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研究. 研 究 生 : 蔡忠潔 指導教授 : 蕭顯勝.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2) 謝 誌 隨著論文的付梓,二年的碩士班生涯,到此應算是告一段落了。 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事情是無法獨立完成的。幸賴求學過程中的所有 貴人及親友的指導與陪伴,我才能順利的走過這段旅程。 本論文能順利完成,尤其要感謝蕭顯勝老師。因為有老師您在論 文方向的提示、論文內涵的指導,最後逐字逐句地審察與指正,本論 文才得以順利完成;除此之外,亦由於老師您在生活上的照應與關心, 讓我得以專注向學。亦感謝游光昭老師、徐道義老師、陳志銘老師不 吝撥冗參與學生的論文口試,給予學生相當多寶貴及專業的意見,使 論文內容更臻完善。 感謝大學同窗至今的昆璟時常在我分身乏術之際,助我通過大小 難關;感謝同學們建佑、貞穎、甲奇、一同虛心向學、嘻哈相處,增 添了不少在學期間的歡樂時光,有各位的相伴與指教,實是生命中莫 大的福氣。 感謝陪我一同度過多個寒暑的女友小欣,在我論文撰寫期間,幾 近拋家棄母,亦多虧她的照料與陪伴,讓我的壓力得以紓解。 當然,最要感謝我的父母,如果沒有他們不畏辛苦地支持我、鼓 勵我,就沒有今天身心健全的我,如果我有些微值得供人稱許之處, 都是他們的功勞。 最後,西方諺語道: 「參透為何,才能迎接任何。」 ,期許自己能 將所學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及工作上,精熟、創發、思考,作一個『思 考、創造、有理想』的壯年。 忠潔 謹誌於臺灣師大 2008 年 7 月 20 日.

(3) 中文摘要 網路資訊的快速成長使得網路探究學習近年日益興盛,教師在進 行網路探究學習的教學時,以主題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融入情境中, 搜尋相關的知識。學生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時,必須透過電腦以及網 路瀏覽器的使用,然而應用開放式的上機學習,學生的自我約束常是 學習成效關鍵,因此本研究建置一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系統,讓學習者 在自律循環模式中進行網路探究學習,亦讓教師能夠即時監控學生的 成就表現並適時給予協助。本研究以北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實驗對 象,各別取三班為實驗組、三班為控制組,實驗處理以為期五週的網 路探究學習進行環保肥皂課程的教學,探討本研究自律學習機制輔助 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學習者在自律程度與學習成效之 間的關係,並透過系統操作歷程記錄、學習者學習記錄,觀察學習者 之行為模式中自律的行為表現。 經過系統建置、資料分析及實驗處理後,本研究得到以下結果。 一、開發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之網路探究學習系統。 二、使用本系統學習者在學習成效上明顯優於一般網路探究學習者; 使用本系統之高自律程度學習者成績優於一般網路探究高自律 程度學習者;而使用本系統之低自律程度學習者成績優於一般網 路探究低自律學習者,且和一般網路探究高自律學習者無明顯差. I.

(4) 異,顯示本系統在提升學習成效及輔助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上確具 成效。 三、學習者的自律程度並未在實驗處理中產生變化,顯示其自律程度 未因使用本系統而有所變化,故本系統雖未能在實驗處理中,提 升學習者自律程度,然而對低自律程度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仍具 一定效益。 四、以序列分析發掘高、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探究任務行為模式,發 現高自律程度學習者在探究任務行為模式中之自律行為表現較 佳,但藉由本系統輔助可增加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自律行為表現, 進而提升其學習成效。. 關鍵字:網路探究學習(WebQuest)、自律學習、自律行為. II.

(5) The Study of Self-regulation Learning strategy for WebQuest Learning System Author : Chung-Chieh Tsai Advisor : Hsien-Sheng Hsiao. Abstract The rapid growth of information in the WWW has resulted WebQuest to become more useful than ever. While teachers are lecturing with WebQuest , they are able to present the topic in different ways which has allowed the students to integrate with the situation and research for related knowledge. Through this type of learning and interaction with WebQuest, learners are able to obtain new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resources. However, it is hard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hands on teaching strategy, and the key point to a successful lesson teaching is student's self control. In order to have a decent quality lesson using WebQuest, a well organize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ystem should be provided and teachers should be monitoring students' behaviors at all times and giving appropriate guidance.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a WebQuest Learning system with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amples were certain of six classes’ students at 6th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and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three classes) and control (three classes) groups. The pretest-posttest III.

(6) nonequivalent-groups design study method was selected. The study used Children Self-regulated Degree Assessment as pretest and posttest, and Knowledge of Eco-Soap Comprehensive Test as achievement pretest and WebQuest as achievement posttest. The data is processed by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two way covariance (two-way ANCOV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and Pair-Samples T Test etc. After analyzing,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study used self-regulatory cycle to build 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doctrine in WebQuest Learning system.. 2.. The achieve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high self-regulated degree student is better than the achieve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low self-regulated degree student and that of both control group. The achieve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low self-regulated degree student is advanced up to achievement of control group of high self-regulated degree student.. 3.. After.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self-regulated. degre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4.. By using sequential analysis to analyze self-regulated behavior, the ac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high self-regulated degree are most accord with self-regulated behavior and are better than other group. The ac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of high self-regulated degree sometimes match with self-regulated behavior and which cause the achievement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of low self-regulated degree students.. keywords: WebQuest,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elf-regulated behavior. IV.

(7)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III . 目. 次. .................................................................................................. V . 表. 次. ..............................................................................................VIII . 圖. 次. ................................................................................................ XI . 第一章 . 緒論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待答問題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0  第六節  名詞釋義 .......................................................................... 11  第二章 . 文獻探討 .................................................................................13 . 第一節  網路探究學習理論 ..........................................................13  第二節  自律學習理論 ..................................................................22 . V.

(8) 第三節  本章結論 ..........................................................................29  第三章 . 研究方法 .................................................................................31 .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3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0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2  第四章 . 研究結果與討論 .....................................................................55 . 第一節  系統自律循環機制的建立 ..............................................56  第二節  具自律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之成效分析 ..............65  第三節  自律程度之提升與學習成效的關係 ..............................75  第四節  高、低自律程度學習者的自律行為 ..............................80  第五節  研究結果 ..........................................................................91  第五章 . 研究結論與建議 .....................................................................95 . 第一節  結論 ..................................................................................96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1 . 附錄一 肥皂課程學習成就測驗 ..........................................................106  VI.

(9) 附錄二 學童自律量表 ..........................................................................108 . 附錄三 肥皂學習課程探究任務 .......................................................... 112 . 附錄四 實驗組高自律程度習者學習歷程序列分析 .......................... 114 . 附錄五 實驗組低自律程度學習者學習歷程序列分析 ...................... 115 . 附錄六 控制組高自律程度學習者學習歷程序列分析 ...................... 116 . 附錄七 控制組低自律程度學習者學習歷程序列分析 ...................... 117 . VII.

(10) 表. 次. 表 2-1 自律學習的循環階段和其次歷程 ..............................................23 . 表 2-2 自律循環模式於網路教學之應用模式 ......................................24 . 表 2-3 自律循環模式中的行為表現 ......................................................26 . 表 3-1 實驗設計 ......................................................................................34 . 表 3-2 教學活動流程規劃 ......................................................................38 . 表 4-1 實驗組與控制組高、低自律程度學習者前測摘要表 ..............65 . 表 4-2 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67 . 表 4-3 後測作業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7 . 表 4-4 環保肥皂相關知識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68 . 表 4-5 二因子共變數分析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69 . 表 4-6 後測作業成績二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9 . 表 4-7 高自律程度後測作業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0 . 表 4-8 高自律程度環保肥皂相關知識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70 . VIII.

