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我管理策略的原理與運用 自我管理策略的原理與運用 自我管理策略的原理與運用 自我管理策略的原理與運用 一

一一

一、、、自我管理的意義、自我管理的意義自我管理的意義 自我管理的意義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策略是認知行為治療的重要技巧與策略之 ㄧ,結合認知與行為學派特點,強調認知因素和行為因素的有效反應來提示自 我導向(self-directed)的行為(Smith, 2002)。施顯烇(1990)認為自我管理 的治療是指使用專門設計的技術和手續來控制認知和行為的過程。自我管理是 個體經由有意識的努力和有意義的行動來引導和規範自己的行為,而表現自己 想要表現的行為,包含認知與行動兩個層面。在認知層面,個體能使用策略來 鑑定問題情境,產生可能的解決方法、表現適當的行為,並進而闡釋自己和別 人的行為、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行為層面,個體能應用特定的方法或程 式,以達成目標,並建構特定環境和操作肇因,使適當行為發生,提供增強作 用,以及監控和評鑑自我進展的性質和程度(楊坤堂,2000b),強調學生負 起大部份的責任,而不是受到外在的控制而被迫改變(楊坤堂,2000b;Smith, 2002)。林朝夫(1991)認為自我管理策略是將個案由環境之支持改變成自我 支持,即經由外鑠練習變為自我思考、自我指導,獨立行使正確行為,為輔導 最後之目標。自我管理所著重的是一個人自我教導及約束的力量,也就是行為 的制約來自內控的力量,而非傳統的外控力量(黃裕惠,2002),同時也是一 種身體力行的行為表現(邱方晞,1997)。

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self-control)不同,自我控制與意志力(will power)

或自我訓練(self-discipline)幾乎可以說是同義字,自我控制是指個體在某種 特別情境下的一種行動方式,而不是個體人格特質的一種,可以說是自我管理 的一種特別的方式(廖鳳池,1990)。自我控制是指意志力量的使用以及情緒 變化的控制(施顯烇,1990)。Magg(1999)認為自我控制僅是自我管理的

一部份,反應出個體的內在作用(如自我控制),並沒有操控環境中的外在刺 激;而自我管理包含內在作用與外在作用(如操控環境所產生的外在刺激)兩 部份。兩者之關係如圖2-1所示。

如上所述,自我管理即是要將教導的責任,從教導者身上轉移到學生身 上,藉由控制原來失控的行為而重獲自信,達到獨立學習的層次。一旦學生學 會自我管理,老師只需要進行監督即可(Kirk, Gallagher, & Anastasiow, 1997)。

圖2-1 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之關係(引自Magg, 1999, p.420)

二 二二

二、、、自我管理的策略、自我管理的策略自我管理的策略 自我管理的策略

自我管理的策略隨著不同學者的應用目的、研究對象、適用領域的差異,

而出現不同的分類及界定,因此所涵蓋的項目非常多。研究者根據蒐集的文 獻資料(李玉錦,1998;呂嘉洋,2007;林佳燕,2003;洪儷瑜、黃裕惠,

1998;陸世豪譯,2005;鈕文英,2001;楊坤堂,2000a;廖鳳池,1990;劉 人萍,2007;賴素華,2006;Agran, 1997;King-Sears & Carpenter, 1997;

McDougall, 1998;Schloss & Smith, 1998),歸納自我管理策略的內容大致包 括:目標設定(goal Setting)、自我監控(self-monotoring,又稱自我檢視、

自我管理 自我 控制

自我記錄)、自我評鑑(self-evaluation)、自我增強(self-reinforcement)、

自我教導(self-instruction)、自我懲罰(self-punishment)、自我暗示

(self-cueing)、自我規劃、教導辨別學習、作選擇、提示等。

其中使用最多的策略是目標設定、自我監控、自我評鑑、自我增強等四 項策略。學者廖鳳池(1990)認為目標設定、自我監控、自我評鑑和自我增 強是自我管理策略最主要的四項技術。劉人萍(2007)亦採用此四項策略作 為自我管理相關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將採此四項策略來進行,以下針對此四 種策略加以說明:

(一)目標設定(Goal Setting)

促使行為改變最重要的原則是清楚的界定目標,這是引起動機和達成效 能的核心所在(劉人萍,2007)。由學生來設定目標,會影響學習的動機,

促使更為忠實的執行策略,也學習如何調整自我的行為表現(林佳燕,2003)。

因此自我管理策略的首要介入技術即為目標設定。

目標設定是一種導向的工作,教學輔導者需刻意培養及提供當事人可以 改變的基本條件,讓當事人了解自己的責任,因此可以藉由契約的訂定,提 高其自我改變的強烈意願(廖鳳池,1990)。學者施顯烇(1990)亦主張自 我管理的治療一定要接受當事者的積極參與,需要對治療的目標有清楚的了 解,亦即要知道接受治療的好處,才會充分的合作,目標一建立,當事者就 會朝著目標全力以赴。

