聽力理解的難點也做出了分 立. 重點,以及各種事情的關連性,是學習者目的語進行思維、聽力理解的難點。. 表達習慣、生活文化的背景知識以及說話的語速。. 學. ‧ 國. 析,包括:分辨近似的音和調、辨別同音詞、多義詞的理解、長句子、語言的. ‧. 以上的聽力難點都是華語文教師必須關注且繼續作探討的研究問題。. y. Nat. 提升華語文聽力理解的教學方法. er. io. sit. 第四節. al. v i n Ch 對外華語文聽力理解教學所面對的種種難點將是聽力理解教學課挑戰的一項語 engchi U n. 聽力理解在對外華語文教學中是一門重要的語言技能訓練基礎課。從以上. 言學習技能。要提高第二外語學習者聽力理解層度,教師必須針對學習者的學 習難點找尋聽力理解各個階段的應對策略,改變教學方式,以達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壹、 聽力理解教學階段 劉頌浩(2005)以實際的聽力測試,提出了提高學習者聽力理解的策略。 他認為在聽力理解教學階段,詞彙和情境的熟悉有利於聽力教材的理解;可是. 13.

(21) 情境和文化因素的背景知識則是聽力理解障礙。因此,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是 影響聽力理解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學習者的聽力能力,精聽和泛聽技能必須結 合使用。精聽課主要是來解決句法和熟語的問題,泛聽課則用來熟悉和鞏固詞 彙,並使學習者盡可能多地接觸真實的語料。教材的編寫得重視情境的設置, 熟悉的情境有助於學習者華語文理解的提升。 根據胡波(2007)的聽力理解教學,必須分為三個階段,有語音階段、語 法階段和短文階段。. 政 治 大 語音階段教學涉及到辨別分析能力包括:辨別聲母、韻母,聲調,指出聽 立. 一、 語音階段. ‧ 國. 學. 到的聲母或韻母(楊惠元,2007) 。教師的聽力教學任務就是要使學習者準確地 識別聲母、韻母、聲調,分辨近似音、變調後的三聲與二聲的區別,同時能在. ‧. 言語對話中識別目的音,對每組音節的目的音做出準確的判斷和選擇,準確地. sit. y. Nat. 記錄和模仿。此任務可以通過聽力技能的訓練,使學習者準確地感知單個語音. io. n. al. er. 及其順序,從而辨認出符合漢語意義的詞,並且容易儲存在大腦的記憶庫中。. 二、. 語法階段. Ch. engchi. i n U. v. 語法階段是學習者華語文學習過程中,累積理解資訊的經驗和技巧重要的 一環。這個階段能決定學習者在進入中、高級階段後,理解可以比較順暢。教 師得通過語聲形象啟動學習者大腦中的語言知識庫,使學習者可以提取和使用 已知的詞彙、句型、語法和語意,同時也強化語言理解資訊,使短時記憶轉化 為長時記憶的儲存,以便有助於將來的聽力理解經驗。語法階段得訓練學習者 運用「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的聽力理解策略。 「自下而上」為材料驅動加工,理解過程是從小單元開始逐步地組合成對 大單元的理解。它意旨當資訊進入大腦中,先會有基本的具體圖式來合成為高 14.

(22) 層次的圖式,從而啟動大腦中的圖式網來產生理解。這種理解策略使聽話者更 多地注意到的話語中的新資訊以及與他們設想的話語內容和結構不相符的信 息。這種方式最常採用於言語資訊積累不足的外語學習者。 「自上而下」為概念驅動加工,理解過程是利用個人的背景知識或經驗等。 它意旨在話語理解過程中,大腦以高層次的圖式來預測輸入的信息,並針對預 測資訊不斷地給予肯定或否定,以加速資訊的吸收或同化。此策略主要是訓練 學習者培養和掌握一定的聽力理解技巧,從而更自如地運用此策略來達到提高 聽力理解水平的目的。. 三、. 政 治 大 對話和短文階段 立. ‧ 國. 學. 楊惠元(2007)認為,對話練習的重點在於訓練學習者聽懂話題、對話中 的人物、時間、地點、對話主要內容。學習者在聆聽對話的時候,首先要能夠. ‧. 聽出對話的主要話題,在不同時段,不同對象的出現,可能呈現出不同的話題。. sit. y. Nat. 學習者得注意聆聽對話中出現的人數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注意每個人的. io. er. 話題、想法、意見、討論、辦法等。學習者要懂得對話的情境,才能比較全面. al. v i n Ch 至於短文階段聽力技能訓練的重點是根據不同的文體呈現出不同的側重 engchi U n. 地了解對話內容。. 點。如:聽記敘文訓練的重點是文章的情境,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 情節等;聽人物描寫的重點在於人物的身份、姓名、長相、性個以及為人方式 等。教師在訓練學習者的對話和短文聽力理解時,必須注意學習者的接收與解 碼速度,讓學習者能夠把聽話內容和聽話理解、大腦的記憶作結合,幫助學習 者養成良好的聽力習慣,同時幫助學習者累積可能多的言語資訊作為經驗成分 儲存在大腦的記憶庫。對話和短文練習的方法有聽和說、聽和寫、聽和做。 本研究將以聽說為訓練學習者聽力理解能力。依據楊惠元對聽說提出了五 種訓練方式及相對目的(見表一-1)。 15.