(11) 表 4-9 低自律程度後測作業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1 . 表 4-10 低自律程度環保肥皂相關知識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71 . 表 4-11 實驗組高、低自律程度後測作業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2 . 表 4-12 實驗組高、低自律程度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72 . 表 4-13 控制組高、低自律程度後測作業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3 . 表 4-14 控制組高、低自律程度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73 . 表 4-15 實驗組低自律、控制組高自律後測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4 . 表 4-16 實驗組低自律、控制組高自律後測之調整後平均數 ............74 . 表 4-17 自律程度前測之獨立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76 . 表 4-18 實驗組高自律程度相依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77 . 表 4-19 實驗組低自律程度相依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77 . 表 4-20 控制組高自律程度相依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77 . 表 4-21 控制組低自律程度相依樣本 t 考驗摘要表 .............................77 . 表 4-22 實驗組高、低自律程度與探究任務成績相關性分析摘要表 78 . IX.

(12) 表 4-23 控制組高、低自律程度與探究任務成績相關性分析摘要表 78 . X.

(13)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0 . 圖 2-1 自律循環模式 ..............................................................................23 .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2 . 圖 3-2 實驗流程圖 ..................................................................................37 . 圖 3-3 學習者使用介面功能 ...................................................................43 . 圖 3-4 教師管理介面功能 .......................................................................43 . 圖 3-5 教學活動進行流程 .......................................................................45 . 圖 3-6 系統模組架構圖 ..........................................................................46 . 圖 3-7 系統操作流程圖 ..........................................................................47 . 圖 3-8 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學習者使用介面功能 ..........................49 . 圖 3-9 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教師管理介面功能 ..............................49 . 圖 3-10 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教學活動進行流程 ............................50 . 圖 4-1 登入畫面及探究任務 ..................................................................56 . XI.

(14) 圖 4-2 學習活動目標分數設定單 ..........................................................57 . 圖 4-3 學習目標及學習狀況圖像化 ......................................................61 . 圖 4-4 個人知識記錄模組 ......................................................................62 . 圖 4-5 心得分享與問題討論 ..................................................................63 . 圖 4-6 自我評鑑功能 ..............................................................................64 . 圖 4-7 實驗組高自律程度學習者之行為轉變圖 ..................................82 . 圖 4-8 實驗組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行為轉變圖 ..................................85 . 圖 4-9 控制組高自律程度學習者之行為轉變圖 ..................................87 . 圖 4-10 控制組低自律程度學習者之行為轉變圖 ................................89 .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將分為六節,分別描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待答 問題、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流程與名詞釋義。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資 訊 就 在 彈 指 之 間 (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 」, Bill Gates(2005)一言將網際網路(Internet)與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帶來的資訊衝擊道盡。網際網路發展至今,網路瀏覽器成為 各年齡階層最常接觸的軟體之一,學習者由此接觸來自多元觀點的大 量資訊,並更進一步地藉由網際網路的應用機制分享彼此的學習記錄、 心得等。透過網路環境及其運作機制,學習者可以不僅於單方面接受 教師傳達的知識,更可以自己在線上瀏覽欲知的資訊,透過提問、留 言等方式找出問題的解答,交換學習的心得。Dodge(1995)將 WebQuest 定義為一種探究性質的活動,學習者們互動的資訊部分甚至全部都是 從網路上獲取,實是與目前網路使用者習慣利用如 Yahoo!、Google 等搜尋引擊尋找欲知的內容、或於各大論壇如 ptt 實業工坊內尋求相 關回應相呼應。 WebQuest 的中心理念是將全球資訊網內的資源當作學習素材, 學習者可在一些網路文件、線上資料庫中獲取一些資訊(Dodge, 1995)。 然而有相關研究顯示網路資源雖然豐富,但無目的地瀏覽、搜尋容易 1.

(16) 使人在網路中迷路,浪費大量時間而無所得,Dodge 亦明言無明確中 心目標地在網路上隨意搜尋資料的教育效益是值得商榷的(1995)。故 有學者為了增益學習效率,主張教師主動提供知識內容良好的網站連 結,並且適時引導(Cartwright, 2005; Dodge, 1995),亦有研究顯示未 提供資源的 WebQuest 網路探究學習雖然能增益學習者使用批判思考 能力的機會,但在學習成效上卻較低落(陳家禾,2006)。換言之,為 提升學習者之學習成效,良好的學習路徑及資訊來源是重要的,而教 師的提供及引導是手段之一。Zimmerman 所提出自律學習的循環模 式不但能夠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成效,而且也能增強學習者對於學習歷 程的自我效能或是學習主控權的知覺(林心茹譯,2002),若透過自 律學習的循環模式及歷程監控,學習者在自律循環的過程中能夠主導 學習路徑,並自我檢視,搭配教師的關切與建言,學習者能否憑藉自 身的認知探究出良好的網站資源?故研究者認為自律學習機制對學 習資源的搜尋有否助益,有進行探究實證的價值,此為本研究之動機 一。. Dodge(2001)發表之「撰寫網路探究學習的五項」原則中提及網 路探究學習的鷹架建構,有助於學習者對資訊的分析、綜合及交流, 鷹架結構可以用來幫助學習者超越他們現有的水平,更有技巧地開展 活動,從而使得學習者的學習活動過程能夠清晰地表現出來。Dodge 2.

(17) 提倡透過環繞著基礎結構進行誘導的遊戲規則有助於網路探究學習 的提升,意即套用鷹架預先建立學習者的基礎概念,並引導學習者關 注學習重點,幫助學習者組織與紀錄觀察到的資訊,進而養成良好的 網路探究學習態度。然而 Vygotsky(1978)提出的「潛在發展區域」概 念明確指出鷹架應建構在獨力解決問題的實際發展水準與經由成人 引導或同儕合作解決問題的潛在發展水準之間,同儕之間的實際發展 水準到潛在發展水準之間的距離並不見得相近,所以每位學習者進行 網路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為其搭建適當的鷹架進行學習輔助,達到網 路探究學習隱含的學習期望,是相當重要的課題。而經過多位學者的 研究指出,在非同步網路教學中,透過電腦化的自律學習鷹架輔助系 統,是可幫助學習者養成正確的學習心態 (Azevedo & Cromley, 2004; Butler & Cartier, 2005;吳哲旭、蕭顯勝、張國恩、宋曜廷、趙美聲, 2006;高台茜,2002)。故以實證研究探討使用具自律學習機制輔助 網路探究學習,自律程度高低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乃本研究之動 機二。. Dodge(2001)的五項原則第二點提及:有效地組織學習者和學習 資源(Orchestrate your learners and resources)。說明了探究網站內容在 網路探究學習的重要性。過去研究指出,太過枯燥的網頁內容會讓很 多人都提不起勁,排排坐的電腦教室不易管控,再加上誘惑力極大的 3.

(18) 電腦遊戲,造成了學生專注力不足,容易分心(呂小翠,2005)。而另 一方面,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時,教學者應鼓勵學習者不斷思考、反 省、評估自我,藉由提升關鍵字的提問而將搜尋結果收斂,直到搜尋 到正確的資訊(陳家禾,2006)。所以在實施網路探究學習時,如何維 持學習者之學習動機,並在過程中協助學習者自我約束,到完成探究 任務,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故以實證研究探討輔以自律學習機制,可 否提升學習者進行網路探究學習時之自律行為表現,乃本研究之動機 三。. 鑑於 Dodge(2001)的五項原則第一點指出教師提供之網站的重要 性,教師應在教學前預設符合教學目標的網站,將更有助於學習者。 故本研究建置具自律學習機制之網路探究學習系統時,提供師生推薦 網站的功能,作為提供教師教學資源之參考,此乃本研究之動機四。. 綜合上述四個動機,本研究發展一套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之網路 探究學習系統。參考教育部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及網路探究學習 之實施要項,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分段能力指標中包含「過程技能」 、 「科 學與技術認知」 、 「思考智能」 、 「科學應用」等項目,與網路探究學習 之需求相符。比對各項指標之細則後選定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階段 (國小五、六年級)能力指標進行網路探究學習課程設計,以配合學校. 4.

