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省思

第三節 行動省思期

研究者於第一學期進行四篇議論文,綜合前述行動過程與省思,從議論文結 構認識、建立論點、發展正立反例(論據論證)、結論。2 月的寒假作業中,研究 者亦融入議論文,在原有公民科的「閱讀時事寫心得」(規定字數 100-200 字)作 業基礎上,設計一張「時事評論單」,讓學生練習撰寫自己的論點與理由,同時也 作為銜接下學期議論文教學行動,為八年級下冊第一課〈三種成長〉,作者王鼎鈞。

壹、寒假作業分析:

認識議論文不只在學校提供的文本上,有時身邊信手捻來的時事議題也可以 是練習思考與提供論辨的素材,亦作為課堂文本與生活中所見的議論文能相互銜 接。尤其在公民課上最常出現社論、當代社經議題、法規等,而歷史也是正反對 錯論辨的科目之一,而這些在網路新聞、報章雜誌新聞皆常見,學生在開學後繳 交的「時事評論單」,與自己所關心的事務往往結合,因此在論點建立與理由支持 上,頗能有自己的看法。研究者擷取如下:

例如 S10 在作業單上寫他在報章雜誌上讀到一位身障人士的報導,論點:樂 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往往無處可去。我贊成,因為這位身障人士小兒 麻痺,但是樂觀的心可以使他生活沒有停擺,他四處演講散播樂觀的心給大家,

再大的困難也會有出路;但如果悲觀的話可能永遠也走不出傷痛。因此由此可知

「樂觀的人永遠有路可走,悲觀的人往往無處可去。」(S10/寒假作業)、S6 論點:「成 功轉瞬即過,失敗千金難買。我贊成,因為 2009 年金融海嘯,使訂單驟減,當同 業紛紛倒閉,沈國榮卻從斷崖奮起,也讓和大工業浴火重生。沈國榮又說人生不 會一帆風順,成功固然喜悅,但因為曾經挫敗、學會面對困難、化危機為轉機,

這才是經營企業最重要的一課。所以由此可知「成功轉瞬即過,失敗千金難買。」

(S6/寒假作業)。

研究者在此引用部分學生作業,批閱時檢視學生在贊成、反對、中立的立場

76

上能有所堅持,言之有物,能夠以自己讀報後思考過後說明想法、表達論點與立 場。研究者構思與下學期最後一次行動的文本連結,提醒學生,從一開始認識架 構、認識建立論點、建立正反例的論據、到現在將議論文全文建構完整,尤以結 構完備清楚的〈三種成長〉做總結,使學生能在整體歷程中完整地學習議論文,

同時也是漸進地建構與練習成文的過程。

圖 4-3-1 S6/寒假作業

77

表 4-3-1 文本教學目標與實施時間列表-3

教學目標 實施時間

第四冊第一課 三種成長 王鼎鈞

1.能指出文章中的論點

2.能閱讀不同表述方式的文章

3.能說出文章的主旨、取材、與結構 4.學會舉正例與反例

5.能在口述作文與筆述作文中引發思考 6.能練習議論文寫作

第一節課 20160214 第二節課 20160215

貳、教學設計

一、課程單元名稱:〈三種成長〉

(一)教材內容大意

〈三種成長〉一文論述人應把握光陰,使學識技能、品德,和年齡一起成長。

在有限的生命中開創出無限的成就,完成充實而圓滿的生命。

1.文本探究

此篇課文是四平八穩的議論文形式,相當適合學生仿作的一篇作品。由於研 究者為行動準備課程時,發現此課正好在行動後期,加上又是一篇結構完整、條 理清晰的白話議論文,因此研究者決定利用此課文作為此階段的收尾。同樣整理 了文本結構圖如下,此次行動進一步引導學生仿效此篇課文的結構,完成一篇完 整議論文。

78

論點-三種伴隨著時間的成長:年齡、學識技能、與品德 論據一 年齡:出於自然

進德修業:自己努力 論據二 光陰:客觀、順流而下

品德:主觀、逆流而上

結論-把握光陰,使品學日有進境,創造充實圓滿的生命

圖 4-1-5 中學國文科第四冊第一課〈三種成長〉結構表

文章共四段,有論點、論據論證、結論三部分。以對比手法闡明道理。

首先第一段(起)先指出論點:三種成長-年齡、學識技能、品德。

第二段(承):承接第一段並進一步說明年齡成長是出於自然,但進德修業卻 要靠自己努力。而使三者成長是人生迫切之事,以免虛擲光陰。

第三段(轉):正反面深入論述,運用對比手法,進一步根據論點做詳細論證,

說明光陰消逝是客觀的,無法增減:品學的進步則可以靠自己主觀意願提高進度。

第四段(合):結論用來總結前文。勉勵把握光陰,使品學日有進境,創造充 實圓滿的生命。

全文字數約四百字,段落的起承轉合結構分明,使用了明顯的例證對比手法,

是篇完整且言簡意賅的議論文。

2.教學設計理念

接續著寒假練習的時事心得批閱,研究者歸納學生心得撰寫的架構,同時提 醒學生在行文中舉例與論點的呼應。研究者在上〈三種成長〉之前先分享批閱學 生寒假作業的心得,並發還給學生,讓學生看自己寫的論點與剪報之間搭配的關 係,接著順勢帶入本課〈三種成長〉,告訴學生論點建立不在多與廣,而是深入以 及聚焦。

