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北市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相關因素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北市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相關因素之探討"

Copied!
13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政友. 博士. 新北市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 程度相關因素之探討 A Study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 Life Stress ,and Dpression Related Factor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研 究 生:洪穎晨撰 中 華 民 國 一○三年八月.

(2) 誌 謝 終於來到這一刻!回顧念研究所這幾年,承蒙許多師長的指 導及同學、同事的協助與支持,能夠讓我從研究所順利畢業。 首先,謝謝論文指導教授-陳政友老師,如果沒有陳老師, 一定沒有辦法看到現在這樣的成果,在研究的過程中,從研究 題目訂定、統計方法及研究結果,與陳老師無數次的討論,做 事大而化之的我,總讓陳老師費盡不少心力去指導,包括內文 標點符號及連接詞的使用,老師都非常用心地去做修正,並且 時常叮嚀我做研究就是要心細,老師教導我不單只是如何撰寫 論文,而是學到做事情要求盡善盡美的態度! 還要感謝呂昌明老師及胡益進老師給予我諸多寶貴的意 見,還要衷心感謝參與論文問卷審查的秋月、玉雲老師及世炯 老師等六位教授。感謝立欣、亮吾、伊君、玉玲及茵婷協助問 卷的施測,論文才能順利地完成,還要感謝家人叔叔嬸嬸最後 英文摘要的修改,讓我在寫論文過程中獲益良多。 最後,感謝美玉及清傳夥伴們,默默在背後為我加油打氣, 還有研究所佳盈及映秋同學的陪伴,穎晨感激在心,在此僅以 成果,獻給所有關心我的人。. I.

(3) 國立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新北市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相關因素之探討 學生:洪 穎 晨. 指導教授:陳 政 友 摘要. 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對於憂鬱程度之相關因 素,採分層集束抽樣抽出三所高中和三所高職,共 456 人為樣本,以 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休閒參與整體情形屬中下程度, 「娛樂型」休閒參與較 多;生活壓力偏低,屬「很少困擾」的程度, 「學習壓力」、 「校園 生活壓力」及「自我期許壓力」為主要生活壓力,而約近一半的 人屬高憂鬱程度者。 二、研究對象中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中, 「學制」 、 「性別」 、 「家庭社經地 位」與休閒參與有關,高中生、女生、高社經地位者休閒參與較 多, 「學制」 、 「性別」與生活壓力有關,其中高中生、男生之生活 壓力較大,而只有「學制」與憂鬱程度有關,其中高中生憂鬱程 度較高。 三、研究對象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整體而言無顯著相關,但參與「閒 意型」休閒越多者,其整體生活壓力就越大;而整體的休閒參與 越多者,其學習壓力也越大。另外,「閒意型」休閒參與越多者, 其憂鬱程度越高;而「家庭家人生活壓力」、 「經濟壓力」 、 「學習 壓力」、 「校園生活壓力」、 「自我期許壓力」、 「人際互動壓力」越 大者,其憂鬱程度越高。 四、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能有效預測其憂鬱 程度,並可解釋其總變異數量之 43.7%,其中「社交型」 、 「娛樂型」 休閒參與及「自我期許壓力」、「學習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等為. II.

(4) 主要預測變項,並以「自我期許壓力」最具有解釋力。研究結果顯 示「社交型」與「娛樂型」休閒參與越佳,憂鬱程度越小;而「自 我期許壓力」 、 「人際關係壓力」與「學習壓力」越大,則憂鬱程度 越大。 根據以上結果可提供教育、衛生單位日後探討青少年憂鬱程度之參 考。 關鍵字:生活壓力、休閒參與、憂鬱程度、高中職生. III.

(5) A Study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 Life Stress ,and Dpression Related Factors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life stress, depression and related factors among the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New Taipei City. By using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e decided to sample each grade level from three senior high school and thre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pectively and there are total 456 samples in this study. Using a self-designed, 90% of all questionnaires, the key poin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frequency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for senior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s medium-low and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take part in “entertainment” participation. The participants who have less life stress have fewer worries. "Learning pressure", "campus life stress" and "self-expectations pressure" are the major sources of life stress. Nearly half of them are in a high degree of depression. 2. In the study of the social-demographic distribution, "school system", "gender",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are related to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 variables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girls, and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show more leisure participation. "School system" and "gender" are related to life stress. The variables of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boys show more life stress, but only "school system" is related to depression. Study also shows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higher degree of depression. 3. In general,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ife stress and depression, however, participants who engage in more “indoor static” activities tend to have more life stress. Overall, those who take part in leisure participation more tend to have more “learning stress”. In addition, participants who engage in more “indoor static” activities have higher degree of depression. Those who have more “family life pressure”, IV.

(6) “economic pressure”, “learning pressure”, “campus life pressure”, “self-expectations pressure”, and “interpersonal pressure” tend to have higher degree of depression. 4. The study of soci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ife stress could predict the degree of depression and explain 43.7% of its total variance. "Social type" and "entertainment type"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self-expectations pressure", "learning pressure", and "interpersonal pressure" are the main predictors. "Self-expectations pressure" has the most explanatory power.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more of "social" and "entertainment" leisure participation they take part in, the lower degree of depression they have. The more of "self-expectations pressure", "interpersonal stress" and "learning stress" they have, the greater degree of depression they get. 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 this study c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or health units to explore the extent of adolescent depress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life stress, leisure participation, depression, high school students, vocational high school.. V.

(7) 目次 誌謝...................................................Ⅰ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 Ⅳ 目次................................................... Ⅵ 表目次..........................................Ⅷ 圖目次...........................................Ⅸ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假設........................................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5 第六節 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憂鬱的概念及青少年憂鬱情緒之現況................9 第二節 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相關因素.......................12 第三節 青少年生活壓力之相關因素.......................18 第四節 青少年憂鬱程度之相關因素.......................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31 第二節 研究對象.......................................32. VI.

(8) 第三節 研究工具.......................................33 第四節 研究步驟.......................................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4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45 第一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分布情形.................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和憂鬱程度之現況...48 第三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 的關係.........................................58 第四節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彼此間的關係 .....7 8 第五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對憂鬱程度 的預測力.....................................82 第六節 討論...........................................8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91 第二節 建議...........................................93. 參考文獻................................................95 一、中文部分..........................................95 二、英文部分.........................................104. 附錄 附錄一 問卷內容效度考驗專家名單.....................105 附錄二問卷專家效度考驗..............................106 附錄三 CES-D 中文版使用同意書........................116 附錄四 正式問卷.....................................117. VII.

(9) 表目次 表 3-1-1 本研究之母群體人數...............................32 表 3-2-1 內容效度評分標準表...............................38 表 3-2-2 本研究問卷中各量表之內容一致性分析...............40 表 4-1-1 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46 表 4-2-1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量表答題分佈情形...................................50 表 4-2-2 研究對象生活壓力量表答題分佈情形..................................55 表 4-2-3 研究對象憂鬱量表答題分佈情形...........................................58 表 4-2-4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之得分.................59 表 4-3-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整體休閒參與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63 表 4-3-2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型」休閒參與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62 表 4-3-3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知識型」休閒參與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 ....................................65 表 4-3-4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社交型」休閒參與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66 表 4-3-5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娛樂型」休閒參與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67 表 4-3-6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閒意型」休閒參與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68 表 4-3-7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整體生活壓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71. VIII.

(10) 表 4-3-8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家庭及家人相處壓力」之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72 表 4-3-9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經濟壓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73 表 4-3-10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校園生活壓力」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74 表 4-3-1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學習壓力」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75 表 4-3-12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自我期許壓力」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76 表 4-3-13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人際互動壓力」之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77 表 4-3-14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憂鬱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78 表 4-4-1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生活壓力之相關分析..............................81 表 4-4-2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憂鬱程度之相關分析..............................82 表 4-4-3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憂鬱程度之相關分析..............................82 表 4-5-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及憂鬱程度之複 迴歸分析..............................................................................85. 圖目次 圖 3-1-1 研究架構..................................................................................31.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六節,包括研究第一節 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 研究目 的、第三節 研究問題、第四節 研究假設、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及 第六節 研究限制,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2001年指 出二十一世紀三大疾病中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並列。根據估計至2010 年憂鬱症將成為導致全球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二位,僅次於心血管疾病 同時也是已開發國家中對社會產生最多負擔的疾病(WHO,2003),目前 醫療科技進步帄均壽命延長,但憂鬱症卻成為嚴重威脅現代人的精神 疾病。憂鬱症患者年紀有年輕化的趨勢,並且反覆發病,兒童與青少 年的憂鬱症之終身盛行率為3.6%-24%之間(周桂如,2002),不少憂鬱 症患者初次憂鬱症發病於青少年階段;而童年的發展問題(如憂鬱、焦 慮、偏差行為)會影響青春期適應的狀況;且青少年時期若沒有好的發 展與適應,對成年也可能產生負面的影響(王齡竟、陳毓文,2010), 罹患憂鬱症的兒童與青少年只有少數人會主動尋求就醫治療,高達90% 的兒童與青少年得到憂鬱症前會出現嚴重的憂鬱情緒(周桂如,2002)。 而憂鬱程度與個人心理、生理因素、壓力生活事件、家庭事件、同. 1.