(19) 課程進度。本研究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讓學習者在課堂中 進行環保肥皂課程網路探究學習、並利用本學習系統記錄課堂之學習 歷程。藉此檢視網路探究學習輔以自律學習機制,能否提升學習者的 網路探究學習成效,最後分析研究者觀察及系統記錄,檢視探究任務 行為模式中自律行為表現情形。. 5.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 探究學習之學習成效。其中學習成效除學習成就測驗的表現外,亦著 重觀察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自律行為的發展狀況。故本研究擬以質與 量並重的研究方式進行。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建置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 二、探討具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在 學習成效上的差異。 三、探討具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中 自律程度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 四、比較具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在 探究任務行為模式中學習者自律行為表現的差異。. 6.

(21)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如下: 一、在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中,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功能為何? 二、以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可否提升學習成效? 三、在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中,自律 程度與學習成效之間的關係為何? 四、在自律學習機制輔助網路探究學習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中,探究 任務行為模式中自律行為表現的差異為何?. 7.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某單元進行教學,著重於網 路輔助教學策略應用之探討,所以針對研究對象、教學內容及工具設 計皆經審慎考量。故雖力求避免其它外在變項的干擾而影響實驗數據 的呈現,然而實驗過程仍受到環境、人力等因素限制,使本研究存在 難以周全之處,以下針對本研究研究範圍以及限制詳細說明: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驗對象為台北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由於各縣市國小之 教學環境不同,資訊設備亦有落差,故本研究設定該校進行教學實驗 之國小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進行取樣。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具自律學習輔助網路探究學習系統教學以國小自然與 生活科技領域課程進行設計。所以研究內容僅能針對自然與生活科技 課程做推論,其他領域之課程內容,則需另作探討。 二、研究限制 (一)課程安排 本研究擬配合學校課程規畫時間,進行每週一小時,為期五週之 具自律學習之輔助網路探究學習系統教學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教學。. 8.

(23) 若進行實驗課程之前後有使學生在生理、情緒等方面產生變化之課程, 如體育課結束後學生上課精神較差、放學前學生情緒較易浮動等,則 難以避免。 (二)網路環境 本研究由於使用具自律學習輔助之網路探究學習系統及一般網 路探究學習進行課程活動,所以在實驗進行途中可能會因為網路連線 之速度、或恰逢學校網路環境整備等因素,干擾課程之進行。 (三)教室環境 本研究系統雖有設置師生聯絡、討論等功能,但因學童教室之安 排或其它因素,可能無法避免其課外直接交談或討論之情形產生。 (四)霍桑效應 本研究無法避免「霍桑效應」之影響,即學童知道自己成為觀察 對象而刻意表現良好之情形。. 9.

(2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與步驟可分為計劃、分析、發展、評估、實驗 與完成六個階段,實施程序如圖 1-1 所示: 蒐集相關資料 計劃階段. 擬定研究計畫 檢討修正 論文計畫審查. 分析階段. 學習者分析、系統功能分析、 軟硬體需求分析、課程教材分析. 發展階段. 探究網站系統建置 設計網路探究任務 學習前測測驗編製. 評估階段. 系統測試、修正 學習前測測驗預試、定稿. 實驗階段. 進行前測 進行網路探究任務. 完成階段. 資料分析、歸納結論與建議 撰寫研究報告.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0. (為期五週).

(25) 第六節. 名詞釋義. 一、自律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 自律學習是指由學習者設定個人的學習目標、找出達成目標的策 略或方法、並藉由監控自己的學習歷程修正學習策略或目標的學習方 式(林心茹譯,2002) 。Zimmerman 於 1989 年提出了自律學習架構, 定義自律學習為一種學習的方法,涵蓋目標的設定、策略的使用、自 我的監控,以及為習得某項技巧所做的自律。 二、網路探究學習(WebQuest) WebQuest(網路探究學習)是由「Web」和「Quest」組合而來, 「Web」 代表「網路」 , 「Quest」代表「尋求」 、 「調查探究」 ,所以網路探究學 習是一種利用網際網路來學習探究的活動。網路探究學習的定義是利 用網路探究的方法,讓學習者以小組的方式針對某個議題進行求知、 分析、討論的新式課程設計。在這類活動中,部分或所有與學習者互 相作用的資訊均來自網際網路上的資源。 三、自律程度(self-regulated degree) 據以 Zimmerman(1989)提出之自律學習架構,本研究訂定自律程 度為目標設定、策略使用、自我監控等從事自我調整行為之強弱,故 本研究中自律程度的測知方式,是以林建平(2004)發展之「學童自 律量表」所進行的自律程度評量,量表的量度項目參考. 11.

(26) Zimmerman(1994)及 Schunk (1996)等人之自律學習理論架構(引自林 建平,2004),有學習動機、行動控制、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四項, 以了解學習者在自律學習後的自律程度表現,內容實驗處理中將自律 量表測驗前 27%列為高自律程度學習者,後 27%最前低自律程度學 習者。 四、自律行為(self-regulated behavior) 本研究探討之自律行為,係指自律循環模式中產生的設定目標、 選擇學習方法、克服不專心、自我教導、堅持完成課業、反省學習結 果等行為表現。本研究藉由實驗處理過程中記錄的學習歷程資料,檢 視學習者進行探究任務時的行為模式中,其自律行為的發生情形,以 比較使用本系統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之學習者,在自律行為表現上的 差異。. 12.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分別探討網路探究學習理論及相關研究之探討、 自律學習理論及相關研究之探討、學習態度等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 最後針對文獻探討所得加以分析整理,以形成支持本研究之理論基 礎。. 第一節. 網路探究學習理論. 本節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網路探究學習的由來及定義,第 二部分介紹網路探究學習的結構及相關理論,第三部分則是網路探究 學習相關研究之探討。 一、網路探究學習的由來及定義 網路探究學習可說是一種資源導向式的學習(Cartwright, 2005; Hill & Hannafin, 2001)。它是一種以網路探究為基礎的教學法,由聖 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教育科技系教授 Dodge 和 March 二人在 1995 年所共同提出的概念。Dodge 指出: 「利用網路 資源的探索性學習活動。設計的目標在幫助學習者有效利用時間,集 中精力於使用資訊而非尋找資訊,並且協助學習者作分析、整合以及 評估性的高層次思考活動」。讓學習者能更有效率的利用網路資訊, 綜合分析而得到新的知識(Dodge, 1995),網路探究學習即由此生。 WebQuest 是由「Web」和「Quest」組合來的, 「Web」是「網路」 13.

(28) 的意思,而「Quest」代表「追求、尋求、探索」的意思,所以網路 探究學習是一種利用網際網路來學習探索進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並且以「讓學習者能深入探索」 、 「有意義的使用網路為收集資訊的媒 介」 、以及「提昇高層次思考能力」為三大重點(King, 2003; Milson & Downey, 2001)。簡單言之,網路探究學習是利用網路(Web)資訊資源 做為學習的教材,並以任務為基礎(Task-based learning)的學習方式, 使學習者可以運用網站上的資訊,藉由綜合分析、討論、思考等活動 來探究(Quest)並完成指定的任務工作或解決問題。 上述說明了雖然學習者可藉由網路探究學習進行綜合分析、討論、 思考等活動以提升高層次的思考能力。但是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時仍 必須透過電腦以及網路瀏覽器的使用,才能進行以任務為基礎之學習 程序或是合作討論等學習行為,鑑於國內某些研究指出國小高年級學 習者的電腦、網路的應用能力不一,某些學習者無法完成任務是緣於 無法善用資源或搜尋、文書處理能力不佳等因素,而影響其學習表現; 然而操控電腦能力較佳者,亦可能因為學習的高自主性,反而不太容 易專心於探究活動(呂小翠,2005)。故進行網路探究活動要獲得良 好成效,教師的從旁協助及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據此本研究擬建 立一套自律輔助模式協助教師引導學習者,並且讓學習者進行自我學 習管控,以期學習者進行網路探究學習之成效得以彰顯。. 14.

