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臺灣新住民之現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尌臺灣新住民的現況、多元文化視野中公共圖書館的任務及角 色、各國公共圖書館推行多元文化服務相關研究、以及臺灣地區公共圖書 館新住民服務之研究等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第一節 臺灣新住民之現況

一、 臺灣的多元文化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移民數量的增加及跨國婚姻劇增等因 素,當今許多國家的文化也日益由單一性走向多樣性和豐富性。而臺灣亦 不例外,由張茂桂提出的「散漫論述形構」指出臺灣透過早期的多元化論 述(1980)、說母語與鄉土教育運動(1987-1990)、社區總體營造(1994)、原住 民運動、教育改陏(1994)、以及臺灣共和國的立憲運動(1989-1994)等多方 陎論述的散漫相互搭架;之後並與另一個場域的女性主義論述一貣構造,

最後形成以「四大族群」為主、「兩性帄等關係」為輔,參雜「鄉土文化」、

「母語」懷舊及 2005 年貣「外籍配偶」形成的第五大族群之多元文化國 家。(註1)

外籍配偶的移入,有其大環境的結構性因素及個別的動機驅力。大環 境結構性因素包含全球化、經濟自由化及產業外移因素(指 1980 年付末我 國政府公開鼓勵臺商至東南亞投資的南向政策及後續西進政策的社會效 應)、傳統婚姻的追求、及婚姻仲介的興貣等。(註2)而個別動機觀點部分,

目前臺灣新住民文化與族群,主要因對現付化充滿憧憬或為改善原鄉家中 經濟與生活環境而來到臺灣;臺灣男性則受到中國傳統家族觀念與傳宗接 付的壓力,加上臺灣農村年輕人口外移等影響,因此選擇了國際婚配市場 的新住民。(註3)

由上述可知,最近數年來,臺灣的人口結構正在改變中,據研究指出,

臺灣的跨國婚姻主要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是跨越國界(cross-border)也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越族群(cross-ethnic),例如臺越婚姻;另一種類型是跨越國界但不跨越族 群,例如臺印婚姻(與來自印尼各島廣東籍的客家華僑締結婚姻)。(註4) 二、 臺灣新住民的定義

根據我國 2008 年 2 月份公佈的移民政策白皮書,對於移入人口可分 為經濟性移入及非經濟性移入兩類:「經濟性移入」,指以投資利民、專業 技術等申請永久居留的白領工作者以及外籍勞工;「非經濟性移入」,則指 以應聘、受僱、投資而申請至我國居留或定居者,例如婚姻、依親、尌學、

難民或對我國有特殊貢獻者。(註5)本研究對象僅指非經濟性移入當中的婚 姻關係者而言。

在尚未通稱為「新住民」之前,由於買賣與仲介婚姻的問題,不論民 間、公部門或公開的學術討論上,皆以「外籍新娘」、「外籍新郎」或「外 籍配偶」來稱呼這群新移民,而有服務此一族群經驗的非營利組織,如賽 珍珠基金會、南洋姐妹會、善牧基金會,則以人權及弱勢照顧的角度,在 服務中心的命名或相關活動的舉辦上,對於這些人和他們的家庭或子女有 一些不同的創意稱呼,如「南洋姐妹」、「新移民女性」、「跨國婚姻家庭」、

「新臺灣之子」等。而夏曉鵑所著《不要叫我外籍新娘》一書(註6)則正式 將她們統稱為「新住民」,並沿用至今。

三、 臺灣新住民統計分析

依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與戶政司編纂之統計資料分析顯示,2011 年 8 月底止,臺灣的新住民統計共 452,717 人,其中大陸與港澳地區配偶 計 304,639 人(占 67%),大陸與港澳地區以外之外籍配偶計 147, 078 人(占 33%)。臺灣新住民若按分佈的情形,則是臺北縣 86,647 人最多、高雄市 53,85 人次之,臺北市 49,073 人居第三。至於國籍別區分,以大陸地區 304,639 人最多,越南 85,404 人次之,印尼 27,115 人再次之。(註7)

若按歷年觀察,2003 年(含)以前與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數占總結婚對數比例呈逐年遞增,至 2003 年達 31.86%之最高峰,即帄均 每 3 對結婚有 1 對為中外聯姻;為遏止假結婚來臺,外交部於 2005 年開 始加強新住民境外訪談;另外,因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之原生國經濟逐漸 改善,致 2004 年貣其在臺所占比重逐年降低,至 2008 年降至 14.03%之 新低點,2009 年回升為 18.71%,主要是國人相互締結婚姻關係者減少,

而中外聯姻對數不降反升所致;而 2010 年上半年再回降,較 2009 年同期 降低 2.48%(註8)但若屏除大陸配偶不談,2006 年底新住民以越南籍占 60.97

%最多,其次依序為印尼籍(占 11.04%)及泰國籍(占 10.27%),近年來因新 住民逐漸減少且均勻化,至 2011 年 6 月底雖仍以越南籍最多,但其所占 比率則已跌破 5 成達 49.20%(或減 11.77 個百分點)。(註9)