(23) 表一-1:五種聽說技能的訓練方式與目的 聽和說訓練方式. 目的. 聽說回答問題. 訓練辨別分析能力、記憶儲存能力、聯想猜測能 力、概括總結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和主要內容. 訓練概括總結能力,抓語段、語篇的重點。. 依據上下文猜測詞意. 訓練聯想猜測能力,跳躍詞語障礙的能力。. 說出異同. 訓練辨別分析能力、記憶儲存能力、聽後模仿能力 和邊聽邊記能力。. 聽後複述. 訓練記憶儲存能力、聽後模仿能力、邊聽邊記能力 和概括總結能力。. 治 政 大 另外,胡波(2007)認為短文階段是文化知識傳授的階段。學習者透過短文不 立. 但可以了解很多的文化現象,文化知識也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聽力理解能力,. ‧ 國. 學. 減少非語音因素造成的理解障礙。胡波認為,短文階段的聽力理解訓練有以下. ‧. 的六種方式(見表一-2)。. y. Nat. 訓練方式. er. io. 短文階段能力訓練. sit. 表一-2:短文階段的聽力理解能力訓練與方式. a快速回答語氣重音和語調傳達的意義、聽後能回答 iv l C n hengchi U 問題、提示背景資訊幫助學習者抓語意重心。. n 抓語意重心能力. 抓關連詞和分辨句子邏輯 重複句中的關連詞、補出關連詞、替換連詞後複 關係能力. 述、停機預測。. 記錄數字能力. 用縮略語記錄與數字相關的詞語、填表、利用練習 題記錄。. 短時記憶能力. 記錄話語順序、聽後簡述、聽後快速回答問題、記 錄關鍵詞。. 聽後概括總結能力. 概括一句話的意思、概括深層意思、概括段落意 思、概括短文意思。. 16.

(24) 貳、 聽力課的教學環節 聽力課的教學環節包括備課、教學環節設計、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習者是 活動的主體以及突發事件的處理方式 (楊惠元,2007)。教師備課時必須精通教 材,鑽研教學目的、教學重點、調整各個教學項目的順序,同時估計學習者可 能聽不懂的地方,出題時可以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教學環節設計圍繞三大環 節,也就是復習環節、新單元的教學環節以及總結和佈置環節。新單元的教學 環節非常重要,聽力訓練要包括聽前、聽時和聽後練習。這個環節主要教學習 者聽甚麼和怎麼聽。為了讓學習者聽懂和記住,有時候得讓他們聽兩遍或三遍,. 政 治 大. 並且也要讓學習者帶著問題聽,有目的地聽,這樣比盲目的聽更有效 (楊惠元,. 立. 2007)。每時段的練習活動有助於教師檢測學習者的聽力理解層度。教師是主導. ‧ 國. 學. 作用體現於教學內容量和質的掌控以及估計學習者可能提出的問題;學習者是 活動的主體則體現於說話訓練中。聽力課主要運用的部位便是耳朵和大腦語言. ‧. 中樞。聽力訓練提高學習者聽覺器官的接收語言信號的靈敏度,反覆的聽力訓. y. Nat. n. al. er. io. 以提高。. sit. 練不但刺激學習者的大腦語言中樞,也促使學習者的解碼、譯碼編碼的速度得. i n U. v. 盡管以上眾多研究者及教師們多年來於對外漢語教學發展過程中提供了不. Ch. engchi. 少聽力訓練的研究和教學上寶貴的理論及有價值的相關作品作為參考,然而, 迄今為止,聽力訓練在語言教學中受到的重視程度尚未足夠。語言教學工作者 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比較注重語言知識與文化的傳授,而較輕視言語技能的訓 練。如今,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網際網路與教學經過結合後,從而成為對外 華語文教師其中一項重要發展方向。當中,遠距聽力教學所出現的問題與傳統 課堂教學可能有所差異,因此,為迎合目前網路教學的發展趨勢及華語文聽力 理解教學課的需要,本研究以眾多研究者的理論為教學基礎,結合教師的教學 體會,嘗試解決網路遠距教師和遠距學習者在上線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實際問 題,以此為研究貢獻。 17.