(29) 二、網路探究學習的結構 在網路探究學習中,包含二個層次:一種是短期的網路探究學習, 另一種是長期的網路探究學習(Dodge, 1995)。短期的網路探究學習 (Short Term WebQuest)為 1-3 節的單元設計,其教育目的在於知識的 取得及整合,因此學習者在完成短期網路探究學習時,必須努力認知、 整合大量有意義的訊息。長期的網路探究學習(Longer Term WebQuest) 一般都是為期一週至一個月的課程,在完成長期網路探究學習時,學 習者將可深入分析知識的主體、並用數種方法轉換知識、藉由創造一 些他人能回答的問題體現認知、並幫助他人進行學習。 無論是短期或長期的網路探究學習,一般都由簡介、任務、過程、 資源、評估和結論共六個關鍵屬性組成來建構網站( Dodge, 1995)。 (一)簡介(Introduction) 提供主探究主題背景的導言,目的主要有二: 1. 讓學習者明確暸解將要進行的學習內容為何。 2. 藉由各種方法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動機。 為了達到上述二目的,主題的選取應與學習者過去的經驗相關、 與學習者未來的目標相關、具有吸引力且生動有趣。. 15.

(30) (二)任務(Task) 探究學習網站的任務關鍵屬性主要是對學習者通過練習後應完 成的任務進行詳細的描述。最終結果可能是一件作品、或媒體(如 PowerPoint),也可能是一個特定主題的口頭報告。具體內容可包括 採集、復述、揭密、採訪、設計、創作、討論、演講、分析、判斷、 實驗等,或是這些任務不同程度的結合。相較於其他網路課程的差別 就在於它是一個實際可行、可完成的、具有吸引力並且可引導學習者 進行思考的任務,通常是成人工作或生活中所發生事件的微縮版本。 藉由網路探究學習所完成的任務,不單僅僅是讓學習者回答問題,並 且要求學習者通過更高級的思維技能來解決問題或作出決策,這些高 級思維技能包括創造性、分析、綜合、判斷和問題解決等。 (三)過程(Process) 在探究學習網站的過程關鍵屬性中,教師將完成任務的過程分解 成循序漸進的若干步驟,引導學習者了解並思考完成任務的過程,針 對每個步驟給予學習者簡短清晰的建議,將任務分成多個子任務的策 略,描述每位學習者要扮演的角色或採用的方式。 (四)資源(Resources) 探究學習網站的資源關鍵屬性是由教師設計出有助於學習者完 成任務的網頁清單。針對每個網站主題進行明確的指標,避免學生迷. 16.

(31) 失於網路空間而漫無目的的進行網路搜尋,相對於資訊的搜索網路探 究學習更著重於資訊的使用。除了網路的資訊之外,它還可以是視訊 會議、錄影帶、報告、教科書、錄音帶,以及與他人面對面的訪談等。 通常可將資源清單分成幾個部分。一部分資源在課堂上讓每個學 習者學習,另一些則可以由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或持某一特殊觀點的學 習者閱讀。通過這種給予學習者不同資料資源的方式,不僅增強了群 體之間的合作和依靠,同時也培養了學習者相互學習的意識。 (五)評價(Evaluation) 探究學習網站的評價關鍵屬性是對探究學習效果與可行性的評 估。網路探究學習的評量包括過程、結果、態度、情感等較複雜且主 觀層面,因此評量的原則是採規準式的(Dodge, 1995)。評量人員既可 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家長、同學或自己。另外,根據學習者學習任務 的不同,評量的形式也有期不同,如書面作業、創作網頁和其他內容 等。評量的形式可根據指定給學習者的學習主題之性質而做彈性調整 (Dodge)。 (六)結論(Conclusion) 探究學習網站的結論關鍵屬性為總結學習內容與經驗、鼓勵對整 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對學習成果進行拓展與概括,鼓勵學習者在其 他領域拓展其經驗,它的另一個作用是為教師提供可以在整個課堂討. 17.

(32) 論中使用的問題。 上述六點關鍵屬性說明程設計撰寫的重點。教師在撰寫網路探究 學習的課程設計時,必須將這六個關鍵屬性撰寫於課程活動計畫之中 並以網頁的方式呈現。 Dodge(2001) 提 出 「 FOCUS: Five Rules for Writing a Great WebQuest」之撰寫探究學習網站的五項原則,期有助於教師建置探究 學習網站。 (一)F:找出精彩的網站(Find great sites) 辨別一個好的探究學習網站的一項指標是它所採用網路資源的 網站品質。網站品質可因學習者年齡、探究主題及學習活動的不同而 不同。通常網站品質的考量根據為內容可讀性、能否引發興趣及不同 於平常的學校生活等因素。協助學習者熟悉搜尋引擎的使用,以及使 用網頁的技巧,可幫助學習者發現隱藏在網路深處的文章、圖片和文 件的專門資料庫以及其他更多的東西。幫助學習者隨時留意紀錄精彩 的網站,有時在網路搜尋會意外發現相當棒的主題網站或是專業資料 庫網站,利用網路書籤服務來分門別類的保存這些發現,使得需要它 們的時候能夠方便找到它們。. 18.

(33) (二)O:有效地組織你的學習者和學習資源(Orchestrate your learners and resources)) 當面臨教學資源不足時可以透過資源共用並充分運用資源與時 分配時間,並且讓學習者與學習資源之間建立良好的連結。協同學習、 合作學習的指導是網路探究學習運作良好的要素。 (三)C:要求學習者思考(Challenge your learners to think) 一個 WebQuest 除了找尋有關主題的事實描述外,能夠提供一個 富有豐富的背景與引人興趣的挑戰任務也是相當重要的,引導學習者 在過程中發現相關的知識並學習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才能幫助學 習者進入高層次思考。 (四)U:選用媒體(Use the medium) 除了選擇適合閱讀的網頁供學習者閱讀以外,還可以尋找專業的 資源,如適合許多領域研究用的討論區或論壇網站。網際網路很容易 實施討論區的意見交換模式,討論內容能夠被記錄下來作為學習的材 料。 (五)S:為高水準的學習期望搭建鷹架(Scaffold high expectations) 運用鷹架結構可以用來幫助學習者超越他們現有的知識層次,更 有技巧地開展活動,從而使得學習者的學習活動過程能夠清晰地表現 出來,在任務執行的過程中,期待學習者能夠將提供的內容、知識加. 19.

(34) 以內化,最後自主的完成任務。 上述說明了探究學習網站建置時應包含簡介、任務、過程、資源、 評量與結論等六個模組,而為提供學習者明確的學習目標及教學資源 等,則須依循前述之五項設計原則,本研究依據前述之模組與原則建 置網路探究學習網站,讓學習者在明確的學習目標下,透過網站所提 供的資源或自行搜尋,完成交付的任務。. 三、網路探究學習的相關理論 以下整理網路探究學習發展之相關理論,作為本研究發展網路探 究學習活動之參考依據。 (一)探究學習 當學生從事自我探究發現時,可以督促學生自我回想,以便確認 其與新學習的連結。探究學習是一種內在的自我探究,也是學習中最 具價值的(Bruner, 1966)。探究學習具有運用個人的思考、建立自己的 知識系統、自我增強的求成動機、透過假設來解決問題、自我回饋的 特質、及具有對照的能力等六種基本要素,並認為教師應著重學習情 境的安排。Dodge(1995)指出網路探究學習是一種探究性質的活動, 學習者們互動的資訊部分甚至全部都從網路上獲取,內化後建構出屬 於自己的知識。. 20.

(35) (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較高層次的合作,一群人必須充分的相互討論、相 互幫助、交換資源與資訊、回饋的互動、指責或鼓勵、協調解決不同 的意見,以達到團體的最高利益」(Curtis, 2002)。善用合作學習能有 效提昇學生學習成就、增加使用高層次理解策略、具有較佳成就動機 及內在動機、與同儕發展出較正面人際關係、能更重視研讀課程、有 更高自尊、且有較佳的人際技巧等諸多好處(Johnson & Johnson, 1991)。 Dodge(1995)指出網路探究學習比較似於團隊活動,由任務分派到小 組討論、評價等。在五項原則中亦明言協同學習、合作學習的指導可 幫助網路探究學習運作良好。 綜合上述,網路探究學習是基於鷹架理論,以探究學習理論為主, 引導學習者分析、思考、完成任務,進而達到學習成效。故給予網路 探究、知識統合的協助及增加及協助學習者內化知識的機會,應可幫 助學習者在進行網路探究學習之成效提升。. 21.

