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討論

本節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將結果分為四部份進行討論:

一、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及憂鬱程度的現況 (一)休閒參與

本研究對象最常見的休閒參與依序為「上網」、「聽音樂」及「看電 視、DVD」,可見研究對象最常從事的休閒參與仍為偏向「室內」或「靜 態」方面為主,陳冠惠(2003)研究指出青少年的休閒參與以「娛樂性」

為最高,其次依序為「社交型」、「體能型」、「藝文型」,與本研究結果 相近。另王淑女(1995)、游正芬(1999)、胡信卲(2002)等人的研 究結果則以「看電視、DVD」為主要休閒參與,而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 對象以「上網」為最多的休閒參與,這與彭郁歡(2003)研究發現青 少年的休閒特質有所改變,網路使用成為青少年的主要休閒活動之 一,上網包括玩線上遊戲、網頁瀏覽、社群網站等等,同時涵蓋社交、

知識及娛樂上網目的,而成為目前青少年最普遍的休閒參與,因此對 於其生活影響及身心發展最為顯著。本研究對象整體休閒參與帄均分 數為 62.40 分,本研究結果與柯樹心(2011)、陳婉容(2005)、蕭秋祺 等(2007)陳盈幸、徐永億與郭志騰(2007)結果相似。整體休閒參 與情形屬中下程度,介於很少參加與偶爾參加之間,本研究發現,除

86

了「娛樂型」休閒參與研究對象總帄均數超過 4 分以外,其餘休閒參 與種類總帄均數皆未超過 4 分,代表研究對象休閒參與偶爾參加休閒 參與,這與曹以樂(2004)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休閒活動參與之程度有 偏低之狀況一致。

(二)生活壓力

本研究對象半年內感到困擾的前三名為學習壓力、校園生活壓力及 自我期許壓力,此與蔡宛珊(2005)、屈寧英(2004)、郭靜靜(2004)及 盧浩權(2005)探討高中生生活壓力結果相似,可見青少年生活壓力以 校園生活及學習壓力為主。柯樹馨、郭靜靜(2007)研究指出台北市高 職生生活壓力係介於「沒有困擾」與「很少困擾」之間,顯示青少年 其「生活壓力」影響程度傾向「很少困擾」之情況這與本研究結果是 相似的,而「擔心畢業後考不上理想學校或找不到工作」、「學校考詴 太多」、「對某科課業不感興趣」等是本研究對象感到困擾的生活壓力。

(三)憂鬱程度

在憂鬱程度方面,本研究對象之 CES-D 帄均分數 17.36 分,憂鬱量 表得分大於 16 分屬高憂鬱程度者占 49%,表示有近半的研究對象憂鬱 程度偏高,此與劉曉玫(2008)、林美李(2002)研究之結果相似,可見 有憂鬱程度問題的青少年不再是少數。

87

二、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及憂鬱程度之關 係

本研究對象整體休閒參與會因「性別」之不同而呈顯著差異,此與 劉穎輝(2011)研究結果相同。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社交型」休閒參 與女生多於男生,此研究結果與王梅香、江澤群(2003)研究青少年休 閒參與動機會影響青少年休閒參與種類結果相同,該研究指出女生比 男生更重視與人際交往與社交活動有關。另外,本研究對象整體休閒 參與會因「學制」、「家庭社經地位」之不同水準有顯著差異,高中生 整體休閒參帄均數皆高於高職生,許麗霜(2009)亦指出高中生除了學 習課業以外,比起高職生仍有較多時間從事休閒參與,高職生部分課 外時間需要打工或考取證照,因此較無時間去從事休閒參與。此外,

高家庭社經地位者休閒參與多於低家庭社經地位者,這與劉怡伶(2007) 研究發現低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生比起中、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 生,其休閒態度較為消極;而曹以樂(2004)指出消費型休閒參與是以高 家庭社經地位者為主要對象等結果是相似的,不過,張君如、林志遠、

陳美吟(2008)研究結果卻發現高職生之休閒參與頻率不會因家庭社經 地位而有顯著差異,這與本研究結果不同,是否因其研究對象休閒參 與以同儕間的活動為主,而與家人共同從事休閒活動較少有關則有待