(12) 儕關係、課業壓力有關(江承曉,1991),22.7%青少年生活壓力可加 以預測其憂鬱程度,當生活壓力越大時,青少年的憂鬱傾向將越明顯; 在預測中學生的憂鬱傾向時,生活壓力是有效的預測指標(高民凱、 林清文,2008)。心理發展學家Ericson指出青少年階段生理、心理將 面臨一連串自我認同與自我混淆的發展危機,青少年對於生活壓力的. 感受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引自簡伶蓁,2009)。青少年主要的壓 力來自自我、家庭、學校、社會、社交、人際關係、兩性交往、經 濟物、質使用等因素(江承曉、劉嘉蕙,2008),藉由休閒參與將能紓 解個人生活上的壓力;所以增加學生正當的休閒參與機會,可減低相 關課業心理壓力與生活適應等問題(鄭三權,2010)。休閒活動提供對 抗或紓解壓力,以減少壓力對於身心健康的危害,休閒調適對於生活 壓力調適具有直接的影響,且可以解釋及預測休閒對生活壓力調適的 結果(Iwasaki,2003)。有研究指出青少年參與休閒活動,可以降低憂 鬱的傾向(黃孟立、湯大緯、許秀枝,2012;楊國隆,2006)。 因此本研究探討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及憂鬱程度的關係,並以新北 市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期盼研究結果提倡正當休閒參與的重要 性,減輕青少年日常生活壓力,進而預防青少年憂鬱症之發生。. 2.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合上述研究動機與重要性,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了解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和憂鬱程度 之現況。 二、 分析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 的關係。 三、 分析研究對象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彼此間的關係。 四、 探討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對憂鬱程度 的預測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的現 況為何? 二、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休閒參與是否有關係? 三、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生活壓力是否有關係? 四、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憂鬱程度是否有關係? 五、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是否有關係?. 3.

(14) 六、 研究對象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是否有關係? 七、 研究對象參與休閒參與與憂鬱程度是否有關係? 八、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能否有效預測其 憂鬱程度?.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所欲驗證之假設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之水準不同時,休閒參與會有顯著差 異。 二、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水準不同時,生活壓力會有顯著差 異。 三、 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變項水準不同時,憂鬱程度會有顯著差 異。 四、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間有顯著相關。 五、 研究對象的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間有顯著相關。 六、 研究對象的休閒參與與憂鬱程度間有顯著相關。 七、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能有效預測其憂 鬱程度。. 4.

(15)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本研究的重要名詞操作型定義如下: 一、 高中職學生:本研究所指的是新北市各級中等學校第一學期在學 的日間部一至三年級學生。 二、 社會人口學變項:本研究社會人口學變項,包括性別、學制、年 級、家庭社經地位,分述如下: (一) 年級:分一、二、三年級。 (二)性別:分男、女。 (三)家庭社經地位:本研究依據 1957 年 Hollingshead 之兩因素 社會地位指數之計算方式,由研究對象父親或母親(父母親 資料無法取得時,取主要照顧者)之教育程度和職業,經教 育程度指數乘以 4,加上職業指數乘以 7,所得之最佳得分 代表家庭社經地位指數,並分成下列三等級:(1)41-55 得分 者稱為高家庭社經地位;(2)30-40 得分者稱為中家庭社經地 位;(3)11-29 得分者稱為低家庭社經地位。 三、休閒參與:本研究係指自擬之「休閒參與量表」測量結果,內容 是針對研究對象於上課及每天例行活動以外自由時間,依個人的 興趣與喜好,包括:靜態與動態或室內及室外等各項活動與休閒. 5.

(16) 參與頻率之情形。測量結果得分越高,代表研究對象休閒參與越 佳,得分越低者則反之。 四、生活壓力:本研究係指自擬之「生活壓力量表」測量結果,量表 內容是由研究對象主觀評量近六個月內所發生的生活壓力事件, 包含家庭及家人相處壓力、經濟壓力、校園生活壓力、學習壓力、 自我期許壓力、人際互動壓力、兩性情感壓力等七類主要壓力來 源。測量結果得分越高,代表研究對象生活壓力越大;得分越低 者則反之。 五、憂鬱程度:本研究採用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 CES-D,全 量表共 20 題,內容包括詢問研究對象過去一週內憂鬱的情緒(傷 心、難過)及醫學臨床診斷憂鬱症嚴重的程度,測量結果得分越 高,代表研究對象憂鬱程度越大;得分越低者則反之。.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過程中其研究限制如下: 一、本研究因財力、人力、物力及時間諸多因素考量,以新北市高中 職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隨機抽樣,僅此本研究推論至母體。 二、本研究探討各類變項與問題,僅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的範圍。. 6.

(17) 三、本研究問卷採自填式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可能會因研究對象回憶 錯誤或未據實回答而造成研究結果偏差。 四、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無法釐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對憂鬱程度的 因果時序性。. 7.

(18)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本研究相關文獻進行探討與分析,共分為四節,包括第 一節 憂鬱的概念及青少年憂鬱之現況;第二節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相關 因素;第三節 青少年生活壓力之相關因素;第四節 青少年憂鬱程度 之相關因素,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憂鬱的概念及青少年憂鬱情緒之現況. 本節說明青少年憂鬱的概念,並探討青少年憂鬱的現況,茲分別敘 述如下: 一、 憂鬱的概念 憂鬱是一種複雜的感覺會反映在生理認知、行為等方面,影響身心 的健康,憂鬱其實是一組情緒,代表著一種訊號,可以從情緒表現出 來的強度和持續的時間兩方面觀察(洪美連,1999)。青少年憂鬱的 情況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於憂鬱的概念逐漸以臨床症狀為主,並採多 面向的診斷標準,包含認知、情緒、行為三個層面(張高賓,2006), 臨床目前使用 DSM-Ⅳ於鑑別精神科醫學稱為憂鬱症,憂鬱一詞被廣泛 地運用,可以代表負向情緒的描述,在醫學方面憂鬱症,根據美國精 神疾病診斷書第四版指出下列九項症狀:(1)持續低落或煩躁的心情, (2)對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3)食慾及體重有大幅的改變,(4)難以入. 9.

(20) 睡或嗜睡情形,(5)造成身體活動的遲疑,(6)失去活力,(7)無價值感 及罪惡感,(8)注意力難以集中,(9)重複出現死亡或自殺念頭,若有 其中個案出現五種以上的憂鬱症狀,其中包括「低落心情」或「失去 興趣」一種,而這些症狀持續兩週以上,即為臨床上的憂鬱症(郭志通、 張進上,2012)。 Catwell and Baker(1991)指出,憂鬱為一種連續複雜變項,並分成 四個層次:(1)憂鬱是一種單一症狀,泛指負向情緒,如傷心、煩悶等, (2)憂鬱為多面向的症狀,如食慾不振、失去精力、失眠、體重減輕等, 此層次不足以構成憂鬱性的疾患或症狀,及這些症狀可以快速簡要的 描述臨床病患的憂鬱現象,但在壓力環境中一般人有時也會短暫出現 這些特徵,(3)憂鬱為症候群,由一些症狀所組成,包括生理、心理、 情緒、認知等範圍的異常,具有經常發生的特性;(4)憂鬱為一種心理 疾病,有精神疾患,會在某一時間內出現特定症狀,並造成當事人某 種功能喪失。Peterson,Compas,Brooks-Gunn,Stemmler and Grant(1993) 回顧 1987 至 1991 年所有青少年的憂鬱文獻,將青少年憂鬱研究分為 三個取向: (一)憂鬱情緒:指個體在不同時間,經驗到不愉快的情緒,這種憂 鬱情緒可能經常發生對於許多情境的一個反應,如失去一個重要關. 10.