(36) 第二節. 自律學習理論. Bandura(1977)首先提出自律學習的涵義,認為個體透過主動建立 目標、自我評鑑、自我增強,可建立及維持行為的動機,此過程即所 謂的自律機制(self-regulatory mechanism)。 一、自律學習的定義 自律是個體後設認知地、動機地、及行為地主動參與他們自己的 學習過程的程度(Risemberg & Zemmerman, 1992)。是學習者轉換心智 能力到學術技巧上的一種自我指導的歷程(Schunk & Zimmerman, 1994)。大部分自我調整的理論家都將學習視為是一種包含個人(認知 和情感)、行動以及情境因素等多層面的歷程(陳嘉皇等譯,2003)。學 習者主要需經歷三階段的循環性活動,如表 2-1 所示。 (一)預慮(forethought) 牽涉到影響性的歷程,以及先前努力學習的信念和此學習階段的 狀態。 (二)作業或意志控制(performance or volitional control) 包含了努力學習以及情意集中和作業其間所發生的歷程。 (三)自我省思(self-reflection) 包含努力學習後以及影響學習者反應有關經驗的歷程。. 22.

(37) 表 2-1 自律學習的循環階段和其次歷程 循環性的自我調整階段 預慮. 作業/意志控制. 自我省思. 目標設定. 注意力集中. 自我評鑑. 策略安排. 自我教學/心像. 歸因. 自我效能信念. 自我監控. 自我反應. 目標導向. 調適. 內在興趣 資料來源:出自陳嘉皇等譯(2003:3) Zimmerman(1989)的研究中發現高學習成就的學生對於自己的學 習有較明確的目標,會使用更多的策略來幫助自己的學習過程;同時, 更頻繁的監控自己的學習歷程,依照學習結果來調整學習步調。另外, Zimmerman、Bonner 及 Kvocach(1996)所提出的自我調整學習循環模 式最為廣泛探討,循環如圖 2-1 所示。. 圖 2-1 自律循環模式 資料來源:出自 Zimmerman、Bonner 及 Kvocach(1996:4) 23.

(38) 二、自律與網路教學 運用自律學習之鷹架輔助,在學習上可獲得提升,對正面的學習 態度養成亦有幫助(Butler & Cartier, 2005)。表 2-2 為根據文獻整理之 自律循環模式於網路教學應用模式。 表 2-2 自律循環模式於網路教學之應用模式 自律學習循環步驟 1. 自我評估與監控 提供前後一貫的學習挑戰. 設計學習時間自我監控表. 提供監控自我效能的客觀 方式. 2. 目標設定與策略規畫 提供量化分析的技巧. 提供的輔助工具或策略 以該網路課程的例行作業作為激 發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工具,包括 每一學習週期的授課視訊與講 義、視訊個案與學習單、以及討論 議題。 以學習時間自我監控表讓學習者 具體記錄自己的網路學習行為,包 括上線時間、離線時間、線上學習 活動、作業成績預測、與信心指數 的詳細記錄。 先讓學生預測自己的作業成績,並 以三點量表評估自己達到預期成 績的信心。對於預期成績非常確定 的,可以增加百分之十的分數,不 確定的則減少百分之十,以此調整 後成績做為自我效能的得分。 以線條圖輔助學生分析他們的自 我監控記錄。在線條圖上,呈現三 條數線:一條是表示所用的讀書時 間;一條是自我效能評估;一條是 作業的得分。這三條線可以水平的 方式畫在一個代表一個學習週期 的座標圖上。藉此,學生可以看出 這三種量數的變化。. 24.

(39) 表 2-2 自律循環模式於網路教學之應用模式(續) 自律學習循環步驟 3. 自我評估與監控 實施小組同儕互評. 示範使用分析的架構. 說明時間管理策略的選擇. 4. 策略的實行與監控. 5. 策略結果的監控. 提供的輔助工具或策略 在討論區以小組的方式評鑑學習 歷程的記錄,同儕互評各人時間管 理方法上的效能,提供同儕回饋。 在網頁上以實例示範如何使用分 析的架構,讓學生思考學習的三個 面向:學習的規律性、學習的情 境、及學習的品質。在討論區以小 組的方式,進行這些學習面向的討 論,讓同儕幫助同學做時間管理策 略的調整。 在留言版與學生腦力激盪可行而 有效的策略,諸如: 設定規律的 讀書時段、設定實際的目標、使用 固定的讀書區域、訂出事情的優先 順序、學習對干擾的事物說「不」、 自我酬賞學習的成功等。在討論區 協助學生依先前所使用的策略、同 儕或老師的回饋、及自我監控的結 果發展屬於適合自己的策略。 在討論區或作業回饋中輔助學生 重新分析資料,找到具體可行的方 式來調整他們的時間表,提供學生 足夠的機會去瞭解新策略的影響。 以時間規劃與管理技巧的自律發 展表來輔助學習者有效關連策略 執行及其產生結果。. 資料來源:出自高台茜(2003:9) 本研究參考上述自律學習於網路教學的工具發展原則加以簡化, 考量國小六年級學童在資訊能力上的落差,以簡單的選項操作及設定 代替複雜的填寫動作,並且將學習歷程記錄圖像化顯示,讓學習者在 25.

(40) 進行目標設定、策略實行與監控等自律循環模式時,能更加快速方 便。 三、自律學習的行為表現 自我調整(self-regulation)是人類具自我引導的能力,根據觀察的 結果及經驗,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這是個人對自己的行為控制,是 行為動機表現的最高層次(Bandura, 1977)。表 2-3 為整理眾家學者在 自律循環模各階段中,自律行為表現的解釋。. 表 2-3 自律循環模式中的行為表現 自律循環. 行為表現. 自我評估與監控 設定目標;計畫學習;預期結果 目標設定與策略規畫 分析任務或計劃;學習前的評估;理解策略 的評估;選擇學習方法 策略的實行與監控 克服不專心;堅持完成課業;自我教導;專 心學習;處理和統整知識;記憶知識 策略結果的監控 觀察自己的表現;核對結果;反省結果;思 考是否調整;修正認知;修正方法 資料來源:出自 Bandura(1977); Pintrich & De Groot (1990); Risemberg & Zemmerman(1992); Schunk(1989); Stone(2000) 本研究依據上述整理,在系統功能建置時著重於引導學習者完成 計畫學習、預期結果、分析任務、專心學習、反省結果等各項行為的 運作;另在學習者探究行為觀察時,作為判斷是否自律行為的憑依。. 26.

(41) 四、自律學習的評量 評量自律學習策略要素有關的評量工具及其評量要素如下: (一)自 律 學 習 晤 談 表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terview Schdule, SRLIS) 由 Zimmerman 及 Martinez-Pons(1990)設計,由學生就八個假設 性的學習情境,對完成情境中賦予的任務說明運用的策略。教師將這 些開放性問題的答案錄音,並轉錄成逐字稿,然後歸到十四項自律的 學習策略:目標設定和計劃、組織和轉換、複誦和記憶、自我評估、 自我獎懲(self-consequating)、紀錄和監控、尋求資訊、環境安排、尋 求同儕協助、尋求教師協助、尋求成人協助、複習測驗卷、複習筆記、 複習教科書。 (二)動 機 與 學 習 策 略 量 表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 MSLQ ) 由 Pintrich、Smith 及 Mckeachie(1989)所編製,全量表有 85 題, 包含三部份:動機量表、認知量表、資源管理量表,用以測量大學生 的自律學習策略。此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故常做為學習診斷之 用。. 27.

(42) (三)讀 書 學 習 策 略 量 表 (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 Inventory, LASSI ) 由 Weinstein、 Schulte 和 Palmer(1987)編製,主要量測全量表有 77 題,包含十個分量表:態度、動機、時間管理、焦慮、專心、訊 息處理、選擇要點、學習輔助術、自我測試、考試策略等。可測量大 學生的自律學習策略。 本研究採用林建平(2004)編製的「學童自律量表」作為測量受試 者之自律程度。該量表參考 Pintrich 和 GeGroot(1990)的「激勵的學 習策略問卷」(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程炳林 和林清山(2000)編製之「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 、林建平(1994) 的「閱讀態度問卷」及「閱讀理解策略問卷」等編製而成。量表的量 度項目參考 Zimmerman(1994)及 Schunk (1996)等人之自律學習理論 架構(林建平),有學習動機、行動控制、認知策略與後設認知四項。 而本研究採 Zimmerman、Bonner 和 Kvocach(1996)之自律循環模式建 置教學系統,故採用此量表可充分地評量受試者的自律行為表現。. 28.

