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覺健康狀況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自覺健康狀況的內涵與相關研究

一、健康的內涵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憲章定義健康為:

「健康是指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上的完全安寧美好狀態,而不僅只是免於疾 病或是虛弱。」

對於健康的定義可從下面不同的角度或是組織中所定義,從醫學的角度對於 健康的定義在於個體沒有疾病與殘疾的狀態,以生理上的角度來說,個體是否能 勝任其社會角色。以心理方面來說,個體自我鑒定的良好感覺。個人處於結構與 功能良好,沒有疾病的正常狀態(Tripp-Reimer,1984),生理機能整體的狀態,是 指生理與心理的層面的健康、無病無缺陷、最佳狀態。

(Pender,2002)指出,若就個人的健康定義為,個人處在文化環境中身、心、

社會與精神層面呈現穩定的狀態,因此必須以整體的觀點去定義人們的健康,包 含生物心理、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觀點,在Pender的健康促進模式中,影響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或行為的決定因素被分類為認知—知覺因素、修正因素二類。

health)、自覺健康控制(perceived control of health)、自覺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健康的定義(definition of health)、自覺健康狀況(perceived health status)、自覺健康促進行為的利益(perceived benefits of healthpromoting behavior)、

自覺健康促進行為的障礙(perceived barriers to health-promoting behavior)等七種。

(二)修正因素(modifying factors)

此類因素可能經由影響認知-知覺因素,而間接地影響健康促進行為,包含:

人口學特徵(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生物學特徵(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人際間的影響(interpersonal influences)、情況因素(situational factors)、行為因 素(behavioral factors)等五種。

至於許多從認知-知覺因素、修正因素取向來探討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影響 的學者及實證研究,均發現會影響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而經常被選用的選項為不 同背景因素、自覺健康狀況等,雖有相異,但同樣認為不同背景因素、自覺健康 狀況等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會產生影響,且可預測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美國的社會醫學家席爾格瑞世亦認為:「一個健康的人是身體與心理都平衡,

同時能適應物理與社會環境的人.因此,健康不只是沒有疾病而已,它具有積極 性,一種喜悅人生的態度,並且樂於接受生活加諸個人的責任。」

自1980 年以來歐美開始強調全人健康(holistic health)的概念,若從全 人健康的角度來看健康層面,透過正面積極的健康行為,達到改善健康、提升生 活品質、延長壽命身體安適使身體功能可以發揮最理想的狀態;心理安適則強調 智能,一種可以收集、處理、回憶與溝通訊息的能力,包括警覺性、創造力、記 憶力等;社會安適則能扮演符合社會期待的角色。

黃奕清(1997),全人健康是指個體致力於維持健康的狀態,並發揮自己最 大的潛力以達到整體的幸福安寧(well-being),範圍包含健康諮詢與教育、食 物與營養、定期健康檢查、慢性病預防、壓力管理、安全與急救、戒煙、酒精與 藥物控制、家庭生活與性教育及運動與體適能等行為(圖 2-6)。

圖 2-6 全人健康

(資料來源:黃奕清,1997)

二、壓力與身心健康狀況的研究

(一)短期的壓力反應主要在幫助身體做好逃或戰的準備,當壓力事件結束 後,身體很快便能回復穩定狀態。但長期壓力容易使身體的調解機制失調,

直接影響生理反應造成疾病之外,還會間接經由影響個人健康習慣與求醫行 為,對個人健康產生危害(Tayor,2003)。

( 二 ) 因 情 緒 壓 力 而 產 生 身 體 惡 化 的 症 狀 或 是 疾 病 , 稱 為 心 理 生 理 症

(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s),經由心理社會與生理反應的互相 影 響下,所產生的身體症狀或是疾病,常見與情緒壓力有關之疾病包括:偏頭 痛、大腸激躁症、胃腸發炎與胃潰瘍、氣喘、蕁麻診、溼疹、風溼性關節炎

全人健康

安全與急救

戒煙 壓力管理

慢性病預防 定期健康檢查 食物與營養 健康諮詢與教育

運動與體適能

家庭生活與 性教育 酒精與藥物 控制

嗜睡、倦怠與急慢性輪班適應不良等情況,此外,睡眠時鐘的紊亂,容易造

可能行等(如圖 2-7)。

圖 2-7 壓力造成疾病路徑 資料來源:劉嘉年(2006)

(八)蘇美卿(2004)對於基層員警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健康狀況關係之 研究-以高雄市警察為例之研究則發現高雄市基層員警身心健康狀況不佳 者高達46.1﹪,40%以上有睡眠問題,30%為頭痛或胸悶、焦慮不安,對未來 感到沒有希望的有25%,對自己失去信心者,也有20%的員警。

(九)吳昇忠(2008)針對臺東縣警察人員自覺健康狀況、健康促進生活型 壓力

直接生理作用

.血脂肪升高 .血壓升高 .免疫力下降 .壓力賀爾蒙增加

健康習慣改變

.增加煙酒使用機率 .營養成份攝取減少 .睡眠減少

.增加藥物使用

求醫行為作用 .不遵從醫囑行為 .延誤就醫

.模糊症狀

.減少求醫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