(21) 係,或在一個重要任務失敗,這些情緒可能很短或一段較長的時 間,並伴隨其他負面情緒出現。 (二)憂鬱症候群:此部分研究著重於有關憂鬱各症狀,這些症狀常 與退縮、懈怠行為,抱怨身體的病痛、社交思考與注意力的問題, 自我毀滅或攻擊行為有相當關係。 (三)臨床上的憂鬱疾患:這部分的研究,將憂鬱視為一種心理疾 病,青少年若符合臨床或醫學上的診斷標準,則可稱為臨床上的憂 鬱。 綜合上述症狀的歸納,憂鬱定義是情緒低落、感受不到愉快、沮喪 的情緒,而「憂鬱症」則是一種疾病。每個人都會受到某些事物影響 心情,情緒低落的時候,是明顯來自生活周遭的壓力,然而有時心情 低落,卻與生活壓力是無關的或沒有理由的,所以,本研究是以研究 對象之憂鬱情緒來探討。 二、青少年憂鬱情緒的現況 董氏基金會(2002)以立意取樣方式對 2,924 位台北地區國高中學 生所做調查,指出 21.8%青少年有較高憂鬱傾向,家扶基金會 2009 年 「台灣兒童及少年長期追蹤調查計畫」針對 12 至 26 歲的青少年進行 個人的心力照護需求進行檢測,發現身心適應良好者僅有 17.6%,輕度. 11.

(22) 情緒困擾者 35.8%,中度情緒困擾者 32.7%,重度情緒困擾者 13.9%。 沈貽真(2012)針對青少年憂鬱情緒傾向調查,發現台北市及新北市高 中一年級憂鬱傾向 22.4%。黃同展(2006)研究指出高雄縣市高中學生憂 鬱情緒為「中度憂鬱」情況,班上帄均 5 位為憂鬱症高危險之學生, 有 13 位為需關懷之「中度憂鬱學生」。 若有明確的壓力造成低落、沮喪,經過數天後心情恢復帄靜,或是 事情發生後(失戀、發生重大事故、親人過世等),憂鬱情緒及持續的 時間與他人沒有差異,就視為一種負面的情感即為憂鬱情緒。憂鬱可 以分成四項對身心影響,分別為認知、情緒、行為動機和生理上的憂 鬱,以上大多數研究指出高中生約有一到二成出現憂鬱症狀,憂鬱症 患者只有相當少數;8%-23%青少年在罹患憂鬱症會主動尋求治療(周桂 如,2002)。鑑此,青少年憂鬱情緒若能夠提早察覺並加以預防,將有 助於降低青少年憂鬱症的發生。. 第二節. 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相關因素. 本節主要闡述休閒參與的定義,目前青少年休閒參與的現況,並探 討青少年休閒參與及其相關因素。 一、 休閒參與的定義. 12.

(23) 休閒活動係指青少年學生在上課及每天例行活動之外的自由時 間,依個人的興趣與喜好,所從事有益身心發展的活動,包括:靜態 與動態或室內及室外等各項活動(林祐鋐、吳海助,2010)。休閒活動 的參與利用閒暇時間,創造性和有意義的休閒活動將改善生活品質, 休閒參與促進生理功能的健康之外,對於心理、精神和靈性方面也能 有所提升(李三仁、邱淑媛,2010)。休閒參與係指人們參與某種類型 的休閒活動與頻率,藉此以滿足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的需求(吳文銘, 2001),休閒活動對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一)青少年成長 過程中,休閒活動是陶冶性情,發展自我的一個途徑; (二)休閒活動 是青少年交朋友,建立同儕團體與參照標準的機會; (三)休閒活動具 有調劑、紓解生活壓力的意義(趙善如,2008)。青少年可以透過休閒 活動調適緊張情緒及釋放壓力,且參與休閒活動從社會互動過程中認 清自我,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功能。根據 Widmer,Ellis and Trunnel(1996) 建立健康的休閒生活型態在青少年成長階段相當重要;青少年致力於 探索終身的休閒習慣與興趣喜好,休閒除了可鼓勵從事健康有義的休 閒活動,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動機,亦可幫助青少年於成長階段,達成 自我認同與社會角色扮演(王梅香、江澤群,2003),張鐸嚴(1999)將 青少年休閒活動的重要性分為五項:(一)紓解壓力:青少年階段所需. 13.

(24) 要面臨不同的壓力來源,可以來自家庭、學校、同儕及社會的期望, 休閒生活對於青少年而言,有助於紓解或發洩身心種種的壓力;(二) 滿足心理的需求:青少年此時展現獨立自主,在休閒生活中青少年藉 由活動滿足內心的成就感;(三)擴展人際關係:青少年此階段生活範 疇從家庭擴展至學校、社會,人際關係也從家庭成員轉為同儕團體, 青少年透過休閒生活結交志趣相同的朋友,對於青少年穩定情緒有所 幫助。(四)增廣見聞:休閒活動的種類可引起青少年愉快的成長經驗, 也可以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探索自我實現:休閒活動提供青少 年探索自我的機會,認識自己的專長與興趣,對於青少年自我實現具 有正面的意義。因此,休閒生活的類型、方式、內容以及休閒同伴的 互動情況,將會影響青少年身心的發展,青少年若不知如何尋求正當 的休閒活動,當面對壓力情境時,則容易產生情緒方面的困擾。 二、青少年休閒參與現況 正當的休閒活動將有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近年來休閒活動種類繁 多,然而青少年休閒參與情形卻仍普遍偏低(柯澍馨、林琇雯,2011), 休閒的涵意具有正面的教育與紓解情緒的功能,國內有關青少年休閒 動機研究指出參與休閒活動以紓解心理壓力與舒緩緊張情緒佔多數, 台灣 15-19 歲年輕人有較高比例喜歡待在室內進行休閒活動,青少年. 14.

(25) 最常從事之休閒活動為看電視、電影、演(簽)唱會或唱 KTV(行政院青 少年輔導委員會,2008),2001 年實施周休二日後,理論上青少年休閒 時間應隨之增加,但 12 至 14 歲的青少年有增加休閒活動的只占 38.71%,而未增加休閒活動者中,有 53.36%的人是用來溫習功課,選 擇補習功課及睡覺者亦占 26.93%與 18.07%(行政院主計處普查局, 2003)。我國青少年的自由時間約占日常生活中 26%的比例,這樣高比 例顯示休閒參與的重要性(郭靜晃,2001),其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是 不可以被忽略的。 國內研究文獻將青少年休閒活動依性質區分整理為六種:(一)體育 性休閒活動:可以訓練青少年之強健體魄,並從競賽的活動中,培養 互助合作精神,爭取團隊精神。例如:球類、游泳、柔道、田徑、射 箭等。(二)藝文性休閒活動:如果青少年個性較為含蓄文靜,可依個人 興趣、喜好而設計,對於文化刺激,及知識提升會有所幫助。例如: 閱讀書報、雜誌、集郵、寫作、參觀遊覽等。(三)社交性的休閒活動: 藉由休閒活動拓展人際關係,認識興趣相投的朋友。例如:茶會、餐 敘、生日宴會等。(四)康樂性的休閒活動: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 影響很大,可以讓他們得到適當的情緒宣洩,亦可得到心情愉快。例 如:看電視、聽音樂、棋藝、電影欣賞、唱歌等。(五)郊遊性休閒活. 15.

(26) 動:這類活動多選擇戶外進行,依照個人需要而選擇不同活動方式與 大自然接觸。例如:登山、野炊、露營、釣魚等。(六)視聽媒體休閒 活動: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人追求視覺、聽覺的享受,這些場所通 常會講究氣氛,會吸引社會上各階層人士進出,因此青少年如果選擇 這類活動,應由成人陪同,並且慎選安全設施良好的場所。例如:KTV、 網咖等(吳綿,2001)。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多傾向於靜態之視聽享受, 而較少從事戶外動態或體能性休閒活動,這一方面可能受制於課業和 生活壓力的影響,僅能在有限時間內選擇靜態活動來放鬆、紓解壓力 (郭靜晃、魏弘貞、何明晃,2007)。根據王梅香、江澤群(2003)台北 市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以「大眾媒體活動」最受 重視,如在看電視、聽音樂,其次依序為「個人嗜好活動」、「社交活 動」 、 「運動活動」及「戶外活動」 ,內政部兒童局(2005)的調查結果以 看電視及錄影帶、家中上網、球類體育活動為青少年最常參與。青少 年透過休閒活動的過程,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 因應來自不同的生活壓力,透過動態性的休閒活動,可解除心理壓力、 降低身體壓迫感,進而得到更大的工作能力(羅明葵,2001),適當的 休閒活動不僅滿足青少年的興趣及其需求,亦可促進其身心的健康。 三、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相關因素. 16.