(2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行動研究法,也就是筆者以實務取向,針對本案的問 題採取有計劃的行動,包括診斷問題、選擇方案、尋求合作、執行實施與評鑑 反應等五種不同的實務行動來解決實際所面對的問題(Schön,1983) 。筆者將以 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學習上的態度和反應,以及筆者的實務反思,做為改 善教學設計之基礎,同時追蹤第二外語學習者的聽力理解成長過程。此行動研. 政 治 大. 究法也旨在了解藉由網路科技及網路華語文教材的提供,如何融入遠距華語文. 立. 聽力理解教學。. ‧ 國. 學. 本研究以目前科技的發展和華語文熱的趨勢為前提,加上筆者對電腦技術 有相當的知識背景,嘗試把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並選定合適目前華語文教學. ‧. 的研究主題,即對外華語文一對一遠距聽力理解訓練。筆者首先以蒐集文獻開. sit. y. Nat. 始,探討網路遠距教學與華語文聽力理解課的相關研究問題。為了對聽力理解. io. al. er. 有更深的認識以及了解目前國內外華語文學習的熱潮,筆者透過文獻的閱讀,. v. n. 找出影響第二語言學習者對華語文聽力理解的難點及聽力理解教學相關的研. Ch. engchi. 究,做為本研究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i n U. 接下來便是資料搜集分析與歸類。此行動與聽力理解教學同時進行。筆者 在上課當日對學習者的教學過程中做小札記。當教學結束後,請學習者於線上 填答回饋單問題,並將每堂課蒐集到的資料做整理與歸類。由於本研究教學對 象為初級的華語文學習者,他們給予的回饋是以英語填答,筆者把學習者的回 饋單、課堂對話、以及訪談內容翻譯成華語,並經由語言專家之修改與建議做 進一步的檢查與改正。經初步分析與歸類後,筆者根據遠距教學互動觀察、非 課程時段的聊天、與學習者訪談的回饋、以及與專家學者進行的討論和建議作 為進一步的深入分析,並提出研究結果與發現,然後撰寫成論文。. 18.

(26) 第二節. 研究場域. 本研究是以網路一對一遠距教學方式進行。筆者與學習者分隔兩地,以網 路連線進行同步聽力理解教學互動。筆者與學習者根據先前所協商好的時間表 上課,並透過 Skype 視訊及 Moodle 教學平台進行各單元教學。以下是本案雙方 必備的工具,包括硬體、軟體和聽力教材三方面。 一、 硬體:電腦、網路連線、視訊、耳機、麥克風。 二、 軟體:Skype、Windows XP/Vista、Adobe Reader、Microsoft Office、 Video Player、中文輸入法。 三、. 政 治 大 說華語》中英文影音互動式教學教材。此教材所編寫的各個單元均 立. 聽力理解教材:全球華文網於 2009 年 12 月下旬開始提供的《一千字. ‧ 國. 學. 包括對話、詞彙、語法句型等部分。教材中的「對話」影片設計完 全取材於日常生活,以實用會話為教學導向,使學習者可以學到與. ‧. 各個主題相關的新詞、語法、句型,並可以清楚地聽到華語發音,. er. io. sit. y. Nat. 觀看學習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使用情境。. n. a l 第三節 研究對象 v i n Ch engchi U 本研究選擇華語文非母語的外國人為研究對象,並且將研究方向設定在華 語文初級階段的學習者。本研究是以身在國外的華語文學習者為研究對象,並 只徵求三位學習者。研究對象之選擇,是筆者自 2008 年於網路免費華語文學習 網站 Livemocha 提供免費教學的學習者。經過該年八個月的遠距華語文線上教 學,學習者在學習上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與筆者的互動良好,因此學習者們很 願意地參與此項行動研究,並簽寫同意書為憑證(參見附錄一之研究對象同意 書)。 本研究對象都是來自於美洲。他們都是成年的上班族或大專生,並且接受 過他們國家當地或台灣華語文中心所提供的短期華語文學習課程。研究對象接 19.

