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二、 評分項目標準說明

本量表的評分項目包含:立意取材、遣詞造句、結構組織及錯別字格式與 其他四個面向,每個向度各有數項細則,茲將此一評分量表說明如下:

3. 立意取材:切合題旨、取材適當、舉證恰當、內容充實、具有創意、深 入闡述、文意清晰。

4. 遣詞造句:語詞暢達、辭簡意深、辭藻優美、修辭靈活、善用成語、情 意真摯。

5. 結構組織:結構完整、段句得宜、組織嚴密、布局巧妙。

6. 錯別字、格式與其他:標符恰當、格式正確、用字正確。

(三)評分方式

1. 評分等級:本量表為五點量表,每項評分最佳給 5 分,最差給 1 分,全 量表最高得分為100 分,最低為 20 分。為了使評分標準更一致,研究 者與另外兩位評分者討論之後,針對各項評分項目擬定「評分標準說 明」,使評分者在評分時能有更一致的標準(參見附錄二)。

2. 評分者:由研究者及研究者委託兩位實際從事國文教學的國中國文教師 進行批閱。第一位教師係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具有 18 年教學年資;

第二位教師係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具有5 年教學年資。

3. 評分方式:由研究者先抽取十份寫作,作為評分範本,與兩位老師依照

「寫作評分量表」進行批閱,研究者在評分者信度達到一致性後,才進 行學生前測與後測作品的批閱與計分。

4. 計分:學生個別寫作作品的得分,是將三位評分者所評分數加以平均,

所得出的分數。

(四)信效度研究

1. 評分者信度:研究者先抽取十份寫作,與兩位評分者進行試評,並求其 積差相關,作為評分者一致性信度,而各項評分者間的相關係數如下表:

表3-4-1 評分者間信度結果一覽表

Pearson’s r 受評個數 評分者A 評分者B 評分者C

評分者A 10 1.000 .928** .986**

評分者B 10 .928** 1.000 .965**

評分者C 10 .986** .965** 1.000 由表3-4-1 可知,Pearson’s r 顯示三位評分者在「寫作評分量表」中總分之間 的相關達.928 以上,均達顯著水準,表示這三位評分者的評分具有一致性。

2. 效度:本評分量表是研究者參考廖本裕(2010)的寫作評分量表,並根 據相關文獻探討後,擬定的評分要項,且經過三位實際從事國語文教學 的國中教師共同討論、修改,具有內容效度。

二、寫作教學實驗後問卷

研究者依照研究目的及課程內容,自編「自我評量表實驗後問卷」(參見附錄 三)。本問卷分成兩個部份:第一部分為單選題,主要是了解實驗組對實施自我評 量表的看法。第二部份為複選題,主要是了解實驗組在接受自我評量表寫作訓練 後,自己認為最需要加強的項目。

本問卷共計15 題,14 題單選題與 1 題複選題,採李克特氏(Likert)四點量表,

由受試者依每一題的題意和見解,在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四個 選項中,選出一個答案。作答時,先讓學生針對自我評量表的學習表達看法,再 進一步了解學生利用自我評量表在寫作歷程上的情形,最後針對寫作,表達態度。

問卷內容詳見附錄 ,其信效度分析如下:

(一) 專家效度

本研究之「自我評量表實驗後問卷」於初稿完成後,即徵詢指導教授與閱 卷評分老師進行內容審閱、檢核題目之適切性與文句之流暢度,以建立本問卷 之專家效度。

(二) Cronbach α內部一致性信度

問卷進行後,對14 題單選題進行 Cronbach α 信度考驗。當 Cronbach α 信 度係數大於.70 時,則表示內部一致性良好(陳耀茂,2004)。分析結果顯示 Cronbach α 係數為.741,表示此次自我評量表實驗後問卷試題符合一致性信度 之標準。

三、個別訪談大綱

研究者依照研究目的設計訪談大綱(詳見附錄四),採半結構性的訪談方式,

以錄音方式整理訪談資料。訪談對象是以寫作後測分數來選取實驗組位於班級寫 作表現高、中、低傾向的學生共六名進行訪談。訪談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寫作的差 異,以及探討學生對於本實驗教學的看法,用以了解學生自我評量的評量歷程,

及在寫作歷程、寫作表現等的看法與轉變情形。

研究者利用中午午休時間進行個別訪談,每位學生訪談時間為十五至二十分 鐘,每日訪談一至二位,利用四天的午休時間。訪談過程中輔以問卷與學生作品,

並錄音以茲整理訪談資料。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量表經回收並將有效的資料加以編碼、登錄後,研究者利用個人電 腦之SPSS for Windows 12.0 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茲將本研究所運用的統計 方式說明如下:

一、寫作評分量表

(一)以獨立樣本t 檢定考驗,了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寫作評分量表的前 測得分是否有差異。