(27) (一)學制 顧兆台、曾于誌(2012)高中職學生休閒參與之現況,高中生休閒參 與高於高職生,兩者休閒參與型態技藝型、知識文化型有顯著差異。 胡信卲(2003)青少年休閒參與頻率高中職生低於國中生,青少年參與 各種類型休閒阻礙高中職生在休閒阻礙上高於國中生,青少年休閒態 度就學制與休閒參與的關係,高中生對於休閒參與整體態度上比高職 對休閒有更正面的看法(白加倫,2005; 溫美鷺,2008)。 (二)年齡(年級) 不同年齡其休閒參與亦隨之不同,在 13-15 歲的青少年比 16-18 歲 的青少年熱愛戶外休閒活動(何福田,1989),年級越高,越常參與視 聽享受型的休閒活動,越不從事戶外型休閒活動(王建堯,1989),根 據以上描述不同年級對休閒參與類型有顯著差異。 (三)性別 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性別具有顯著差異,男女先天性的生理差異, 加上受到社會刻板印象角色期待的影響,而選擇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 (林祐鋐,2000),顧兆台、曾于誌(2012)在苗栗縣高中職學生休閒參 與現況之研究結果得到男生在運動型的休閒參與上高於女生;而女生 則在社交型的休閒參與上高於男生,且男生選擇休閒活動較偏向動. 17.

(28) 態,女性選擇以靜態休閒活動為主。 (四)家庭社經地位 翁玉珠(1995)研究青少年休閒活動參與,結果得知,家庭社經地位 越高者;越喜歡參與文藝性、嗜好、及戶外活動等休閒。曹以樂(2004) 針對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對於青少年休閒參 與並無顯著差異,但消費型休閒仍以高家庭社經青少年為主要對象。. 第三節. 青少年生活壓力之相關因素. 本節主要目的針對生活壓力對青少年的影響,進一步說明之。生活 壓力來自於主、客觀,最常以反應取向、刺激取向和互動取向來加以 定義,並闡述青少年常見的生活壓力及其他相關因素之探討。 一、壓力的定義 關於壓力的定義國內外研究相當多,壓力可以視為個人與環境間的 特殊關係,被個人評價為重擔或超越負荷範圍,個人覺得無法應付環 境上的要求所產生的負面感受與負面想法,且危及自身的健康(劉思 遠,2012)。壓力包括來自客觀壓力與對壓力源的主觀評價。壓力是受 到各體認知影響的表現,這種表現會牽涉到內在與外在環境的改變, 是個人主觀的感受,也是個體與週遭環境互動的結果(林淑英,1998),. 18.

(29) 關於壓力的定義相關理論 Lazarus&Folkman(1984)將壓力定義分為反 應取向、刺激向和互動取向三種不同取向來分類定義。 (一)反應取向 由 Seley(1976)提出壓力理論,以反應為基礎的理論,強調壓力是 一種反應的狀態,對於外在環境的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包括生理及心 理,壓力將焦點於個體面對壓力時所產生的反應,個體反應將視個人 情境與壓力強度有關。此反應取向將壓力所產生個體非特異性的反 應,反應取向定義壓力是以反應為基礎。根據 Selye 研究顯示,所有 個體在面對任何壓力的生理反應皆相同,但只以反應界定壓力,不管 其來源,應該考慮刺激來源或類型(引自林美芳,2008),對生理和心 理反應不能全然定義壓力對個體的影響。 (二)刺激取向 Aldwin(2007)提出將壓力視為一種刺激,任何外在刺激皆會有相同 的生理變化,刺激於心理學上稱為壓力源。不過每種壓力源的特性不 盡相同,個體對壓力的忍受及感受就會不一樣(沙兆清,2009)。以壓 力為自變項,不同情境的壓力刺激,強調壓力的來源,不同個體造成 面對相同刺激可能會有不同因應方式,對壓力的忍受度也會有所不同 (Lazarus&Folkman1984)。. 19.

(30) (三)互動取向 將壓力為個體對環境刺激,經過其主觀的認知過程,產生威脅的感 受及生理的激動之現象,是個體和環境互動的結果(蔣桂嫚,1993)。 Lazarus and Folkman(1984)個體與環境互動過程中,面對壓力源至產生 生、心理反應的過程中,內心會出現評估的歷程,而評估個體對壓力 源的知覺感受,思考壓力對自身影響程度及應運用資源調適,使其與 環境達到帄衡的狀態。 本研究對於壓力定義為互動取向較為適合,以生活事件作為壓力 源,探討青少年面對相同壓力時,產生的情緒狀態及承受壓力的反應, 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心理變化。 二、青少年常見的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是指一種生活刺激或一個事件,強制性的情境下從事 某活動時,它的發生使個體失去原有帄衡的狀態,並激發個體在的適 應歷程以恢復原有帄衡的狀態。根據藍采風(2000)研究青少年期心 緒發展常處於劇烈變化中,要因應生長發育壓力帶來的衝擊,還要面 對家庭方面、學業成績、異性交往、同儕關係、環境等生活壓力,青 少年應用自己的認知與思考模式處理各種壓力。國中生、高中職生、 大專生,青少年普遍有壓力感受、身心困擾問題,且易頭痛、胃痛、. 20.

(31) 沮喪、憂鬱,甚至還會出現自殺行為。江承曉(1991)研究發現青少年 主觀生活壓力事件,依序皆為:學校生活事件,身心生長發育、家庭 事件,異性交友事件。國內研究青少年生活壓力對象以國中生最多被 探討,青少年時期在生理或心理都有劇烈明顯的變化,於此時將會面 臨許多的生活壓力來源,依其來源大概可分為二方面:一是發展過程 所帶來的壓力;二是生活事件所激發之挫折、威脅或衝突造成的壓力 (呂敏昌,1993)。青少年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壓力,來自於認知、社會、 情緒及生活發展等四方面,日常生活的困擾已成為預測青少年生活健 康與適應與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對青年期最具有壓力的日常生活困 擾,的確受到研究者的重視(謝琇玲,1994)。 近年來對於高中生生活壓力研究較少,董氏基金會(2002)以台北 縣市國、高中職學生為對象所做的調查,在受訪者中感受到會產生壓 力或負面情緒的生活事件,以程度而言,時常或總是成為受訪青少年 之主觀生活壓力事件前五項分為別「考詴」占 44.4%,「課業表現」占 37.9%, 「金錢」佔 26.8%, 「與同儕的關係」占 20.3%。陳佳琪(2000) 研究發現「學業壓力」為現代青少年主要生活壓力來源,其次為青少 年「自我認同與期許」 ,故目前青少年生活中主要壓力與對自我認同及 未來前途的迷網。青少年前五名壓力為:1.成績退步;2.學校考詴很. 21.

(32) 多;3.考詴不及格;4.聽不懂老師上課教師的內容;5.很在乎別人對 自己的看法。 三、青少年生活壓力之相關因素 (一)學制 蔡宛珊(2007)高職生比高中生有較高的校園壓力和經濟壓力,而高 中生比高職生有較高的自我期許壓力。郭靜靜(2003)「私立高職」的 學生所感受到的整體「生活壓力」顯著高於「公立高職」的學生。陳 佳琪(2001)高職學生的課業壓力高於高中生,課業壓力除了升學壓力 以外,還有高職學生於課堂中學習的壓力,會因為擔心成績不佳考不 上理想學校而對學業產生壓力,不同學制的青少年生活壓力則不同, 高中生面臨升學的競爭壓力較顯著,但高職生家庭經濟壓力較顯著(黃 昱得,2010) (二)年級 屈寧英(2004)不同年級的青少年生活壓力感受有顯著差異,高一壓 力大於高二,高三壓力大於高二,另外,沙兆清(2009)針對高中生生 活壓力之研究指出高二生活壓力較大。 (三)性別 郭靜靜(2003)生活壓力於性別不同有顯著差異,女學生所感受到生. 22.