(27) 觸華語文學習的時間僅有一年左右,而且他們的程度都是屬於初級水平。筆者 是透過網路聊天室了解到學習者參與此研究的目的,除了是願意提供筆者支 援,也希望克服自己在聽力理解能力的不足,讓自己有一個華語文學習的機會, 同時提升自己的華語文能力。他們也希望透過此教學研究,對網路華語文教材 及平台提供一些寶貴的意見。以下表一-3 為本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 表一-3: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 歐陽聲. 恩裏克. 羅秀. 性別. 男. 男. 女. 年齡(約). 21 - 30 歲. 國籍. 美國. 巴西. 英語. 葡萄牙語. 英語. 英語. 兩年. 一年. 英語 一年. io. sit. 巴西. * 為保護學習者的隱私,本研究對象的姓名均為假名。. n. al. Ch. 第四節. engchi. 台灣. er. 美國. 西班牙語. y. Nat. 華語文學習國家. ‧ 國. 華語文學習時間. 巴拉圭. ‧. 其他熟悉之語言. 30 – 40 歲. 學. 母語. 立. 政 21治 - 30 歲 大. i n U. v. 研究工具. 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案研究工具與資料來源包括:學習者學習背景問卷、 課文前測與後測、課後學習者自我檢測表、課後三分鐘訪談,以及筆者教學札 記。以上所有的研究工具將會在每一個單元課前上傳於 Moodle 教學平台,以方 便資料整理。學習者也會被要求先完成本案之背景問卷調查(參見附錄二之學 習者背景問卷調查),以了解研究對象學習華語文的歷程背景。 本研究以四個階段進行資料搜集(參見附錄三之聽力理解教學與研究資料 搜集時間表) 。在每個階段的每一堂課,學習者必須做該單元前測,讓筆者透過 20.

(28) 該單元前測結果進行分析,以判斷學習者的聽力難點。當天聽力內容教學結束 後,學習者必須做該單元後測,一方面是讓筆者在完成教學後,以此評量方式 確定學習者聽力理解之習得,另一方面也讓學習者發現自己對該單元的收穫與 激發學習成就感。每一次聽力課後將以英語和華語進行聊天式訪談,而每個階 段(即四個單元後)將有一次聽力理解測驗,並針對測驗結果進行十分鐘訪談, 以進一步了解學習者對聽力學習過程之態度與反應。訪談內容如:對影片之情 境教學、單元之教學內容、筆者設計之測驗題、各個階段教學方式之調整等。 本案聽力理解測驗之設計,乃參考《一千字說華語》教材中的練習題,以. 治 政 大 計。測驗設計內容包括語音、生詞、語法和單元內容理解。試題呈現方式採用 立 及華語文聽力理解教學相關的書籍做為給學習者聽力理解的前測與後測試題設. Moodle 內建的測驗設計工具,包括影音檔的嵌入;問題方式涵蓋選擇題和是非. ‧ 國. 學. 題(參見附錄四之測驗設計樣例) 。除此以外,在每一次的遠距教學過程中,筆. ‧. 者將當下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反應寫成教學札記,同時在教學結束後及時揭露 教師先前的想法和做法之問題所在,並以學習者自我檢測表之回饋(參見附錄. y. Nat. er. io. sit. 五之學習者自我檢測回饋單) ,作為進一步教學、觀察、反省及調整的基礎,以 期能達到行動研究的精神,漸趨完善及有效的教學實際。. n. al. Ch. engchi. 第五節. i n U. v. 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聽力理解教學將以二十週進行,每週僅有一次的教學,而且每四 個單元後會有一次四個單元的總測驗。也就是說,本研究一共有十六次的新單 元教學和四次四個單元的總測驗。本研究從教材中的一百個單元選取十六個單 元作為教學主題。筆者考量到每位學習者生活背景的相異,故此單元的選擇是 先徵求學習者個別意見,然後以學習者多數的單元選取作為聽力教學課程大 綱。本研究對研究對象展開線上華語文同步遠距聽力理解教學課,同時應用全 球華文網提供的 Moodle 教學平台工具來建構華語文聽力理解教學課程,讓筆 21.

