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自律學習理論

Bandura(1977)首先提出自律學習的涵義,認為個體透過主動建立 目標、自我評鑑、自我增強,可建立及維持行為的動機,此過程即所 謂的自律機制(self-regulatory mechanism)。

一、 自律學習的定義

自律是個體後設認知地、動機地、及行為地主動參與他們自己的 學習過程的程度(Risemberg & Zemmerman, 1992)。是學習者轉換心智 能力到學術技巧上的一種自我指導的歷程(Schunk & Zimmerman,

1994)。大部分自我調整的理論家都將學習視為是一種包含個人(認知 和情感)、行動以及情境因素等多層面的歷程(陳嘉皇等譯,2003)。學 習者主要需經歷三階段的循環性活動,如表 2-1 所示。

(一) 預慮(forethought)

牽涉到影響性的歷程,以及先前努力學習的信念和此學習階段的 狀態。

(二) 作業或意志控制(performance or volitional control)

包含了努力學習以及情意集中和作業其間所發生的歷程。

(三) 自我省思(self-reflection)

包含努力學習後以及影響學習者反應有關經驗的歷程。

表 2-1 自律學習的循環階段和其次歷程

循環性的自我調整階段

預慮 作業/意志控制 自我省思

目標設定 注意力集中 自我評鑑

策略安排 自我教學/心像 歸因

自我效能信念 自我監控 自我反應

目標導向 調適

內在興趣

資料來源:出自陳嘉皇等譯(2003:3)

Zimmerman(1989)的研究中發現高學習成就的學生對於自己的學 習有較明確的目標,會使用更多的策略來幫助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

更頻繁的監控自己的學習歷程,依照學習結果來調整學習步調。另外,

Zimmerman、Bonner 及 Kvocach(1996)所提出的自我調整學習循環模 式最為廣泛探討,循環如圖 2-1 所示。

圖 2-1 自律循環模式

資料來源:出自 Zimmerman、Bonner 及 Kvocach(1996:4)

二、 自律與網路教學

運用自律學習之鷹架輔助,在學習上可獲得提升,對正面的學習 態度養成亦有幫助(Butler & Cartier, 2005)。表 2-2 為根據文獻整理之 自律循環模式於網路教學應用模式。

表 2-2 自律循環模式於網路教學之應用模式(續)

進行目標設定、策略實行與監控等自律循環模式時,能更加快速方 便。

三、 自律學習的行為表現

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是人類具自我引導的能力,根據觀察的 結果及經驗,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是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控制,是 行為動機表現的最高層次(Bandura, 1977)。表 2-3 為整理眾家學者在 自律循環模各階段中,自律行為表現的解釋。

表 2-3 自律循環模式中的行為表現

自律循環 行為表現

自我評估與監控 設定目標;計畫學習;預期結果

目標設定與策略規畫 分析任務或計劃;學習前的評估;理解策略 的評估;選擇學習方法

策略的實行與監控 克服不專心;堅持完成課業;自我教導;專 心學習;處理和統整知識;記憶知識

策略結果的監控 觀察自己的表現;核對結果;反省結果;思 考是否調整;修正認知;修正方法

資料來源:出自 Bandura(1977); Pintrich & De Groot (1990); Risemberg

& Zemmerman(1992); Schunk(1989); Stone(2000)

本研究依據上述整理,在系統功能建置時著重於引導學習者完成 計畫學習、預期結果、分析任務、專心學習、反省結果等各項行為的 運作;另在學習者探究行為觀察時,作為判斷是否自律行為的憑依。

四、 自律學習的評量

評量自律學習策略要素有關的評量工具及其評量要素如下:

(一) 自 律 學 習 晤 談 表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terview Schdule, SRLIS)

由 Zimmerman 及 Martinez-Pons(1990)設計,由學生就八個假設 性的學習情境,對完成情境中賦予的任務說明運用的策略。教師將這 些開放性問題的答案錄音,並轉錄成逐字稿,然後歸到十四項自律的 學習策略:目標設定和計劃、組織和轉換、複誦和記憶、自我評估、

自我獎懲(self-consequating)、紀錄和監控、尋求資訊、環境安排、尋 求同儕協助、尋求教師協助、尋求成人協助、複習測驗卷、複習筆記、

複習教科書。

(二) 動 機 與 學 習 策 略 量 表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

由 Pintrich、Smith 及 Mckeachie(1989)所編製,全量表有 85 題,

包含三部份:動機量表、認知量表、資源管理量表,用以測量大學生 的自律學習策略。此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故常做為學習診斷之 用。

(三) 讀 書 學 習 策 略 量 表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 LASSI )

由 Weinstein、 Schulte 和 Palmer(1987)編製,主要量測全量表有

77 題,包含十個分量表:態度、動機、時間管理、焦慮、專心、訊 息處理、選擇要點、學習輔助術、自我測試、考試策略等。可測量大 學生的自律學習策略。

本研究採用林建平(2004)編製的「學童自律量表」作為測量受試 者之自律程度。該量表參考 Pintrich 和 GeGroot(1990)的「激勵的學 習策略問卷」(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程炳林 和林清山(2000)編製之「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林建平(1994)

的「閱讀態度問卷」及「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等編製而成。量表的量 度項目參考 Zimmerman(1994)及 Schunk (1996)等人之自律學習理論 架構(林建平),有學習動機、行動控制、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四項。

而本研究採 Zimmerman、Bonner 和 Kvocach(1996)之自律循環模式建 置教學系統,故採用此量表可充分地評量受試者的自律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