(33) 活壓力高於男學生。陳佳琪(2001)不同性別的青少年於同儕人際關 係、自我認同與期許、整體生活壓力有顯著差異,女生的學業壓力大 於男生。 (四)家庭社經地位 蔡宛珊(2007)低家庭社經地位學生比中家庭社經地位和高家庭社 經地位學生有較高的經濟壓力。家庭經濟狀況會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 發展,讓家庭因經濟匱乏對整個家庭造成壓力,真正影響子女心理健 康的因素並非客觀的家戶收入多寡,而是子女感受到的家庭經濟壓力 (陳毓文,2004)。家庭社經地位的青少年,具有較多的課業壓力,可 能課後不能參加補習或需幫忙家務,造成學業壓力較大(陳佳琪, 2001)。 (五)休閒參與 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而舒緩其精神與 身心上之壓力(郭進財、高俊雄 2008)。無論參與休閒類型,皆可達到 紓解壓力的目的(許昭雄,2010)。趙善如(2008)青少年休閒參與從事 休閒過程對於青少年具有正向感受,研究結果對於紓解壓力的感受為 95%最為顯著,休閒活動除了多媒體類休閒活動之外,從事體育類、實 用類、康樂類、社交類等休閒活動者的正向感受程度明顯高於沒有從. 23.

(34) 事者,藉由休閒活動獲得適當支持,促進青少年自我統合發展。林志 偉、許昭雄、李素箱、李文裕(2012)指出青少年生活壓力越高對於休 閒需求越大,青少年在未來發展和兩性關係方面感受壓力時,應增加 青少年休閒參與滿足青少年休閒需求降低其生活壓力。休閒參與的測 量,除了客觀的休閒活動類型與頻率之外,還頇包括參與休閒活動的 主觀感受,及身心及社會關係上能否獲得有意義的經驗,青少年休閒 感受包含自我成長、人際互動、健康維護等三個次面向之量表,當分 數越高表示休閒感受越正向。適當的休閒參與能夠提供青少年體驗不 同生活角色,並有助於化解生活中壓力(余嬪,1996)。 青少年生活壓力來源主要來自家庭、學校、個人身心發展所帶來的 變化、人際關係等,本研究研究對象以高中職生為研究對象,生活壓 力對於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層面非常的廣泛,綜合目前文獻可以將 高中生常見的主要生活壓力來源,分為學校事件、家庭事件、人際關 係及和個人身心事件為主。. 第四節. 青少年憂鬱程度之相關因素. 本節針對青少年憂鬱程度於社會人口學的相關因素,並探討休閒活 動、生活壓力兩者影響青少年憂鬱程度的因素。青少年憂鬱的情緒往. 24.

(35) 往容易被忽略,主要是不容易被察覺,受到情緒困擾的青少年不在少 數,若憂鬱情緒無法得到適當的協助抒發,將會影響其身心的健康。 (一) 學制 蔡宛珊(2007)研究發現高中生比高職生有較高的情緒和行為憂 鬱;趙芳玫(2003)探討台北縣高中職學生的焦慮與憂鬱傾向,高中與 高職學生的憂鬱傾向有顯著差異,高職大於高中,郭靜靜(2003)探討 台北市高職青少年憂鬱傾向、生活壓力、冒險行為對其婚前性行為影 響,發現私立學生所感受之憂鬱傾向顯著高於公立學生。 (二)年級 據國內調查 12 至 17 歲青少年情緒最常出現的反應為憂鬱,佔 30.48%,其中 15~17 歲青少年出現的憂鬱反應,佔 31.29%,高於 12-14 歲青少年的 28.12%(內政部統計處,2002),男女在憂鬱症患病率上的 分水嶺出現在 13 歲,1 3 歲之前男孩比女孩更易得憂鬱症,隨著身體 的發育趨於成熟,女性的發病率開始逐步提高,到了育齡階段達到頂 峰(張智嵐、袁聖琇、黃美芳,2008),青少年時期的憂鬱對於成年時 期具有預測作用,林美李(2002)台北市高中生憂鬱傾向及其相關因 素,高三憂鬱情緒分數高於高一,郭靜靜(2003)高職三年級所感受的 憂鬱傾向較高職一年級來的多,李桂仙(2006)以高雄市高職學生為研. 25.

(36) 究對象,發現不同年級有顯著的差異,但卻是高一學生高於高二、高 三,綜合國內文獻結果並沒有一致性,因此,筆者將於研究中不同年 級探討其憂鬱傾向是否有差異。 (三)性別 對於青少年憂鬱症之盛行率為 4%~8%,女性約為男性的 2 倍(王建 楠、吳重達,2008),趙芳玫(2003)以台北縣高中職學生進行焦慮與憂 鬱傾向之探討,發現不同性別對於憂鬱有顯著差異,女生憂鬱傾向高 於男生,陳柏齡(2000)國中女生憂鬱傾向整體高於國中男生,性別對 於憂鬱症有顯著的差異,憂鬱症發生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陳杏容 (2001)女生憂鬱情緒得分普遍高於男生,盧怡任、黃正鵠(2004)不同 性別的情緒困擾國中生在焦慮、憂鬱情緒有顯著差異,但國內研究性 別於憂鬱傾向的結果並未一致,陳玉芳(2005)研究不同性別其憂鬱程 度沒有顯著差異,結果皆與其他國內研究者研究結果相似(林美李, 2002;葉真秀,2004;陳玲玲,2007),因此,目前對於性別對憂鬱傾 向的差異的原因為何尚未定論,造成不一致的結果仍需進一步了解。 (四)家庭社經地位 朱崇信(2005)指出主觀經濟壓力和家庭社經地位可解釋青少年之 憂鬱情緒,李燕玲(2008)指出高中職學生憂鬱情形與家庭社經地位的. 26.

(37) 關係,父母社經地位—包含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教育程度、家庭帄均 月收入、母親職業聲望、父親職業聲望,此五項不是影響高中職生憂 鬱情緒的重要因素,家庭社經地位對於青少年憂鬱的關聯呈現不一致 的結果。 (五)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對於憂鬱傾向具有相關性,在休閒生活型態與憂鬱傾向的 相關,體育運動型的休閒活動,在心理方面則有助於降低憂鬱、增進 幸福及提升生活品質,許多有關運動與心理健康文獻:1.運動可以減 少部分輕中度沮喪及焦慮的症狀。2. 運動可以增加自信心及社會技 巧。3.運動可以改變對壓力的反應。國內黃孟立、湯大緯、許秀枝(2012) 國中生休閒活動型態、家庭背景對憂鬱傾向影響之研究研究分析結論 是社交性、自家閒逸性、技藝創作性、視聽娛樂性及戶外遊憩性等五 項達顯著負相關,表示國中生若參與上述五 項休閒活動,可以降低憂 鬱的傾向。而體育運動性、知識性及觀光遊憩性則沒有顯著相關,與 其他文獻研究結果有差異。楊國隆(2006)提出高中女學生休閒活動參 與程度與憂鬱之間的關係:(一)休閒參與型態中文化休閒活動、運動 休閒活動等兩個構面與憂鬱總分呈現顯著負相關;(二)每週休閒時間 不同會影響憂鬱程度,其中每週休閒時間為 2 小時(含)以下者憂鬱總. 27.

(38) 分數帄均數為最高。 (六)生活壓力 國中生生活壓力層面於未來發展、家庭生活、同儕關係、兩性交往 皆對憂鬱情緒具有正向相關(施雅薇,2004)。吳家楹(2005)研究北部 護護理系學生結果也顯示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呈正相關,青少年感受 到生活壓力越大時,而其中最能有效預測憂鬱程度的因素為:情緒性 支持、訊息性支持、父親的健康狀況、課業壓力、環境壓力、居住狀 況、前途壓力、感情壓力等八項。林美芳(2008)針對台北市高中職學 生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結果有顯著正相關,青少年憂鬱情緒會來自於 自我的認同、人際關係、家庭關係、學校表現及兩性交往而影響,國 內已有諸多文獻證明生活壓力對於憂鬱具有一定的預測力,高中生除 了來自於對自我方面的生活壓力以外,對於家庭、人際及學校表現的 壓力也是必頇進一步了解。 目前國內關於高中職生的憂鬱傾向相較比國中文獻研究較少,近年 來國內青少年憂鬱現況研究較著重於國中生,所以本研究針對新北市 高中職青少年於不同性別、年齡、高中(職)、公私立學校與憂鬱傾向 的差異情形。 兒童及青少年階段經驗到憂鬱症,大約有高達 80%的患者,並沒有. 28.