88

深入探討。

本研究對象整體生活壓力會因「學制」、「性別」的不同水準而呈顯 著差異,此與林美李(2002)研究結果相似。研究對象生活壓力高中生 大於高職生,與陳佳琪(2001)研究結果高職生大於高中生不同,因此 學制生活壓力於學制上的差異目前研究沒有一致的結論。另外,本研 究對象整體生活壓力男生大於女生,此結果與郭靜靜(2003)、陳佳琪 (2001)研究女生大於男生不同,但本研究女生於自我期許壓力卻大於 男生,此結果與張瀞如(2009)、蔡宛珊(2007)研究結果相同,而王昭 琪、蕭文(2007)研究結果則是生活壓力於性別上並無顯著差異,因此,

性別對於整體生活壓力而言,並無一致性。另本研究對象低家庭社經 地位者的經濟壓力大於高家庭社經地位者,與徐嫚淳(2007)、屈寧英 (2003) 、蔡宛珊(2007)研究結果相同。

本研究憂鬱程度帄均數高中生高於高職生,此結果與蔡宛珊(2007) 研究相同。本研究對象憂鬱程度會因「學制」之不同而呈顯著差異,

此結果與李仁宏(2004)、林美李(2003)、徐世杰(2003)、葉真秀

(2004)、楊昭旭(2004)的研究結果相同。陳玲玲(2008)研究指出高中 高職生於憂鬱程度並無顯著差異,但趙芳玫(2003)研究高職生憂鬱程 度高於高中生,因此憂鬱程度關於不同學制上是否有所不同,頇進一

89

步探討。此外,邱鈺茹(2000)、陳柏齡(1999)發現「性別」與國中生 的憂鬱程度有顯著關係,這結果與本研究不一致,是否因其研究對象 是國中生,但本研究對象是高中職生才造成這些差異,尚待進一步探 究。另外,本研究發現「年級」於憂鬱程度無關,此結果與葉真秀(2003) 研究結果相同。

三、研究對象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及憂鬱程度彼此間之關係

本研究對象以整體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來看並無顯著相關,另外,

除了「運動型」休閒參與與學習壓力無顯著相關以外,各項休閒參與 皆與學習壓力呈顯著正相關,表示多數的休閒參與與青少年學習壓力 有關,其中「閒意型」休閒參與越多,「學習壓力」則越高,此結果可 能與「閒意型」休閒參與屬於個人可獨立完成,缺乏社交能力訓練,

而造成與他人互動時感到有壓力有關,另外,研究對象生活壓力與憂 鬱程度呈顯著正相關,表示青少年生活壓力越大,憂鬱程度越高,此 結果與翁素月(2005)、蔡嘉慧(1998)、陳柏齡(2000)、陳佳琪(2000)、

郭靜靜(2003)結果相同,可見生活壓力仍是影響學生憂鬱程度的重要 因素。生活壓力當中,除了「兩性情感壓力」與憂鬱程度無顯著相關 之外,其中「家人與家庭相處壓力」、「經濟壓力」、「校園生活壓力」、

「學習壓力」、「人際互動壓力」、「自我期許壓力」與憂鬱程度皆呈顯

90

著正相關,因此學校及家庭對於青少年生活壓力的與其憂鬱程度關係 密切,此與吳麗娟、陳淑芬(2007)、呂有仁(2006)研究結果相同。

研究發現「閒意型」休閒參與與憂鬱程度呈顯著正相關,顯示研究 對象「閒意型」休閒參與越多,憂鬱程度反而越高,而本研究對象「閒 意型」休閒參與是以發呆、靜坐、沉思占多數,為靜態休閒活動類型,

休閒類型過於狹隘也較為被動,因此不同類型的休閒參與,對於其憂 鬱程度影響會有所差異,此研究結果與鄭健雄、王欣眉、黃宜瑜(2006) 結果相似。

三、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憂鬱程度之預測

本研究發現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能有效預測憂鬱 程度,並解釋其總變異量 43.7%,其中休閒參與中之「社交型」、「娛樂 型」休閒參與越多,憂鬱程度越低之結果亦與楊國隆(2005)年、鄭健 雄、王欣眉、黃宜瑜(2006)結果相似;而生活壓力中之「學習壓力」、「自 我期許壓力」、「人際互動壓力」越大,憂鬱程度越高,此結果與林美 芳(2009)能有效預測其憂鬱傾向結果相似,亦與劉晏伶(2011)發現「自 我期許壓力」,對於憂鬱程度之影響力最大研究結果相同。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