(29) 者可以與學習者分享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使學習者的網路聽力課程可以延伸 到課後的學習(參見附錄六之全球華文網 Moodle 開課區介面)。 由於本研究為行動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會依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及學習者回 饋適時地改變教學,教學活動的增減與教學次序的安排將會依當時教學情境有 所調整。教學過程概述如下:. 一、. 單元介紹. 每次上課當天,筆者先提供學習者與主題相關的背景知識作介紹,例. 政 治 大 自身的日常生活背景來幫助了解今天即將學習的單元內容,同時以此種問 立 如筆者先會以中文問學習者:「今天上課的主題是什麼?」,讓學習者透過. ‧ 國. 學. 答方式提高學習者的警覺性,讓學習者有個較為具體的情景作推測和聯 想,提高學習者的聽力理解能力,並以此降低學習者聽力學習的挫折感。. ‧. 單元介紹使用「一千字說華語」教材,也上傳在筆者以全球華文網 Moodle. sit. al. n. 前測. er. io. 二、. y. Nat. 教學平台開設的課程空間裡。. Ch. engchi. i n U. v. 筆者針對各個單元的題材內容,使用 Moodle 平台上的工具,設計一個 單元前測(Pre-Test Quiz),目的是要透過測試,讓學習者先了解自己的聽 力盲點,也讓筆者了解學習者的聽力難點。每個單元前測的問題設計是依 據題材內容的難易度而做調整,並且具有一些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習者對 聽力單元的學習常常保持學習的新鮮感。測試題型包括語音、生詞、語法 和對話,以及相對的檢測項目(見表一 -4)。. 22.

(30) 表一-4:測試題型和檢測項目 題型. 檢測項目. 1. 語音. 以單字和生詞為主要語料。選擇或填聲母、韻母、 調號和拼音音節。. 2. 生詞. 以單字和生詞為主要語料。圖片選擇題和連連看。. 3. 語法. 以句子為主要語料。根據聽到的內容回答是非題、 填充題或選擇題。. 4. 對話. 以短篇對話為主要語料。選擇題如對話的傳達訊息 或是非題。. 三、. 政 治 大. 影片播放. 立. 前測完畢後,筆者透過同步溝通工具(如:Skype 或 MSN 聊天室)與學習. ‧ 國. 學. 者進行同步線上教學。筆者利用教材資源的情境動畫短片,引導學習者透過影. ‧. 片視聽方式理解單元大意,同時可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筆者也要求學習 者在邊看邊聽影片時,訓練自己以抓關鍵詞、猜測及跳躍詞彙障礙方式理解課. y. Nat. io. sit. 文主要傳達的資訊-話題,希望學習者可以透過先前的簡介及情境視聽去預. n. al. er. 測、聯想和推論內容意思。與此同時,觀察學習者對聽力教材內容的反應,如:. Ch. i n U. v. 對影片中演員之對話、語音清晰度、情境設計等的感想。. 四、. engchi. 新單元教學. 本研究採用的聽力教學法,分成四個階段: 1. 語音階段:即辨聽單音或詞語階段,筆者讓學習者聽後模仿、音節連讀、 跟讀句子、判別正誤、辨別聲母和韻母,辨音和辨調練習。除此以外,為了 加強學習者對華語語音的敏感度及穩定度,筆者透過對比練習的語音活動, 如:「c」和 「ch」的對比等,訓練及鞏固學習者的發音和聲調。. 23.

