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行車休閒參與者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相關與預測情形

本節旨在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來分析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自我控制與偏差行 為各構面的相關情形,分析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是否有顯著相關。並以自我控制 的各構面 (低衝動性、低冒險性、高計畫性) 為預測變項,以偏差行為 (不良騎 乘習慣、正向基本需知、一般交通違規) 為效標變項,進行多元迴歸分析,進而 瞭解各預測變項與與偏差行為間的關係。

一、自我控制和偏差行為之相關分析

本研究以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各層面之相關情形,整理 如表 4-18 所示。

表 4-18 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之績差相關摘要表

自我控制構面 偏差行為構面

不良騎乘習慣 正向基本需知 一般交通違規 整體 低衝動性 -.32* -.15* -.25* -.33*

低冒險性 -.33*

-.12*

-.34* -.20*

高計畫性 -.03* -.39* -.07* -.29*

整體 -.36* -.24* -.35* -.45*

*p<.05

由表 4-18 得知,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自我控制整體及各層面與偏差行為整 體及各層面,除自我控制中「低冒險性」層面與偏差行為「正向基本需知」層面 呈正相關外,其餘均呈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 (p < .05),其中自我控制「低計畫性」

層面與偏差行為中「不良騎乘習慣」與「一般交通違規」兩層面未達顯著水準。

以下就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的關係進行分析探討:

(一) 自我控制與整體和偏差行為整體的相關情形

自我控制與整體和偏差行為整體之間呈現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r = -.45 , p

< .05),顯示自我控制整體表現愈高,偏差行為整體會愈低。

(二)自我控制和偏差行為的「騎乘習慣」構面相關情形

本研究的自我控制共包含「低衝動性」、「低冒險性」、「高計畫性」三個構 面,對偏差行為的「不良騎乘習慣」構面的相關係數分別為:-.32、-.33、-.03,

其中「高計畫性」未達顯著水準 (p < .05)。而自我控制整體對偏差行為的「不 良騎乘習慣」構面達顯著水準 (r = -.36 , p < .05)。由此可知,自我控制整體及

「低衝動性」與「低冒險性」兩個構面和偏差行為的「不良騎乘習慣」構面間,

69

具有顯著負相關,即自我控制整體及「低衝動性」與「低冒險性」兩構面狀況 愈高,偏差行為的「不良騎乘習慣」愈低。

自行車休閒參與者在偏差行為的「不良騎乘習慣」構面的表現,與其在自 我控制與相關依序為「低冒險性」(r = -.33 , p < .05)、「低衝動性」(r = -.32 , p

< .05)、「高計畫性」(r = -.03 , p > .05),屬於中度相關。其中「低冒險性」構面 與偏差行為的「不良騎乘習慣」構面的相關最高。

(三) 自我控制和偏差行為的「正向基本需知」構面相關情形

本研究的自我控制共包含「低衝動性」、「低冒險性」、「高計畫性」三個構 面,對偏差行為的「正向基本需知」構面的相關係數分別為:-.15、.12、-.39,

均達顯著水準,其中「低冒險性」具有顯著正相關,餘為顯著負相關。而自我 控制整體對偏差行為的「正向基本需知」構面亦達顯著水準 (r = -.24 , p < .05)。

由此可知,自我控制整體及各構面和偏差行為的「正向基本需知」構面間,除 了自我控制「低冒險性」構面為正相關外,餘各構面具有顯著負相關,亦即自 我控制整體及「低衝動性」與「高計畫性」構面狀況愈高,偏差行為的「正向 基本需知」愈低。

自行車休閒參與者在偏差行為的「正向基本需知」構面的表現,與其在自 我控制與相關依序為「高計畫性」(r = -.39 , p < .05)、「低衝動性」(r = -.15 , p

