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行車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自行車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介紹自我控制的概念及偏差行為 概念,針對自我控制對偏差行為影響的關係進行探討其相關研究。全章共分為四 部分,第一節自行車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自我控制的概念與相關研 究、第三節探討偏差行為的概念與相關研究、第四節探討自我控制及偏差行為的 應用研究。

第一節 自行車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從相關調查及數據瞭解近來國內自行車休閒參與的現況,再探討自 行車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一、臺灣自行車休閒參與的現況

蕭敏君、蘇文瑜 (2004) 研究指出自行車從發明以來經過不斷改良,已成為 今日短程交通與休閒遊憩的交通工具,在日漸重視休閒活動的今日,加上週休二 日制之普遍實施,騎自行車觀光的方式,將可達到休閒與運動健康的雙重目標(引 自高曉光、蔡蘇南,2009,p.64)。前體委會推動「自行車道整體路網規劃建設計 畫」,於 2009 年至 2012 年以現有自行車道系統基礎下,從「以人為本」出發,

依據各地區之城鄉風貌、精緻商圈、遊憩資源與地方文化特色,規劃在各地區建 構優質運動休閒之自行車道路網,滿足民眾整體需求 (教育部體育署,2010)。

2009 年 3 月開始,前體委會第一次推出「轉大人─單車成年禮」活動,鼓勵 16~20 歲的青少年朋友,以單車旅行作為自己的成年禮 (洪義筌、吳龍山,2012)。

自 2009 年至 2011 年各地方政府舉辦了 3 個不同距離的組別,所響應的莘莘 學子呈現倍數成長,作者整理「運動樂活島推廣-單車成年禮」(洪義筌、吳龍山,

2012),相關數據資料如表 2-1:

表 2-1 單車成年禮辦理情形統計表

時間 (年) 舉辦縣市 (個) 100 公里 (人) 500 公里 (人) 1000 公里 (人) 2009 25 5,142 197 92 2010 25 25,014 631 100 2011 22 111,039 671 12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8

9

10

葉珮如,2012)、遊憩滿意度 (李晉豪、劉照金,2011;紀俞民等人,2011;鄭 峰茂、許龍池,2011)、遊憩動機 (朱瑞淵、陳梅君,2010)、生活品質 (郭進財 等人,2011)。

11

(三) 研究方法

使用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最多。

(四) 研究結果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將影響因素分為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

騎乘頻率等不同背景變項作探討,以下就有關研究說明如次:

1.性别

部份的研究 (朱瑞淵、陳梅君,2010;林永森等人,2011;紀俞民等人,

2011) 以男性參與自行車休閒運動比例較高,鄭峰茂、許龍池 (2011) 的研究 顯示參與者性別比例接近、差異不多,鄧宏如、葉珮如 (2012) 的研究顯示男 性參與者性別比例略多,但在地方依賴及地方認同構面上,女性高於男性,女 性在從事自行車活動體驗時,較產生功能上、情感上之連結,王怡菁 (2012) 的 研究結果則認為男性與女性參與自行車休閒運動的比例是 6:4,趨近 5:5 的 人口分佈,可見自行車休閒運動不再是以男性參與者為主要群體,郭進財等人 (2011) 的研究則女性比例較男性略多,而在「加強心理建設」、「身體狀況」兩 個層面顯示男性自行車參與者的生活品質高於女性自行車參與者。

2.年齡

大多數研究對象的年齡分布主要分為「20 歲以下」、「21~30 歲」、「31~40 歲」、「41~50 歲」、「51 歲以上」,從研究中可發現主要自行車休閒參與者集中 在 21~30 歲 (王怡菁,2012;朱瑞淵、陳梅君,2010;林永森等人,2011;紀 俞民等人,2011;郭進財等人,2011;鄭峰茂、許龍池,2011),鄧宏如、葉珮 如 (2012) 的研究顯示,在吸引力構面、自我表現構面、生活型態中心構面、

地方依賴、地方認同等構面上,46 歲以上均高於其他年齡叢集。

3.婚姻狀況

研究對象婚姻狀況結果以未婚者居多 (王怡菁,2012;朱瑞淵、陳梅君,

2010;林永森等人,2011;紀俞民等人,2011;鄭峰茂、許龍池,2011),鄧宏 如、葉珮如 (2012) 的研究已婚參與者較多,且在休閒涉入及地方依附各構面 上,均為已婚有子女者高於未婚者。

4.教育程度

大多數的研究 (王怡菁,2012;朱瑞淵、陳梅君,2010;林永森等人,2011;

紀俞民等人,2011;郭進財等人,2011;鄧宏如、葉珮如,2012;鄭峰茂、許 龍池,2011) 顯示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教育程度以大學 (專) 為主,再者是高 中 (職) 學歷,鄧宏如、葉珮如 (2012) 的研究顯示,在吸引力、自我表現、

生活型態中心、地方依賴、地方認同等構面上,國中以下教育程度分別高於高 中 (職)、大專、研究所,原因為教育程度在國中以下之受訪者年齡階層約在 5、

12

60 年代,當時的教育程度大都為國中以下,因此年齡與教育程度間有相關性,

而年齡較高者有較多時間從事,對該地方較容易產生依附,郭進財等人 (2011) 的研究結果顯示,嘉義地區自行車參與者的工作滿意度在「內在滿意」及「外 在滿意」層面是一致的趨勢沒有差異性,也就說自行車參與者的工作滿意度是 無差別。

5.騎乘頻率

部份的研究 (朱瑞淵、陳梅君,2010;李晉豪、劉照金,2011;林永森等 人,2011) 以每週至少兩次參與騎乘者比例較多,其次為每週乙次 (鄧宏如、

葉珮如,2012;鄭峰茂、許龍池,2011)。

6.月收入

部份的研究 (王怡菁,2012;朱瑞淵、陳梅君,2010;林永森等人,2011) 以每月收入 4 萬元以下者比例較多,其次為每月 2 萬元以下 (鄧宏如、葉珮如,

2012;鄭峰茂、許龍池,2011),王怡菁 (2012 ) 的研究因為受試者大多為學生 群體,月平均收入為 1 萬元以下。

具體而言,從自行車休閒參與相關研究結果發現,國人自行車休閒運動參與 的男性比例較女性參與者高、年齡層主要集中在 21~30 歲,婚姻狀況研究結果以 未婚者較多,參與者的教育程度以大學 (專) 為主,月收入則以 4 萬元以下者比 例較多。

綜觀上述整理,由地方配合政府舉辦各項自行車活動,增加地方特色與提升 自行車整體環境及周邊經濟效益,國人參與自行車休閒運動的風氣已逐漸順應國 際潮流,越來越多的民眾加入自行車休閒參與的行列。而自行車相關研究在背景 變項的結果尚未有一致性的觀點,仍有待進一步的探究。因此,本研究將性別、

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騎乘頻率、月收入等背景變項納入探討。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