(43) 第三節. 本章結論. 根據文獻探討結果,網路探究學習著重在幫助學習者有效利用時 間,並且協助學習者作知識的分析、整合,達到培養高層次思考的學 習目的。但在學習過程中仍有學生網路探究能力不一、電腦使用、打 字能力不足、探究過程容易分心而浪費時間、電腦教室環境不易進行 討論等幾項因素易使網路探究學習的成效受到干擾。在近年的研究結 論(呂小翠,2005;陳家禾,2006)亦顯示,進行網路探究學習過程 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普遍不足,只有少數學生自動自發地找尋資 料;且應在網路探究學習時,鼓勵學習者不斷地思考、反思、評估自 我,直到搜尋到正確的資訊。 故本研究擬透過自律學習強調動機牽引、學習行為監控、輔助學 習者對自我認知的調整及給予鷹架輔助學習等機制的佐助,期使上述 因環境或學習者本身造成之學習成效影響得以排除,達到增益網路探 究學習之成效及提升自律行為等研究目的。. 29.

(44) 30.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為有效達到前述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本研究兼用量和質的研 究方法,透過準實驗研究瞭解研究對象在本研究中的探究學習成效, 及藉由序列分析法(sequential analysis)統計出學生特定行為間的互動 模式(Bakeman & Gottman, 1997; Gottman & Roy, 1990),進而歸納、比 較其自律行為的發生情形。本章將於下列各節說明研究架構、研究對 象、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工具、資料分析方法,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及文獻探討之結果,在為期五週 的教學實驗中,以學習者使用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 統與進行一般網路探究學習之教學方法和自律程度為自變項,以網路 探究的學習成效為依變項,探討在不同教學方法中,高自律程度與低 自律程度學習者在學習成效的差異情形;並藉由學習者進行網路探究 任務時的行為表現歷程記錄,檢視學習者使用具自律學習輔機制的網 路探究學習系統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在自律行為表現的差異,研究 架構如圖 3-1 所示。. 31.

(4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2.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台北縣某一所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習者,共六 個班級 193 人,根據實驗設計隨機將三班分為控制組,另外三班分為 實驗組。控制組將使用依據 Dodge(2001)發表之探究學習網站應遵循 的六項關鍵屬性及五項設計原則所建置的一般探究學習網站進行學 習。實驗組則採用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進行學習活 動。. 33.

(48)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實施.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在量化研究方面,採準實驗研究法的「不相等控制組設計」, 依據所選的實驗學校,採立意取樣選取六班學生約 193 人,三班為實 驗組,三班為控制組。兩者皆施予前測,接著實驗組與控制組分別接 受每週一小時,為期五週內容連貫的教學活動,實驗組進行「具自律 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活動,控制組進行無自律學習輔助機 制的一般網路探究的學習活動。比較兩者學習活動結束後之各項任務 評分,以了解兩者間學習成效的差異,表 3-1 為本研究之實驗設計。 表 3-1 實驗設計 組別 實驗組 (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 控制組 (一般的網路探究學習) (一).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O1O2. X1O3. O4. O5O6. X2O7. O8. O1、O5:此兩項代表前測之分數,本研究之前測將施以環保 肥皂課程學習成就測驗卷,記錄學習者於施測前具備相關知 識之程度。. (二). O2、O6:此兩項為填寫學童自律量表,記錄學習者實驗處理 前自律程度,挑選高、低自程度學習者,以進行後續觀察。. (三). X1:代表將施以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站探究學習之教學, 34.

(49) 共進行五週,每週一小時,教學時數共計五小時。 (四). X2:代表將施以一般的網站探究學習之教學,共進行五週,. 每週一小時,教學時數共計五小時。 (五). O3、O7:此兩項代表實驗處理中學習者進行環保肥皂課程網 路探究任務之作業成績。作業每週一次,共進行五週,共計 100 分。. (六). O4、O8:此兩項代表實驗處理後學習者填寫學童自律量表之 成績。. 35.

(50) 二、實施步驟 本研究實施步驟如下: (一)隨機選取台北縣某一所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習者六班。 (二)將其隨機分配為三班控制組與三班實驗組。 (三)在課程開始前針對兩組實施環保肥皂課程學習成就測驗卷,作為 前測。 (四)前測施行後,實驗組進行五週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站探究學 習之教學;控制組進行五週一般網路探究學習之教學。 (五)實驗組及控制組在進行網站探究學習之教學時,系統及研究者個 別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況。 (六)針對網路探究任務成績及學習歷程記錄進行統計分析與結果解 釋。. 36.

(51) 實施前測. 實驗組. 控制組. 施以具自律學習輔 助機制的網站探索 學習之教學. 施以一般的網站探 索學習之教學. 網路探究任務. 實施學童自律量表後測 圖 3-2 實驗流程圖. 37.

(52) 三、教學設計 本研究之教學以文獻探討結果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分段能力指標「科學與科技素養」的能力 要項第三階段(五、六年級)進行設計,並將環保議題情境融入網路探 究學習活動中,每週教學活動流程規劃如表 3-2 所示,共進行五週。 其中實驗組在相同的教學流程中,增加自律循環模式之活動。 表 3-2 教學活動流程規劃 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 注意事項. 情境說明. 1.教師將本週情境(遭遇的問題)向同學解釋。 1.確認每位同學皆 2.確認同學皆了解議題之訴求。 清楚暸解情境並 3.帶領同學進入網站探究任務頁面。 進入學習網站。. 探究任務及 作業要求說 明. 1.解釋本週情境需要達成的任務。 1.提供搜尋小技巧 2.說明任務作業要求。 及說明作業規 3.說明繳交形式。 定。 4.講解基礎科學知識。 2.確認同學能正常 5.展示作業範例、提示探究方法及網站說明。 操作電腦。 實驗組: (自我評估與監控、目標設定與策略規劃) 1.檢視探究任務分數評量原則。 2.填寫目標設定單。. 開始網路探 究活動及作 業撰寫. 1.開始進行探究任務。 2.搜尋符合任務要求內容及知識。 3.搜尋相關網站及加分內容。 4.撰寫作業。. 1.關心同學作業撰 寫進度。 2.關心同學使用操 作電腦狀況。. 實驗組: (策略實施與監控) 1.監控目標分數及達成分數。 進行問題討 論及心得分 享. 1.回覆教師提問。 2.與教師討論作業撰寫情形。 3.分享探究心得。 4.檢討搜尋方法並思考改進。 38. 1.檢查同學撰寫作 業狀況。 2.提示搜尋方法。.

(53) 表 3-2 教學活動流程規劃(續) 教學活動. 教學流程. 注意事項. 修改正作業 內容. 1.自我檢視得分狀況 2.進行第二次探究任務。 3.修改作業撰寫內容。. 1.觀察同學作業狀 況。 2.說明作業繳交動 作。. 實驗組: (策略結果監控與修正) 1.回覆學習心得。 2.給予本身評價。 繳交作業及 教師講解. 1.傳送任務作業。 2.教師講解本週知識內涵 實驗組: (自我評估和監控) 1.分享探究心得。 2.與教師討論。. 39. 1.確認同學上傳狀 況。 2.說明知識內涵。.