< .05)、「低冒險性」(r = .12 , p < .05),屬於低度相關。其中「高計畫性」構面 與偏差行為的「正向基本需知」構面的相關最高。

(四) 自我控制和偏差行為的「一般交通違規」構面相關情形

本研究的自我控制共包含「低衝動性」、「低冒險性」、「高計畫性」三個構 面,對偏差行為的「一般交通違規」構面的相關係數分別為:-.25、-.34、-.07,

除「高計畫性」構面未達顯著水準外,餘均達顯著水準 (p < .05) 且為負相關。

而自我控制整體對偏差行為的「一般交通違規」構面亦達顯著水準 (r = -.35 , p

< .05)且為負相關。由此可知,自我控制整體及各構面和偏差行為的「一般交通 違規」構面間,除了自我控制「高計畫性」構面未達顯著外,餘各構面具有顯 著負相關,亦即自我控制整體及「低衝動性」與「低冒險性」構面狀況愈高,

偏差行為的「一般交通違規」愈低。

自行車休閒參與者在偏差行為的「一般交通違規」構面的表現,與其在自 我控制與相關依序為「低冒險性」(r = -.34 , p < .05)、「低衝動性」(r = -.25 , p

< .05),屬於低度相關。其中「低冒險性」構面與偏差行為的「一般交通違規」

構面的相關最高。

70

71

72

向影響,模式 (1) 的解釋力 R2為 5% 未達顯著 (p > .05)。再透過模式 (2) 投 入了低衝動性、低冒險性、高計畫性等三個自我控制變項後,發現低衝動性 (β

= -.17 , p < .05)、低冒險性 (β = -.28 , p < .05)、高計畫性 (β = -.11 , p < .05) 皆 達顯著影響,整體的解釋力提升為 18%。其中,以低冒險性 (β = -.28) 對自行 車休閒參與者的一般交通違規影響最大。

(二) 不良騎乘習慣

就不良騎乘習慣模式 (1) 而言,未婚 (β = .17 , p < .05) 對模式 (1) 有正 向影響,模式 (1) 的解釋力 R2為 5%。再透過模式 (2) 投入了低衝動性、低 冒險性、高計畫性等三個自我控制變項後,發現未婚 (β = .12 , p < .05) 依然 有預測力,且低衝動性 (β = -.24 , p < .05)、低冒險性 (β = -.23 , p < .05)、高計 畫性 (β = -.05 , p < .05) 皆達顯著影響,整體的解釋力提升為 19%。其中,以 低衝動性 (β = -.24) 和低冒險性 (β = -.23) 對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不良騎乘 習慣影響最大。

(三) 正向基本需知

就正向基本需知模式 (1) 而言,女性 (β = .17 , p < .05)、未婚 (β = .11 , p

< .05)、20,000 元以下 (β = .42 , p < .05)、40,001 元以上至 60,000 元 (β = .32 , p

< .05) 以及 60,001 元以上至 80,000 元 (β = .23 , p < .05),對模式 (1) 有正向 影響,模式 (1) 的解釋力 R2為 12%。再透過模式 (2) 投入了低衝動性、低冒 險性、高計畫性等三個自我控制變項後,發現 20,000 元以下 (β = .43 , p < .05)、

20,001 元以上至 40,000 元(β = .24 , p < .05)、40,001 元以上至 60,000 元 (β = .32 , p < .05) 以及 60,001 元以上至 80,000 元 (β = .24 , p < .05) 依然有影響力,且 低衝動性 (β = -.13 , p < .05)、低冒險性 (β = .11 , p < .05)、高計畫性 (β = -.34 , p < .05) 皆達顯著影響,整體的解釋力提升為 27%。其中,以低冒險性 (β = .11) 對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正向基本需知為正向的影響,高計畫性 (β = -.34) 對自 行車休閒參與者的正向基本需知影響最大。

三、綜合討論

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相關性,就皮爾森積差相關的 結果顯示,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整體自我控制與整體的偏差行為有顯著的負 相關,為-.45 的中度負相關。除自我控制中「低冒險性」層面與偏差行為「正 向基本需知」層面呈正相關.12 外,其餘均呈負相關;自我控制中「高計畫性」

層面與偏差行為中「不良騎乘習慣」與「一般交通違規」兩層面未達顯著水 準外,餘自我控制各層面對整體偏差行為與偏差行為各層面對整體自我控制 之間均有顯著的負相關。其中以整體自我控制與整體的偏差行為相關最高,

