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六節 訪談資料分析

本節主要是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將問卷調查結果輔以半結構是訪談內容,

並參酌文獻探討之內容進行訪談資料分析。茲將本研究問卷調查與訪談內容綜合分析 之結果,整理分述如下:

一、探討學生在教師正向態度的引導教學的助益性。

學生在教學態度較積極的體育教師的指導下,認為學生的學習態度會有正面的影 響,並能使學生積極學習運動技能與團隊合作的精神,顯示教師正向態度有助於教學 助益性。

(一) 正向態度的教學對體育課程的助益性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綱要-健康與體育領域,核心素養面向「人際關係與團隊合 作」內的素養指標健體-E-C2 具備同理他人或感受,在體育活動和健康生活中樂於與人 互動、公平競爭,並與團隊成員合作,促進身心健康。課程目標能在活動中善用溝通 技巧,同理他人想法後產生團隊合作的表現。因此,在體育課的活動之中能建立團體 情誼,在過程中小隊成員需要互相配合、發揮團隊精神。學生亦提到有分組互助與團 隊合作之課程內容。

我喜歡大隊接力,全班一起練習、幫忙加油,雖然也常吵架,但是體育老師會跟

我們說團結的重要。(高參與 S3 女同學)

我喜歡踢足球,因為老師會帶著我們喊聲加油,不管有沒有得分,老師都會和我

們擊掌。(高參與 S1 男同學)

我喜歡打羽球,因為老師會過來跟我們一起玩,組隊打敗老師很開心。學生(高參

與 S5 男同學)與(高參與 S7 女同學)都喜歡與老師和同學一起活動的感覺。

71

不喜歡上體育課,大家都不想跟我一組,老師鼓勵要我跟著大家,還是會配合。

(低參與 S6 男同學)

然而,每位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同,或多或少影響班級對於團隊合作的表現及團隊 中的溝通方式,所以學生對於分組的狀況會有不同反應。

我對體育課都沒興趣,我什麼都不會,老師也不會理我。其中有三位低參與感的

學生有相同感受學生(低參與 S2 男同學)、(低參與 S4 女同學)、(高參與 S8 女同學)。

綜合以上學生的訪談資料,高參與感的同學皆感受到體育老師教學過程中的正向 的運動態度與積極的參與感,因此,高參與感的學生間接學習到小組間的合作及團隊 間溝通。而低參與感的學生對體育課缺乏學習動力,大部分認為被體育老師忽略,因 此,較無法學習到團隊合作及溝通的技能。

(二) 探討學生透過體育課學習到運動規則。

快樂國小高年級階段體育課主要運動包含:籃球、羽球、桌球、足球、大隊接力、樂 樂棒球、軟式飛盤等活動項目。目前教學現場教學到正規的規則只有籃球、羽球、大隊 接力,其他項目皆以遊戲融合教學,讓學生體驗為主,教師可依照學生的學習進度與能 力調整規則,讓遊戲順利進行。因此,學生對於籃球、羽球、大隊接力的規則較為熟悉。

我只會打籃球和羽球,因為有班際比賽,老師讓我們練習較多次。(高參與 S7 女同

學)

籃球規則吧,因為老師也是籃球教練,常帶我們打籃球。(高參與 S5 男同學)

72

比較了解羽球規則,因為我有參加班際羽球比賽。(高參與 S3 女同學)

我大概了解羽球,因為老師要考試。(低參與 S8 女同學)

大部分規則不了解,因為我不會用到。其中三位同學(高參與 S1 男同學)、(低參與

S2 男同學)與(低參與 S4 女同學)有一樣的想法。

我知道羽球規則,因為我哥哥會打羽球,但我還是不會打也用不到規則。(低參與

S6 男同學)

綜合以上的訪談資料,大部分的學生會受到體育老師的教學模式或運動專長影響對 於運動更進一步了解規則,學生會因為考試、經常接觸的運動或代表班上參加比賽,進 而熟悉規則。少部分同學覺得規則的重要性不大。

(三) 探討學生對體適能檢測了解和結果的關心程度。

國小階段體適能測驗項目為: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 公尺跑走,測 驗目的提高學生運動興趣,讓學生養成規律有效的運動,進而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增 強學生的體能。體育老師在測驗前省略說明體適能重要性及用途的步驟,因此,讓大多 數學生讓認為是其中一部分的體育測驗成績。

我知道怎麼測體適能,但我不知道怎樣算及格。(低參與 S8 女同學)

會在意,我每次都很認真在測驗,雖然有些很爛,但我盡力了。(高參與 S1 男同學)

會在意,我怕體育成績沒有優。其中學生(高參與 S3 女同學)、(高參與 S5 男同學)

與(高參與 S7 女同學)有相同看法。

73

不會在意,隨便做老師也不會怎麼樣。其中學生(低參與 S2 男同學)、學生(低參與

S4 女同學)與學生(低參與 S6 男同學)有相同想法。

綜合以上訪談資料,大部分學生會在意體適能成績,但不是為了檢測自己的體能狀 況,而是為了獲得體育成績高分,因此,在意體適能的成績。少部分同學認為體適能只 是一個上課內容,有登記到就好。

(四) 探討學生對未來運動的意願及持續性。

體育老師教學其中目的之一,要提高學生運動興趣,了解基本運動項目的規則,從 中體會到運動的愉快,讓學生養成運動好習慣,進而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

平常就會和哥哥去公園打球,哥哥會教我打籃球,讓我更強。(高參與 S5 男同學)

偶而跟阿公去爬山。(低參與 S2 男同學)

假日會陪妹妹跳繩,為了長高。(低參與 S4 女同學)

我在外面有學跳舞,假日跟妹妹一起去學。(低參與 S8 女同學)

平日、假日要補習,沒辦法運動。學生(高參與 S7 男同學)相同

我們家每天晚上吃完飯後都會去公園散步或是打球。(高參與 S1 男同學)

我假日有參加足球俱樂部。(高參與 S3 女同學)

綜合以上訪談資料,不管是高參與或低參與的同學都有自己的喜歡的運動,有此推

測低參與感的同學可能不喜歡團體項目的運動或是在體育老師教學過程中較無成就感,

導致興致缺缺,參與度較低。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