79

第二學期第一篇課文便是王鼎鈞的〈三種成長〉。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行動後,

研究者將此篇文章列為最後一次行動的文本,也是將整體行動過程中反省、修正 後的總結性歷程。研究者運用兩節課的時間融入以說帶寫之議論文寫作教學行動,

正好此篇文章的架構嚴明、在論點與論據上連貫性緊密,作者王鼎鈞採用直接破 題的謀篇手法,說明道理亦十分深刻,是議論文良好的示範文。因此結合前面幾 次行動的結果與省思,銜接上學期末的行動與寒假作業,研究者在這課的引導上 順勢帶入從說到寫的完整歷程。最後,研究者亦請學生以議論文的行文模式,在 授課結束,設計一長篇作文練習,題目為「修養兩個字」,分析學生在這段時間的 學習上,對於議論文的理解與寫作呈現結果。

(二)學習單進行與學生課堂反應 1.PREP 流程表

(1)我的時間觀

請學生思考與發表,甚麼情況下,心理的時間過得很慢;反之,甚麼情況下,

心理的時間過得很快?為什麼有這種感受?並想一下自己如何分配自己的時間。

覺得自己從小學六年,一直到現在八年級,覺得時間過得快或慢?為什麼?在這 段期間自己哪些層面獲得成長?

學生對於時間感受深刻,尤其大多數學生舉在校生活為例,不少表達的答案 相當趣味,覺得學生實在有趣。S9:「上課的時間覺得過得很慢,午休時間一下就 過了(笑)。」(課堂觀察紀錄/20160214S9)、S1:「肚子很快就餓了。」(課堂觀察紀錄 /20160214S1)、S21:「不知道自己甚麼時候開始會有寫日記的習慣,另外也會為了段 考訂下讀書計畫表。覺得這些改變很特別,原來我開始跟著學校課表分配自己讀 書時間、上網的時間。」(課堂觀察紀錄/20160214S21)。

另一部分學生的發表自己在這段期間的成長:S32:「我的身高成長了。」(課堂 觀察紀錄/20160214S32)、S14:「我的參考書成長了很多,快跟我一樣高。」(課堂觀察

80

紀錄/20160214S14)、S23:「覺得自己不再像小時候愛跟爸媽胡鬧,覺得自己思想成 長了。」(課堂觀察紀錄/20160214S23)、S3:「自己比較有禮貌,而且面對師長比較不 緊張,以前看到長輩都不敢講話。」(課堂觀察紀錄/20160214S3)。

(2)帶入 PREP 流程表

在課文第二與第三段的講解時,同時利用提問引導學生發表,針對課文的理 解與學習單上的問題,帶入 PREP 流程表。研究者發現學生對於流程表的問題已能 掌握,相較於行動第一次帶這張表時需要不斷地鼓勵與引起動機,到了行動第五 次的現在,表達時多能快速並準確回答本文主要論點:S1:「作者認為要把握時間。」

(課堂觀察紀錄/20160214S1)。

2.對話論辨學習單

在 PREP 流程表進行約 15 分鐘後,進行下階段的對話論學習單。請學生思考,

與〈三種成長〉文本中相反的論點會是甚麼?研究者試著拋出在課前問過學生的 問題,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不同,請學生分正反兩邊討論。研究者接著此階段請 學生針對課文內容,提出論點,一是課本作者的觀點,另一是自己的或是相反的 論點,並且口頭表達分享給大家聽。S17:「老師其實作者就是要我們把握光陰吧!」

(課堂觀察紀錄/20160214S17)、S12:「我覺得不只三種成長,還有思想成長了。」師:

「思想成長了會不會跟價值觀、品德有關?」S12:「應該有吧!」這裡研究者想 要跟 S12 辯論,但 S12 很快地跟隨我的問句,便沒有繼續跟我對答。(課堂觀察紀錄 /20160214S12)。

3.文章修正

前一節課透過 PREP 流程表與對話論辯學習單,結合課文的結構與論點、論據、

論證的口說表達、手寫,研究者發現這篇文章的架構讓學生可以模仿其行文,課

81

程結束研究者設計一篇議論長文請學生練習,題目為「修養兩個字」,所以此階段 請學生就自己建立的論點,一邊透過課堂回饋、對答之間做修正。命題目的與內 容是希望學生從「修養」二字,明白文本中常提及的進德修業,想藉由這次的文 章修正,協助學生們就自己的看法,架構自己延展出的完整說明、論述。學生對 於修養的概念大致清楚,尤其學生特別舉到時事常發生的「奧客文化」:S11:「我 覺得一個人的修養可以表現在平常小事當中,常常看到新聞上有奧客,表現出來 的態度就不是很有修養。」(課堂觀察紀錄/20160215S11)。

(三)論點、正例反例、結論-學習單分析 1.PREP 流程表

歸納學生在 PREP 流程表中,第一題關於論點建立,每個學生的觀點雷同,皆 認為把握時間是重要的,也清楚這個是作者在這課的重要論點,S23:「贊成作者 的觀點,把握時間、管理好時間。」(S23 下/學習單 5-1);第二題理由依據,大多數

歸納學生在 PREP 流程表中,第一題關於論點建立,每個學生的觀點雷同,皆 認為把握時間是重要的,也清楚這個是作者在這課的重要論點,S23:「贊成作者 的觀點,把握時間、管理好時間。」(S23 下/學習單 5-1);第二題理由依據,大多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