(39) 接 受 任 何 形 式 的 治 療 (Herman, Reinke, Parkin, Traylor,& Agarwal, 2009)。內政部統計處(1999)對台閩地區少年身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 報告指出國內 12 至 17 歲的青少年有 40%以上者經常覺得壓力很大,而 最常表現的情緒反應則為憂鬱占 30.48%,其中 15 至 17 歲青少年出現 憂鬱反應的比例占 31. 29%,12 至 14 歲青少年出現憂鬱反應的比例占 28.14%,高中(職)的憂鬱情緒比國中生來的高,而高中職生沒有顯著 的差異,年齡較長著,憂鬱情緒得分越高(王齡竟、陳毓文,2012), 青少年時期的憂鬱是造成主要心理疾病與成人憂鬱的危險因子 (Petersen,Sarigani,&Sullivan, 1991),許多憂鬱症患者第一次發病於 青少年階段,但只有少數約 8%~23%的青少年會主動尋求治療(周桂如, 2002),憂鬱症的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得不重視憂鬱對於青少 年身心發展的影響。目前國內關於高中職生的憂鬱傾向相較比國中文 獻研究較少,近年來國內青少年憂鬱現況研究較著重於國中生,所以 本研究針對新北市高中職青少年於不同性別、年齡、高中(職)、公私 立學校與憂鬱傾向的差異情形,並綜合調查和研究者的觀察,探討新 北市所有公立高中職學生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的影響,以了解休閒活 動與生活壓力相關因素與憂鬱程度的關係,並做為將來青少年憂鬱情 緒研究之參考,期望能減少青少年憂鬱症的發生。. 29.

(40) 30.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五節,包括第一節 研究架構、第二節 研究對象、第三 節 研究工具、第四節 研究步驟和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分別說明 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中將參考國內外文獻依研究者之需求修訂調查問卷,以 探討高中職學生的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對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和憂鬱 程度的關係,研究架構如圖 3-1:. 社會人口學變項 學制 年級. 休閒參與 運動型 知識型 社交型 娛樂型 閒意型. 性別 家庭社經地位. 憂 鬱. 生活壓力 家庭及家人相處壓力 經濟壓力 校園生活壓力 學習壓力 自我期許壓力 人際互動壓力 兩性情感壓力. 31. 程 度.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母群 本研究以新北市日間部第一學期各高級中等學校一至三年級高中 職學生為母群體為範圍,不含新北市高中附設國中部學生、建教班、 夜間部及進修補校之學生,各校資料依據教育部統計資料「全國高級 中等學校概況」 ,一百零一學年新北市高中 39 所,共 1378 班,學生人 數 55,031 人,高職 16 所,學生人數 49688 人,共 1206 班,學生人數 合計約共 10,6224 人,每班班級人數帄均約 40 人(資料來源:教育部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表 3-1-1。 表 3-1-1 本研究之母群體人數 學校類別. 高中. 班級. 人數. 高職. 班級. 人數. 公立. 22. 807. 31,058. 5. 387. 13,715. 私立. 17. 571. 23,973. 11. 819. 35,953. 合計. 39. 1,378. 55,031. 16. 1,206. 49,668. 二、研究樣本 (一)抽樣單位:以新北市高中職一至三年級採用 Krejcie and Morgan(1970)所提出的樣本計算方法指出,當母群體為 75,000 至 100,000 人時,抽樣樣本數 384 人即足夠,但因考慮到學生填寫資 料不完全,廢卷率約 5%及請假人數約 2%等因素,故問卷回收率達 90%,預計抽取樣本數為 450 人。. 32.

(43) (二)抽樣方法:以班級為單位之分層集束隨機抽樣,若以每班 40 人計,抽樣班級數為 11 班,再依高中職學生總人數比例,高中為 52%及高職為 47%,則高中應有 6 班,高職應有 5 班,若每校各年級 皆抽出一班,則高中應有 2 校,高職應亦有 2 校。先將新北市高中 職各別以亂數排序,利用亂數表高中抽出 1-39 號和高職 1-16 號碼 共四個號碼,並將各校一到三年級班級數再以亂數排序,各別從高 中職一到三年級班級數亂數抽出一班,共 12 個班級,而以所抽得 班級全體同學為抽樣單位。.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結構式問卷調查法,經國內外文獻,依據研究目的、研 究架構,茲將研究工具編製的過程與內容敘述如下: 一、 問卷調查初步擬訂: 本研究問卷依據研究架構及參考相關文獻及問卷編製而成。本研究 之調查包括四個部分: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量表、生活壓力量 表及憂鬱量表。編制問卷可分為五個階段,包含開放式引導問卷、擬 定問卷初稿、問卷預詴及效度處理、完成正式問卷。問卷分為四部分, 分別說明如下:. 33.

(44) (一)社會人口學變項 根據研究目的、架構與文獻探討,擬定之社會人口學變項,此部分 包括就讀學制、年級、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四項。 1. 學制:分高中、高職 2. 年級:分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3. 性別:分男、女 4. 家庭社經地位:以家長的教育程度和職業類別,並參照 Hollingshead 於 1957 年的兩因素社會地位指數方法,將教育指數乘以 4,加上職 業指數乘以 7,而得社經地位指數,共區分為 I~V 級,其中 11~18 分為第Ⅰ級,19~29 分為第Ⅱ級,30~40 分第Ⅲ級,41 分~51 分為第 Ⅳ級,52~55 分為第Ⅴ級(引自林生傳,2000)。本研究先以研究對 象父或母之資料計算社經地位等級,其最佳者代表其家庭社經地 位;若研究對象為單親家庭或父母親資料無法取得時,其家庭社經 地位則採用同住父或母或主要照顧者的指數計算而得到資料。教育 與職業兩指數的分類等級如下: (1)教育程度共分為五級: 第Ⅰ級(5 分):研究所畢業,獲得碩士、博士學位者。 第Ⅱ級(4 分):大學畢業者。. 34.

(45) 第Ⅲ級(3 分):大學肄業和專科畢業者。 第Ⅳ級(2 分):高中職畢業者。 第Ⅴ級(1 分):國中含以下畢業者。 (2)職業指數共分為五級: 第Ⅰ級(5 分):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第Ⅱ級(4 分):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第Ⅲ級(3 分):半專業人員、一般性公務人員。 第Ⅳ級(2 分):技術性工人。 第Ⅴ級(1 分):半技術、非技術性工人及無業。 註:以上各級以現行的職業來歸類,請見 家庭社經地位指標計算方式如下:家庭社經地位指標 SES=(教育程 度*4)+(職業等級*7),再依據林生傳(2000)將 11~29 分的低家庭 社經地位指數、30~40 分者定義為中家庭社經地位指數、41-55 分者定 義為高家庭社經地位指數。 (二)休閒參與量表 本研究參考胡信卲(1993)所編製休閒參與量表為主要施測項目,並 自行編製問卷,測量內容包括休閒參與程度(包括參與頻率及喜愛休閒 活動項目),休閒行為量表26題,採用Likert五點量尺計分,從「從未. 35.

(46) 參加」到「經常參加」,分別給予1至5分,休閒參與程度量表中休閒 活動種類引用胡信卲(1993)編制的休閒參與程度量表之60項休閒活動 將休閒參與種類分為運動型、知識型、社交型、娛樂型、閒意型五個 項面,要求受詴者回答三個月內,所參與這些活動項目的次數,並分 為「不曾參加」、「好少參加」、「有時參加」、「較常參加」、「經 常參加」。 (三)生活壓力量表 本研究綜合文獻後,參考國內蔡宛珊(2007)、施雅薇(2004)及郭靜 靜(2003)研究之生活壓力量表,並配合本研究編製問卷,測量內容將 高中職生的生活壓力統整為七類。分別校園生活壓力、人際互動壓力、 兩性情感壓力、學習壓力、家庭及家人相處壓力、自我期許壓力、經 濟壓力部分。採用李克特(Likert)四分量表記分方式,依照「從未困 擾」、 「偶爾困擾」、 「經常困擾」、 「總是困擾」之順序,分別給予1分、 2分、3分及4分,根據研究對象所得之總分,判定其生活壓力程度,研 究結果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其所感受之生活壓力越大,得分越低 則反之。 (四)憂鬱量表 本研究採用鄭泰安教授1985翻譯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 36.

