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究

第一節 體育課相關概念說明

第二章 文獻探究

本研究以高雄市快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實施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 問卷調查,針對高雄市快樂國小高年級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相關文獻進 行探討。全章共分五節,第一節體育課相關概念說明;第二節學習動機與相關研究;

第三節學習成效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第 五節本章總結。

第一節 體育課相關概念說明

壹、體育定義

將身體的活動和教育連在一起而創造 "體育"這一個名詞者,首推英國人麥拉倫 (Archibald Maclaren ) 1863 年出版的「體育的體系」(A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一 書中, (江良規,1968)在該書中其中三點成為體育成為學校課程的重要里程碑:(1)身 體訓練與心智訓練不可分割,兩者相互維繫相互支持,才能代表一個人的整體性;(2) 體育必須是各級學校課程的一部份;(3)體育的推行應有良好的組織和管理,以充分發 揮其功能等。從此之後,「體育」逐漸成為國際通用的名詞。美國在19 世紀時,認為 體育是全人教育的一部份,沒有體育的教育是殘缺不全的教育(江良規,1968)。

三個哲學價值影響著二十世紀學校體育的方向曾瑞成(1999)提出以下對體育的 看法:

8

表2-1 影響二十世紀學校體育方向之三個哲學價值觀

價值觀 時期

體育是身體鍛鍊的教育 (Education of the Physical)

 1960 年,學校體育有兩個發展趨勢:一個 是以競技體育為主的課程設置,另一個是 以健身和參與為目標的課程設置。

 競技運動教育模式只強調過程而不強調結 果,只要參加競技運動,健康的狀況與水 準肯定會提高(Metzler, 2000)

體育是透過身體的教育 (Education through Physical)

 1880 年起,學校將運動遊戲納入正課。

 1980 年,動作教育的概念是由英國學者克 賽迪(Cassidy,Brown)提出的。透過動作 教育,使兒童知道他的身體,並學會巧妙 地使用他的身體,發展其認知機能,並且 能富有創意地表達自己,促進情緒的成熟 和社會性的發展。

 體育是「透過身體活動進行教育」,是一 種正式的教學活動。經常利用遊戲和運動 作為教育的手段。劉永松(1999)

9

表 2-1 影響二十世紀學校體育方向之三個哲學價值觀(續)

價值觀 時期

體育是身體的內在教育 (Education in Physical)

 體能教育模式強調傳授學生基本體能知 識,將基本知識的概念課,幫助學生瞭解、

認識健康重要的意義,讓學生能積極態度 來參與活動,促進健康的生活型態,重視 終身規律運動的培養。

 海爾森提出的社會責任模式主要是培養學 生能夠對自己、他人和社會負責。主要目 的是希望培養學生能在參與體育課程活動 中,學會尊重自己、理解他人,進而對團體 產生責任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到二十世紀初年,一套完整而進步的運動教育思想終於形成。由於新思想的建立,

體育才能成為教育的一環,而體育目的也不再被人視為只是身體的教育。

體育是“通過身體教育”在培養學生的身體能力和運動和安全知識,以及他們利用 這些能力在積極參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相關的廣泛活動中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自信 心、合作、溝通與創造力等能力表現。 在身體活動中培養積極的價值觀和態度,為學 生的終身學習和全方位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10

貳、體育課的定義

體育課是以教育部頒布體育課程標準的教材為內容,以學生為對象,由教師設計、

佈置合理且安全的教學環境與設施,用適切的教學方法和符合學生能力的活動,使學生 能夠有效的從事體育活動,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學習體育運動相關知識的活動。

吳萬福(1982) 林添興(2009)認為,體育課乃是學校提供場地、設施和器材,教師依 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設計涵蓋認知、情意、技能等方面的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的 需求,使學生獲得成就感達到全人健康的教學發展活動。

參、體育課的目的

Keogh(1962)認為體育課是要幫助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發展出正確、積極的態度,了解 自己的運動能力,找出自己的運動喜好,並引導學生在離開學校教育後,仍然持續表持 良好運動的好習慣,奠定終身運動的基礎。而Gill﹐Gross﹐and Huddeston(1983)則認為 體育是利用身體活動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其功能包含滿足運動慾望、學習運動技巧、強 健個人體魄、紓解個人壓力、建立人際關係、體驗獲勝經驗等,因此,對於培養學生養 成終身運動習慣而言,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活動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