(31) 2. 生詞階段:介紹及講解本單元的生字新詞。介紹方式透過簡單的、與日常 生活相關的短句和圖片進行教學。此教學重點在於培養聽力記憶儲存能力, 提高大腦中的詞彙量。. 3. 語法階段:讓學習者了解句子的結構及句子的語意。把詞彙、語法融入本 周單元的語言環境,讓學習者能在語境中體會它的意義,從而在這個詞的音 義聯繫上能產生快速的反應。. 4. 對話階段:請學習者跟讀對話內容,從句子的表層意義理解其深層意義(言. 政 治 大. 外之意) 。學習者得邊聽邊記,把聽到及看到的資訊記錄成表格、圖形、符號. 立. 等儲存於大腦,同時培養聽力語境的聯想與猜測能力。本階段提高聽力理解. ‧ 國. 學. 能力,要求學習者抓對話主題、關聯詞語和已知資訊,培養預測推理能力。 培養聽力記憶儲存能力,提高大腦中的經驗成分,包括一定數量的具有可感. ‧. 應性的詞彙、一定數量的具有可使用性的語法規則、以及與目的語相關的社. y. Nat. n. er. io. al. sit. 會文化知識(楊海康,2002)。. i n U. v. 5. 完成新單元教學的四個階段後,筆者再次播放錄影(第二遍),使單元內. Ch. engchi. 容的字詞與對話的重複能啟動學習者短時記憶中得詞句,進而幫助學習者提 升記憶及聽力理解能力,以便進行接下來的後測。學習者記憶儲存能力的訓 練,有助於提高每一個音節、詞語、句子的重現率。學習者第二遍觀看影片 時,口中也會開始念念有詞地跟讀,並感知語言材料的主旨,捕捉言者談話 的主題,培養概括總結能力。. 24.

(32) 五、. 後測. 聽力後測的目的是讓學習者在聽力理解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提升練習,鞏 固深化理解能力,並對課文的內容形成更有系統,完整的印象,從而做為經驗 成分儲存在大腦中。測試題型和前測一樣,可是題目的次序和每個題目的答案 次序與前測的次序不同。此行動是希望以練習題的重現率,調動學習者的積極 性和主動性,並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六、. 訪談. 政 治 大. 課堂結束前,筆者以學習者熟悉的語言(即英語) ,透過聊天的方式進行訪. 立. 談,從而了解學習者對自己聽力學習過程的心理想法和對本研究之教學方式提. ‧ 國. 學. 出建議與改進方法。學習者也可以針對自己的聽力理解程度和學習過程,說明 自己所希望的教學方式或線上互動等。請看附錄七之聽力理解教學流程圖。.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5. i n U. v.

(33) 第四章 研究發現 本章將針對整個遠距網路聽力教學過程作詳述,一共分成三個章節,包括 遠距教學前置準備歷程、遠距課堂聽力學習之經驗,和遠距教師教學歷程之轉 變。. 第一節 遠距教學前置準備歷程 本研究以科技融入聽力理解教學方式給予遠距學習者聽力方面的訓練與培. 政 治 大. 養,必須先有良好的教學前之準備才能使整個網路教學順利完成。本章節將敘. 立. 述師生課前準備過程。. ‧ 國. 學. 在本研究之網路教學還未開始以前,筆者給學習者做了有關學習華語文的 背景問卷調查,然後透過問卷分析與線上聊天室訪問來擬定教材和教學主題。. ‧. 筆者從了解三位學習者華語文學習的目的與動機後,選擇了以生活話題為主的. sit. y. Nat. 「一千字說華語」為本研究之教材。 「一千字說華語」的教材共有一百個單元話. io. er. 題,而筆者只需要十六個單元為教學主題,因此筆者讓三位學習者透過 Moodle. al. v i n Ch 三)為此聽力課程的教學單元。學習者對本研究的單元選擇方式表示滿意。 engchi U n. 平台進行單元選擇與投票,再以少數服從多數人選擇的十六個主題(參見附錄. 選擇好教學語料後,筆者透過全球華文網提供之 Moodle 教學平台新手線上 開課區開課。筆者先申請成為全球華文網之會員,然後透過網路學校新手開課 區申請課程帳號及登入密碼。成功註冊以後,筆者以課程管理員身分登入平台, 並開始摸索平台與聽力課程設計方法,同時也以學習者角色登入平台,以便能 先了解學習者將可能使用到的平台功能。 由於師生得透過視頻進行教學,筆者 得確認每位學習者是否會使用 Skype 作為本研究之線上同步互動工具,以避免 影響課程之安排。 本教學教材與平台設定妥當後,便把資訊傳達給學習者。學習者得先清楚. 25.