(5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含有(1)環保肥皂課程學習成就 測驗卷; (2)學童自律量表; (3)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 習系統; (4)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 (5)環保肥皂課程探究任務。 分項細述如下: 一、環保肥皂課程學習成就測驗 本研究以「環保肥皂」為主題,進行六年級學童的探究式教學活 動,因此依據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教材認知細目,參考 適合五、六年級學童之分段能力指標,與主題「肥皂」相關的教材認 知細目,進行試題編寫。藉此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習成就進行分 析,以確立兩組學生在實驗前的學習成就差異情形。其編製過程分述 如下: (一) 測驗編製 由實驗學校三位擔任生活科技課程之教師及研究者,根據教師手 冊教學目標及九年一貫分段能力指標,作為試題編製及選取之參考。 (二) 內容效度 試卷初稿分別委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教授、國立台北教 育大學科學教育教授及生物科教授三位科學教育專家,依據命題知識 陳述表及雙向細目表,檢核試卷題目與認知階層分類的適合性。試卷. 40.

(55) 經三位專家與研究者多次修正,以建立專家效度。 (三) 預試與修訂 環保肥皂課程測驗卷預試樣本 231 人,有效樣本 216 人,以 SPSS 統計軟體對預試結果進行試題分析,檢驗測驗內部一致性信度(Kr-20), 求得 Kr 值 0.82,Wortzel(1979)提出內部一致的係數大於 0.7 表示信 度相當高,若介於 0.7 和 0.35 間則尚可,低於 0.35 則為低信度。根 據 Wortzel 的標準,屬高信度。. 二、學童自律量表 本研究採用林建平(2004)發展之「學童自律量表」所進行的自 律學習評量,作為本研究調查學習者自律程度之問卷。此問卷量度對 象為國小六年級學生,與本研究對象相符;量度內容包含學習動機、 行動控制、認知策略、後設認知四方面,共計 96 題,採李克特氏五 點量表記分。總量表 Cronbachα之內部一致性為.98;分量表介 於.91~.95 之間,顯示此量表之內部一致性良好。在穩定信度方面總 量表為.85,顯示此量表具備高度穩定性。本研究藉由此量表讓教師 暸解學習者自律程度之差異,以順利執行各別協助或鷹架輔助等策略。 本研究並將量表前測得分位於全體受試者前 27%者設定為高自律程 度,成績得分位於全體受試者後 27%者則為低自律程度,以作為高、 低自律程度之區分依據。 41.

(56) 三、具自律學習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 本研究所建置之具自律學習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其架構及 功能主要是依據 Dodge(1995, n.d.)所提出的 WebQuest 網頁設計程序 而建置,內容包含簡介(Introduction) 、任務(Task) 、過程(Process)、 資源(Resources)、評量(Evaluation)與結論(Conclusion)等六個 模組,唯教學資源的部分改由系統提供之搜尋介面替代。並採用汪秀 花(2004)依據 Dodge(2002)提出的十二種任務分類及其相關參考文 獻所設計出的十二種 WebQuest 任務設計檢核表,對本研究之具自律 學習機制網路探究學習系統進行檢核,以確認教學系統建置是否得宜。 另配合自律循環理論建置各項協助學習者自律之功能。系統規畫詳細 說明如下: (一)進行學習系統分析 本研究擬依據 Dodge(n.d.)所提出的 WebQuest 網頁設計程序進行 系統教學產出部分之建置,並配合電腦輔助自律學習管理及自律的鷹 架輔助理論進行系統學習輔助部分之建置。 (二)系統功能架構 進行實驗所用之系統架構分為學習者使用介面及教師管理介面, 分別如圖 3-3 及圖 3-4 所示。. 42.

(57) 學生使用介面. WebQuest學習平台. 分享討論平台. 學生自我學習管理平台. WebQuest簡介. 個人學習網誌分享區. 自我調整學習記錄. WebQuest任務說明. 師生即時通訊功能. WebQuest學習系統記錄. 網站搜尋介面. 資源網站推薦功能. 師生互動功能. WebQuest作業區. 圖 3-3 學習者使用介面功能 教師管理介面. WebQuest管理平台. 師生交流平台. 監控學習平台. WebQuest管理介面. 學習分享區. 學生管理介面. WebQuest設定介面. 師生即時通訊功能. 學生調整學習記錄介面 學生WebQuest系統記錄 師生互動系統. 圖 3-4 教師管理介面功能 (三)系統與教學活動之配合 系統功能設計與教學活動之配合說明如下: 1. 教學者準備工作 (1) 網路探究學習活動安排,包括任務的安排以及定期作業的規 劃。. 43.

(58) (2) 設定學習者資料及分組名單。 (3) 預設對學習者學習的期望標準。 2. 活動進行(如圖 3-5 所示) (1) 學習者經過系統使用訓練及活動說明注意事項後,依系統指示進 行網站探究學習。 (2) 學習者進入系統任務區後,教師與學習者同時在線上為佳,可 針對不同學習能力之學習者進行個別輔助。 (3) 每週進行一單元任務時,學習者可在線上進行學習心得之記錄 與分享,教師可透過問題討論讓學習反應良好的學習者對問題深 入探究,或是引發不同的思考,引導學習者繼續探究相關知識。 屬自律循環模式中策略實施與監控階段。 (4) 學習者與教師可進入學習者心得分享區給予建議與回饋、檢視 目標分數達成狀況,並進行後續之檢討動作,屬自律循環模式中 策略結果監控與修正階段。 (5) 學習者檢視學習歷程分數後填寫學習狀況及改進方向,並與教 師進行討論;接著填寫目標設定單,教師依據設定內容給予學習 者適當的輔助,屬自律循環模式中的自我評估與監控與目標設定 與策略規劃階段。 (6) 教師可依照學習者學習的狀況調整任務的發派。. 44.

(59) (共進行五週). 圖 3-5 教學活動進行流程. 45.

(60) (四)系統發展及操作流程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中自律學習循環模式結合電腦輔助教學之 整理,進行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之建置。本系統 為一個圖形化操作介面的網頁應用程式 (Web Application),使用 VB.NET 語言開發,以 Microsoft SQL Server 存取資料,並結合 Flash 及 AJAX 將各項系統功能模組化及歷程數據圖形化呈現,系統模組架 構圖如圖 3-6 所示。. 圖 3-6 系統模組架構圖. 46.

(61) 各項功能經模組化建置後,學習者使用系統功能時,可於各項功 能中自由切換,讓學習者能順利同時進行網路探究與資料記錄,系統 操作流程如圖 3-7 所示。. 圖 3-7 系統操作流程圖. 47.

(62) 四、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 本研究所建置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其架構及功能主要是依據 Dodge(1995, n.d.)所提出的 WebQuest 網頁設計程序而建置,內容包含 簡介(Introduction) 、任務(Task) 、過程(Process) 、資源(Resources)、 評量(Evaluation)與結論(Conclusion)等六個模組,唯教學資源的 部分改由系統提供之搜尋介面替代。系統規畫詳細說明如下: (一)進行學習系統分析 本研究擬依據 Dodge(n.d.)所提出的 WebQuest 網頁設計程序進行 系統教學產出部分之建置。 (二)系統功能架構 進行實驗所用之系統架構分為學習者使用介面及教師管理介面, 分別如圖 3-8 及圖 3-9 所示。. 48.

(63) 圖 3-8 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學習者使用介面功能. 圖 3-9 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教師管理介面功能 (三)系統與教學活動之配合 系統功能設計與教學活動之配合說明如下: 1. 教學者準備工作 (1) 網路探究學習活動安排,包括任務的安排以及定期作業的規 49.

(64) 劃。 (2) 設定學習者資料及分組名單。 (3) 預設學習者進行網路探究學習的期望標準。 2. 活動進行(如圖 3-10 所示) (1) 學習者經過系統使用訓練及活動說明注意事項後,依系統指示進 行網站探究學習。 (2) 每週完成一單元任務後,學習者可在線上進行心得分享及討 論。 (3) 教師可進入學習者心得分享區給予回饋。. (共進行五週). 圖 3-10 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教學活動進行流程. 50.

(65) 五、肥皂學習課程探究任務 Bilal(2001)將探究任務分成簡單、特定且不複雜的事實型任務 (Fact-baced task) 及 包 含 多 種 問 題 及 沒 有 明 確 答 案 的 研 究 型 任 務 (Research task)。據此本研究選擇研究型的搜尋任務給予研究對象進 行探究。研究者以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來制定課程範圍,探 究任務主要內容為環保肥皂的製作及相關之科學概念,共計五項次主 題,分作每週進行,作業得分每週滿分為一百分,在完成初稿編製後, 與實驗學校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共同檢核並鑑定內容的代表 性及適當性。肥皂學習課程探究任務請參閱附錄三。. 51.

