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社會科學引文分析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臺灣社會科學引文分析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之引用文獻作類型的分析外,還針對其引用類別在本文的位置加以探討,發現引 文獻的類別與其在文章段落的位置有強烈的關係,引用文獻類別與文章段落的性 質一致性達 72%。

根據上述學者所提出的有關各學科的引用類型,不難看出不同學科間的引用 類型都不盡相同,甚至於隨著時間的演進,各學科的引用類型也跟著有些許的改 變或修正。而本研究由於是針對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引用文獻作探討分析,並針對 引用文獻在本文中的位置加以探討研究,因此,本研究擬採用 Peritz 的模型來對 引用文獻做分類,不僅是因為 Peritz 是針對社會科學學科所提出的專門模型,也 是因為 Peritz 所提出的模型透過修正先前模型的缺點並提出更深入的類型,在學 科的適合性、類型的完整性、時間性上來說,Peritz 所提出的引用類型模式將會 是最適合本研究的參考模型。

第三節 臺灣社會科學引文分析研究

引用文獻可以說是一種溝通行為,也是學者查詢資料的重要途徑之一。除了 不同領域的學者,其溝通方式與行為會有所差異外,在不同國家和文化環境中,

學者的溝通行為自然也會不同。因此,研究不同國家各學科學者的引用行為是項 相當重要的課題。本研究欲透過引用文獻分析法研究臺灣社會科學引用文獻之類 型,本節將針對國內使用引用文獻分析法研究社會科學學科的實證性研究,探討 臺灣社會科學之引用特性,以了解臺灣社會科學學科研究之演進與變化。

2001 年蔡佳玲針對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論文引用灰色文獻做一分析,瞭解社 會科學整體研究使用灰色文獻的概況。該研究採用引用文獻分析法分析教育學、

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與社會學 1995-1999 年間的期刊論文。期刊樣本以國科 會期刊評比排序之結果為研究對象,於各該學科挑選前 10 種期刊。其研究結果 顯示:以引用資料類型而言,社會科學期刊論文引用灰色文獻資料類型以政府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版品最高。教育學、人類學以引用博碩士論文為主,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以 引用政府出版品為主。尌引用語文而言,社會科學期刊論文與各學科引用灰色文 獻之語文皆以中、英文為主。以引用數量分析而言,社會科學期刊論文引用灰色 文獻數量比例為 13%。尌引用年代而言,社會科學期刊論文引用灰色文獻之年代 以 1990-1994 年為主,各學科皆以引用 1990 年以後文獻佔多數,顯示社會科學 引用灰色文獻以近十年的文獻為主。(註56)

2003 年曾國琳藉由分析論文中的引用文獻,瞭解臺灣傳播研究之引用文獻 特性,並探討最常被學位論文引用的文獻,其所建構的傳播知識學術交流結構樣 貌,以及觀察近年來傳播研究主題典範的遵循狀況與演變情形。該研究樣本是以

「國家圖書館資訊網路系統」裡「博、碩士論文資訊網」線上資料庫所儲存的 87 至 90 學年度的論文,以亂數表隨機抽出其中 100 本論文進行分析。研究結果 發現,以被引用年代而言:1997 年至 2001 年所發表的文獻是最常被引用的。出 版類型方面:臺灣學位論文在進行傳播現象研究時,是以圖書及學位論文兩大類 型的出版物為主要引用來源。灰色文獻被引用比例為 27%。中文為被引用最多的 語文。該研究並提出傳播研究在運用其他學科知識、使用的研究方法與熱門研究 主題上,有因時代的不同,而發生典範轉移的情形。(註57)

2005 年劉瑞珍藉由引用文獻分析法,深入分析圖書資訊學學位論文被引用 的狀況,該研究針對我國圖書資訊學 1999 年至 2004 年 6 月間之期刊文章引用學 位論文進行研究分析,而研究結果發現,圖書資訊學各期刊之總引文量與總引用 學位論文量並非成正比;平均每篇文章引用學位論文量為 0.74 篇。於引用文獻 方面,以引用英文文獻為多;但引用之學位論文則以中文為主。尌資料類型而言,

中文學位論文以碩士論文為主;英文則以博士論文為多。(註58)

2006 年張瑜倫探討 2003 至 2005 年間,採引用文獻分析法分析臺灣圖書資 訊學碩士論文在引用格式、引用錯誤、高度被引用之期刊與作者、以及二次引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之現象。該研究取樣 74 篇碩士論文,740 筆期刊引用文獻進行研究。研究結果 顯示:(一)臺灣圖書資訊學界研究生在撰寫論文時,採用 Chicago 格式者最多,

使用 APA 格式者次之。(二) 各校引用文獻的平均錯誤率為 20%,其中以卷期著 錄錯誤比例佔最大,錯誤情況則以著錄不完整與遺漏著錄居多。(三) 2003 至 2005 年這段期間,臺灣各校圖書資訊學界的研究生以「資訊尋求行為」為最大的研究 主題,刊登此類主題的期刊與發表作者則與此段時期的高度被引期刊與高度被引 作者呈現正相關。(四) 各校二次引用筆數平均為 8%,其中完全未著錄二次引用 者遠高於遵循格式確實著錄者,突顯嚴重學術倫理問題。該研究建立後續研究之 基礎範式,並讓國內學術界重視學位論文與學術期刊論文的寫作格式。(註59)