(47) 之中文版,量表共有20題,測量過去一週內所經歷的憂鬱症狀頻率。 量表採李克特四點量表的形式作答,選項分別由0至3分,其中4、8、 12、16題為反向題,測量結果以16分為切點,大於或等於16分屬高憂 鬱程度者;小於16分屬低憂鬱程度者。整體而言測量結果得分越高, 代表研究對象憂鬱症狀程度越高;得分越低者則反之。本量表之信度 為綜觀國內外研究均顯示CES-D 對青少年憂鬱狀況的篩檢具有良好的 建構效度、專家效度、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alpha 值 Cronbach’s α值=0.8~0.90 )。 二、專家效度考驗 問卷初稿完成後,為確定問卷初稿是否適切,研究者函請衛生教育 學者以及與本研究主題有豐富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共 6 位(附錄一), 於 2013 年 8 月初就研究架構及問卷題目之「重要性」 、 「適當性」 、 「明 確性」等原則,逐題進行內容效度考驗,研究者參酌審查建議並與指 導教授討論後修改,作為編製預詴問卷之依據。每個題目評分標準如 表 3-2-1。針對自編休閒參與量表和生活壓力量表,進行內容效度考 驗,並請專家提供意見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改問卷內容及措詞後,完 成預詴問卷。. 37.

(48) 表 3-2-1 內容效度評分標準表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意涵. 評分. 非常不適用. 表示此項無意義,應予以刪除。. 1. 不適用. 表示此選項不需要或不適用,應做大幅度修改。 2. 尚可. 表示此問題修改後可使用。. 3. 適用. 表示此選項需要且適用,與研究主題符合。. 4. 非常適用. 表示此選項與研究概念相符合,為本研究所 需,不可省略。. 5. 三、問卷之預詴與信度處理 由母群體中排除正式樣本後,施測對象由新北市高中高職各一所, 兩校選取一年級各一班,預詴於 2013 年 10 月進行,共計 97 份。預詴 時間約 20 分鐘,預詴結束後,立即進行資料譯碼、鍵入和分析結果, 根據實際結果作答情形及所遭遇問題,作為修改問卷之參考。回收問 卷效度,篩選其內容效度指標(Content Validdity index,CVI)達.78 以上 之題項,根據專家問卷效度審查結果,修改問卷初稿內容及用語,並 與指導教授討論,完成預詴問卷。 預詴問卷回收後,憂鬱程度、休閒參與量表及高中職學生生活壓力 量表進行 Cronbach’s α 內部一致性之信度分析,了解學生作答情形, 各量表之結果如表 3-2-2,根據 Sherer 與 Maddux(1982)對於量表使用 之建議標準,Cronbach’s α 值最好為.6 以上,結果顯示各量表之 Cronbach’s α 值介於 0.74-0.93 之間,顯示各部分量表內容一致性達 到水準。. 38.

(49) 四、正式問卷 依據受詴者對問卷所提的建議及統計結果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訂 休閒參與程度量表及生活壓力量表部分修辭,預詴分析結果與受詴者 的作答意見及詴題分析結果,酌情修改後完成正式問卷。檢測量表內 部的一致性。 正式問卷回收後,憂鬱程度、休閒參與量表及高中職學生生活壓力 量表進行 Cronbach’s α 內部一致姓之信度分析,了解學生作答情形, 各量表結果之結果如表 3-2-1,結果顯示各量表之 Cronbach’s α 值介 於 0.54-0.92 之間,顯示各部分量表內容一致性達到水準。. 39.

(50) 表 3-2-2 本研究問卷中各量表之內容一致性分析 預詴問卷 (n=97). 正式問卷 (n=456). 0.83. 0.83. 運動型. 0.72. 0.60. 知識型. 0.74. 0.63. 社交型. 0.72. 0.66. 娛樂型. 0.76. 0.62. 閒意型. 0.74. 0.54. 0.93. 0.92. 家庭及家人相處壓力. 0.80. 0.84. 經濟壓力. 0.80. 0.67. 校園生活壓力. 0.77. 0.84. 學習壓力. 0.77. 0.81. 自我期許壓力. 0.78. 0.78. 人際互動壓力. 0.79. 0.79. 兩性情感壓力. 0.80. 0.84. 0.74. 0.78. 量表名稱. 信度指標. 休閒參與量表. Cronbach’s α. 生活壓力量表. Cronbach’s α. CES-D 憂鬱量表. Cronbach’s α.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過程分為五階段,詳細內容分述如下: 一、文獻收集:於研究期間不斷收集國內外相關文獻,以利調查問卷 設計及論文撰寫之進行。. 40.

(51) 二、問卷設計:依據研究目的、研究架構擬訂初稿、完成專家效度檢 定、信度分析等步驟,最後完成正式問卷。 三、行政聯絡:本研究在經過預詴分析,並做最後修訂後,抽樣確定 選取的樣本學校,於施測前先與學校教務主任詢問是否可以對學 生進行問卷施測,經過教務主任及導師同意後,再進一步洽詢可 以施測的時間。 四、問卷施測:預計於 2013 年 10 月 25 至進行正式施測。由全新北市 高中職當中,以班級為單位,共隨機抽取 12 個班(共約 450 人) 施測。測驗班級由研究者郵寄問卷至施測學校,於校內班級教室 進行施測,並由任課教師協助說明問卷作答方式、目的以及注意 事項,使各班進行問卷施測的情境與施測過程盡量一致。採全班 集體施測的方式,研究者於問卷首頁以文字敘述說明本研究之目 的、用途、作答方式、施測注意事項等,並事前以電話連繫協助 施測之教師說明研究目的、施測的注意事項,請施測教師向受詴 學生強調說明問卷資料僅供學術之用,總共施測的時間約需 20-30 分鐘。 五、問卷回收及整理:問卷回收後,逐一進行資料檢核,再依編碼簿 將資料輸入。. 41.

(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在正式問卷回收後,進行資料譯碼、鍵入及校對,利用統計套裝軟 體進行統計分析。接著,再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假設、研究架構,採 用的統計分析方法說明如下: 本研究在資料處理及分析方面,在問卷施測後所蒐集資的資料,依 序以問卷編流水號、譯碼、輸入電腦,並使用 SPSS20.0 作為統計軟體 應用,並依據研究目的、問題假設、統計方法與整理,說明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探討有關自變項與依變項的分佈情形。社會人口變項為類別變項, 以次數分配與百分率描述。而憂鬱量表、休閒參與和生活壓力為等距 變項,則以帄均數、標準差來探討目前憂鬱程度、休閒參與程度及生 活壓力的現況。 二、 推論性統計 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及複迴歸分 析。 (一)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研究對象之憂鬱程度、休閒參與程 度與生活壓力與社會人口學變項在不同水準時,是否有顯著差異; 當變異數達到顯著差異時,在進行事後比較;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 42.

(53) 析組間變異數是否為顯著差異,並以 levene 多變量變異數同質性 檢 定 , 組 間 變 異 數 同 質 時 , 採 用 薛 費 氏 (Scheffé’s Posteriori Comparisson Mothod),判斷誰大誰小,組間變異數不同質時,採 Dunnetter’s T3。 (二)以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考驗休 閒參與、生活壓力及憂鬱程度是否有顯著的相關性。 (三)以複迴歸分析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對憂鬱程 度的預測。. 43.

(54) 44.

(5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所得的資料經統計分析,共分為六節,包括第 一節 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休閒參與、生活 壓力和憂鬱程度之現況;第三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 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的關係,第四節 研究對象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對 憂鬱程度彼此間的關係,第五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與 生活壓力對憂鬱程度的預測力,第六節 討論,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 本節採用描述性統計敘述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包括學制、 年級、性別、家庭社經地位,依序說明如下(見表 4-1-1): 一、 性別 研究對象共計 456 人,當中男生有 294 人(64%);女生有 162 人 (36%)。 二、 年級 研究對象中高一 147 人(32%);高二人 166 人(36%);高三 143 人 (32%)。 三、 學制 研究對象高中兩所 242 人(53%),高職兩所 214 人(47%)。. 45.