(34) 地了解 Moodle 平台之架構與功能使用,其中包括懂得如何開啟平台網頁、註冊、 課程登入以及教學上使用之平台工具。由於三位學習者都是第一次使用 Moodle 平台,對此平台完全陌生,筆者先透過電子郵件提供學習者華文網網址,請學 習者各自抽空嘗試申請成為會員,然後以學習者身份申請 Moodle 帳號。但學習 者在申請帳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題,原因是該平台不完全提供英文翻譯, 學習者因看不懂漢字而造成困擾。如:. 「我不知道註冊後還得到電子郵件信箱確認,因為郵件都是漢字。一直. 政 治 大. 到你查出問題和你的幫助,我才成功登入。」(恩裏克,訪談 20100213). 立. 「老師把全球華文網的網頁先設定為英文版本,讓我可以跟著英文的指. ‧ 國. 學. 示開戶註冊課程。我把所有的資料都輸入了,可是卻一直沒辦法成功登. ‧. 入聽力課程,Moodle 平台總是跳出漢字的訊息,造成我很困擾!」 (羅秀,訪談 20100207). er. io. sit. y. Nat. 經過筆者以一對一方式透過 Skype 聊天室解決學習者申請帳戶問題,確認學習. al. n. v i n 者成功登入本聽力課程後,筆者也給予學習者做簡單的平台架構與功能介紹, Ch engchi U 讓學習者對 Moodle 平台不再感到陌生。 在第一週的教學以前,為了要讓遠距學習者了解遠距聽力教學流程,筆者 於 Moodle 公佈欄編輯了幾項學習者必須清楚了解的公告事項,如:聽力課進行 方式、課前須知、上課必備工具、擬定上課時間表以及網路聽力教材下載方式。 學習者還得填寫背景問卷調查和教材單元選擇與投票,讓筆者能夠事先了解學 習者華語文學習背景及單元學習喜好。 除此以外,參與本研究的學習者們都了解到要發展好的遠距網絡聽力課 程,首要條件是要具備良好的網路設備。歐陽聲在每一次上課都很準時上線並 26.

(35) 且做好課前準備,如:提早登入課程平台把短片下載好、提早測試麥克風,以 及事先複習上過的課文。 由於三位學習者都是來自不同的國家,與筆者居住之國家不同,時差也成 為問題考量之一。筆者了解到學習者都有各自在國內的私人學習之時間表,而 且不同國家的公共假期和學校假期也各不相同。因此,筆者在平台上提供易於 使用的時間轉換網頁,要是學習者有的時候不能在預定好的時間上課,需要換 日子或者時間,學習者得自行檢查筆者居住國的時間是否合適進行教學,有便 於師生之教學時間安排。不僅如此,筆者曾遇過學習者在約定好的時段沒上線,. 治 政 大 當天發了電子郵件通知筆者他生病了,要請病假。因此,為了避免耽誤大家的 立 等了約十五分鐘學習者也還沒上線。後來查看電子郵件時,才知道學習者上課. 時間,筆者在公佈欄也開了有關請病假和補課通知空間。倘若學習者要請病假. ‧ 國. 學. 或改期上課,都得通過 Moodle 平台發通知信,同時得提出補課時間,讓筆者決. ‧. 定補課時間之安排。. 筆者了解到以聽力為主軸的練習前,通常設有聽前活動。本研究在課前先. y. Nat. er. io. sit. 以口語活動和動畫短片播放形式,讓學習者進行問答、詞彙連想、圖文配對、 腦力激盪等活動,目的是為建立學習者對該單元主題應有的基本認識,開啟基. n. al. Ch. 模,為下一部聽力練習做好準備。. engchi. i n U. v. 由以上說明可看出,由於身處不同地點,師生雙方都必須有適當的準備, 包括資訊流通(公告事項及請病假的通知) 、網路設備、時間的安排等等這些基 礎準備看似簡單,其實對整體學習很具關鍵性,可由接下來章節之敘述看出。. 27.

