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相關因素

本節主要闡述休閒參與的定義,目前青少年休閒參與的現況,並探 討青少年休閒參與及其相關因素。

一、 休閒參與的定義

13

休閒活動係指青少年學生在上課及每天例行活動之外的自由時 間,依個人的興趣與喜好,所從事有益身心發展的活動,包括:靜態 與動態或室內及室外等各項活動(林祐鋐、吳海助,2010)。休閒活動 的參與利用閒暇時間,創造性和有意義的休閒活動將改善生活品質,

休閒參與促進生理功能的健康之外,對於心理、精神和靈性方面也能 有所提升(李三仁、邱淑媛,2010)。休閒參與係指人們參與某種類型 的休閒活動與頻率,藉此以滿足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的需求(吳文銘,

2001),休閒活動對青少年身心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一)青少年成長

過程中,休閒活動是陶冶性情,發展自我的一個途徑; (二)休閒活動

是青少年交朋友,建立同儕團體與參照標準的機會; (三)休閒活動具

有調劑、紓解生活壓力的意義(趙善如,2008)。青少年可以透過休閒

活動調適緊張情緒及釋放壓力,且參與休閒活動從社會互動過程中認

清自我,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功能。根據 Widmer,Ellis and Trunnel(1996)

建立健康的休閒生活型態在青少年成長階段相當重要;青少年致力於

探索終身的休閒習慣與興趣喜好,休閒除了可鼓勵從事健康有義的休

閒活動,降低青少年犯罪的動機,亦可幫助青少年於成長階段,達成

自我認同與社會角色扮演(王梅香、江澤群,2003),張鐸嚴(1999)將

青少年休閒活動的重要性分為五項:(一)紓解壓力:青少年階段所需

14

要面臨不同的壓力來源,可以來自家庭、學校、同儕及社會的期望,

休閒生活對於青少年而言,有助於紓解或發洩身心種種的壓力;(二) 滿足心理的需求:青少年此時展現獨立自主,在休閒生活中青少年藉 由活動滿足內心的成就感;(三)擴展人際關係:青少年此階段生活範 疇從家庭擴展至學校、社會,人際關係也從家庭成員轉為同儕團體,

青少年透過休閒生活結交志趣相同的朋友,對於青少年穩定情緒有所 幫助。(四)增廣見聞:休閒活動的種類可引起青少年愉快的成長經驗,

也可以訓練解決問題的能力;(五)探索自我實現:休閒活動提供青少 年探索自我的機會,認識自己的專長與興趣,對於青少年自我實現具 有正面的意義。因此,休閒生活的類型、方式、內容以及休閒同伴的 互動情況,將會影響青少年身心的發展,青少年若不知如何尋求正當 的休閒活動,當面對壓力情境時,則容易產生情緒方面的困擾。

二、青少年休閒參與現況

正當的休閒活動將有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近年來休閒活動種類繁 多,然而青少年休閒參與情形卻仍普遍偏低(柯澍馨、林琇雯,2011),

休閒的涵意具有正面的教育與紓解情緒的功能,國內有關青少年休閒 動機研究指出參與休閒活動以紓解心理壓力與舒緩緊張情緒佔多數,

台灣 15-19 歲年輕人有較高比例喜歡待在室內進行休閒活動,青少年

15

最常從事之休閒活動為看電視、電影、演(簽)唱會或唱 KTV(行政院青 少年輔導委員會,2008),

2001 年實施周休二日後,理論上青少年休閒 時間應隨之增加,但 12 至 14 歲的青少年有增加休閒活動的只占 38.71%,而未增加休閒活動者中,有 53.36%的人是用來溫習功課,選 擇補習功課及睡覺者亦占 26.93%與 18.07%(行政院主計處普查局,

2003)。我國青少年的自由時間約占日常生活中 26%的比例,這樣高比 例顯示休閒參與的重要性(郭靜晃,2001),其對青少年的身心影響是 不可以被忽略的。

國內研究文獻將青少年休閒活動依性質區分整理為六種:(一)體育 性休閒活動:可以訓練青少年之強健體魄,並從競賽的活動中,培養 互助合作精神,爭取團隊精神。例如:球類、游泳、柔道、田徑、射 箭等。(二)藝文性休閒活動:如果青少年個性較為含蓄文靜,可依個人 興趣、喜好而設計,對於文化刺激,及知識提升會有所幫助。例如:

閱讀書報、雜誌、集郵、寫作、參觀遊覽等。(三)社交性的休閒活動:

藉由休閒活動拓展人際關係,認識興趣相投的朋友。例如:茶會、餐 敘、生日宴會等。(四)康樂性的休閒活動: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 影響很大,可以讓他們得到適當的情緒宣洩,亦可得到心情愉快。例 如:看電視、聽音樂、棋藝、電影欣賞、唱歌等。(五)郊遊性休閒活

16

動:這類活動多選擇戶外進行,依照個人需要而選擇不同活動方式與 大自然接觸。例如:登山、野炊、露營、釣魚等。(六)視聽媒體休閒 活動: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人追求視覺、聽覺的享受,這些場所通 常會講究氣氛,會吸引社會上各階層人士進出,因此青少年如果選擇 這類活動,應由成人陪同,並且慎選安全設施良好的場所。例如:KTV、

網咖等(吳綿,2001)。青少年的休閒活動多傾向於靜態之視聽享受,

而較少從事戶外動態或體能性休閒活動,這一方面可能受制於課業和 生活壓力的影響,僅能在有限時間內選擇靜態活動來放鬆、紓解壓力 (郭靜晃、魏弘貞、何明晃,2007)。根據王梅香、江澤群(2003)台北 市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研究結果發現,青少年以「大眾媒體活動」最受 重視,如在看電視、聽音樂,其次依序為「個人嗜好活動」、「社交活 動」、「運動活動」及「戶外活動」,內政部兒童局(2005)的調查結果以 看電視及錄影帶、家中上網、球類體育活動為青少年最常參與。青少 年透過休閒活動的過程,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 因應來自不同的生活壓力,透過動態性的休閒活動,可解除心理壓力、

降低身體壓迫感,進而得到更大的工作能力(羅明葵,2001),適當的 休閒活動不僅滿足青少年的興趣及其需求,亦可促進其身心的健康。

三、青少年休閒參與之相關因素

17

(一)學制

顧兆台、曾于誌(2012)高中職學生休閒參與之現況,高中生休閒參 與高於高職生,兩者休閒參與型態技藝型、知識文化型有顯著差異。

胡信卲(2003)青少年休閒參與頻率高中職生低於國中生,青少年參與 各種類型休閒阻礙高中職生在休閒阻礙上高於國中生,青少年休閒態 度就學制與休閒參與的關係,高中生對於休閒參與整體態度上比高職 對休閒有更正面的看法(白加倫,2005; 溫美鷺,2008)。

(二)年齡(年級)

不同年齡其休閒參與亦隨之不同,在 13-15 歲的青少年比 16-18 歲 的青少年熱愛戶外休閒活動(何福田,1989),年級越高,越常參與視 聽享受型的休閒活動,越不從事戶外型休閒活動(王建堯,1989),根 據以上描述不同年級對休閒參與類型有顯著差異。

(三)性別

青少年從事休閒活動性別具有顯著差異,男女先天性的生理差異,

加上受到社會刻板印象角色期待的影響,而選擇不同類型的休閒活動 (林祐鋐,2000),顧兆台、曾于誌(2012)在苗栗縣高中職學生休閒參 與現況之研究結果得到男生在運動型的休閒參與上高於女生;而女生 則在社交型的休閒參與上高於男生,且男生選擇休閒活動較偏向動

18

態,女性選擇以靜態休閒活動為主。

(四)家庭社經地位

翁玉珠(1995)研究青少年休閒活動參與,結果得知,家庭社經地位 越高者;越喜歡參與文藝性、嗜好、及戶外活動等休閒。曹以樂(2004) 針對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對於青少年休閒參 與並無顯著差異,但消費型休閒仍以高家庭社經青少年為主要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