達-.45。自我控制的「低冒險性」層面與偏差行為的「正向基本需知」層面相

73

關最低,為-.15。

由此顯示自行車休閒參與者自我控制整體表現愈高,偏差行為整體及部份層 面的表現就愈低。林淑芬,林衢良 (2008) 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愈低,進而發生偏差行為的可能性愈高;吳啟安、譚子文 (2013) 研究結果顯示 低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呈正向關係,即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愈低,愈容易產生偏 差行為;王曉雯、孫桂苓 (2008) 研究結果顯示,不良行為與個體的自我控制能 力關係密切,如果自控不好就容易導致不良行為產生;譚子文、張楓明 (2012) 研 究結果顯示,具低自我控制特質及與偏差同儕頻繁的接觸,是造成青少年偏差行 為的原因之一;林佩珊等人 (2012) 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之間有 負相關,且達顯著水準,也就是說自我控制越好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偏差行為的 發生率也會越低;DeLisi, Berg (2006) 與 Bruce, Lori, Sandra (2006) 研究指出,

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愈低,偏差行動就愈多,反之,自我控制能力愈高,偏差行 為就愈少等結果相符。因此,本研究假設三「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自我控制對偏 差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獲得支持。

再者,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背景變項及自我控制各構面對偏差行為的影響情 形,由迴歸分析顯示:

(一) 自我控制變項納入模式後,低衝動性、低冒險性和高計畫性的自我控制 程度愈高,對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一般交通違規的狀況愈低。

(二) 自我控制變項納入模式後,低衝動性、低冒險性和高計畫性的自我控制 程度愈高,對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不良騎乘習慣表現愈低,未婚的自行車休閒 參與者對偏差行為中的騎乘習慣仍具有影響力。此外,未婚的自行車休閒參與 者其不良騎乘習慣狀況較高。

(三) 自我控制變項納入模式後,低衝動性和高計畫性的自我控制程度愈高,

對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正向基本需知表現愈低,而低冒險性的自我控制程度愈 高,對正向基本需知表現也愈高,月收入20,000元以下、40,001元以上至60,000 元和60,001元以上至80,000元對正向基本需知仍具有影響力。

(四) 自我控制變項納入模式後,低衝動性、低冒險性和高計畫性的自我控制 程度愈高,對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整體偏差行為表現也愈低,未婚和月收入 20,000元以下,對整體偏差行為仍具有預測力。此外,未婚與月收入20,000元 以下的自行車休閒參與者其整體偏差行為表現較高。

依據本研究結果,在自我控制對偏差行為的預測中,自我控制大部份的構面 對自行車休閒參與者的偏差行為均有負向的影響。此結果呼應相關研究結果,認 為自我控制對偏差行為有顯著負向影響 (王曉雯、孫桂苓,2008;譚子文、張楓 明,2012;林佩珊等人,2012;吳啟安、譚子文,2013;DeLisi, Berg,2006;

74

Bruce et al. , 2006)。

然而,上述的文獻中所研究的對象均針對青少年以下的學生進行探討,非以 休閒運動參與研究為主。其中,林忂良、林淑芬 (2006) 研究結果發現有撞球經 驗的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顯著低於無撞球經驗的青少年,在偏差行為上均顯著高 於無撞球經驗的青少年,且以冒險追求對偏差行為的預測力最高。本研究結果雖 與上述研究指出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的關係相符,但與本研究所指的自行車休閒 參與者的自我控制及騎乘時所可能產生之偏差行為有所不同,因此還有其探討的

然而,上述的文獻中所研究的對象均針對青少年以下的學生進行探討,非以 休閒運動參與研究為主。其中,林忂良、林淑芬 (2006) 研究結果發現有撞球經 驗的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顯著低於無撞球經驗的青少年,在偏差行為上均顯著高 於無撞球經驗的青少年,且以冒險追求對偏差行為的預測力最高。本研究結果雖 與上述研究指出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的關係相符,但與本研究所指的自行車休閒 參與者的自我控制及騎乘時所可能產生之偏差行為有所不同,因此還有其探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