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第七節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第七節 第七節

第七節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資料處理和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處理與分析包括視覺分析、C統計、觀察者間信度分析和社 會效度四部份。

一 一一

一、、、視覺分析、視覺分析視覺分析 視覺分析

本研究根據受試者不專注、搶話和離座三項行為問題各階段的表現資 料,以「行為問題觀察記錄表」記錄後,分別整理登錄,將基線期、處理期和 維持期之行為問題發生次數,繪製成圖表,以檢驗行為的改變成效,進行視覺 分析,茲說明如下(杜正治,2006):

(一)階段內變化分析

1.階段順序:基線期為A、處理期為B、維持期為M。

2.階段長度:單一階段內資料點蒐集次數。不專注、搶話和離座行為的基線期 蒐集次數分別為5、13、21次,處理期各為8次,維持期分別為21、13、5次。

3.趨向預估:資料路徑的斜度,採中分法來估計趨勢線的走向。此線若是往下 走(\),表示進步(+);此線若是往上走(/),表示退步(-);水平(-)

則是不變(=)。

4.趨向穩定性:係指階段內沿著區向線有多少資料點落在預定的範圍內。本研 究以階段內80%的資料點落在15%的範圍內視為趨向穩定。

5.水準穩定:計算出該資料的算數平均數,以此平均值為水平線,了解各個資 料點在水平線上下的變動情形是否具有穩定。

6.水準範圍:係指階段內最大、最小值的範圍,以了解該資料點的變化情形。

7.水準變化:在同一階段內,第一個資料點和最後一個資料點,此兩點的差值。

計算結果並標示水準變化是進步(+)退步(-)或是無變化(=)。 8.階段平均數:將同一階段有資料點的值加起來除以資料點的總數所得的值。

1.趨向路徑方向和效果(change in trend direction and effect):指相鄰兩階段間 趨勢走向的變化。

2.水準變化(level change):前一階段中最後一個資料點和後一階段中第一個 資料點之間的落差,亦可稱為實驗的立即效果。

3.重疊百分比(the percentange of overlap):以前一個階段中數值的幅度,計算 後一階段有多少資料點落於此範圍內,佔該階段總點數的百分比。基線期與

時間系列資料之趨勢的顯著性。

(一)階段內:將單一階段的所有資料帶入公式,所得的Z值,若未達顯著水 準,則意謂行為呈現穩定狀態。

(二) 階段間:將相鄰兩階段的資料帶入公式,合併基線期與處理期的 C 統 計考驗結果,Z 值若達顯著水準,表示介入效果顯著;在處理期合併維 持期的 C 統計考驗結果,Z 值若未達顯著水準,表示維持效果顯著。

三 三三

三、、、觀察者間信度分析、觀察者間信度分析觀察者間信度分析 觀察者間信度分析

本研究是以研究者與協同觀察者個別分開使用「行為問題觀察記錄表」為 研究工具,藉此記錄受試者不專注、搶話及離座之行為問題發生次數。在不專 注問題的觀察採用時距紀錄法,採用之觀察者間信度,計算公式如下(杜正治,

2006):

甲乙觀察者記錄一致的次數

甲乙記錄一致的次數+甲乙記錄不一致的次數 ×100%=一致性百分比

在搶話及離座之行為問題採事件記錄法,採用之觀察者間信度,計算公式 如下(杜正治,2006):

(較少次數÷較多次數)×100%=一致性百分比

首先由研究者說明行為問題定義及行為問題觀察記錄表的使用方法,在達

到共識之後,在受試者不知自己被觀察的情況下,研究者與觀察員透過同時觀 看影帶的方式,在互不影響的情形下分別各自作記錄,如此反覆記錄多次之 後,直到兩人的觀察者信度達80%以上。杜正治(2006)認為信度達80%,才 進入正式的研究,才能達到信度要求的標準。測試階段觀察者間信度如表3-2 所示。

表3-2 測試階段觀察者間信度 觀察次數 不專注行為

的觀察信度

搶話行為 的觀察信度

離座行為 的觀察信度 1 87.5% 90.9% 90%

2 90% 100% 88.9%

3 92.5% 100% 100%

四 四四

四、、、社會效度、社會效度社會效度 社會效度

在本實驗中,為驗證實驗效果是否顯著有效,實驗設計是否受到受試者和 重要他人的肯定,因此實驗結束後,請觀察員及班上社會科任老師填寫「教師 回饋表」,全班學生填寫「學生回饋表」,受試者填寫「學生自我回饋表」,以 探討本實驗之社會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