(56) 表 4-1-1 社會人口學變項分佈情形 社會人口學變項 學 高中 制 高職. 人數. %. 242 214 147. 53 47 32. 166. 36. 143. 31. 294. 64. 162. 36. 21. 5. 113. 25. 190. 42. 49. 11. 大學畢業. 61. 13. 研究所以上畢業. 20. 4. 國小(含)不識字者. 25. 5. 國中(含)以下畢業. 73. 16. 高中(職)畢業. 246. 54. 專科畢業、大學肄業. 51. 11. 大學畢業. 52. 11. 研究所以上畢業. 6. 1. 半技術、非技術工人. 122. 27. 技術性工人. 154. 34. 半專業人員、一般公務人員. 79. 17.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70. 15.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17. 4. 半技術、非技術工人. 218. 48. 技術性工人. 92. 20. 半專業人員、一般公務人員. 70. 15. 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 58. 12.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5. 1. 259. 57. 104. 23. 93. 20. 年 高一 級 高二 高三 性 男 別 女 父 國小(含)不識字者 親 教 國中(含)以下畢業 育 高中(職)畢業 程 度 專科畢業、大學肄業. 母 親 教 育 程 度. 父 親 職 業 類 別 母 親 職 業 類 別. 家 庭 低 社 經 中 地 位 高 註:總人數未達 456 人為遺漏值. 46.

(57) 四、家庭社經地位 1.父母教育程度 由表 4-1-1 可知,研究對象父親的教育程度,國小以下 21 人(5%); 國中以下 113 人(25%);高中職以下 190 人(42%),專科畢業、大學肄 業有 49 人(11%);大學畢業者有 61 人(13%);研究所以上畢業者有 20 人(4%)。 由表 4-1-1 可知,研究對象母親的教育程度,國小以下 25 人(5%); 國中以下 73 人(16%);高中職以下 246 人(54%),專科畢業、大學肄業 有 51 人(11%);大學畢業者有 52 人(11%);研究所以上畢業者有 6 人 (1%)。 2.父母職業 由表 4-1-1 可知,研究對象父親職業分類,半技術、非技術工人者 有 122 人(27%);技術性工人者有 154 人(34%);半專業人員、一般公 務人員者有 79 人(17%);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者有 70 人(15%);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者有 17 人(4%)。 由表 4-1-1 可知,研究對象母親職業分類,半技術、非技術工人者 有 218 人(48%);技術性工人者有 92 人(20%);半專業人員、一般公務 人員者有 70 人(15%);專業人員、中級行政人員者有 58 人(12%);高 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者有 5 人(1%)。 47.

(58) 3.家庭社經地位 由表 4-1-1 可知,以研究父親或母親中社經地位較高者為代表。研 究對象之家庭社經地位,其中屬低社經地位有 259 人(57%);中社經地 位有人 104(23%),低社經地位有 93 人(20%)。.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和憂鬱程度之現況 本節係以描述性統計敘述研究對象之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和憂鬱程 度現況,如表 4-2-1、4-2-2、4-2-3、4-2-4 所示,依序說明如下: 一、 休閒參與 本研究休閒參與量表內容包括運動型、知識型、社交型、娛樂型和 閒意型,由研究對象根據個人實際休閒參與作答。共計 26 題,每題得 分最低 1 分,最多 5 分,總分範圍為 26〜130 分,中間值為 78 分,得 分越高,表示休閒參與情形越多。由表 4-2-4 可知,研究對象在休閒 參與總分最小值為 26 分,最大值為 108 分,帄均數為 62.40 分,標準 差為 12.96 分,顯示研究對象休閒參與整體情形屬中下程度。 由表 4-2-1 可知,休閒參與量表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22〜4.48 間, 得分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娛樂型」休閒參與之上網(帄均數為 4.48)、 聽音樂、廣播(帄均數為 4.28)、看電視、DVD(帄均數為 4.19)。而得 分最低的三種休閒參與依序「社交型」休閒參與之「與網友見面」(帄 48.

(59) 均數為 1.22)、 「社交型」休閒參與之直排輪、溜冰、滑板、瑜珈(帄均 數為 1.39)、 「閒意型」休閒參與之做手工藝(帄均分數為 1.5)。 二、生活壓力 本研究生活壓力量表,由研究對象根據個人最近半年來,所經驗的 生活事件實際狀況來作答。共計 51 題,總分範圍為 51〜225 分,中間 值為 138 分,每題得分最低 1 分,最多 5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壓 力感受越明顯。由表 4-2-4 可知,研究對象生活壓力量表總得分中最 小值 52 分,最大值為 217 分,帄均數為 95.07 分,標準差為 27.45 分 (見表 4-2-4);因此可知,研究對象的生活壓力帄均得分偏低,屬於「很 少困擾」的程度。 生活壓力量表包括家庭及家人相處壓力、經濟壓力、校園生活壓 力、學習壓力、自我期許壓力、人際互動壓力、兩性情感壓力七個分 量表,各分量表測量的結果分述如下(見表 4-2-2): 在家庭及家人相處壓力得分最小值為 7 分,最大值為 36 分,帄均 數為 1.85 分,標準差為 6.17 分(見表 4-2-4),而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2〜3.2 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父母對我的期望很高」 (帄均數為 2.18)、 「父母管我太多」(帄均數為 2.09)及「與父母發生 爭執增加」(帄均數為 2.00);而得分最低的前三項依序為「父母親離. 49.

(60) 婚或分居」(帄均數為 1.40)、 「與兄弟姊妹發生衝突或爭執增加」(帄 均數為 1.67) 及「父母對我的管教方式不太一樣」(帄均數為 1.70)。 由表 4-2-4 可知,在經濟壓力最大值為 20 分,最小值為 4 分,帄 均數為 6.62 分,標準差為 3.00 分(見表 4-2-4),而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31〜2.00 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沒有足夠的零用錢」 (帄均數為 2.00)、 「家庭經濟困難」(帄均數為 1.89)及「家庭居住環 境不佳」(帄均數為 1.42)。 在校園生活壓力最小值為 8 分,最大值為 37 分,帄均數為 13.71 分,標準差為 5.92 分(見表 4-2-4),而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23〜2.52 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學校管教太嚴」(帄均數為 2.52)、 「時常被老師責罵或處罰」(帄均數為 1.87)及「老師對我的要 求過高,我達不到」(帄均數為 1.83);而得分最低的三項依序為「校 園暴力事件曾發生在我身上」(帄均數為 1.23)、 「打工的工作量太多, 沒有時間讀書」(帄均數為 1.26)及「未能參加自己想參加的聯課活動」 (帄均數為 1.61)。 在學習壓力最大值為 50 分,最小值為 10 分,帄均數為 25.27 分, 標準差為 7.96 分(見表 4-2-4),而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39〜3.25 之 間。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則依序為「擔心畢業以後考不上理想學校. 50.

(61) 或找不到工作」(帄均數為 3.25)、 「學校考詴太多」(帄均數為 3.07) 及「對某科目不感興趣」(帄均數為 3.06);而得分最低的前三項依序 為「被迫參加補習或家教」(帄均數為 1.39)、 「班上同學課業的競爭太 激烈」(帄均數為 2.11)及「花太多時間上網而影響功課」(帄均數為 2.14)。 在自我期許壓力最小值為 5 分,最大值為 25 分,帄均數為 10.59 分,標準差為 4.42 分(見表 4-2-4),而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50〜2.51 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則依序為「懷疑自己能力不足」(帄均數 為 2.53)、 「對自己期望太高」(帄均數為 2.25)及「覺得自己長相外表 (相貌、身材)比不上別人」(帄均數為 2.18)。 在人際互動壓力最小值為 4 分,最大值為 20 分,帄均數為 6.39 分, 標準差為 2.92 分(見表 4-2-4),而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34〜1.76 之 間。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缺少可以傾訴心事的朋友」(帄均 數為 1.76)、 「和同儕在一起會相互競爭」(帄均數為 1.68)及「與同儕 在一起會相互競爭」(帄均數為 1.57)。 在兩性情感壓力最小值為 12 分,最大值為 53 分,帄均數為 17.74 分,標準差為 6.92 分(見表 4-2-4),而各題帄均得分介於 1.22〜1.86 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喜歡對象但不敢表達」(帄均數. 51.

(62) 為 1.86)、 「面對自己的情感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帄均數為 1.80)及 「與異性相處會不自在」(帄均數為 1.69);而得分最低的三項依序為 「與喜歡對象發生性行為」(帄均數為 1.22)、 「與喜歡的對象交往而使 其他同儕、朋友疏遠」(帄均數為 1.30)及「喜歡的對象太多不知如何 選擇」(帄均數為 1.34)。. 5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ue to low birth rate and setting up many new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now the rate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s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