一般而言,目標愈明確愈有助於引發學生目標導向的行為,及促進學生 對於學習目標的達成,亦愈有助於學生對於學習工作的專注(胡永崇,2001)。

教師為學生設定目標是教育過程的一部分,但大部分的證據都顯示若學生能 被教導來設定自己的目標,其表現會更好(陸世豪譯,2005)。因此,教師 只是站在輔導的角色鼓動學生行為的改變,自我管理要能確實的實施,必須

為問題,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責任及改變後的益處,如此才能達到策略的最大 功效。

(二)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

自我監控是指對個體自行觀察及記錄自己的行為,分辨行為是否符合目 標反應,又稱自我檢視、自我記錄或自我監察。許多研究發現,當事人對自 己的行為進行自我監控的同時,行為已經起了顯著的變化(廖鳳池,1990;

邱連煌,2001),這種效果,一般叫做「反應效應」(Reactive Effect),意 謂只靠自我監控,即能導致行為向所欲方向改變。蒐集行為的資料可能會產 生行為的反應效應,因為在這過程中,於所期待的行為上有了改變,則顯示 自我監控本身就提供了增強功能(陸世豪譯,2005)。

McDonnell等人(1996)指出,記錄的工具種類很多,如工作清單、活動 行事曆、購物單等,均可作為記錄工具,用以促進個案於各個方面的行為表 現。至於個體記錄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與否,與行為改變少有關係,無論資料 正確或不正確,都能使行為朝向所希望的方向改變,達成自我監控的功能(陸 世豪譯,2005)。

自我監控是整個自我管理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引起動機的一個 方式,因為將行為記錄成具體可看見的分析圖,常常就是產生自我增強的一 個重要誘因(廖鳳池,1990)。由此可知,自我監控的過程,可以提供孩子 一個覺察自己行為適當與否的機會,讓其清楚自己的表現,進而培養自制能 力,產生改變的動力。

(三)自我評鑑(Self-evaluation)

自我評鑑是一個人拿自己的行為表現與某特定標準比較,由比較結果得 知個人的表現是否達到標準,以確定自己所要進行改變的方向及幅度。因此,

要根據正確的自我觀察與合理的標準來進行。楊坤堂(2000a)認為,自我評 鑑應輔以自我監控,先於自我增強。行為表現的優劣,需靠自我監控才能得

知,此意謂著,要做好自我監控的任務,乃自我評鑑的先決條件。

行為標準,宜視個別學生的特性與程度,而予擬定,最好是由師生合作,

共同完成,而且標準要定得非常具體清楚(邱連煌,2001),避免太嚴苛或 太容易達成。重要的是,在教導學生評量自己的行為之前,需要先教會他們 辨別可接受的行為與不當的行為(陸世豪譯,2005)。如此才能為自己的行 為做正確的評鑑。

(四)自我增強(Self-reinforcement)

隨著孩子長大,應逐漸引導孩子自己增強自己。人天生就有對自己的成 就,感覺高興、滿意和自豪的本質傾向(徐澄清、廖士程、彭兆禎,2002),

可見自我增強確實有一定的效果。Wehmeyer、Sands、Knowlton 和 Knzleski

(2002)指出,自我增強乃由個案依自我管理後果,提供自己可獲得的、立即 的增強物。增強的方式可由教學者給予,或由個案自己給予自己增強。自我增 強過程中所使用的增強物,與一般老師用以酬賞學生們的增強物沒什麼分別,

通常包括:自我讚賞、自由時間、積分或代幣等,只是自我管理教學策略中所 強調的自我增強策略是自己給予自己(邱連煌,2001)。

自我增強的方式有兩類,一為「外顯性自我增強」,係指針對自我的適 宜目標行為,適時的給予實質增強物;另一類為「內隱性積極增強」,係指 學生並未受到實質獎勵,而是想像自己在執行行為後獲得有價值的獎賞,如 口頭讚美或自我想像。研究結果指出,自我增強法比外在增強或教師監控增 強有效(楊坤堂,2000a)。

三 三三

三、、、自我管理策略的發展與實施程序、自我管理策略的發展與實施程序自我管理策略的發展與實施程序 自我管理策略的發展與實施程序

自我管理介入策略的選擇與學習者息息相關,對於輕度障礙者(例如學 習障礙者)多採用單一策略,視需要輔以少量提示;對於重度障礙者(例如

自閉症者)較需要包裹式的策略,輔以外在增強(李玉錦,1998)。教學者 在教導學生使用自我管理策略時,為了設計合宜適用的自我管理策略實施方 案,在實施前必須審慎評估教學的情境、學生的需求、學生所具備的能力及 特性,以及教師可得到的資源等(劉人萍,2007;賴素華,2006)。因此,

在施行策略前,必須對每個細節仔細評估,以設計出適宜的教學程序及方案。

為使自我管理策略能成功實施,學者King-Sears與Carpenter(1997)所提 出的自我管理策略實施原則,則更顯其重要,依序說明如下:

(一) 指導自我管理策略的使用時,教師應該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增強,之後 再慢慢褪除。

(二) 將學生所表現的期望行為繪製成圖表,以方便老師評估策略與學生行 為表現的關係,並隨時修正與檢視成效。

(三) 學生正確使用自我管理策略時,教師要立即增強,此有助於行為的改

(三) 學生正確使用自我管理策略時,教師要立即增強,此有助於行為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