(66)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有學童自律學習量表、環保肥皂課程學習成就 測驗卷、環保肥皂課程探究任務成績,以及包含人為觀察、系統合作 學習行為記錄等四項,研究者將根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以此四項資 料進行整理與分析,可分為量化分析及質性分析,分項敘述如下: 一、量化分析 為討論高、低自律程度學習者在進行不同網路探究模式的學習活 動後,其學習成效是否造成顯著差異,本研究採獨立樣本二因子共變 數分析,以不同網路探究學習模式及高、低自律程度為因子,環保肥 皂課程學習成就測驗卷之前測分數為共變項,而網路探究任務成績為 依變項進行分析。 為探討學習者在不同網路探究學習模式的學習活動下,對其自律 程度之影響,本研究先採用獨立樣本 t 考驗檢視樣本實驗處理前自律 程度的差異;接著以相依樣本 t 考驗檢視實驗處理前後自律程度的差 異情形,並將自律程度與環保肥皂課程學習成就測驗卷之前測分數進 行相關分析,確立自律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程度,進而推論本研究 系統對低自律程度學習者學習成效的助益。 二、質化資料 當學習者於課堂上課使用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的網路探究學習. 52.

(67) 系統進行學習及使用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網站進行學習活動時,研究者 以螢幕擷取軟體錄製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操作步驟,包含師生間的互 動歷程,再配合研究者記錄之學童上課情形及本學習系統所記錄之學 習歷程予以分析,最後對學習者的學習歷程進行編碼,以序列分析 (sequential analysis)法將實驗組與控制組高、低自律程度學習者在進 行網路探究任務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歷程予以分析,得出探究任務行為 的模式後從中歸納其自律行為表現,進而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高、低 自律程度學習者在自律行為表現的差異情形。. 53.

(68) 54.

(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根據實驗結果所得的相關資料,針對本研究之待答問題進行 統計分析與討論,並呈現資料分析所獲得的結果。本章共分作五節, 第一節是解釋具自律學習輔助機制之網路探究學習系統中自律循環 機制的建立;第二節是高、低自律程度的學習者以具自律輔助的網路 探究學習系統與一般網路探究學習系統進行學習,透過二因子共變數 分析檢測不同自律程度及教學模式的成效情形;第三節是高、低自律 程度的學習者在實驗處理後的自律程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性比較;第 四節是分析高、低自律程度的學習者在探究任務行為模式中其自律行 為的表現,並探討具自律輔助學習之系統輔助功能對於自律行為表現 的引發及學習成效的提升是否有所幫助;第五節則為研究結果。. 55.

(70) 第一 一節. 系 系統自律循 循環機制 制的建立 立. 本研究根 根據文獻 獻探討中自 自律循環模 模式中之運作策略 略進行本系 系統 之建 建置。系統 統網址:htttp://140.122.91.102 2/crystal/。運作流程 。 程如下所示 示: 一、自我評估 估和監控 控 學習者登 登入後(如 如圖 4-1 所示) 所 ,了解 解每週探究 究任務的訴 訴求(如圖 4-1 所示 示),在任 任務查看模 模組中,學 學習者瀏覽 覽「任務」項目了 了解探究任 任務 的內 內涵,並了 了解搜尋知 知識的方 方向,在「評估」項 項目中自我 我檢視作業 業規 定;並於「結 結論」項目 目中了解課 課程所欲 欲傳達的意 意義。學習 習者確認完 完任 務的 的知識內涵 涵及難易 易程度後,要求填寫 寫目標設定 定單(如圖 圖 4-2 所示 示)。. 圖 4-1 登入畫面及 登 及探究任務 務. 56.

(71) 圖 4-2 學習活動目標分數設定單. 二、目標設定與策略規劃 研究者以教師預定之課程內涵,將學習者應從事的教學活動內容 分作「知識」 、 「作業」 、 「分享」 、 「時間」 、 「互動」 、 「調整」六個項目, 系統根據六個項目內涵記錄學習者之學習歷程。教學活動中學習者了 解任務訴求後,首先填寫學習活動目標分數設定單(如圖 4-2 所示), 經系統轉換後成圖 4-3 中學習狀態雷達圖之紅色標示區域,表示本次 自律循環學習者自訂之目標分數。在圖 4-2 的第一題所選擇的分數即 本週任務的總合預定分數;第二題為學習者自定進行知識探究後整理、 歸納的個人知識文章,或是瀏覽同學文章的歷程得分,對應至雷達圖 之「知識」目標分數;第三題為學習者自定完成該週任務作業之歷程 57.

(72) 得分,對應至「作業」目標分數;第四題為學習者自定學習活動中提 供文章分享、學習回饋之歷程分數,對應至「分享」目標分數;第六 題為學習者自定本身欲學習之時間,對應至「時間」目標分數;第七 題為學習者自定與同學、教師的問題討論之歷程得分,對應至「互動」 目標分數;第五題為學習者自定本身可否達到自定目標之分數,對應 至「調整」目標分數;第八題則視六項目標分數達到狀況對「調整」 項目進行加分。 而雷達圖藍色標示區域則是學習者經操作系統,進行知識探究、 編輯任務作業、閱讀相關知識、與老師討論、分享心得、問題討論等 動作之系統記錄。研究者與任課教師討論後,依據各週不同之學習任 務所規範之工作及教學流程之時數限制,將學習者各項學習歷程依上 述六個項目給予適當分數,分數之計算方式如下: (一)「知識」項目 學習者在探究任務中要完成資料收集、匯整、編修等工作,完成 個人知識的匯整,基於每週教學活動之時數限制,本系統訂定學習者 將探究內容編輯成個人知識文章,每篇在「知識」項目可得 10 分; 編輯、修改單篇文章 5 分鐘後可得額外加分 3 分;在知識分享 Blog 功能中被點閱停留超過 1 分鐘,計點閱一次,超過 10 次則加 1 分; 同學點閱超過 1 分鐘可行使推薦功能,推薦經教師檢核通過後,可加. 58.

(73) 2 分;累積分數超過 100 分以 100 分計。 (二)「作業」項目 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規範學習者完成探究任務作業時應做到任 務探究、資料匯整、問題討論、完成作業等動作,本系統根據學習者 於探究任務中之各項操作,訂定適當得分。使用知識探究功能進行網 路探究 3 分鐘以上可得 5 分;利用知識記錄功能將探究所得內容編輯 成個人知識文章,每篇可得 3 分;過程中向老師詢問作業需求可得 2 分;教師批改完學習者之探究任務作業後,將成績輸入後乘以 60%, 加入上述系統記錄之得分,即為「作業」項目之總分,累積超過 100 分以 100 分計。 (三)「分享」項目 學習者之個人知識文章推薦被檢核通過後,每個推薦可得 5 分; 完成個人知識文章每篇可得 2 分;被同學點閱超過 1 分鐘可得 1 分; 進入討論園地發表教師規定的知識回饋每篇可得 3 分;同一則討論被 回應 1 得 1 分;累積超過 100 分以 100 分計。 (四)「互動」項目 學習者進行討論園地發表教師規定的知識回饋每篇可得 10 分; 回應同學討論園地中之文章可得 1 分;推薦同學文章被檢核通過每個 推薦可得 2 分;使用求救教師功能每次可得 2 分;累積超過 100 分以. 5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探究式學習 教學類型 (四種類型).. 探究式學習教學 常見模式及實施 Stripling Model of Inquiry.. Connect, wonder, investigate, express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 Negative selection: if the antibodies of a B cell match any self antigen in the bone marrow, the cell dies.  Self tolerance: almost all self antigens are presented i 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Therefore, in this research, innovative curriculum was desig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and activitie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Syllabuses regulated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本研究以河川生態工法為案例探討對象,應用自行開發設計之網

In the process control phase, by using Taguchi Method, the dynamic curve of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organizing map (SOM) to get the expected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