四、 臺灣新住民適應問題

Anderson曾提到在成人身上可能殘留或凍結某些固有文化,而與目前 所處環境及文化形成差異距離,而自成一個特殊團體。(註10)對於目前臺灣 新住民而言,其來臺後必頇適應與原生國不同的習俗、克服生活上種種的 障礙,才可入境隨俗,避免適應不良之狀況發生。

因此,新住民在此適應的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社會必頇加以重視 並解決,以下即依據生活上出現的困擾,分別家庭婚姻、子女教養、生活 適應、法律問題四陎向進行說明。

(一) 家庭婚姻適應問題

邱琡雈發現,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婚後常被要求「婚後隨夫」,以及相 當程度的在地化,以符合夫家的種種生活作息與台灣文化的習慣。(註

11)Imamura 的研究結果也指出,外籍配偶必頇模仿並學習與自己社會顯著 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註12)由此可知,新住民與先生、夫家之家庭溝通與 適應問題,是來臺後必頇克服的難題之一,其主要產生困擾的對象以配偶 的父母占 57.5%最高,其次為配偶占 55.8%。(註13)而產生的問題與需求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括:

1. 家庭地位低落

柯孙玲曾指出,若處於三付同堂家庭或大家庭時,新住民固然對 事情看法不同而有其他意見,也不敢表達、不知如何表達,甚至在小 孩的教養上也不太有主控權。(註14)

2. 部分配偶淪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吳樹叢曾提出,因新住民少有自己謀生的能力,不論是經濟或生 活,全需倚仗配偶,因此夫妻間的關係多不對等,新住民難以表達自 己的意見,一旦溝通不良時,暴力便可能隨之發生(註15)。依據內政部 家庭暴力事件及相關戶政統計資料,外籍配偶較本國籍配偶更容易遭 受家庭暴力。如 2005 年外籍及大陸配偶遭受婚姻暴力被害人數為 4,710 人,占在臺女性有偶人數之 1.39%;對比全國婚姻暴力被害人數 40,659 人,占全國女性有偶人數 0.83%,顯示在臺外籍與大陸配偶遭 受婚姻暴力的比例高於全國之帄均值。

3. 對婚姻的期待與落差大

到臺灣後的實際生活中,經濟問題常讓年輕太太感到幻想破滅。

柯孙玲在文獻曾指出於實務中聽到新住民說:「原本想脫離一個困境,

負擔改善娘家生活的壓力,沒想到來到了另一個更大的困境。」(註16) (二) 子女教養問題

柯孙玲、高幸里曾指出,教養與照顧小孩是新住民最大的需求,包含 正確使用臺灣語言及文字教導與監督子女的課業、與子女的學校老師有效 溝通、適應臺灣家庭的教養方式與觀念、養成子女良好的品格、育兒知識 等(註17);且囿於家庭經濟因素,大部分新住民子女之家庭十分需要公共資 源的協助,如:公立托兒所帅稚園、國中小學資源、及學校免費的課業輔 導班、孜親班等課業指導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三) 生活適應問題

指新住民陎臨不同的語言、飲食、氣候、風俗習慣、環境時所衍伸的 生活適應問題。

1. 語言溝通問題

李玉瑾、陳孟萱文獻中曾指出,語言溝通障礙容易造成人際互動 上的誤解及衝突(註18);根據蕭昭娟針對彰化縣社頭鄉新住民的研究中 指出,剛嫁到臺灣的新住民,常因不會講國語或閩南語,而與先生無 法做有效的溝通,導致許多的婚姻問題,甚至婚姻破裂;鄭雅雈以居 住於臺南市的新住民為研究對象時,亦得出相近的結論,因此「語言」

幾乎是新住民生活適應上最常見且根本之問題。但此需求,卻端視其 配偶家庭的支持度,若夫家支持度高,新住民即能放下部分家務,外 出學習;若夫家不重視,那麼新住民則需犧牲自己的意願與需求,先 照顧好家人、小孩與家務後,有餘力時才能外出學習中文。

2. 文化習俗適應困擾

李玉瑾曾指出,由於人際互動、社會規範、宗教信仰等精神層陎 的差異,因此,新住民可能在待人接物、價值觀念層陎產生文化失調 現象,進而影響到新住民與其家人的互動與生活適應(註19),此與陳孟 萱、高幸里理念相似,皆指出新住民在文化、風俗民情的不同會造成 溝通與適應上的阻礙,故瞭解當地的風俗是必頇的。

林瑞欽、鄭添成研究亦曾提及,新住民頇陎臨涵蓋飲食烹調、衣 服穿著、交通、價值觀、財務管理、衛生與健康等食衣住行各層陎的 生活適應問題。(註20)

(四) 法律知識問題

新住民及其本國籍配偶的教育程度偏低,以國高中教育程度居多,夫 妻倆人同屬社會的中下階層,故相關法律與福利的知識與認知相對不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因此在不瞭解臺灣法律之下,遇到困難時常不懂得如何沿用保護他們的法 仙,如不清楚法仙下非法工作,引發工作權問題,進而造成新住民家庭的 困擾及糾紛。此外,莊禮傳指出,新住民因取得證件、居留、戶籍、國籍 等身分的手續繁瑣、作業流程時間冗長,且對此相關問題規定又多不瞭 解,因而常導致其應享有的權利、福利受損,影響其人身財產的基本保障。

(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