2006 年張淑芬以臺灣社會科學引文索引(TSSCI)資料庫所收錄之 29 種學 術期刊為對象,主要採用引用文獻分析法,並輔以訪談法,分析探討 2004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兩年間,10 種學門 1201 篇論文中參考文獻之網路資源引用情 況,以瞭解國內社會科學學者引用網路資源現況。其研究結果發現:(一) TSSCI 之網路資源引用文獻僅佔 2.4 %,顯示網路資源尚未成為社會科學學者引用主要 來源;(二) 2005 年較 2004 年大幅成長 64%,顯示網路資源引用文獻呈快速成長。

(三)英文與美國文獻為主要引用語文與國家;(四) 年代分佈以近五年出版的網路 資源為主;(五) 作者以組織機構(57%)較個人作者(42%)被引比率高;(六) 檔 案格式與資訊類型以 HTML 格式(84%)和網頁類型(65%)為主;(七) 網路 資源引用文獻主題分布,社會科學各學門自我學科之引用與科際整合顯著;(八) 主題符合所需仍是影響是否引用的重要關鍵;(九) 所引用資源是否正確會造成 引用時的困擾; (十)學科特性與學科領域影響網路資源的引用,即便同一學科 但研究主題不同也將造成不一樣的引用結果。(註60)

2006 年曹婷婷採用引用文獻分析法以輔仁大學醫學院專任教師於 91 學年度 至 94 學年度間發表之 482 篇學術論文及 9,692 筆引用文獻為研究對象,探討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仁大學醫學院教師發表學術著作及其引用文獻特性,並瞭解圖書館館藏期刊滿足 教師撰寫論文需求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教師發表著作有 64%以英文撰寫,

著作類型則以期刊為最大宗,且被 SCIE 資料庫收錄者佔 57%,輔大圖書館收藏 教師著作投稿之期刊達七成比例。此外,教師學術論文引用文獻類型以期刊為 主,佔 86%,而引用之年代傾向近 10 年左右的文獻為主,1990 年以後的引用文 獻佔全部引用文獻的 80%,醫學院教師發表期刊論文著作共計引用 1,588 種期 刊,其中核心期刊 46 種,最後,輔大圖書館滿足醫學院教師引用期刊文獻需求 之百分比為 61%,館藏收藏核心期刊之比率為 95.65%。(註61)

2008 年張孝宣應用引用文獻分析法,探討東吳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畢業論文 之引用文獻特性,並利用書目核對法檢視館藏,以瞭解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藏支援 法律系研究生學術研究之供需程度。此研究樣本為東吳大學法律系博碩士論文 258 篇,共蒐集 34,306 筆引用文獻,並分析其引用之資料類型、引用之語文及引 用之年代。研究結果如下:(一)引用文獻之資料類型以圖書與期刊為主;(二)引 用文獻之語文特性,以中文為主,英文次之,其他語文使用量明顯偏低許多;(三) 引用文獻之出版時間以 20 年內出版的資料為主要需求;(四)引用文獻仍以法律 專書及法律期刊文獻為主,判例及法規條款雖有引用,但為數不多;(五)東吳法 律系博碩士論文引用文獻之資料來源,91%來自紙本式文獻,數位式文獻僅占 8%,表示東吳法律系研究生之學術研究主要還是倚重紙本式文獻。(註62)

茲將上述近 10 年來相關研究整理成表 2-3-1,藉以瞭解臺灣地區利用引用文 獻分析法研究社會科學學科之相關研究主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綜上所述,臺灣針對社會科學領域所做的研究多半是研究臺灣社會科學文獻 的引用文獻類型及特性等等,或者針對引用文獻之格式與引用灰色文獻等狀況進 行探討,此外,亦有透過引用文獻分析法研究社會科學學者的引用特性,但針對 臺灣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引用類型加以分析比較的研究則較少,因此,本研究欲透 過引用文獻分析法來歸類臺灣社會科學引用文獻之引用類型,並進一步透過引用 文獻與本文中的位置加以分析,進而了解其中之相關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附註

註1、 P. L. K. Gross and E. M.Gross,“College Libraries and Chemical Education,”

Science 66(1927): 385-389.

註2、 何光國,文獻計量學導論(臺北市:三民書局,民 83 年),179。

註3、 高建群等,「期刊引文分析及其情報價值」,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48 卷,1 期(2004 年):58。58-61

註4、 邱均平,文獻計量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1988 年),289。

註5、 同註 3。高建群等,「期刊引文分析

註6、 蔡明月,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臺北:國立編譯館,民 92 年),291。

註7、 同註 2。何光國,文獻計量學導論

註8、 羅思嘉,「引用文獻分析與學術傳播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 66 期

(民 90 年):76。73-85

註9、 F. W. Hulme, Statistical Bibliography in Relation to the Growth of Modern Civilization(London:Grafton,1923),1-10.

註10、同註 1。Gross,“College Libraries 註11、同註 6,291。蔡明月,資訊計量

註12、Eugene Garfield,Citation Indexing : Its Theory and Appli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Philadelphia : ISI Press, 1979),16.

註13、同註 8,77。羅思嘉,「引用文獻 註14、同註 6,291。蔡明月,資訊計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註15、馬鳳、武夷山,「關於論文引用動機的問卷調查研究」,情報雜誌 28 卷,

6 期(2009 年 6 月):9。9-14

註16、Linda C. Smith, “Citation Analysis,” Library Trends 30(1981):94-98. 83-106

註17 Belver C. Griffith,et al.“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s. II:Toward a Macro and Microstructure for Science,” Science Studies 4(Oct. 1974):

339-365.

註18、同註 8,77。羅思嘉,「引用文獻

註18、同註 8,77。羅思嘉,「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