(36) 第二節. 遠距課堂聽力學習之經驗. 本小節介紹本研究之三位學習者線上聽力訓練之過程和學習經驗,主要包 括學習者背景簡介、視聽動畫短片之前後、聽力理解教學過程、單元後測、四 個單元後之測驗、聽力困難與聽力技能、學習者課程期待與建議、以及學習者 課程反應與建議,茲分別敘述如下:. 壹、 美國加州學習者-歐陽聲 一、 學習者之背景簡介. 治 政 大 歐陽聲是二十歲的美國男性學習者。他曾在美國高中學校參加華語班已有 立. 二到三年的時間,可是他卻認為學校課堂的學習對聽說方面並沒有多大的提. ‧ 國. 學. 升,仍在初級階段。歐陽聲是被漢字與中華文化的獨特性給吸引了。他認為華. ‧. 語文是一個優雅的語文,每個漢字和發音都有著深層的意義與文化。歐陽聲是 一位對自己的未來懷有很多夢想的學習者。他認為自己華語文的讀、寫能力比. y. Nat. er. io. sit. 聽、說能力好。他覺得聽力技能是最難掌握的,而寫漢字是比較容易的。他對 自己的聽、說能力甚為不滿,非常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與華語文為母語者交流,. al. n. v i n 期待自己能精熟華語文,以便將來有機會能長期居住在台灣。在分享他對華語 Ch engchi U 文學習最開心和滿意之經驗時,他表示希望能夠跟台灣人及中國人以華語文交 談。他不但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聽、說能力可以像母語者一樣流利,他也希望 可以學習看懂中文食譜。他對中式料理非常感興趣,並且渴望能到中國及台灣 學習中國人的廚藝,將來有機會在美國經營中式料理餐館。 這是歐陽聲第一次透過網路進行一對一聽力學習。他覺得課堂教學與網路 教學相比起來,他比較喜歡面對面的課堂學習。可是無可否認的是網路學習非 常方便,上課時間非常有彈性,而且仍然能提供相同於現實生活中的教學質量。 歐陽聲非常熱愛音樂,他認為要提升本身的華語文水平,方法是讓自己嘗試看 28.

(37) 一些網路台灣電視及學習唱華文歌。歐陽聲也喜歡在課餘時間上網觀看台灣連 續劇,以訓練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以上描述可見歐陽聲是個主動、積極且很 會為自己找尋機會學習華語文的學習者。. 二、 聽力課前期待與前測 本網路課程與一般課堂教學一樣,師生都得依照時間表之安排準時上課, 此遠距網路聽力課程也不例外。歐陽聲在每一次上課都很準時上線,並且做好 課前準備,如:提早登入課程平台、單元短片開啟、備好麥克風,以及知道當. 政 治 大 歐陽聲對每一堂課將要學習的單元都有所期待,希望學到更多有關日常生 立. 日的上課主題,也事先複習之前所學的單元內容。. ‧ 國. 學. 活中的慣用語。由於歐陽聲在學校曾修過兩年的華語文課程,對於本課程最前 面的兩、三個單元比較不陌生,比較快吸收與了解課文生詞和內容,原因是他. ‧. 覺得以前在美國高中學校的華語文課程中有學過了。他對每個單元之標題總是. sit. y. Nat. 有不同的聯想,常常希望透過當日的主題可以學到更多相關的詞句及表達方. io. er. 式。如:單元六「請客」,筆者與主題介紹時,歐陽聲表示他想知道:「請客的. al. v i n Ch 的客套話應該怎麼說。歐陽聲期待學習更多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詞彙,如:單元 engchi U n. 時候,怎麼說什麼(指客套話)」 (回饋單 20100523) ,意思是別人請客時,相關. 九「傢俱」 ,歐陽聲表示期待能學到「不同的傢俱」 (回饋單 20100612) ,也就是 如何以華文說出傢俱的名詞。 歐陽聲在進行六分鐘的單元前測時,常覺得自己可以聽華語發音和閱讀測 驗題出現的漢字,但並不能即時聽懂錄音的說話內容。他常透過錄音檔中說話 人的語音和認得的問題字詞來猜測問題與答案。他認為筆者的出題方式種類 多,對他而言,選擇題和是非題比較起來,選擇題讓他可以比較容易地猜測答 案,而是非題只有對與錯,比較難決定答案,而且常使他覺得很困擾。 歐陽聲表示他在每回前測的作答過程中,常用的聽力技能包括:辨別分 2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Research on Wu Isle , the nests of pirates in Fe-Chen during Ga-Ching Years in

a) Visitor arrivals is growing at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The number of visitors fluctuates from 2012 to 2018 and does not increase in compound growth rate in reality.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It provides ethnic minority parents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parents”) with useful information including Hong Kong’s education system, major education policies

Teacher then briefly explains the answers on Teachers’ Reference: Appendix 1 [Suggested Answers for Worksheet 1 (Understanding of Happy Life among Different Jewish Sects in

Instead of categorizing triggers by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ir associated services [13], we categorize by the types of information they may leak, and iden- tified three 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