(二)以受試學生之前測分數為共變量,以後測成績為依變量,進行共變數分 析,以了解兩組學生的寫作表現是否有差異,並驗證研究假設。

二、自我評量課後問卷

(一)單選題部分:以百分比來呈現實驗組學生在回饋問卷上的得分狀況,百 分比數累積的多寡表示受寫作教學實驗處理影響的人數比例多寡。並以 所得之數據資料參照整體回答情形,來印證其在寫作表現上之改變情 形。

(二)複選題部分:以百分比來呈現實驗組學生在實施自我評量表後,自認為 對哪一個評分項目需要加強,並與後測統計結果對應,了解學生對於評 分項目與實際寫作表現的認知情形。

三、個別訪談

本研究將所得之資料加以確認、編碼、分類處理與分析,以探究國中生對於 創造力、寫作歷程、寫作態度及寫作表現的看法。茲就資料處理與分析方式說明 如下:

(一)整理訪談內容:研究者將訪談過程中所摘錄的重點與錄音的資料彙整為 逐字稿,而後再聆聽錄音內容,若有語意不清或疑問的部分,再與受訪 者澄清、確認。

(二)發展意義脈絡:研究者將反覆研析訪談內容,整理出相關的意義單元,

並以受訪者所陳述的句子為主,將所有資料分析比較,歸納出訪談內容 的意義與脈絡。

(三)整合量的資料:研究者將量化資料與訪談資料整合,於論文第四章提出 結果與討論,並印證第二章文獻探討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表3-5-1 訪談分析資料所使用的代號說明 代號 意義

S# 學生;#為編號 H 高寫作能力組 M 中寫作能力組 L 低寫作能力組 I 訪談回答題號

S1H 第1 號學生高寫作能力組

S1H-I1 第1 號學生高寫作能力組第 1 題訪談回答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利用寫作自我評量後設認知策略(即寫作評分量表)於國中 學生寫作學習上的成效。基於此,本章擬進行資料之分析,針對研究問題進行深 入的探討,並將內容分成四節:第一節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前後測的差異,探討 寫作後自我評量表是否有助於寫作成效;第二節分析兩組個別層面的寫作能力差 異,探討自我評量對哪些層面有顯著影響;第三節針對「自我評量表實驗後問卷」

的施測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第四節整理訪談資料,以深入了解學生對於自我評 量表的學習與看法。第五節為綜合討論,以呈現教學實驗前後所蒐集之量化、質 化資料分析結果,再與過去相關理論及實徵性研究進行比較討論。

第四節 前後測寫作成績分析

本節將針對實驗組與控制組之段考寫作成績進行統計分析。以前測成績(上 學期第一次段考寫作成績)作為共變項,對後測成績(上下學期四次段考寫作成 績)進行獨立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統計分析之顯著水準設定為.05),其目的 在探討寫作後自我評量表於寫作學習上的成效。

一、不同組別的學生在前後測成績之描述性統計

本教學實驗以 65 位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樣本,其中實驗組學生 32 人,控 制組學生33 人,以段考寫作測驗的成績進行分析。成績評定以寫作評分量表進行 評分,寫作評分量表是有20 個項目的五點式量表,得分最低 20 分,最高 100 分,

將三位評分者加總平均後,便成為學生寫作成績。

由表4-1-1 顯示實驗組的前測平均分數為 64.79 分,略低於對照組的 64.92 分。

就標準差而言,實驗組的標準差大於控制組,顯示實驗組學生的異質性較大。

其次,經由教學實驗後,實驗組的後測平均成績為66.85 分,控制組則為 61.76 分,實驗組之後測成績比前測成績進步,控制組之後測成績卻比前測成績退步。

實驗組平均成績進步2.06 分,控制組退步 3.16 分。兩組的標準差後測均比前測大,

但實驗組的標準差增加的幅度較小。

表4-1-1 實驗組與控制組前測、後測之平均數、個數與標準差摘要

組別 個數 前測成績 後測成績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實驗組 32 64.79 12.54 66.85 12.84 控制組 33 64.92 8.84 61.76 9.43 依據上述之描述性統計分析,探究控制組後測成績較前測成績退步的原因,

研究者發現隨著每一次寫作題目的不同,學生對題材的掌握度也不同,面對自身 經驗充足的題材,較能有好的表現;反之,若是對於題意了解不足、缺少經驗的 題材,則往往內容貧乏,甚至愈寫愈少。隨著段考次數增加,每一次寫作測驗的 難度不一,造成寫作成績不易進步,甚至退步。反觀實驗組的進步幅度雖然不大,

但較控制組表現穩定,研究者推論自我評量表使實驗組更能掌握文章評分要點,

因此表現較為穩定。

其次,研究者發現經過教學實驗後,各組間的標準差有相對的變化。實驗組 在經過教學實驗後,標準差增加0.3,而控制組增加了 0.59,顯示各組內學生在寫 作能力上的差異有增加的趨勢,經由教學實驗,實驗組的增加幅度較小,但仍不 能有效的縮小組內差異,亦即無法立即有效的將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拉上來。

二、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

二、後測得分之共變數分析